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恒知道很多父母現在都疲憊不堪,大家都被看不到終點的在家工作,必須在家帶小孩的這件事情給壓的喘不過氣。
但面對國際趨勢的變化和病毒的不斷變種,寬恒也不知道終點在哪裡。
說來慚愧,寬恒當了阿公之後,才開始認真學習帶小孩;也會盡量幫忙送孫子孫女上學或是幫忙分攤帶小孩的工作。寬恒小時候雖然也會背唐詩,但當時真的不能了解,多年以後才發現文字之美,詩詞之樂。如果可以的話,大家趁著這次疫情,帶著小朋友背誦唐詩三百首,將來有一天他們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可是把課本一打開,發現小的時候寬恒記得是背鬢毛催,課本上寫的也是這樣,怎麼現在變成鬢毛衰了?而且注音還寫ㄕㄨㄞ,這個韻腳不對啊?後來上網查了以後才發現有很複雜的原因啦,有的說是唐代讀音不同,有的說是賀知章刻意不押韻,但再解釋下去就可以寫一本課本了。
接下來就讓寬恒帶著小菲比一起念這兩首講的是親情與離愁的詩吧,也許她將來長大回頭看了影片,會明白為什麼要唸這兩首詩啊……
遊 子 吟 (孟郊 )
慈 母 手 中 線 , 遊 子 身 上 衣 ,
臨 行 密 密 縫 , 意 恐 遲 遲 歸 ,
誰 言 寸 草 心 , 報 得 三 春 暉 ?
回 鄉 偶 書 (賀知章)
少 小 離 家 老 大 回 , 鄉 音 無 改 鬢 毛 催。
兒 童 相 見 不 相 識 , 笑 問 客 從 何 處 來。
#向所有瀕臨崩潰的家長們致敬
#不只慈母 #慈公現在也要手中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8的網紅顏寬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寬恒知道很多父母現在都疲憊不堪,大家都被看不到終點的在家工作,必須在家帶小孩的這件事情給壓的喘不過氣。 但面對國際趨勢的變化和病毒的不斷變種,寬恒也不知道終點在哪裡。 說來慚愧,寬恒當了阿公之後,才開始認真學習帶小孩;也會盡量幫忙送孫子孫女上學或是幫忙分攤帶小孩的工作。寬恒小時候雖然也會背唐詩,但當...
賀知章少小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評選出來最受歡迎的十首唐詩
香港評選出來最受歡迎的十首唐詩,第一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編者按:唐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雖然有文無第一的說法,但是自唐朝以來就沒有人放過唐詩,總有人給唐詩排座次。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排行就是香港評選出來的,雖然排名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口味,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唐詩的流傳程度。
第十名: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作於西元七四四年,這個時候詩人賀知章已經八十幾歲的高齡,離開家鄉也已經五十多年。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賀知章百感交集,回憶起往事,看著故鄉的孩童,熟悉的鄉音不熟悉的人,詩人心中不免悲喜交加。
第九名: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西元759年,李白很鬱悶,他被牽連到一樁案子裡面,這一次他去的地方是夜郎。可是當他趕赴夜郎的途中,得到了赦免的消息,一時間心情大振,寫下了這首詩。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到達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只聽見兩岸的猿猴啼叫,不自不覺中已經過了萬重山。
第八名:憫農
作者: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為農民而作,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無限同情。在烈日之下勞作,汗水滴到土壤上,當我們吃飯的時候,誰知道那一顆顆糧食都是農民辛苦的勞作換來的。後兩句為千古名句,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第七名:賦得古草原送別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才十六歲,這說明白居易是個天才。這首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第六名:春曉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別有一番風味。全詩沒有用華麗的辭藻,用平實的語言將破曉時分的意境描寫了出來。後兩句,將早晨的靜謐用昨夜的情形襯托出來,花落知多少,更是神來之筆,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第五名: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李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他躊躇滿志,卻無力施展自己的抱負,只能鬱鬱寡歡。這首詩不僅是對夜晚景色的描寫,也是對時代和自己發出的一聲慨歎。
第四首: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將普通的登高望遠寫出了豪邁的氣勢,全是不僅形式優美,其中蘊含的進取精神更是讓後人動容。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有人將這首詩評為五絕之手。
第三首:靜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西元726年,李白時年26歲,旅居揚州。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篇。這首詩上至八十歲老者,下到三歲孩童都能背誦,婦孺皆知,流傳千古。
第二首: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趕上紛紛細雨,淋雨的行人們落魄斷魂,詢問酒家在哪裡,牧童指了指杏花村。這首詩全篇無一個典故,平實近人,音節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
第一名: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每一次離開時,最捨得就是母親。母親給予我們的太多,而我們所能回報的卻是少之又少。也許孟郊的這首詩不能是第一,但是母愛第一卻是當之無愧。
賀知章少小 在 劉天賜個人專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國內課程。之一
教材古詩詞 135 首 (2017)
2017-08-27 詩詞世界
詩詞世界為同學們奉上義務教育階段 135 首必背詩文,收藏起來慢慢背。
1~6年級
《詠鵝》
唐 ·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春曉》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靜夜思》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風》
唐 ·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人竹萬竿斜。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詠柳》
唐 ·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登鸛雀樓》
唐 ·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
唐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出塞》
唐 ·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芙蓉樓送辛漸》
唐 ·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回鄉偶書》
唐 ·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涼州詞》
唐 ·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鹿柴》
唐 ·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人深林,複照青苔上。
《憫農 (其一) 》
唐 ·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 (其二) 》
唐 ·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賀知章少小 在 顏寬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寬恒知道很多父母現在都疲憊不堪,大家都被看不到終點的在家工作,必須在家帶小孩的這件事情給壓的喘不過氣。
但面對國際趨勢的變化和病毒的不斷變種,寬恒也不知道終點在哪裡。
說來慚愧,寬恒當了阿公之後,才開始認真學習帶小孩;也會盡量幫忙送孫子孫女上學或是幫忙分攤帶小孩的工作。寬恒小時候雖然也會背唐詩,但當時真的不能了解,多年以後才發現文字之美,詩詞之樂。如果可以的話,大家趁著這次疫情,帶著小朋友背誦唐詩三百首,將來有一天他們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可是把課本一打開,發現小的時候寬恒記得是背鬢毛催,課本上寫的也是這樣,怎麼現在變成鬢毛衰了?而且注音還寫ㄕㄨㄞ,這個韻腳不對啊?後來上網查了以後才發現有很複雜的原因啦,有的說是唐代讀音不同,有的說是賀知章刻意不押韻,但再解釋下去就可以寫一本課本了。
接下來就讓寬恒帶著小菲比一起念這兩首講的是親情與離愁的詩吧,也許她將來長大回頭看了影片,會明白為什麼要唸這兩首詩啊……
遊 子 吟 (孟郊 )
慈 母 手 中 線 , 遊 子 身 上 衣 ,
臨 行 密 密 縫 , 意 恐 遲 遲 歸 ,
誰 言 寸 草 心 , 報 得 三 春 暉 ?
回 鄉 偶 書 (賀知章)
少 小 離 家 老 大 回 , 鄉 音 無 改 鬢 毛 催。
兒 童 相 見 不 相 識 , 笑 問 客 從 何 處 來。
#向所有瀕臨崩潰的家長們致敬
#不只慈母 #慈公現在也要手中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