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4 從甘肅夏河、阿爾泰山到塔什庫爾干:偏離正軌的絲路流浪 ft. 圖文插畫家 點點陳 點點陳插畫事務所 】
讓我們一起回到2012年的中國新疆。
當時七五事件才剛過不久,新疆在外地人眼中是「危險」的同義詞;習近平還沒完全掌握大權,智能手機與支付寶也尚未普及;方興未艾的自助遊風潮,吸引了無數城市年輕人紛紛西進,想感受這個國家的寬廣遼闊。而在這群年輕人中,還有著一位為了探索世界而到上海交換學生的台灣女生,點點,抱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決心,正沿著河西走廊往歐亞大陸的最深處前進。
但這趟絲路流浪並不傳統;相反的,這是一趟非常偏離正軌的絲路旅行——
對西藏有所嚮往的點點,首先繞路來到了甘肅南部的夏河縣拉卜楞寺,見識到藏傳佛教信眾的虔誠;接著穿過河西走廊,原本在烏魯木齊就該結束的旅程,卻突然延伸到北疆阿爾泰山,放著一般人趨之若鶩的喀納斯湖不去,硬是在一個山中小村賴著不走;最後又一路殺到南疆最偏遠的塔什庫爾干,見到了另一邊就是巴基斯坦的紅其拉甫口岸,並感受富含塔吉克色彩的邊疆風景。
然而這一切的偏離正軌,可能都比不上親自前往七五事件發生地點——烏魯木齊二道橋來得精彩。當一行人來到這個所有人一再叮嚀「絕對不要去」的維吾爾市集,來自周遭的凝視讓他們彷彿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氣氛也隨著腳步變得越來越緊張;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尷尬問題,竟然瞬間導致情節大逆轉,徹底改寫了點點的絲路體驗!
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讓原本幾近凝結的氣氛出現180度的大轉變?從夏河、禾木、喀什到塔什庫爾干,這段不斷脫離主線的絲路旅程上,哪些人事物是在酒泉、敦煌、嘉峪關看不到,卻讓點點回味再三的?這集就讓我們跟著點點回到近10年前的中國,懷抱著年少輕狂的叛逆,一起經歷那些偏離正軌才會遇見的瘋狂流浪故事!
#三山夾兩盆 #西出陽關無故人 #朝穿皮襖午穿紗
#封面是來賓自己畫的
🎙️ 來賓簡介:
點點陳 點點陳插畫事務所 ,旅行插畫家,桃園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所結構組。擅長以手繪的溫暖風格描繪插畫,喜歡將旅行觀察與日常生活繪寫進手帳中,那些再平凡的日常,只要記錄下來都將成為獨具意義的回憶。期待作品能以插畫和文字帶給讀者身歷其境的感受。著有《海島一點點:東京╳廣島╳瀨戶內海 都來一點點》、《沙漠一點點:西安到喀什,4590公里的絲路日誌》。
✅ 本集重點:
* (00:01:28) 將近10年前還沒智慧手機就決定衝新疆!哪來的勇氣?
* (00:04:32) 從小都是個乖小孩,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只好⋯⋯
* (00:07:00) 甘肅夏河縣拉卜楞寺:擦邊球拜訪藏區,去不了西藏的替代方案
* (00:10:51) 藏區文化:藏傳佛教寺廟、喇嘛、磕長頭、轉經輪與唐卡
* (00:14:00) 背包客界無奇不有,青年旅館見識到的各種奇葩旅人們
* (00:18:02) 每個人都說新疆很危險!但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 (00:20:34) 七五事件發生地點,烏魯木齊二道橋,對話中意想不到的大反轉?
* (00:23:58) 從2012年到2018年,發生了多大的轉變?點點與Jerome的經驗對照
* (00:25:17) 從烏魯木齊前往阿爾泰山的旅程,尷尬的民生問題——關於廁所
* (00:29:26) 圖瓦人建立的阿爾泰山中聚落禾木村,來了就不想走啦~
* (00:33:46) 旅人的一廂情願,誰規定山中小村一定要很原始?
* (00:38:02) 東方與西方旅人的交會之處,南疆喀什,維吾爾人多就一定危險?
* (00:40:46) 塔什庫爾干自治縣,充滿塔吉克風味的山中縣城
* (00:43:27) 這段旅行對你的意義是什麼?還有給背包客的一點叮嚀
* (00:45:45) 點點陳的創作與出版品介紹,結語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中國 #絲路 #新疆 #甘肅 #烏魯木齊 #阿爾泰山 #禾木 #拉卜楞寺 #夏河 #喀什 #塔什庫爾干 #維吾爾 #七五事件 #沙漠一點點
越來越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政評分析會出現劣幣驅良幣的狀況?
說完,又會被一些有心人設計無心人。無限解讀政論者撐誰反誰,是黃是藍,從而又將一堆標籤飛過來那些政評人身上。所以,慢慢你就會發現,有營養的政評會越來越少,因為吃力不討好。
因而,很多人的政治理解,就不再理性,只剩下一套主旋律:宗教式「殉道」。不問回報,不准檢討,神永遠是對的,你不可以質疑的態度。
正如,我和我的朋友,一直都會用「利益角度」去理解政治動物嘅所有語言。不論任何政見,政工作者,就是有利益的事情,就會做。叫人上街如是,叫人投票如是,公開撐/反一個人如是。你認為以此姝的年紀,經歷,身份地位,有事無事大時大節做model 拍照畀連登仔(aka 渾水 as part of them) 抽水意淫,真的沒有心理包袱?她都自命港英時代精英吧?
而,若某些政工作者沒有利益也做,叫9做,是浪費時間的事。而政工作者會鼓動群眾 9做,也理應是因為他們知道有利益。用一點理念包裝就可以了。
姐姐這一招,就是要告訴全世界,現在搞死架構內的公務員,下任特首,就會難以埋班,出現現在阿妹妹的狀況,管治失效:一個醫生做食衛局也找不到?開玩笑吧?我不是說找一個護士有問題,護士從來沒有比醫生次等,但只得找著一個見記者前沒有人提她阿madam 你戴錯口罩(aka人緣官運心腹助手都欠奉),讓她出醜。你也許知道這屆政府埋班,有多順利了吧?
姐姐這一手,可能是2021 跑馬仔特首選舉工程一部份。然後你問她的支持者,她會答你:「你想香港公務員治港還是港漂治港?頂得一陣得一陣,一向是香港中產,不論淺藍淺黃的想法,他們不關心有幾多人冤獄,他們關心自己未搵夠錢, 5+1 BN(O)移民。中環精英,那些太太移民丈夫在香港太空人那群人,他們會心中有數的。」
她的政見如何,言論如何,我當然看得見有什麼批評。我不會完全同意。我每次跟她見面,不論訪問或是交流,我都清楚表明我沒有辦法認同她的政治取態。
有一點,我相信很多人都不能否認,她仍有戰意。做政工作者沒有戰意,不要做好了。如果明知不會成功,不做過不罷休叫「年輕」,她很年輕。
#說一個人年輕係咪吹捧?
#睇你中唔中意果個人囉
#你記唔記得有句潮語叫
#少年你太年輕了
#年輕可以係戇鳩嘅同義詞
#AO治港
#政治評論
越來越同義詞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概七年前買了費南多薩巴特的《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即使過了很多年,也不間斷的常常翻出來思考,這本書探討的「倫理學」跟我小時候認知不同,作者探討的是如何過好生活,就不能忽略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
所有的倫理框架都是從「自由」開始談起。
人類與其它物種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擁有「自由的意志」。人擁有自我的意志,要不要做一件事,都是自己決定的。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人必須為每一個決定負責任,包含不做選擇的責任。即使身在極權國家,也擁有自由的意志,只是必須與威權抗衡。
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好的人,就會衍生出思考「道德」與「倫理」的討論。
道德和倫理,並不是同義詞。「道德」是一個大家普遍認為有效而接受的行為規範的總合;「倫理」則是去思考「為什麼」我們認為這些行為規範有效。
而「倫理學」所探討的,是如何獲得更好的生活、人群之中的生活。想在人群當中過更好的生活,就是你被當作「人」來看待,獲得友誼、尊重,和愛。人們往往用被對待的態度來對待別人,所以如果我們自己想要被當作「人」來看待,首要條件就是我們必須把別人當作「人」來看待。你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態度,就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
努力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承認他人是自己的同類,首先意味著從他的內心去理解他的可能性。
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做個好人?
我們從同伴身上能夠獲得的最大利益,就是來自於更多自由個體的關聯與友愛,使自己的人性拓展與加強,這是物質換取不來的。
全心投入的生活,好好活著、好好對待別人。
我們都是先成為一個人,之後塑造成不同的意識形態,包含台灣價值。
我們不是一出生就台派,這也不是什麼基因上的某個性狀,這只是一種成長後逐漸養成的意識,而每個人的意識都是包含不同價值觀。
如果你討厭一個人的人品,那他是不是台派又怎樣?
他是先成為這樣人品的人,之後才是台派身分。
所以如果有個人,品行跟妳喜好不同,那跟他個性有關,跟台派無關。
我有禮貌是我的個性,不是因為我是台派。
同理,有人表現差勁,也不能因為他理念台派,就批評整個台派都差勁。別把台派的身分看的太大,忽略了我們都是先成為一個人,在這過程塑造出不同價值觀。
去年發生許多事,所以我發過類似的文,覺得「台派」又被賦予了一個負面標籤,感覺好像回到說台語,講妳是台妹很俗氣一樣,有這樣的聲音,我也有點傷心,因為台灣本土意識在這三十年來不過才慢慢萌芽而已。
大家會稱「菁英藍、知識藍」,但沒聽過有人說「知識綠」,很大部分程度綠在大家心中低了一階,這樣的現象我也很難過。
如果大家被說支持台灣本土政黨等於台派是一件負面的事情的話,那就越來越少人會想作這樣的身分土地認同,那我會想換個說法,我支持反侵略,也以身為台灣人為榮,感謝前輩們為了自由民主付出至今。
希望無論台派、華派、反侵略派、友中派都能一起思考對台灣未來的發展,自決建國以後在國際上發光,與別國自在來往,人民能了解正確的歷史,也就能有更清晰的思路,思考怎麼培育下一代。
#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 #自由 #倫理學
延伸閱讀: #道德部落
#台派
隨手附上手繪女兒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