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忙,也要聽首音樂
——賴永松老師談音樂帶給他的禮物
小圓桌上的咖啡冒著熱氣,緩緩升起的香味連同橘紅色磚牆與書架選書,一併把店主人的暖心全都揭露了開來。這是賴永松老師與兒子開設的「Coffee Stay賴老師的家」咖啡館一隅,咖啡館從2018開設至今,早已成為許多在地人與遊客享受一份安靜時光的最佳所在。「我在想,這個咖啡館的空間,甚至也有可能結合音樂館的展演或活動......」即使這次訪談目的是要請賴老師和音樂館分享3/16講座前的心情,但他仍忍不住以未來的藝文計畫開場。
賴永松,這個所有池上人都不陌生的名字,是池上藝文活動最有力的推手,近年雖因健康因素長期配帶墨鏡出門,讓人在對話時看不見其眼神,但僅僅聽他的口吻,便可強烈感受到他推廣藝文的決心。
賴老師的決心說出口都是動人的故事。他過去是池上國中的數學老師,跟隨2002年教育部網路建置計畫啟動,他成為整個東部地區的學校網路輔導員之一。藉由這份工作,他從原本任教的中學,深入到各中、小學場域,日復一日的走訪奠定他全心為東部發展努力的情感。
民國92年他參與池上農民發起的池上米認證活動,成為台灣首批推動稻米品牌化的先鋒一員,在整個申請過程裡,他與多力米有限公司梁正賢老闆等人多次抵擋住來自官方與民間不願改變的壓力,最終才完成了這項創舉。也因為這份對鄉里的情懷,他擔任了池上池潭源流協進會第一任會長,為保存鄉鎮生態、文化而盡心,自2017年起,他也兼任池上文化藝術協會委員。而隨著2008年台灣好基金會初探池上,到2014年樂賞基金會深入池上,他在每個階段、每個進程裡,都在思考如何讓音樂、藝術更融入生活。
正因為這樣的情意,他不僅感動了在地人,更感動了樂賞基金會的成員們,音樂館在3/16邀請賴老師演講,與其說是請他分享自己的心得,更是想聽聽他對池上藝文發展進一步的看法。
還記得賴老師在今年春天3月的講座嗎?為了這場講座,早在二月底賴老師即已完成演講大綱。當他把一整份綱要資料拿給音樂館時,內容盡是他多年聆聽劉教授講座後,對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整理與體會;是精選了他最喜愛的作品如《茶花女》、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等樂曲的介紹;還有對樂賞帶動池上古典樂發展的觀察與省思。
「聽古典音樂的好處是可使你的心靈產生共鳴、得到撫慰,或是說心靈的昇華。......藝術對任何人應該都有同樣功能,期望大家能夠多點接觸、多點了解,這是很物超所值、豐富人生的事,也可使你活得更有價值和尊嚴。」他又寫道:「聽古典音樂就好比結交一位好朋友,幫你分擔解憂,而且他可以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所以他在樂賞來到池上沒多久,就開始在自己經營的民宿「池畔驛站」裡播放古典音樂作為日常背景。他回憶到,曾經在某個早晨,一位有點年紀的客人突然在音樂觸動下,有感而發對他說:「老闆你知道嗎?我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好好吃過一頓早餐了。」此刻,奇美基金會發行的小提琴樂聲在清早空氣中輕柔飄盪,一段珍貴靜好的時刻於焉展開。
如果你錯過了賴老師的講座,感到可惜之餘也別太過惋惜,各位旅人不妨走訪他的民宿、咖啡館,感受他隨音樂起舞的愛樂之心。或是,直接走一趟大坡池音樂館吧!在這裡,發現賴老師口中的「朋友」,發現古典音樂與池上二重奏出的動人風情......
紀錄音樂館美好的人事物
文/吳毓庭Yu-ting Wu
photo by Shiang Lan Che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