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為躊躇的我減緩速度
我果然是死了吧
我這樣想
我走進便利商店
想買包煙
溫柔的歡迎光臨
不是對我說的
沒有人歡迎死人光臨
綁短馬尾的美麗女孩
低頭在刷條碼
她很專心地與自動門發出的叮咚聲對話
我走到城市中被遺忘的公園
找了一張斑駁的長椅坐下
一個小男孩進入我的視線
他是如此專心用沙礫堆砌碉堡
直到另一個玩伴出現
用腳狠狠踐踏他的世界
我羨幕他放聲大哭
死人沒有需要守護的東西了
想到這裏我拿出手機
試圖連絡親密的人們
我要告訴他們我死了
我撥了無數通電話
我發了許多條訊息
純粹的寂靜使我明白
他們都比我更早知道
我已經死了
高樓遮蔽了天邊的晚霞
我拖著死去的身體
慢慢走路回家
想著來生
願投胎到一個
能看到夕陽落下的地方
我打開門
沒有人迎接死人
沒有人抬起頭看我
他們直盯電視螢幕
上頭播放的盡是與我無關的事
死人不能改變國家決策
戰爭計畫
或偶像明星的戀情走向
我的房間仍維持生前的模樣
活著時沒能讀完的書
上頭還有潦草記下的筆跡
此刻我已無法想起
當時為何迷戀
被劃線的這一句
曾經在乎的人
饋贈的馬克杯
被生前的我
藏在置物架最裏面
杯緣的灰塵積得多厚
我就死了多久
——徐珮芬,〈我死了〉,《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頁11。
--
◎作者簡介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周夢蝶詩獎等。曾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2015)、《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2016,啟明)、《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2017,啟明)、《夜行性動物》(2019,啟明)。
(修改自徐珮芬《夜行性動物》作者簡介)
--
◎小編鋼筆人賞析
〈我死了〉原名〈死期〉,為徐珮芬於2015年8月24日發表於PTT詩版的詩作,是徐珮芬在PTT上第二受到歡迎的詩(有54推) 。收錄於詩集中時不僅改名,許多字句也有些微調整,雖然每段的意思基本上並沒有變化,不過原本有逗號的地方幾乎都被刪除,大多字句更加排比類似。
在主題上,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敘述敘事者我在城市中的漫遊,展現城市中他人、過去親密的人乃至於家人對自己的冷漠,然而敘事者我沒有想與城市的人互動,想主動聯絡的人卻又沒有回應,使得敘事者我以「我死了」來總結這些現象,而最後一段更揭示了敘事者我死去的原因,使整體情緒達到高潮。對憂鬱者的各種生活情境描寫,以及明確陷入如此糟糕情境的原因,都使不同的讀者(憂鬱症患者、失戀者等)得以快速帶入敘事者我的處境。
正如徐珮芬2016年受幼獅雜誌訪談時,採訪者陳芳珂寫道:「徐珮芬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存在著某一塊黑暗、幽微的角落,面對這份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負面情緒,她選擇將其化做一首首詩來排解憂傷」,而這首詩不僅排解了徐珮芬的憂傷,也觸及了讀者們心中的黑暗角落,重新檢視自身的負面狀態。或許是因為如此,這首詩才能在PTT詩版獲得如此多迴響吧。
註:賞析文字修改自筆者碩論: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1年)
--
美術設計:鄭閔聰
--
#徐珮芬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16.html
走路 很 快 的人 ptt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挑戰 厭世竹中 HCHS fuck the world
#小鳥議員版《新竹市圖鑑——東區》
1. 包含科學園區、工研院、清交大,新竹市的「科技城」形象大多來自東區。
🐦:雖然是科技城,上下班時段也還是照樣塞在路上(眼神死)
2. 幼年人口(0-14)高達20.1%,僅次於「屁孩之都」竹北。跟竹北類似,小孩太多,幼兒園很難搶。
🐦:東區媽媽看到兩條線就會去搶月子中心了,搶幼兒園只是基本好嗎
3. 佔地面積雖僅佔新竹市約三成,但有將近一半的人口集中在東區,在近年仍是穩定增長的新竹市地區。居住環境擁擠,同時存在嚴重的交通和都市計劃問題。
🐦:可怕的是關埔地區開發前,竟然沒有先做好汙水下水道,導致一天2萬噸的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頭前溪,然後大新竹地區再從頭前溪取水回來喝。
4. 很多人小時候以為香山是新竹縣,長大才發現是新竹市。
🐦:是說有研究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的確也胖 (哭臉)。
5. 之後一直疑惑為何北區的南邊是香山而不是南區,能夠投票後才發現南區原來在東區裡面。
🐦:能夠投票後,才能發現的事情很多。像是投票日期跟期末考相衝不能返鄉投票(❌),跟夜遊相衝(⭕)。
6. 以竹科為中心,東區有許多里雄踞所得中位數排行榜的頂端,其中位於關埔重劃區的關新里以250多萬的數據遠甩其他里,平均年齡只有29歲,又年輕又有錢。
🐦:我想知道到底是誰把所得平均拉那麼高!(可以贊助本黨一下嗎?🙏本黨很窮)
7. 但關新里最能夠拿出去炫耀的是他們對婚姻平權和性平教育的支持。2018公投時,關新里是全台贊成比例最高的里,可以說是同志移居的好地方。🌈
🐦:本黨將於4月份、5月份邀請 勵馨基金會-新竹愛馨人講師舉辦性別教育家長培力,快鼓勵你的爸媽來報名,讓我們將贊同比例衝更高。👉培力課程活動資訊:https://reurl.cc/6yeD5y
8. 新竹百貨公司和商場的聚集地,擁有大遠百、Costco和巨城。
🐦:民生中央路一塞就知道又到了巨城周年慶交通黑暗期,辛苦指揮交通的警察了。(這算企業成本外部化嗎?)
9. 大概新竹市真的太無聊,許多新竹人的假日休閒就是往巨城跑,每到假日都會懷疑全市的人是不是都跑來巨城了。
🐦:會比蘇伊士運河的小挖土機更懷疑人生嗎?
10. 在地人都知道金山街的食物一堆又貴又盤,聽到「清大夜市」更會狂翻白眼。
🐦:私訊我,就讓號稱歪嘴鳥的PTT新竹板鳥大來告訴你金山街跟清大夜市的美食在哪裡吧!
11. 覺得「美食沙漠」根本就是外地來的上班族和清交學生在污名化,認為他們會這樣說只是因為他們懶惰,離不開金山街和清大商圈,整天吃ㄆㄨㄣ當盤子就在那邊嫌,有夠靠北。
🐦:這些人用了foodpanda 與 Uber Eats之後,就不會這樣說了
12. 知道關新路上和周遭很多很好吃的高檔餐廳,但窮學生和園區新人通常吃不起,so sad。
🐦:我也只能趁生日久久才敢吃一次,sad too...🙄
13. 金山街一帶俗稱「竹科新手村」,同時存在大量違建。這些違建為何存在、為何拆不掉,是當地人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
🐦:市長有回「繼續努力」,那我就放心了。(等著看明年的拆除違建經費編多少)🤔
14. 不少竹科上班族的人生都耗費在光復路和慈雲路上,不少竹科人都希望有朝一日光復路變成光速路、慈雲路變成磁浮路。
🐦:我的想法跟大家一樣。這樣我的陳情量就減少一半,可以天天喝漂浮咖啡。
15. 地下有活斷層,而且剛好經過科學園區、清交大還有竹中竹商等校,十八尖山上還有一個儲氣槽,曾經發生過外洩事件導致周邊學校提早放學。在安居樂業的表面下潛藏公安危機。
🐦:新竹瓦斯公司對儲氣槽的安全管理規範在這裡https://reurl.cc/mqNvAA 再請同學們幫忙看一下還有沒有哪裡可以加強。
16. 竹市東區有三害,一是清大商圈的食物,二是金山街的違建,三是竹中生的存在。
🐦:不曉得誰是現代周處?
17. 每天竹中放學時,東山街到處都是穿著卡其服、聞起來臭臭還很愛並排走路的竹中生,地方稱之為「東山街土石流」。
🐦:土石流不是一路流到火車站嗎?是說我沒有穿過卡其服,可以說說這種衣服穿起來的感覺嗎?
18. 每年十月下旬到十二月底左右,竹中體育課會舉辦跑山訓練,一群又臭又髒還可能不穿衣服的竹中生流竄在十八尖山上,不僅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還經常嚇到上山散步的阿公阿嬤以及孕婦,俗稱「十八尖山鬼門開」。
🐦:對爸媽而言,真正的鬼門開是暑假第一天。👻
19. 不少東區小孩中小學都讀東區,高中也讀實驗竹中等東區高中,大學研究所都讀清交,畢業後在竹科工作。這種一輩子都在東區的人,我們稱之為「東區少年」。
🐦:還有一種狀況是上學、吃飯、工作,都離不開光復路,我們稱之為「光復路走9遍」
20. 盛產「竹科爸爸」,經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看著小孩橫著長大,面對小孩的口頭禪是「去找你媽」。如果不好好用心陪伴孩子,將來可能會有親子關係危機。
🐦:竹科爸爸以及竹科爸爸的主管,有聽到小孩的心聲嗎?天這麼黑,風這麼大,趕緊回家了
21. 中產性格強烈的城市,東區家庭多半重視孩子教育,許多家長想盡辦法讓孩子排進實驗中小學。
🐦:重視教育,更要適性就讀。請拿賈伯斯自傳跟爸媽溝通一下。
22. 東區孩子跟竹北孩子一樣從小各種才藝和補習,一邊努力考高分,同為近年新竹市高中入學分數水漲船高的推手。
🐦:辛苦的孩子們,假日只想睡覺吧,我懂
23. 大理工主義者的產地,不少學生對電資的興趣高過對醫科的興趣,同時對文組有很深的誤解和「優越感」。套句我清大朋友的說法:「非法商文組不配住在新竹市。」身為文組的我只能暗自sad。
🐦:我念教育的,邱顯智委員念法律的,我們都住新竹,默默被理工科排擠了…((角落畫圈圈
24. 第三勢力的大本營,民眾黨和時代力量的最高得票率鄉鎮市區都在竹市東區。
🐦:我及本黨都會加油再加油,無愧於各位的託付,懇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鞠躬)
25. 新竹市能夠成為目前唯一有機會打破單一選區兩票制魔咒的地方,東區選民的存在功不可沒。
🐦:自主性高,資訊能力強,擅思考與討論的公民越多,民主社會就更成熟。
26. 因為選民結構的特殊性,新竹市東區有機會成為近年選舉四方大混戰的戰場和政治學選舉研究的熱門田野。
🐦:請大家繼續創造奇蹟!(握拳)
27. 東門市場曾是全台最大市場,之後一度沒落,近年成為文青的聚集地。
🐦:有時中午會繞去東門市場吃午餐,免得人家說我不是文青😂(歡迎來捕獲野生小鳥議員)
28. 冬天的東門市場是個消遣時間的好地方,但夏天就是個焦熱地獄。
🐦:沒關係,附近有814麗香冰棒可以撫慰我們
29. 源於外縣市對新竹的刻板印象,經常被問是不是客家人,但其實新竹市一直是閩南人佔多數的城市。不過東區的確有一定數量的客家人,也有不少眷村,可以說東區是竹市的族群熔爐。
🐦:你好、lí hó、謝謝、安自些、承蒙你、thank
30. 長年面對「美食沙漠」的挑釁,因此懶得解釋東區有什麼好吃的,索性就對外縣市的人說新竹美食是麥當勞,但其實心底一直幹譙對方怎麼不去吃屎。
🐦:我們不解釋,是不想造成「大牌長榮」,好嗎?
31. 近幾年冒出很多公園,也有很多公園改建。
🐦:偉大的城市,必有一群不容易滿足的市民。公園不能只是改建,遊具要分齡要適能,尤其是給大孩子的遊具難度要提高挑戰性,讓孩子在無形的玩耍過程中,完成了統合能力的訓練。
32. 新竹市動物園的猴子會滑手機,令人讚嘆不愧是科技城。
🐦:說不定把手機交給河馬樂樂,樂樂也會滑手機。🦛
#台南東區出生長大
#新竹東區深耕地方
#幫我來一首八三夭東區東區
走路 很 快 的人 ptt 在 Mr.K 領先時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也有嚴重的手機成癮嗎?每天滑手機到半夜,筋疲力盡都還不願休息?
手機成癮是現代人的通病,大家總名義上不斷從手機吸收著新知,但卻又什麼都沒獲得。
這篇文就來談談手機成癮的症狀、會帶來的影響,以及從實作面分析該如何改善手機成癮症狀。
想改掉手機成癮,就認真看看這篇貼文,並且收藏起來時時回顧提醒自己:「別再滑了!」
﹏﹏﹏﹏﹏﹏﹏﹏﹏﹏﹏﹏﹏﹏﹏﹏﹏﹏﹏
🔷 你還記得幾天前滑手機看了什麼嗎? 🔷
﹋﹋﹋﹋﹋﹋﹋﹋﹋﹋﹋﹋﹋﹋﹋﹋﹋﹋﹋
先來問問大家以下三個問題:
1.還記得「昨天晚上」,你滑手機看了些什麼嗎?
—— 我記得我看了篇理財的文章,但內容...好像記不得了
2.還記得「7天以前」,你滑手機看了些什麼嗎?
—— … 誰知道呀
3.還記得「一個月前」,你滑手機看了些什麼嗎?
—— …… 我怎麼可能知道
如果你很認真回想了上述問題,你會發現:「你什麼都不記得,就算你心急也沒用」
手機對一般人來說可以增添生活的色彩,但對於手機成癮的人來說,手機已經接近成為生活的重心,甚至是生活的全部。
就上述的例子,除非刻意地做資訊保留或知識管理,否則很殘忍的要跟大家說:
「你過去在手機上瀏覽的一切,你都不會記得。如果你的生活只有手機,那你的生活就一無所有。」
﹏﹏﹏﹏﹏﹏﹏﹏﹏﹏﹏﹏﹏﹏﹏﹏﹏﹏﹏
🔷 為什麼我無時無刻,總是想滑手機? 🔷
﹋﹋﹋﹋﹋﹋﹋﹋﹋﹋﹋﹋﹋﹋﹋﹋﹋﹋﹋
大家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上下班時,看看那些跟你一起搭公車、搭捷運、在路上走路的人,有多少人是低著頭看著手機,用眼角餘光在通勤的?
我想應該很多。
大多數人滑手機,大多都是集中在兩種使用主題:「娛樂消遣、社群交流」
娛樂消遣:像是傳說對決或是抖音、Youtube
社群交流:Dcard、Ptt、FB、IG
而讓你無時無刻都想要在手機上娛樂、社交的原因,我簡單整理以下兩點:
1. 貪圖短暫的快樂
2. 追求表面的社交
下面就跟大家來詳細分析一下
﹏﹏﹏﹏﹏﹏﹏﹏﹏﹏﹏﹏﹏﹏﹏﹏﹏﹏﹏﹏﹏
🔷 滑手機帶來短暫快樂,但滑完卻很空虛? 🔷
﹋﹋﹋﹋﹋﹋﹋﹋﹋﹋﹋﹋﹋﹋﹋﹋﹋﹋﹋﹋﹋
你也有感受過滑手機當下快樂,但滑完把手機放下、回到真實世界後,卻感覺到無比空虛,甚至會在心裡問自己:
「我剛剛做了什麼?我花了多久時間?」
小心,你已經嚴重成癮了。
在我們滑手機時,那些軟體廠商為了讓我們長時間被黏住,因此會設計很多快速反饋的機制。
這些快速反饋不斷不斷與你互動,以此讓你腦袋產生「多巴胺」,創造一種似快樂但非快樂的感受。
這種黏住使用者的機制叫「使用者黏著度」,我們軟體工程師們寫軟體,都會去探討如何讓大家被軟體黏住、離不開,離開了又想回來用。
(怎麽樣,很可怕吧,都是人類自己在設計害其他人類XD)
在滑手機中場休息的短暫脫離,你會有一種「突然解放、突然不受控制不知道要去哪」的感受。
但休息後,又會受到機制的影響,為了追求那短暫的快樂,再次拿起手機開始繼續被制約。
在生活或政治上,很多人在追求著制度上的自由,但其實真正貼近生活讓我們不自由的,就是那個你每天拿在手上當寶貝的小東西:
「手機」
﹏﹏﹏﹏﹏﹏﹏﹏﹏﹏﹏﹏﹏﹏﹏
🔷 人是必需要「社交」的動物🔷
﹋﹋﹋﹋﹋﹋﹋﹋﹋﹋﹋﹋﹋﹋﹋
你在下班後會開始狂滑朋友的IG限動,滑完感覺自己很瞭解對方當下的生活嗎?
這其實是「表面社交」。
現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大家都改用網路在交流,但大多數人在進行的都是「無效的表面交流」。
我們已接收對方的生活資訊為樂,但卻忽略與對方生活有交集的機會,只渴望單方面的資訊獲取,而並沒有打算深入交流。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天會想要不斷滑貼文、看限動,但看完了好像也沒有要做什麼的原因。
﹏﹏﹏﹏﹏﹏﹏﹏﹏﹏﹏﹏﹏﹏﹏﹏﹏
🔶 怎麼戒除手機成癮?如何實際行動 🔶
﹋﹋﹋﹋﹋﹋﹋﹋﹋﹋﹋﹋﹋﹋﹋﹋﹋
因為篇幅關係,簡單跟大家說三個戒除手機成癮的小方法與思維,大家可以實際運用試試看:
1. 對「開始」慎重:
在做每個決定前,把「開始」這個動作變得慎重。
找回對於是否要開始滑手機,或是要開始看書、開始與朋友約吃飯等等行為的主控權。
2. 對「停止」果斷:
當成癮發生,我們很多人都會意識到自己進入成癮狀態,但無法自拔。
嘗試一下訓練自己果斷的能力,有個簡單的案例可以嘗試:「起床」。
嘗試明天聽到鬧鐘就馬上起床,看看自己是否能在成癮狀態下果斷停止當前行為。
3. 控制「外部 vs. 內部影響」:
”外部影響“ - 手機放遠一點、關掉所有社群遊戲與廣告通知、開飛航模式
“內部影響” - 找尋內在認真的動力、觀察自身行為,找出成癮破口、冥想
對抗成癮,我們得先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癮」,才能嘗試「改變」。
#高效研究室
#手機 #手機成癮 #拖延症 #專注 #專注力 #注意力 #注意 #成癮 #沉迷 #沈迷 #主控權 #時間管理 #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