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搶到了位子,不幸沒趕上;連兩場試片還辦了贈票,時間也搭不上;看到佳評如潮、獲獎連連心裡乾著急,終於,上映前一天得以在臨時加開的特映會好好欣賞一遍《#醉好的時光》,暗自慶幸老天還是待我不薄的,因為這部電影是難得的精采好看,人活到中年的力不從心就這麼帶著些許酸澀、懷疑與自嘲,活靈活現勾勒了出來,畢竟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意氣風發和時不我予之間的距離,那才是多數人生的泰半節奏,看似家庭、愛情、工作、孩子、屋簷樣樣不缺,卻沒有一件事情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前進。
⠀⠀⠀⠀⠀
「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懷疑一切,年輕人知道一切。」
⠀⠀⠀⠀⠀
The old believe everything, the middle-aged suspect everything, and the young know everything.
⠀⠀⠀⠀⠀
王爾德的犀利金句,不出中年人最無奈的處境,所有的抑鬱難伸讓我們懷疑當下的一切,所以可以說,不同階段買醉、飲酒的動機也明顯不同。年輕時難以明白,為什麼會有人說,每晚若不小酌一杯便無法安然入睡,直到出了社會,漸漸理解此話的重量,短暫的麻痺舒緩生活越走越沉的壓迫感,痛苦在喉嚨裡開花的美妙,靈魂輕輕飄起的一瞬逃避,有家而無枝可棲的人得到一處陰影,適量的酒精確實可以讓自我感覺變得良好許多,也就是黃麗群筆下最為迷人〈喝一點的時候〉。
⠀⠀⠀⠀⠀
「唯有喝一點的時候,我對任何人都能恆久忍耐,對萬物都有恩慈,對我的恨不嫉妒,對凡事有些許盼望;唯有喝一點的時候,輕信世界沒那麼多惡意,輕信自己也有可能幸運;喝一點的時候緊攥的手指鬆下來,手心如眼張開,既不朝上,也不朝下;喝一點的時候,既不是神的時間,也不是魔的時間,不是降罪的時間也不是賜福的時間。理解了軟弱,理解了愛恨,理解了世界上為什麼要有勵志書以及芭樂歌。」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正是如此,我們心知肚明,要觀察一個人真正的模樣,就要看他醉後半茫的時候,禮貌逐一卸除,顧慮逐一拋開,才可能吐真言,見本性,也就是眼前四個挫敗的中年男子所展開這場社會實驗,以挪威心理學家芬恩史高德魯理論為基礎 —— 人類的血液天生就缺乏 0.05% 的酒精含量,希望藉此提升自信、工作、社交等表現,讓人生每個脫落的齒輪卡回正軌。
⠀⠀⠀⠀⠀
杯中物是蜜糖也是毒藥,過猶不及,往往自己無法掌控醉與茫、淺嚐即止與不醉不歸的界線,酩酊大醉後反而導致劣勢更為惡化,喝的當下煩惱苦悶皆可拋,彷彿一醉解千愁,卻始終無法治本。因此有人從此不可自拔,徘徊於醉生夢死,有人將自己逼入險境,才願意痛定思痛,其實,現實就擺在那裡,問題在我們願不願意面對?
⠀⠀⠀⠀⠀
那一幕是「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Thomas Vinterberg 對酒後醉態的刻劃堪稱一絕,哀傷隱隱湧動,幽默穿插其中,透過丹麥的飲酒文化,去述說存在於各個國家的根本現狀,無論你我身處的環境底下,喝酒是否明正言順,是否可以攤在陽光下,是否被表面的禮教文明壓抑著,或許觀眾該從飲酒作樂的狂歡裡銘記的,則為那一份渴求幸福的輕盈感受。當你可以選擇不藉助酒精而保持樂觀,而維持笑容,為享受而享受,為狂歡而狂歡,為生活而生活,方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解脫。
⠀⠀⠀⠀⠀
電影收尾 Mads Mikkelsen 的一支舞,美麗動人,那不是神的時間,也不是魔的時間,卻理解了軟弱,理解了愛恨,於毀滅與絕望過後迎來了新生,靈魂以及身體終於一起重拾節奏,重整步伐繼續這一首歌頌生活的中年詠嘆調,只有一條路,簡簡單單,活在當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