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去不復返,這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電影其實才真的是一去不復返,除了好萊塢六大電影的作品大多都能在台灣同步上映之外,有更多的中小片商電影、獨立製片電影、非美國出品電影,從來沒有登上台灣大銀幕的機會,而紀錄長片電影呢?這提起來就太令人傷心了。
.
所以金馬影展這樣非以商業目的選片的大型放映活動,永遠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影展是短暫的、位子是有限的、而你登入買票系統的速度永遠比別人慢。
.
當你看到某些只能存在於維基百科或影評人記憶裡的經典電影,終於被影展選上、確定在台灣放映、而你發現放映那天必須得加班、或是買票時發現大大的「售完」字樣,相信你會同意我剛剛說的,電影真是一去不復返,而FB上其他人亮票的炫耀推文,還得提醒你這個殘酷事實好幾天。
.
所以當紀錄片與影展片的串流平台 Giloo紀實影音 告訴我,他們要讓這些經典電影「去而復返」時,這是個令人驚喜又驚訝的消息:他們開放影迷們投票,選出大家在 2020 年金馬影展裡最喜愛的電影,他們要爭取這些電影在自家平台上架。這不但是去而復返,根本是回來後還要「縈繞三日」了。
.
如果你有幸參加今年金馬,但苦於無法二刷這些經典電影、或是如果你不幸無法共襄盛舉今年的盛會(就像我),那這個許願池活動,就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根本不是普通的許願池了,而是裡頭住著女神的那個池子了。
.
現在我們已經不用像金馬影展開賣的 11/5 凌晨零點那時如此緊張,我們來談談你該投給哪部電影——沒錯,充滿心機的拉票時間來了:
.
我希望你投給《#唬爛三小》,因為我們在 2007 年時不夠關注金穗獎,不知道黃信堯導演如何以這部作品贏得年度最佳紀錄片;因為我們後知後覺,看了《#同學麥娜絲》才聽說,原來這部導演拍攝高中同學人生發展的紀錄片,就是《同學麥娜絲》的原型。雖然導演的同學未必有鄭人碩(或納豆)那麼帥,但這部紀錄片,絕對會是解讀《同學麥娜絲》最佳的參考資料。
.
《同學麥娜絲》模糊了敘事電影與紀錄片的界線,而《唬爛三小》明顯會是解讀電影的最佳地圖,讓我們知道《同學麥娜絲》裡那些魔幻過頭的情節,原來不過是某個真實大叔的真實遭遇。
.
大王就是喜歡這條虛構與真實之間若有似無的界線,所以《#DAU:娜塔莎》幾乎是我的第一選擇。這不只是一部電影,這是一團無以名狀的複雜雲霧。我能跟妳保證,沒有人能在三言兩語裡說清楚,這個耗時三年拍攝、六年剪接、由四百位素人演員參與製作而成的十四部電影巨型計畫是什麼。
.
原本《DAU》只是一部虛構的敘事電影,但導演似乎看了太多次《紐約浮世繪》,他決定打造一個巨大的建物基地,讓素人演員在其中工作、生活、甚至建立家庭,他們必須在這裡宛如參加實境秀一般,過著 60 年代的蘇聯社會生活。而攝影團隊隨時拍攝著這個真實的《楚門的世界》,這讓《DAU》系列作品的定位極其模糊:
.
它是敘事電影嗎?是紀錄片嗎?是實境秀嗎?這一切演出是素人們的真實反應?還是按照劇本安排的行動?而無論導演真心的創作動機是什麼,他真的能在這麼大型繁雜的長期計畫當中,保有當初的初心嗎?你知道的,誰都說不清楚的……
.
注意《DAU:娜塔莎》最後國家機器施虐的片段,我賭你分不清眼前殘酷的畫面,到底是一場高明的套招,或其實是一個無法再真實的犯罪過程……
.
話說回來,這場Giloo的投票其實很不輕鬆,紀錄片只能投五票,非紀錄片一樣只有五票,問題是,好看的電影實在太多了,舉個例子看看紀錄片部門:《#進擊的正義》裡,人權律師有如戰士一般,在法庭上對抗川普政府的粗暴法令;解剖希區考克《#驚魂記》的《#驚魂記中計》;同樣解析經典電影《#生活的甜蜜》的《#生活的甜蜜二三事》、而當然同理《#鬼迷費里尼》也不能放過;而你知道嗎?《#松露獵人》在爛蕃茄是100%新鮮度耶,連一貫酸言酸語的衛報都說:「看完這部電影你會微笑離場」,天啊衛報!你的臭嘴呢?
.
只要免費註冊Giloo,就能參與這場投票,未來這些電影就有可能在 Giloo 平台上架。我說了太多了,現在是你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活動而且自己去投票的時候了!
活動網址:https://giloo.ist/vote/ranking
.
☆投完票以後,請到頁面右上角按下「我的投票」。
☆按下頁面上「紀錄片 剩餘票數」或「非紀錄片 剩餘票數」區塊裡的「分享結果」(選一個類型貼就行)。
☆按下「下載圖片」鈕下載投票結果圖片(就像我貼的圖)。
☆在這篇文章的留言裡秀圖亮票,我就會把你放進名單裡,11/29(日)晚上八點,我會抽出名單裡 10 位朋友,送你 Giloo 30天免費觀影序號唷!
.
(這樣就算你選的電影票數很少也沒關係,至少你在我這還可以賺到一點XD)
費堯維基百科 在 遊戲業不缺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兩天看了鄉民有篇"廢文奏摺",出處是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宮中奏摺與軍機處檔摺件查詢系統,想起傳聞中雍正是在批閱奏摺過世的,所以就嘗試查看看雍正帝在世的最後幾天可能批閱的奏摺有那些。
維基:(張廷玉在《自訂年譜》稱八月二十日,雍正就感覺有點不舒服,但「猶聽政如常」。二十二日晚上漏將二鼓,宮裏宦官,急宣張廷玉火速進宮。《雍正朝起居註冊》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朝夕侍側。戌時,上疾大漸,召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至寢宮,授受遺詔。二十三日子時龍馭上賓。大學士宣讀朱筆諭旨,寶親王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黃輿返大內,申刻大殮。」)
在付費查詢中是可以看到奏摺圖片的,雍正帝生前回覆的硃批是紅字,而乾隆剛登基時的批文是用黑字(總理大臣也一樣是黑字),喪事完多久改回硃批就不曉得了。只可惜雍正沒有寫硃批時間,所以沒辦法查詢到雍正帝在生前兩日,即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的奏章。像是乾隆等後面的皇帝有些就有註明硃批時間。而在查詢像是維基百科上面寫說雍正回覆給年羹堯奏摺硃批的「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全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等勸戒的這段話也沒有看見,可能不在台北故宮所珍藏的奏摺15萬餘件,軍機處檔摺件19萬餘件之中。
總之這幾篇是雍正帝生前最後幾天批的奏摺之一,保留這些奏摺跟建立這套系統也真是不簡單,拍戲的都可以拿來當參考資料了。這篇跟遊戲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我自己覺得很有意思就發在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