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財政赤字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根絕還是共存
中共病毒疫情只有根絕病毒還是與病毒共存兩個結局。以現在的情況看,根絕是不可能,共存是必然。
封區強檢,鎖國清零是根絕病毒方法。這樣做可以在疫情之中自保,避免醫療崩潰和動亂,壞處是對經濟和生活造成太大衝擊。不封鎖清零的好處是有限度保持經濟活動,壞處是隨時爆發醫療崩潰。從經濟角度看,大部份感染病毒死亡的人都是年老多病和免疫力很差的人。疫情持續其實可以減輕醫療福利開支和紓緩赤字。我不是黑心,只是以事論事。2020年,美國因為疫情,平均壽命下降1.5年至77.3,去到2003年水平,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最大人均籌命跌幅。疫情成功阻止美國人口老化而且出現人口年輕化。美國財政危機主要來自退休金和老人醫療福利支出太大。人口年輕化有助美國化解財政危機。
從形勢判斷,美國的防疫手段是讓病毒擴散,到了醫療出現危機才收緊防疫措施,將疫情影響經濟程度降至最低限度。事實上,這樣做是最佳選擇,因為我們實在無法根絕中共病毒,只能與之共存。既然共存,清零根本上沒有必要。
從病毒變種角度看,清零是死路一條。曾經感染中共病毒的人可以,;更有效抵抗變種病毒。要是全民清零,全民沒有抗體,爆發能夠對抗疫苖及重症率高的變種病毒疫情,那就全盤崩潰。與病毒共存的意思就是以天然抗體和疫苖抗體降低重症率。
請看看香港情況,三宗毛變種病毒成功入侵香港,走漏的個案有多少,只有天曉得。要是毛病毒在香港擴散,那就攬炒一鑊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屌他病毒疫情嚴重,毛病毒插針不入。說不定,西方國家因為屌他病毒疫情逃過一劫。
財政赤字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紐約時報》12/8(饅頭&忽冷忽熱雙主播)
* 對話拜登:優先投資美國,謹慎制衡中國
—Thomas Friedman專訪
週二晚上,候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跟我在電話中聊了一個小時,他興致很高,當時他在德拉瓦州,而我在馬里蘭州的貝塞斯達。不過,他也為自己沒有遵守事先約定的時間而道歉。他忙著關注一條突發消息: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剛剛宣佈,司法部沒有發現任何可能影響到總統選舉結果的重大舞弊行為。一切都結束了。
拜登開玩笑說,巴爾剛給他打電話,「現在他給我背書了,問能不能讓他加入證人保護項目。」
川普團隊對於選舉結果提出了大量不實指控,候任總統自然是有權拿他們稍稍打趣一下的。除此之外的內容都很嚴肅。
對於要如何跟參議院目前的多數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及其共和黨同事打交道,以便讓自己的內閣提名以及議程在參議院獲得通過;還有如何重塑美中戰略;他為何要重返伊朗核協議(如果伊朗願意的話),並結束川普總統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拜登有很多話要說。
他還深入談到與美國農村地區民眾建立聯繫的策略,這些人與民主黨的關係疏遠。
我還問了一個自己想問的問題:在如此光怪陸離的情形下——致命的大流行和川普關於選舉被操縱的大肆虛假宣傳,贏得總統大選是什麼樣的感覺。
「讓川普不會再當四年總統,我覺得我為這個國家做了件好事,」拜登說道。「但沒有片刻的得意。這多少讓我想到了家中那些孫輩們。你知道,我有個孫女,以優異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但沒法舉行畢業典禮。我是那場畢業典禮的演講人。通過網絡。這些孩子們畢業時,沒有派對。這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惟有把精力放在盡快完成一些事情上面。」
對於究竟能完成多少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件事,拜登說。一個是川普真正下台後,參眾兩院的共和黨人會如何運作反對黨角色?另一個問題是,如果麥康奈繼續控制參議院,他將如何表現他極為重要的議事運作。
拜登表示,他的首要任務是讓國會通過一項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甚至要在他上任之前就完成。
如果不能處理好,「超過1000萬美國人正在擔心他們要如何償付下一筆抵押貸款」以及「更多沒有能力支付房租的人」,我們將會面臨嚴重的長期經濟損害。
當人們「脫離工作崗位太久,你知道,這會讓他們很難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拜登說,「他們中的許多人將失去許多年的工作機會。」
當孩子們在學校錯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時,情況也是如此。「他們不僅僅是失去了那個學期,」他說。「他們有時會落後兩三年。」
他堅持認為,如果在未來「看在上帝的份上,每個人都做了自己的本分」。
慷慨的刺激計劃實際上會在不造成長期財政損害的情況下促進經濟增長。「說到本分,我的意思是,沒有理由不把最高稅率提高到39.6%,在布希政府執政之初正是這個水平。沒有理由讓91家財富500強企業一分錢稅都不用交。」
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共和黨繼續控制參議院,他能否在今天或明天讓麥康奈通過刺激方案。相當多的共和黨參議員可能會決定,在川普政府四年無節制的支出,已經使國債達到歷史新高後,在拜登政府下,他們想轉身成為赤字鷹派。
拜登在對麥康奈的評價上很謹慎,而麥康奈一直刻意地不稱拜登為「候任總統」。拜登顯然希望保持的合作前景是開放的——但他也明確表示,如果參議院共和黨人選擇全面阻撓,這樣的杯葛對美國人民的影響力可能超出了共和黨的想像。
「這麼說吧,當麥康奈控制參議院時,有些事情是無法完成的,但是我想我能(和他)一起完成。我能夠讓他們,你知道,對富人增稅,」他說。
「我認為要有所取捨,不是所有的妥協都是背離原則,」拜登說。「他瞭解我。我瞭解他。我不要求他為了達成協議而難為自己。」
與此同時,如果共和黨人顯然只是為了讓拜登政府得不到勝利,就「讓一切付諸東流」,那「可能會對共和黨人在2022年競選連任的前景產生影響」。
「如果警察、消防員和急救人員被全面裁員,如果你沒有把疫苗分發到美國農村,這必然會產生一些後果,」他說。
拜登還說,經歷了許多政治階段之後,一旦川普離開,對共和黨議員來說,世界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儘管他肯定不會被遺忘。
「我現在的支持率是55%。川普的支持率下降到42%,」他說。他表示,今後幾個星期,相當多的無黨派人士和一些共和黨人可能會開始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
⋯⋯⋯⋯
對中國,他表示不會立即採取行動,取消川普對中國出口美國的近一半產品徵收的25%關稅,或是撤銷特朗普與中國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要求北京在2020和2021年度額外購買約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與服務——但中國的履行進度明顯滯後。
「我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對關稅問題也一樣,」他說。「我不想對我的選項產生偏好。」
他說,他首先想對與中國現有的協議進行全面審查,並與我們的亞歐傳統盟友進行磋商,「這樣我們就能制定出一套連貫的戰略。」
「我認為,最佳的中國戰略是使我們每個盟友——至少是以前的盟友——都能立場一致。對我來說,在總統任期的頭幾周,讓我們回到與盟友的一致立場將是首要任務。」
中國的領導人對川普有意見,但他們知道,只要他還是總統,美國就不可能鼓動一個全球聯盟來反對他們。如果拜登的策略能夠成功,對中國來說將不是好消息。
儘管發動了貿易戰,但川普專注於中國貿易逆差的做法收效甚微。拜登表示,他的「目標將是推行真正能在遏制中國的惡性行為上取得進展的貿易政策」,這些行為涉及「竊取知識產權、傾銷產品、非法企業補貼」和強迫美國企業向其中國同行進行「技術轉讓」。
拜登總結稱,與中國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制衡」,「在我看來,我們還沒有做到這一點。」然而,獲取更多制衡優勢的部分辦法,是兩黨在國內就一些良好的舊產業政策——如政府主導的對美國研發、基礎設施和教育的大規模投資,以更好地與中國競爭——達成共識,而不僅僅是抱怨。民主黨和共和黨參議員都已經起草了法案,呼籲實施這樣的戰略。尤其是美國半導體行業,一直在對此辦法進行遊說。
「我要奮力確保我們優先投資給美國,」拜登說。他列舉了能源、生物技術、高級材料和人工智能,作為適合政府大規模研究投入的領域。「在我們對國內、對我們的工人」以及對教育「做出重大投入之前,我不打算與任何人簽署任何新的貿易協定」,他說。
這一次,他堅稱美國的農村地區不會被拋下。民主黨不可能在失去美國幾乎所有鄉村縣的情況下再連任四年。為了他們自己和這個國家,民主黨必須搞清楚這些地方都發生了什麼,並與農村地區選民進行更有效的對話。
「你知道,這的確涉及尊嚴問題,對待人民的態度,」拜登說。「我想,他們就是覺得自己被遺忘了。我想我們遺忘了他們。」
「我是尊重他們,」拜登補充,他也計劃通過在「紅區和藍區以同樣的方式處理病毒」來證明這一點。
—Thomas L. Friedman)紐約外交事務專欄作者。他1981年加入紐約時報,曾三次獲得普利茲獎。著有七本書,包括贏得國家圖書獎的《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From Beirut to Jerusalem)。
對話拜登:優先投資美國,謹慎制衡中國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1203/biden-interview-mcconnell-china-iran/
* 經歷戰爭、瘟疫和王朝變遷:日本千年老鋪的成功秘訣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01204/japan-old-companies/
* 《紐約時報》2020年度最佳電影 -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201204/best-movies/
* 無懼騷擾與嘲弄,她在中國發起一場孤獨的氣候運動 -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1207/ou-hongyi-china-climate/
* 嫦娥五號離開月球表面,開啓返程之旅 -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01204/china-moon-mission/
財政赤字意思 在 二會今日聚焦!習近平式社會主義改造的財政赤字幾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二會今日聚焦! 財政赤字 近四萬億;“引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啥 意思 ? |鄭旭光馬聚202300306成为此频道的会员即可获享以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