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翦頗牧】番外篇:李信敗仗之謎
在王翦的文章中,老ㄕ有提到一件事情:當秦王決定伐楚時,王翦認為需要60萬大軍才能搞定,李信則認為只要20萬就好;秦王決定任命李信伐楚,而李信在最初打了幾場勝仗後,卻被楚軍大敗,搞得秦王必須請王翦來收拾亂局。
如果單純看以上的敘述,我想許多人會覺得李信過於驕傲,這才使得他被擊敗。
這個原因不能說是錯,但如果仔細研究,卻又發現實際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單純。而這也是老ㄕ一直以來普及歷史的一個重點:試圖將過於簡化的結論,進行一番梳理,而後對於同樣的結論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首先來看李信攻楚的狀況,最初他與合作夥伴─蒙恬,各率領一支部隊往東打,從今日的河南一度攻到今日的安徽,進展可謂迅速凌厲。
可接下來,李信突然掉過頭往西邊進軍,並和蒙恬合兵。當李信往西而行時,楚軍尾隨秦軍三天,最終發動突擊大敗秦軍。
這不是很奇怪嗎?
李信為何在攻勢順利情況下,突然折返?
按常理推斷......那就是後方出問題了。所以李信不得不先回師救援,甚至還必須趕緊和蒙恬會合,務求集中兵力,在後勤系統出問題前盡快搞定這來自後方的意外。
可惜的是,楚軍也不是吃素的,抓住秦軍不穩之際,前後夾擊已經深入楚境的秦軍,導致秦國損失慘重。
這時又有一個問題:秦軍的後方出什麼事?
根據《史記》的描述,配搭後來在湖北睡虎地秦墓的紀錄,本該負責攻楚大軍後勤的秦國大臣─昌平君,突然叛秦,切斷李信大軍的補給線。
那又為何昌平君要叛秦呢?如果有看過《尋秦記》的朋友應該知道:昌平君是協助秦王嬴政奪得實權之人。以昌平君仕秦良久的經歷,怎麼就突然叛變了?
很可惜,目前沒有任何史料紀錄昌平君的企圖或思考,這個問題問到這,也真的就斷線了。
不過最起碼,我們可以回應最初李信兵敗的結論:或許李信的確推進速度過快,但若非後方不穩,他也不至於敗的如此慘烈,可以說李信要為敗仗負最大責任,但卻非全部責任。
這也連帶能解釋王翦的用兵。
為何王翦率領60萬大軍,卻是步步為營,甚至在最初根本是按兵不動?除了吸取李信快攻的失敗前例,或許更重要的原因是王翦當時正在建立一個足夠穩定的大後方,好確保這次不會再有人從背後捅他刀子搞破壞。
最後還是不得不感嘆,研究早期歷史的不方便之處。
當初秦滅六國,結果抹煞絕大多數的六國各自紀錄。秦朝雖然後來有記錄下完整的秦國歷史,但等到項羽攻破秦都咸陽,一把大火,將秦朝本身的紀錄破壞殆盡。
於是在我寫戰國四名將的時候,除了白起,其他三人的戰場描述當真是少的可憐(而白起之所以在史記留下較多的篇幅,我猜測,可能是因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他的祖先曾經擔任過白起的副將,因此司馬遷在依據家族紀錄的狀況下,才記錄下較為完整的白起也說不定)。也因此,我越加能了解,為何每次有古蹟被發現,歷史工作者會如此興奮的原因,因為那說不定有機會補上歷史紀錄的空白之處。
也話說前面提到的「湖北睡虎地秦墓」,也就是以前秦朝的地方官,或是一些平民老百姓,他們曾經寫過一些竹簡。那些近乎生活瑣事的文字,現在卻是珍貴的歷史紀錄。
這不禁讓我好玩的想:「說不定我們這些平凡人的日常紀錄,會是後人眼中寶貴的研究資料呀。」
#起翦頗牧番外篇
#這一篇比較像是隨筆紀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秦謎這本書喔
圖片為:湖北睡虎地秦墓中的竹簡
「起翦頗牧番外篇」的推薦目錄:
起翦頗牧番外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起翦頗牧】番外篇:老當益壯
之前我們談到廉頗,是我認為戰國四大名將中知名度最高的。而廉頗之所以知名度高,就在於他的一個特徵─老。
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錄廉頗的年紀,但廉頗如果是在西元前284年的濟西之戰開始出名,到西元前245年都有攻下魏國繁陽的紀錄來看,他在趙國的服役時間就有40年以上,如果算廉頗30歲開始擔任將領,那估計他70多歲都還在征戰沙場,老將的稱號絕對其來有自。
...Continue Reading
起翦頗牧番外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起翦頗牧】番外篇:悲哀的家族傳承
起翦頗牧的系列正文順利結束了,不過我自己在查資料時,覺得還有一些番外故事可作為系列文的補充,所以接下來我會以較為閒談的方式寫成番外篇。而今天我想要特別來補充一下李牧的家族故事。
李牧作為趙國最後的棟樑,曾北破匈奴、兩敗秦國,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他卻屢次不受到上級的信任。
管理邊防軍期間,他曾因拒絕輕率出戰而被趙王免職;當他試圖抵禦秦國的總進攻時,趙王卻聽信反間計而下令賜死李牧。
這樣不得其主的悲哀,卻沒想到同樣在他子孫上重現。
那是楚漢相爭的時代,當時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正領軍攻打趙國,而趙國的主帥是陳餘,他底下有一名將軍叫李左車,這位李左車正是李牧的子孫。。
這裡要稍微解釋一下,秦國後來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但沒多久就被反秦勢力滅亡。秦朝滅亡後,原有的六國貴族或相關人物紛紛重建了六國勢力,所以趙國也跟著復活。在眾多軍事勢力中,楚國項羽跟漢國劉邦的實力最為強大,因此才出現所謂的楚漢相爭,而楚漢兩國不只是正面互懟,另一方面也在拉攏或消滅其他諸侯國試圖擴大實力,所以才有漢趙兩國間的對戰。
要說當時韓信部隊處境可以說是凶險到了極點,首先人數大約只有3萬(甚至可能更少),大多數還沒受過完整訓練,而且還被迫迎戰擁有至高處優勢的敵軍。
陳餘的趙軍可不一樣,當時人數可能有20萬出頭,而且由於是在主場抵禦進攻,不但占盡地利,糧食補給也不成問題。
此時李左車對陳餘說:
「韓信此番前來,已經先擊敗魏國,現在他的軍隊士氣正旺,我們不要輕易迎戰。不如主帥讓我率領3萬兵馬,繞到韓信後方斷他糧草,主帥則率大軍堅守,這樣韓信就會進退不得並且在喪失補給的狀況下崩潰,我們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但陳餘一聽這建議,立刻嗤之以鼻地說:
「兵法有言,十則圍之,倍則戰之;我們的兵力是對方20倍以上,幹嘛不堂堂正正出擊擊潰對方,而要搞些陰謀詭計呀。」
陳餘沒有聽李左車建議,之後命大軍猛攻漢軍,沒想到韓信使出「背水一戰」的奇謀,最終本為劣勢的漢軍卻大敗趙軍,陳餘以及趙王被殺,李左車戰敗被俘,趙國再一次被滅亡。
寫到這,我真的為李牧家族感到悲哀,因為這個家族竟要兩次見證祖國的滅亡,而且其實如果聽從李牧以及李左車的建議,趙國仍有獲勝的可能,但最後......這兩位智者只能因上司的無能而飲恨。
李左車後來被韓信奉為上賓,在他與韓信的對話中,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或許在他說出那句話時,心中會不無感慨:「就算我是能看透世事的智者,但那有何用?到最後我仍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起翦頗牧番外篇
#韓信與李牧子孫的對決
#不得其主的悲哀
起翦頗牧番外篇 在 秦始皇功績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而我在番外篇也曾解釋白起之所以有比較多的資料,可能是因為白起的副將是司馬遷的先祖,所以太史 ... 【起翦頗牧】眾英雄裡難得善終的大將──王翦| 故事StoryStudio. ... <看更多>
起翦頗牧番外篇 在 秦始皇功績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而我在番外篇也曾解釋白起之所以有比較多的資料,可能是因為白起的副將是司馬遷的先祖,所以太史 ... 【起翦頗牧】眾英雄裡難得善終的大將──王翦| 故事StoryStudio. ... <看更多>
起翦頗牧番外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起翦頗牧】番外篇:李信敗仗之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起翦頗牧】番外篇:李信敗仗之謎在王翦的文章中,老ㄕ有提到一件事情:當秦王決定伐楚時,王翦認為需要60萬大軍才能搞定,李信則認為只要20萬就好;秦王決定任命李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