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考招制度變變變,國家競爭力變不見」線上記者會
●時間:2021年7月9日 (五) 上午10:30
●出席人員:立法委員高虹安、立法委員陳椒華、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教育部高教司、大學招生聯合會委員會、安樂高中教師代表、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
●說明:鑑於111年將指定考試改成分科測驗,從百分制改成45級分制,且將共同科目,國文、英文以及數乙刪除考試,此舉招致許多反彈聲浪,因為刪除共同科目會造成考生須在學測就考好分數,容易造成一試定終身;且改成級分制會使分數倒置造成採計不公,且使考科鑑別度降低,導致超額比序,造成招生大亂;級分制採計方式也會造成對專才學生不利,不利於各領域專才的發展,而且有違本來指考跟學測申請入學多元適性揚才與選才的初衷。有關大學考招制度變革應審慎評估,特邀高中端與大學端第一線教師反映現況。
超額比序科目 在 張耀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陽光灑進來的選民服務處
一直以來,生活都和政治人物沒太多交集,或許被政治人物的負面新聞所影響,加上唯一一次近距離接觸是在我父親告別式時,我花幾個晚上寫的祭文,在告別式上講了15分鐘,被沒受邀的政治人物們臨走時,丟下一句:「那有人祭文講那麼久,害我下一場趕不上」,讓我一直是對政治保持關心對政治人物保持距離的態度。直到去年五月,才有個機會想透過政治人物做一些改變。
事情的縁由是這樣的,我牽手是在南屯一所中學的教師,服務幾年後遇少子化浪潮,被列為該校的超額教師,必須進入轉介程序至其他學校服務。台中市跨越山、海、屯,市內調動的潛在距離令人擔憂,家中兩個女兒(當時一個3歲,一個6歲)的照顧都要有所因應,家裏也準備好面對此一變動。但是在討論中,我發現決定超額教師的排序,除了該校對每個科目的教師量不同需求外,在各科內的比序是採計服務年資、行政職務、導師年資與記功嘉奬等,到目前為止都算合理,惟關鍵在若教師因育嬰留職停薪,等同於一般請假,不但在超額比序中的年資採計受到影響,且請假期間原本的導師職務由代課老師代為協助,儘管家長們亦與我的牽手保持密切聯繫並不時地請求協助處理親子溝通與課業上的問題,導師積分依校內規則也就不能採計。我牽手在二女兒出生時請了五個月的育嬰假,就是她被列為超額教師的直接原因,若她沒請假,回推積分就輪不到她超額。當然,規則都訂出來,若我牽手想挑戰這個積分算法,即使如願留在該校,就等於是要把一位她同科的好同事推出去。所以,我們就先接受這樣的安排。等我牽手確定進入超額教師名單後,我決定透過民意代表,表達對這個制度的抗議:1. 少子化是因生育率低,一位願意育嬰的媽媽雖協助提升了生育率,但卻也在最需要穩定工作環境以兼顧育兒與教職的階段,被迫要站在最前線去面對少子化對教師工作的衝擊;2. 這樣的制度受惠的是比較不需要請育嬰假的男教師,造成職場性別平權的傾斜。
經朋友推廌,我約了時間跟台中市南屯區的張耀中議員見面。當時要「找議員」,對我來說是陌生且緊張的,但一進服務處,立即感受到服務處的工作人員都是上緊發條的,張議員的服務處就像個靈活的小型企業,更難得的是,這個地方讓我感受到陽光的存在,一切都有章法和程序,這讓我一下子安心許多,也和我過去路過許多大部分時間是大門深鎖的民代服務處感受完全不同。張議員依約準時到場,我一開始即表達我無意改變我牽手被列為超額教師的事實,只是要向張議員報告這個制度不合理之處,看能否在未來有所改變,雖然我們未來不太可能受惠於這個改變。張議員是個頭腦靈活而且極有效率的政治人物,我常常話說到一半,他就與相關的承辦人員、學校行政人員在電話中對談,我還真不曾認識有如此行動力的人,隨時處在超載的狀態。有這樣的老闆,服務處的所有人也都一直在電話中、走動中,電腦鍵盤聲不斷,我當時心想:要是我有如此的行動力和領導力,我的成就不知道會到那裏。短短半小時內,張議員和他的助理張佑宇先生打了好幾通電話,並約好幾天後在市議會找相關人員開會。幾天後我依約到達張議員的市議會辦公室,又遇到處在「超載」狀態的張議員和一群一群居民進行滿激烈的討論和調解,看到張議員一下接電話,一下和他助理交談,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嘆為觀止。接著我們與教育局承辦人員、校長與人事主任的會議很快結束,也瞭解到市府以及中央沒有母法針對育嬰留職停薪的教師保護,在此前提下,超額比序積分的算法則為校內自主,若是依民主數人頭程序,可以想見,育嬰媽媽的需求是不可能被照顧的,而要在市府層級定出母法保護育嬰媽媽的工作權,需要一個委員會的提案和表決。民主法治程序雖煩瑣、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接下來議員在好幾個晚上,張議員都親自打電話給我告知處理進度,我家住西屯,並不在張議員的選區,只因我牽手是張議員選區的國中教師,受到如此的待遇,實在感恩,接下來也在新聞中看到張議員的努力(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1705180370.aspx),我牽手也在既有的規則下,並沒有如願留在南屯區,調至海線學校,對她是新的體驗,我也全力支持她,做一個成功教育者背後偉大的男人。到現在一年過去了,我們小孩生夠了,不會再請育嬰假了,但希望相關的法令會有一些進步,保障婦女的工作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張議員服務處每兩週有一次團契,我雖不是基督徒,但也參加了幾次,聚會開始時,服務處忙碌的氛圍一下子被一群穿著講究、舉止優雅,說流利台灣話的信眾和選民們軟化。在台灣,母語被不當對待幾十年後,原來還有這樣的地方,我的母語在此被如此優雅地使用,在此所有人就像一家人一樣,與張議員對選民託付的認真態度和執著相互輝映的,是他對信仰的虔誠,兩者都令人感動。
超額比序科目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時專欄:林建甫》申請入學考科減少 競爭反更激烈
2018年07月10日 04:11 中國時報 林建甫
為了減輕高中生的壓力,日前大學聯招會公布108學年起大學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招生,學測採計科目將調降至最多4科,最少1科。但這樣的改革真能減少壓力?真能更好取才?真能順應時代潮流?
現在台灣的大學入學,分成1月分的考學測,用來作為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的基礎;7月的考指考,成績作為各科系依自行要求的標準篩選入學。學測的考試內容就是高一、高二的課程範圍,而指考的範圍則是包含高三的課程。然而各大學開放越來越多的名額在申請入學,指考名額已經大量減少,因此任何學測的變革對考生及未來高中學子都會有相當的影響。
一般直覺的推測,「5選4」的制度調整後,則屬於社會組的學科就不會採計自然,而自然組的科系就不會採計社會,因此好像可以減輕考生負擔。從大學聯招會目前公布明年申請入學的情況來看,有744個系組將採計3科,占全部申請入學的3成8,其次為4科,共有688個系組,占了3成5。對比107學年共有622學系採計5科,確實將有一部分的學生可以選擇放棄其中一科,專攻自己的強項,看起來更好像可以減輕考生壓力。
然而各科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一來減少考科,對高手而言,專精的科目有更多時間準備,單科的頂尖分數會提高。二來對所有考生而言,採計科目變少,考試時要更小心,簡單題目更不能錯,「容錯率」更低,熱門校系可能科科都要考高分才有機會。因此,是否真能減輕高中生的壓力?恐怕難如聯招會所願。
選擇5科都考的學生也許也不會減少,因為「5選4」制度調整後,各大學科系採計科目不同,如某校商學院採計國英數自,另一校則採計國英數社,學生仍會選擇讀5科。要減輕考生負擔,仍只是奢談。
若從各學系招生的角度來看,「5選4」也加大了各學系招生篩選的難度。現在的甄試入學,第一階段的篩選步驟全是依靠級分,先是檢定篩選,其次是倍率篩選,再透過加權計算將總級分比序挑人;而「5選4」讓篩選的可變條件變少,超額篩選的機會變更大,原本超額篩選總分為75級分,若改成只考3科共只有45級分作為篩選標準,「量尺越粗,就越難細量」的問題會被擴大。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高中生的提早分流,因為社會科的學生不用再準備自然,自然組的學生不必讀社會。這就回到多年前,台灣的學生在考試制度下,都只是專才而難有跨領域的人才,這是違背現在的時代潮流。
因為現在的數位經濟浪潮快速席捲全球,不僅世界是平的,網路的世界已沒有國界之分。不少專家學者也都疾呼學生也都應該成為「π型人才」,培養第二專長。國家應重視「跨學科知識需求」的通識教育,培育複合型人才,或有整合能力的通才,而不是專才,讓學生將來在應付複雜多變的世界時,具有轉化知識的能力。提早分流對這些目標是有傷害的。
準此,也有些科系可能覺得跨領域真的很重要。因此會有些科系選擇社會、自然都應該計入4科之中。那該放棄什麼?最可能的就是國文,因為英文、數學的努力鑑別度是比較可信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比較可能發生在英文、數學的努力學生身上,這也跟他(她)未來大學的學習相關性更大,因此就傾向捨掉國文。當自己國家的語文被割捨時,我想這也絕不會是聯招會大員或社會賢達所樂見的。
因此,我認為「5選4」這樣的改革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困擾。我在前述的專欄文章中曾建議,改革大學入學重要的學測部分應該是級分制的變革。現在級分的標準化用分數等距切割,因試題難易不一,每年分數起伏不定,造成各級分人數不均,也造成困擾。級分標準化應用人數切割,讓各級分的人數固定,這樣的排序更有意義,也就不會受考題難易影響。另外要增加鑑別度,各科應不只是15級分,而是縮小量尺增多級分,每科成為30級分、50級分,甚至恢復100級分都可以。畢竟大學入學公平公正,還是大家最期待的。(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中國時報)
超額比序科目 在 110年會考超額比序說明|教育會考|適性輔導|多元學習|得分關鍵 的推薦與評價
110年會考 超額比序 說明在 超額比序 中,適性輔導與多元學習九成的學生都會得到滿分所以到底要累積哪些項目,必須在升學一開始就清楚會考能獲得A遠比B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