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830)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Ann 推薦我去看日本電影《偶然與想像》,這部由三個短片組成的電影,其中第2部「門常開」,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的一段趣事。
話說六十年代有一次好幾位著名的流行作家在一起飲茶,座中有高雄、金庸、葉靈鳳等人,高雄講到寫報紙連載文章,他說,凡是寫某方面的題材寫得出色的,本人在現實中那方面一定是最不行的。寫武俠小說最好的,一定不會武打;寫愛情小說的,在愛情上大都失敗;寫色情小說的,性方面一定沒有什麼經驗;寫馬經的,賭馬輸較多;寫股經的,在股票投資上大多損手。他也自嘲寫經紀拉、寫石狗公,自己絕不懂得營商。在座作家們都笑了,具體想到每一個人,好像也真是這樣。
高雄頭腦敏銳,反應極快,對世情觀察入微。擅長寫某種題材的作家,之所以寫得天花龍鳳,正是因為現實上不在行,只略知一二,才有超越現實的想像力。讀者也愛看這種充滿幻想之作。不過超越現實卻並非沒有現實意義,相反,將現實昇華再從幻想中演繹出來的道理,可能更真實地反映人生,使讀者有所感悟。當然對流行作家來說,想像力的重要性在於吸引讀者追讀下去。
日本電影那個「門常開」故事,寫的就是一個在小說中有極露骨色情描寫的作家教授,實際上完全沒有性經驗,既在女色面前難以抑制自己、又對誘惑他的女子感到恐懼,為此而要保持「門常開」。
香港五六十年代出現報紙上的流行文化百花競艷,主要原因一是大陸風雲變幻,驅使許多具文采和頭腦敏銳之士聚集香港,為各報提供寫手,原因之二當然就是言論自由,設若有黨官來審查武俠小說的招式是否合科學,言情小說是否誨淫,社會小說會否醜化政府或公眾人物,那麼作家就無法寫,報紙也沒法辦了。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政治穩定。1949年中共就制訂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政策。對港英在香港的施政、管治,絕不干預。這政策由長期負責和關注香港事務的官員執掌,極少由不懂港澳的共幹調任。
1965年七月,我受邀參加一個出版界參訪團。這是對左派機構資深員工的獎勵活動。團員約40人,所有交通食宿費用全由大陸招待。在北京,我們聽了幾個關於國際形勢和港澳關係的報告。我那時的印象是:報告者知識豐富、分析到位、對國際和香港有較深入了解。如果說這是「洗腦」的話,以我當時的見識,是被洗了一次腦。那時作報告的人,絕不是後來一些強詞奪理、自相矛盾的為中共講話的邏輯盲可以比擬。當時負責港澳工作的最高領導者廖承志宴請了參訪團。他講廣東話,語言生動,他說代表搞港澳工作的「呢班友仔」,慰問各位員工,他說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是不變的,因為要從香港取得外匯,「有利可圖」,希望大家為了祖國繼續忍受低薪的奉獻。
以當年英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來說,如果中共對香港多所干預,英國人可能索性把香港雙手奉還,無謂背這個沒有什麼利益的包袱了。當然,後來香港人多了,香港在亞洲的地位受到重視,又當別論。據知,在1965年時,中國的外匯仍然有70%從香港取得。因此,無論大陸的施政怎樣多變,中共對香港的政策仍然不變,直到1967年。
不僅不變,中共還不斷要求香港左派機構「融入社會」。當時左派流行一個口號,叫「社會化」,要求女員工扮靚,塗口唇膏,穿花衫,要高層主管與同行打麻將交流感情。
新聞界中的《新晚報》可以說執行「社會化」的表表者。它從1950年創刊以來,就依仗報館眾才子的實力,並放手向外邀稿,而暢銷一時。高雄的「石狗公自記」,葉靈鳳的「霜紅室隨筆」,酩酊兵丁的打油詩,「無牌議員」(王兆均)的怪論「橫眉語」,以及在1954年藉社會新聞抄熱的吳陳比武,而推出先梁羽生、後金庸的新派武俠小說,帶動各報副刊潮流。
左派電影界的長城、鳳凰、新聯,也聯合其他電影同業,不受大陸的左傾思潮干擾,拍出香港人喜聞樂見的賣座電影,擁有一批紅星。
我那時是左報副刊的作者,與《文匯報》副刊的吳羊璧在閒談中,講到想辦一份在媚俗與一本正經之間別樹風格的年輕人刊物,取名《伴侶》,1963年一月一日創刊,定價五角。畫家王鷹是合夥人。我徵求左派出版界領導人的意見,他表示在印刷發行上予以支持。創刊後一紙風行。
1967年前,儘管大陸來港的難民潮不絕,儘管左派仍然受主流社會排擠,但左派在各行各業,大都努力融入香港社會,而香港多數人對左派也不抗拒。左派與香港人的這種關係,以後再也見不到了。(56)
圖1,1963年一月《伴侶》半月刊創刊詞。
圖2,伴侶雜誌在1964年編輯出版《香港影星年鑑》,彙集當時全港414名影星的照片和簡歷,封面是當時四紅星:林黛、夏夢、尤敏、李麗華,現四人均已作古。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賭石言情小說 在 巷仔口社會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暢銷超過 5 億本、位居歷史上最暢銷系列書籍的《哈利波特》,其實最初是乏人問津、不被看好的。當時作者 J·K·羅琳將首部曲《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寄給4-5家書商尋求出版,但沒有任何書商有出版意願,不僅如此,編輯們還一致批評這本書的篇幅太長、沒有打入童書市場的潛力。但《哈利波利》就像施展魔法一般,不僅實體書狂賣,後來翻拍的同名電影,全系列至今已累積 85 億美元的可怕票房。文創市場中「莫名其妙地賣超好/賣不好」的案例不計其數,《哈利波特》其實只是其中之一,一位電影市場分析軟體的創辦人Tobias Queisser就指出,即使近二十年來好萊塢電影科技日新月異,但是在「怎樣的電影能夠取得商業成功」這個問題的分析上,卻幾乎沒有任何實質進展。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文創市場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這麼高?身處在文創市場中的生產者,又該如何在這樣的脈絡下確保自己能夠「發大財」呢?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李令儀老師指出,文創產品具有「#體驗性產品」(experience good)的「#雙向不確定性」的特質,不僅是生產者,消費者面對市場上各種新穎的文創商品,在尚未實際體驗之前,其實也無法預期自己的喜好。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創產業的投資和產製,本質上幾近於「賭博」,但是生產端仍然發展出各種「#管理不確定性」的策略,這些策略包含「#蛙卵戰術」、由明星系統帶動的「#粉絲經濟」、文類、模仿等。有些業者甚至抓住了「雙向不確定」的特質,推出「命運之書」或「覆面書」,既提供消費者「碰運氣」的神秘刺激感,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挑戰消費者:你真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嗎?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理解為什麼言情小說界有上百位「#霸氣總裁」了吧,那本身就是「文類」與「模仿」這兩種生產策略結合下的產物啊~快一起來拜讀令儀老師這篇精彩絕倫的好文吧!
文章連結: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07/30/leelingyee/
--------
圖片來源:The Verge, Report: Hollywood Is Quietly Using AI to Help Decide Which Movies to Make. An example of Cinelytic’s software.
https://www.theverge.com/2019/5/28/18637135/hollywood-ai-film-decision-script-analysis-data-machine-learning
賭石言情小說 在 侯文詠 Houweny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讀大家的閱讀心得超過癮的,轉貼幾篇與大家共享。
……………………………………………………
魏楚雲
住在美國,昨天終於收到搭飛機來的新書,今天一口氣看完了。
「無法認同主角是否還有可能繼續追/喜歡一本書?」侯大的問題真的很有意思,因為主角的設定很極端,所以早在一開始追連載的時候就無法真的很認同(同侯大哥說的,理解和認同是兩回事),故事看完了還是沒法認同。
原本以為自己就是很純粹的如同徐玫怡前幾天的一篇發文中所說的:「海邊的美屋豪宅,工作好、身體強壯、生活非常愜意.....已經是愛怎樣就怎樣了,竟然還有苦惱,真不想知道這種人的苦惱!」
然後今天看了這篇說,心彤和小琪,其實就是「如果有人就是不甘心呢?不擇手段想要全部得到呢?」我突然浮現了一種念頭,彷彿用另一個可能性,設想著自己「實在無法認同」,背後的黑暗秘密。
實在無法認同的原因會不會就是,人總在長大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放棄了自己小時候以為自己可以全部得到的夢想,慢慢不得已、被迫、或自願放棄了這份「不甘心」,對現實「不可能全部得到」做了妥協,甚至發展了一套豁達理論,告訴自己人生就是要有捨有得,要知足常樂,要看眼前已有的而不是哀嘆沒有的,才是幸福的真諦。是不是因為如此,所以對那些「就是不甘心」的人格外的嚴酷苛刻-----因為我也放棄了呀!憑什麼你就要不放棄,還認為你可以不用犧牲,可以得到一切呢?
不認同角色,是因為一定不可以認同呀!否則豈不是否定了自己,自己所犧牲放棄的一切,都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白費,而我所告訴自己的幸福,其實是一場缺憾和騙局,那支持自己信念的力量就會崩塌,所以非批判不可!
……………………………………………………
姚侑廷
http://www.yaoyuting.com/2017/08/blog-post_19.html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人浮於愛》:侯文詠的世界觀
當侯文詠在臉書專頁開始以預告的方式,每天連載一些新書的內容,我只看了一兩篇就先擱著了。因為那實在太不一氣呵成,太不過癮了。同樣的,侯大在8/11宣佈,8/23開始會有一連串的直播介紹,在那之前歡迎讀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在自己的心得完成之前,忍著先不去看侯大陸續發表的討論留言區(連結在文末),以期自己能有更不被影響,獨立完整的思考。
先說結論,這是一本很精緻的作品。
字字珠璣
雖然號稱是一本愛情小說(我覺得不是),但它可不像普通的言情小說那樣結構鬆散,跳個一兩頁被撕掉都還接著上。比起撈不到幾顆米的一碗稀粥,本書更像是八寶飯,處處紮實,口口豐富美味,少看了一行都不行!這種以大量故事串起的作品,一般作者會把角色的內心世界都寫出個七八成。但是侯文詠有時候連這些都不寫出來,只用角色說出的話,讓你驚訝或是推測出那句話背後的心裡想著什麼。細節重視到全本書的「你」、「妳」、「他」、「她」,一字不差的能讓讀者知道某一段是在說誰的狀態,某一句話是誰向誰說的,相當厲害!也幸好它是一本書,能讓我不時暫停思考,往前翻,往後看,如醉漢走路般,但又能一路到終點。
文字越洗鍊,越能讓讀者享受閱讀思考的樂趣。這本書看完會覺得浪費生命嗎?我能準確告訴你,答案是NO!而且比起愛情小說,說它是哲學小說、推理小說、炒股軼事都可以呢!看的過程都能忍不住掩卷長嘆:「哎呀,侯文詠有研究啊!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就是他作了很多功課!」(我絕對不是在說炒股那一段)
侯文詠的世界觀
第一次接觸侯文詠,是聽他的有聲書:「在生命轉彎的地方」。還記得是高一,我穿著內衣短褲,在週末宿舍的洗手檯,刷洗著制服,用卡式的WALKMAN,戴著耳機,聽了一遍又一遍(跟「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交替著)。當時年紀小根本不懂,只覺得好笑。那一年,侯文詠32歲。
後來慢慢的遇見他一部部的作品,自己也考上了醫學系,當了醫師,當了父親。這兩天在看完這本書後,有幸又重聽了一次「在生命轉彎的地方」,那滋味可是跟當年截然不同啊!
或許是碰巧,幾個月前剛好把侯文詠到目前為止的出版品買齊了,從第一本開始看。並且對照著這個詞「1962年6月9日」,那是侯醫師的生日,他大我16歲。我並不是恬不知恥的覺得自己能有他的幾百分之一,但是「對醫療之外有興趣的醫師,都在幾歲做了什麼事、什麼決定」這一點,想認真參考他做了什麼,特別是30歲之後。因為我也39歲了,前面的不同就算明白了也不能改變。但至少後面,能作為我的人生預習課程之一。
所以幾乎就在看完全部作品後,就碰到了這本新書。在前面二十餘本的內容都還記憶猶新時,看這本小說居然有一種特別的樂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對侯文詠的作品都如數家珍,你就會在這一路閱讀的旅程中,不斷地看見類似卻又不同的東西出現,它可能是故事的一部份、可能是一個角色、甚至只是一個場景,一句話。
所以我在這本書中,彷彿遇到了「白色巨塔」裡的關欣、「帶我去月球」裡的大潘小潘、「誰在遠方哭泣」裡的聶醫師、「侯文詠極短篇」裡那個莫名其妙當上劉董事的路邊攤老闆娘、那個割破輪胎的方式(好啦這應該不算 ,畢竟大家都是那樣割輪胎的 )......。每次看到時都心頭一震,跑去翻書櫃,找到出處,然後再滿意的繼續看下去。雖然似曾相似,但是其能引發共鳴的方式與力度,可是一次強過一次。打個比方好了,例如都是煮一碗麵,一位手藝高超的廚師在經過反覆琢磨思考實作後,相隔十年端出來的兩碗麵雖然名稱可能一樣,但味道絕對不同。
本來我一直不了解,為什麼侯文詠要寫「小說」?為什麼不是散文或是其他格式?這次看完這本書,我稍微有了點感覺:或許他一直對生命有著各種想法,唯有透過小說的形式,讓故事一次次上演,讓各個角色一句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就能推著自己與大家一起思考、討論、甚至爭執,因而有機會更逼近真理吧!說起來,有點像修行呢!
愛、慾、錢
「愛情與麵包何者重要」從來就不容易有一致同意的答案(甚至有人覺得這個命題根本錯誤),就跟政治立場一樣,一百個人可能就會有一百種答案。所以書中的各個角色也是看法遭遇各異。當然我看完會有我自己的觀點,也不見得多有道理。這也是小說的心得有趣的地方。
是備胎還是李大仁
「高翔,三十歲之後,如果你還沒有女朋友,我也找不到對象的話,我們就去結婚,好嗎?」
「我有個提議,真心真意的提議。三十五歲之後,如果你還沒結婚,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對象的話,我們就去結婚?」
上面兩句話出自同一對(嗯,其實一直沒在一起)男女,前一句是女生說的,後一句是男生說的。除了分別出現在一本書的開頭與最後,厲害的「頭尾呼應」安排之外,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真的結婚了,或結過婚的人,就能知道這句話的問題出在哪兒。過去在學生時代也常被這種「哇噻這也太好時間一到就有另一半」的句型所吸引。如今自己也結婚快十年,再遇見就能輕鬆一眼看破。
答案就是:結婚並不是終點,而且「結婚」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當然你可能會質疑,怎麼會沒有什麼特別的呢?雙方父母協調、決定鑽戒、拍攝婚紗、提親、決定場地、試菜、挑伴郎伴娘、訂餅發餅、練開場的唱歌或跳舞、做宴客的開場影片、單身之夜、迎娶闖關、結婚宴客、歸寧宴客......。根本超 可怕 特別的好嗎?
是啊,不過這兩位男女在說這些話時,心裡想的不是這些。他們誤會了。他們誤會愛情的終點就是結婚,就好像當年我們誤會學習的終點就是「考上一個好大學」。常聽大家說,「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其實愛情也是(或者你可以說「感情」,因為到了人生下半場,愛情就與親情重疊了),學習也是,而且是不計時的。一場終點是生命結束,不計時的馬拉松,你應該更在意Checkpoint在哪,還是在過程中是不是跑得好,有沒有個伴?
我要發問
侯文詠先生在臉書粉絲頁上,歡迎大家發問,在這兒我也提幾個問題,希望有機會能被看到,也歡迎有看過書的人提供解答:
(第313頁)在辛毅夫跟錢麗慧開口借五百萬時,兩人有就「潘心彤到底愛不愛錢」進行辯論過,後來錢麗慧開了一個條件:「我們繼續這樣爭論下去,破壞了彼此的感情也不是辦法。不如我們給彼此一個公平的機會,就當是個賭注吧。」請問賭注是什麼?
(第337頁)接到范月姣的死訊,顧厚澤趕忙拿出之前未讀的信來看,看完痛哭失聲(這一段寫得真好,人在大悲時真是會那樣哭的)。在之前編織謊話與放任范月姣在懸崖自殺時,可以感受他對她的感情已逝,急欲擺脫的心態。但是為什麼反應是痛哭,不是鬆了一大口氣?
文字之外
我書讀的不多,一些心理學等理論也都不太了解,所以對於書中安排的隱喻可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比如故事情節,比如角色的取名。但有一個小發現跟各位分享:封面有一片片像花瓣的圖案從左上角斜斜的往右下,彷彿飄流在河上(或許也跟書名相呼應?)。然後在書內各個章節的標題頁,你會發現作者安排讓它們一葉葉出現,例如第一章就是一片,第二章就是兩片,我一直看到第四章才發現這件事。翻回封面數了數,五、六、七,封面上轉濃的紅,驀然轉紫的讓人怵目驚心,果不其然第七章出現了驚人的轉折!這個彩蛋真是個巧思!
嗯,這張讓我想到病理學的顯微鏡玻片考試......
…………………………………………………………
博客來獨家限量贈送 侯文詠親筆簽名「點愛成金」書衣!
▲購書連結:https://goo.gl/h9NRcc
.
誠品、金石堂、三民、讀冊網書限量發售「侯文詠親筆簽名書」!
▲誠品(門市書店同步銷售簽名書):https://goo.gl/s3Z78t
▲金石堂:https://goo.gl/rpseNP
▲讀冊:https://goo.gl/kV4g1G
▲三民:https://goo.gl/YgVWT8
.
簽書花絮影片YouTube版:https://youtu.be/9-6sZb3PN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