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與探索
鏈改技術官 零伽壹諮詢管理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人類社會正在邁入以開放共用、生態多元、廣泛智慧為特徵的數位化時代。區塊鏈作為數位化時代的關鍵技術,是構建下一代信任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的基石。銀行業作為經營信用的行業支撐著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佈局並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運用,鞏固和培育競爭優勢,實現高品質、高水準增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區塊鏈為銀行業帶來應用機遇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散式記帳技術,可應用於銀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幫助銀行公司、零售等業務開拓新模式,降本增效,並更有效地防範風險。
一是分散式存儲。區塊鏈網路沒有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分佈著眾多節點,節點之間可自由連接,進行資料、資產、資訊等的交換。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是均等的,且任一節點的損壞或者失去都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具有極好的穩健性。
二是多方參與。區塊鏈的全域互信機制使得參與方越多,整個區塊鏈的安全性和效率性越高。同時,多方參與也確保了區塊鏈的分佈、時序及不可篡改的特性。
三是可信數據。在傳統業務中,客戶資料呈點狀分佈、非連續、準確可信度不高,資訊不對稱程度高,造成融資難、融資貴、不良高、壞賬多等現狀。區塊鏈基於自身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重塑了信任機制。各參與方基於共識機制,按照時間順序將資料區塊組合鏈式資料結構,並通過加密方式傳遞,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公開透明。當交易發生時,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都會收到交易資訊,充分保障資訊的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保障資訊的高度共用與可追溯性,解決了信任構建的難題。
全球大型商業銀行持續加大區塊鏈技術投入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在全球銀行業,超過 100 家銀行進行了區塊鏈應用探索和佈局。中國商業銀行數年前啟動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運用,應用區塊鏈技術革新信貸業務、跨境業務、中間業務和政務民生服務等領域。
第一,重塑供應鏈金融、抵押貸款業務模式,減弱信貸業務資訊不對稱程度。信貸業務一直受到資訊不對稱、管理成本高、授信和用款場景線上化難度大等問題的困擾。區塊鏈技術將歷史交易資料映射到區塊鏈平臺中,由平臺自動積累企業和貸款客戶的交易記錄,創設可審計和共用的記錄,並基於記錄提供融資服務,有效減弱了資訊不對稱程度。
西班牙對外銀行為第一家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貸款的全球性銀行。從談判條款到簽署協定,整個貸款流程都通過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向銀行和貸款方通報了進展,將貸款談判時間從“數天”縮短至“數小時”。
中國農業銀行建立了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將涉農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網路支付、等系統打造成聯盟鏈。
中國平安集團在 IBM 區塊鏈框架基礎上對“壹賬通”進行客戶化改造,搭建“賬鏈”平臺。在黑名單共用、供應鏈金融、金融機構一帳通、小微企業貸款平臺、資產平臺等多場景投入使用。
蘇寧銀行推出動產質押融資平臺,依託區塊鏈技術,實現大宗貨物出入庫記錄的即時查看,提升信貸前後臺的風控能力。微眾銀行推出跨機構聯盟鏈,增強其“微粒貸”產品風險識別能力。
第二,帶動跨境貿易支付、貿易融資及清算系統發展,解決銀行跨境業務難題。交易流程複雜、參與方眾多、自動化程度低等造成企業跨境貿易融資高成本、低收益的現狀。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跨境貿易融資業務上,大幅節約貿易融資成本,簡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率,減少資金閒置成本,降低交易與結算風險,優化客戶體驗。摩根大通與加拿大皇家銀行、澳新銀行聯合宣佈成立銀行間資訊網路系統(INN),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化全球支付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全球已有 259 家銀行加入該系統。滙豐銀行運用區塊鏈技術出具信用證,完成了全球首筆貿易融資交易,完成時間從 5-10 天縮短至 24 小時。
中國建設銀行打造“區塊鏈?貿易金融”,與 IBM 合作開發了基於超級帳本的區塊鏈銀行保險業務平臺,成為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國際保理業務的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借助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首筆二級市場福費廷跨行交易。招商銀行實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帳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等場景。
第三,助力數位票據交易平臺建設,促進中間業務發展。在數位票據、數位憑證、發票和信用證等需要可信認證的領域,區塊鏈通過加密技術和分散式資料庫的應用,使鏈上被授權各方即時掌握最新的客戶資料資訊,降低合規成本,避免資訊的重複提交,提升客戶體驗。
德意志銀行通過區塊鏈平臺完成了首批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即時金融交易。中國工商銀行搭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原型系統,提供點對點的金融資產轉移和交易,應用於資金劃收、清算、撥付及銀企互聯等 60 餘個場景。
中信銀行成立中國信用證區塊鏈聯盟,上線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國內信用證資訊傳輸系統,實現信用證資訊和貿易單據電子化傳輸體系。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了資產託管系統,實現資訊的多方即時共用,利用智慧合約和共識機制完成資本計畫的投資合規校驗,已執行上百筆交易。
中國交通銀行上線業內首個投行全流程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平臺“聚財鏈”,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RMBS)基礎資產資訊上鏈。
第四,服務金融場景生態建設,拓展金融服務邊界。在政務、民生、教育、就業、養老、精准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金融場景生態構建方面,區塊鏈技術能給用戶帶來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服務。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貴州省精准扶貧,實現銀行金融服務鏈和政府扶貧資金行政審批鏈的跨鏈整合和資訊互信。建設銀行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合作,用區塊鏈技術連接全國 491 個城市的公積金中心,實現資料跨地域協同,簡化了異地辦理程式。
啟示與建議區塊鏈技術為金融行業構築全新的信用機制帶來了可能。商業銀行應採取“強基礎、建生態、促融合、提效率、防風險”等發展策略,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不斷拓展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使區塊鏈技術在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強基礎。商業銀行應從“技術?平臺?人才”三個方面著手,持續夯實技術研發能力,跟蹤業界對性能、效率、安全等瓶頸問題的研究進展;引入業界主流區塊鏈技術平臺產品,打造通用的、支援規模化應用研發的區塊鏈平臺;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相關工作,培養儲備掌握區塊鏈新技術的高級 IT 人才。
二是建生態。商業銀行應堅持“標準先行”原則,積極配合金融監管部門加快推動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標準化工作;積極參與國內外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共同探索建立行業良好生態;加強行業開放合作,積極在業界發聲。
三是促融合。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與現有業務的深度融合,探索區塊鏈在零售業務中的廣泛應用,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料共用和存儲平臺。在資料存儲、身份識別、KYC 等方面簡化流程,提升效率,改善用戶體驗。
四是提效率。區塊鏈主要處理分散式的 P2P 交易,處理效率還有待提高。為了降低主鏈的存儲負擔,提升交易處理效率,研究人員提出了側鏈、閃電網路等技術,目前仍處在探索階段。未來,商業銀行在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同時,也需要共同提升區塊鏈的運行效率。
五是防風險。區塊鏈雖採用加密演算法,但仍存在駭客攻擊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中,需要及時維護、謹慎監控,尤其是對高價值的數位資產及客戶的敏感、重要資訊等。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cxOTczNw==&mid=2247485787&idx=1&sn=bac3797bab4390f07bb4bb062229c9b4&chksm=eaea0a4ddd9d835b0ed8cc4d04af88a38dffb5132ea2e0fab709a6dc31c36789a73a0ae87d70&scene=21#wechat_redirect
資產證券化 難度 在 張慧慈 --- 從平淡到精彩的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慧眼看世界——破產法的隱憂
2019-08-21
藝人鍾鎮濤近日高調參與撐警集會令人氣再次急升,就連中央電視台也用他過往的破產經歷,來跟民眾介紹內地即將建立的個人破產制度。
內地企業破產制度早就形成,去年被強制清盤和自願破產的宗數有近一萬九千宗,較一七年同期大升近一倍。按這個數字推斷,一九年破產宗數只會更多,因為內地紛紛出現「爆雷」事件和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國家發改委在這個時候動議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或許想藉以處理由企業引發到個人的金融危險,盡早找方法進行「消毒」。
近年中國利用破產法將不少企業債務轉移,並將有點價值的資產重新包裝,以資產證券化和理財產品方式再賣給公眾。由於這些資產都有很高的槓桿和泡沫,經濟好的時候可派高息,讓小投資者享受「刀仔鋸大樹」的快感;可是當市況逆轉時,因「爆雷」所衍生的個人債務危機就會一觸即發。
任何法律都可以寫得很理想,問題是執法能力和效果如何。雖然破產法對「誠實但不幸」惹上債務,特別是由違規的高利貸所產生負債的人,提供重新做人的保障外,還可以遏止不良的放債行為。但執法機構如何監督欠債人沒有隱藏資產,以及刻意逃避還債已有一定難度;而市民更擔心有權貴會運用破產法申請破產,變成「依法」侵吞私產的藉口。
#張慧慈
#最好的法律
#也有機會遇上最爛的司法
#大陸破產法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