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和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粉絲,還真應該看看這部由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所編劇與導演的《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2007),這是部關於曾於2016年打敗呼聲最高的村上春樹,首次由搖滾音樂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巴布.迪倫(Bob Dylan, 1941- )。
不過,《搖滾啟示錄》不只有上述巨星,還有蝙蝠俠貝爾先生(Christian Bale)、李察吉爾(Richard Gere)、班維蕭(Ben Whishaw)、密雪兒威廉斯(Michelle Williams)、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等等,堪稱眾星雲集。
#搖滾啟示錄讓解釋為何迪倫得獎
在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經七次入圍卻尚未得獎的村上,是最有可能獲獎的作者,當時英國網路博弈公司立博(Ladbrokes),以賠率預估諾貝爾獎得主,應該就是村上了。殊不知,最沒讓人意料到的歌手迪倫,竟是最後贏家。
當時諾貝爾獎給迪倫的評語是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不過,或許對於從小就是看村上小說的你來說,心中多少還是有疑惑,為何都已經七次入圍了,還不給村上機會呢?那麼,《搖滾啟示錄》應該是那部可以當作認識迪倫,以及解惑他為何有資格獲獎的仿傳記電影(不完全是傳記,是種象徵性的傳記故事)。
.
#六個分身與一個本尊
《搖滾啟示錄》是個很詩意的傳記故事,迪倫真正出現的畫面短短數分鐘,其他時間都是由某種迪倫的性格側身作為代表,分別由六種分身,飾演不同時期與不同面向的迪倫,綜合起來,剛好就是就是一個全面性的音樂詩人。
迪倫的六個分身,加上電影最後才出現的本尊,總結七人,剛好呼應電影中迪倫不斷被問及的莎士比亞,以及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中以「日月水火金木土星」象徵的「人生舞台上七段生命理論」(Seven Ages Of Man)。
這六位迪倫的分身分別是:詩人、先知、虛偽者、亡命之徒、搖滾殉道者、和電音之星。
.
#布蘭琪是位男神
《搖滾啟示錄》在2007-08獲得多項提名,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飾演迪倫分身之一的凱特布蘭琪,她那酷帥到讓人幾乎忘記她是位女神、也幾乎就要讓人愛上的男神模樣,真心讓人佩服。
《搖滾啟示錄》的六個迪倫分身其中,最符合迪倫外在具象的分身,就是布蘭琪所飾演的 Jude Quinn,一個偏執傲慢又才氣縱橫的搖滾音樂家。
.
#叛逆與垮掉
Jude 曾經在羅德島的新港音樂節唱歌,他的另類歌詞與唱法,讓保守派無法接受而對他惡言相向,但是,也使得成群叛逆的少年為之瘋狂、爭相模仿。
銳不可擋的 Jude,也穿梭於60年代的藝術名人之間,從安迪沃荷(Andy Warhol)、名媛 Coco Rivington(威廉斯飾演)、直到代表「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詩人艾倫金斯保(Allen Ginsburg)。當他留連於紐約與倫敦的藝文界時,不只讓女人傾心、傷心,也留給藝術家靈感。
.
#邪惡的代表
布蘭琪飾演的迪倫,名字叫做Jude,Jude 諧音 Judas,暗示迪倫的性格:反骨、顛覆、故意、睥睨、瘋狂、又敗德。然而,因為如此特質,讓傳承於法國詩人蘭波的當代詩人金斯保,格外心生喜愛與崇拜,當 Jude 待在倫敦時,金斯保還特意騎著機車追趕 Jude 的保母車,堅持前來相見,一定要與他聊聊。
在《搖滾啟示錄》,編導海恩斯透過當代的藝術家與文學家,烘托迪倫與文學的連結,也透過迪倫與當代文學家的互動,產生他與歷代文學藝術家與詩人的一脈相承。
.
#迪倫與文學家的連結
例如,由法國詩人蘭波、英國詩人金斯保,一直到美國吟遊詩人迪倫,他們都是革命、邪惡、與反叛的傳承。
他們無懼於刻畫內心的黑暗與對社會不滿的年輕語言,他們陳述社會現實中的卑鄙齷齪,無畏父執權力的高牆,也張膽對抗宗教道德的諍言。他們的作品在一生產之初,就被冠上「邪惡」的評語,被認為是正常理智社會的「叛徒」,是種敗壞的象徵。
.
#座標性的歷史人物
迪倫這個名字,不屬於一個人,而是個座標性的歷史人物。透過小男孩 Woody 這個分身,迪倫明白他必須「活在自己的時代(Live your own time.)」,寫出自己的關懷,唱著自己的歌。
「活在自己的時代」意味著迪倫必須面對他所處的歷史空間,以自己的時空作為創作的題材。迪倫開始正式歌手的生涯,大約是從 1960,歷經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63)與詹森(Lyndon B. Johnson, 1908-73)兩任總統,將近十年,這是美國最為不平靜又充滿內憂外患的時代。
迪倫的歌詞,就是關於這個時期的美國,有冷戰、越戰、女性民權運動、黑人民權運動、黑豹黨領袖被刺殺等等。他的歌曲包含美國的歷史,反應美國的社會文化,書寫出生活在這個時空下的人生與反思。
.
#為藝術而藝術
「一直改變」與「不斷顛覆」就成了迪倫的生命主題,這也是為何他不滿足於明明已是大受歡迎的民謠歌手,硬是要挑戰粉絲的極限。從「自由—感到不自由—逃離—踰越—再自由」,就成了他的生命循環,也成了「我不在那兒」的現實。
他是典型「為藝術而藝術」的詩人,於是,詩中沒有所謂的道德規矩與主流價值,因為「道德是大腦的缺陷(Morality is the weakness of the brain.)」。
.
#上帝已死的精神
宗教在他眼裡同樣也是不足一提,他不僅不在乎嚴格的天主教出生背景,還倡言「別再說神了!別再提神了!人就是王,人就是神。(No more gods! no more gods! Man is King, Man is God.)」。唯美又褻瀆的詩就是他不斷實驗與越界,以及實踐無神論與自由主義的果實。
.
#不斷改變才能自由的搖滾精神
在二十世紀末的搖滾時代,並非只有迪倫一位搖滾歌手是以「不在那兒」的叛逆越界大玩地獄創作。許多搖滾歌手同樣也是不斷踰越道德、挑戰界線。或許就是因為成功詮釋「不斷改變才能一直自由」的搖滾精神(rolling stone),《搖滾啟示錄》才會成為 2007 眾多評論家心目中的好電影。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72
#第45部電影
#2021年7月25日
#搖滾啟示錄
#BobDylan
#ImNotThere
#CateBlanchett
#2007年的冷門好電影
越界王巨星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可以藉由戀愛使自己變得更堅強。
人可以藉由戀愛使自己變得更堅強。
§充滿魅惑的香港電影——王家衛的世界
香港很擁擠,總面積幾乎還不到東京的二分之一。在這麼小的一個地區,導演們陸陸續續在世界電影中嶄露頭角,有幾位擁有個人魅力的演員也相繼在這個閃亮的舞台上登場,實在令人嘖嘖稱奇。
到底這種生命力和豐富的創造力是從哪裡來呢?
每次看完了港片就感覺很有活力,許多影迷認為港片能帶給他們別處找不到的樂趣,因此在日本各地,港片的支持者與日俱增。
王家衛的存在,已成為香港電影「魅惑」的代名詞。他是一個扣緊香港空間的「擁擠」為主題,不斷向自我的世界深入挖掘的導演。
他在日本首度受到歡迎的作品是「戀之惑星」,中文片名為《重慶森林》(1994年)影片中那家三明治快餐店是位於香港著名的流行服飾街蘭桂坊的一家真實的快餐店。拜《重慶森林》之賜,如今成為日本觀光客旅遊的景點之一。事實上,不論是誰看過這家店,一定會覺得「這家店怎麼會那麼小」而感到訝異,因為店內的空間非常小,幾乎連架設一部攝影機都有些困難。
不過正因為空間非常狹小,蘊藏了王家衛電影的風格。還記得金城武的對白:「當時她和我之間的距離只有零點零一公分的距離」,兩人擦肩而過的極狹空間,蘊藏著都會人的活力,使得壓抑已久的情感能夠擦撞出火花。
§紮根於現實中的華麗
一開始接觸王家衛的電影,你會有一種目眩神迷,難以言說的感覺。他運用剪接與停格畫面的技巧,利用手搖鏡在狹小的空間裡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電影語言,現在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模仿他的手法拍攝電影、廣告。
但是這些作品「表面上」的華麗,其實是紮根在香港多重的現實環境裡,成為支撐整部作品的素材,王家衛作品的內涵即根源於此。除了大量起用明星演員之外,也經常在拍攝現場物色有趣的人物成為讓這些非職業的演員在影片中登場,例如:不曉得為什麼找來了取景現場啤酒肚的中年人來飾演金城武的爸爸「天使的淚」中文片名為《墮落天使》(1995年)。
反之,只要是被王家衛相中的明星,一定會讓觀眾耳目一新,獲得演藝生涯的新生命。從 2000 年坎城影展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梁朝偉、張曼玉、張國榮等超級巨星,到目前正在拍攝新片《2046》的木村拓哉,通過王家衛的手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成為他們演藝生涯上的一個轉捩點。
最新作品《花樣年華》是以一九六零年代開始的那幾年為背景,將導演本身記憶中殘留昔時的香港再度喚醒的一部作品。
搬到同一間公寓的梁朝偉和張曼玉,兩人在走廊上擦肩而過,從那一幕開始,就明顯地看出導演王家衛銳意追求的「擁擠逼仄」的空間美學。當然,並不是單純地反覆,即使是兩人天天碰面、合作撰寫武俠小說,或是在一起消磨時光,想要越過兩個人之間的界線,卻彷彿有一道看不見的牆擋在那裡,哪兒也不能去。但是,這種靠近又遙遠的距離,好像就要消失的瞬間卻是真切地存在著。
擦肩而過的人們,在那交會的一瞬間,似乎共同擁有些什麼值得珍惜的,王家衛在這部電影裡,充份地掌握了狹小空間中瀰漫的那股情緒,透過梁朝偉和張曼玉這兩位演技派明星的詮釋,在電影裡表現地淋漓盡致!
§持續越境的香港精神
在王家衛的世界裡「擁擠」就好像香港街道的擁擠一樣,令人驚異的多元色彩,並朝向複數性開展。對於不瞭解廣東話和上海話的差異性為何的日本人來說,其富含文化越界的性格,應該可以從電影中所使用的配樂傳達出相同的訊息。
《花樣年華》的電影原聲帶,承襲以往王家衛的電影,同樣收錄了多元文化的音樂曲目,乍看之下反映出導演對於音樂的偏好,幾乎是隨機抽樣式的選曲,卻是烘培土地上的文化交流、香港記憶的裝置。
舉個例子來說,使用拉丁曲風的音樂,在過去導演的作品中,向來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因為透過這種音樂予人一種優雅、迷人、自信的風采,不過在導演的童年歲月裡,有許多從菲律賓來的樂團,在他父親工作的夜總會都是演奏這類的樂曲,也就是說拉丁樂曲喚醒回憶的旋律,從菲律賓一路延伸到南美洲。
另外,《花樣年華》裡頭,有一幕是張曼玉的先生在打電話到電台點播了這首「花樣的年華」中文歌曲,當收音機傳來悠揚而久遠的歌聲時,相信所有的觀眾都陷入了時光倒流的錯覺而無法自拔,這張收錄在中國最早的黑膠唱片的歌曲,在六零年代的香港,上海人群居的公寓中流洩,演唱這首歌曲的女歌手是周璇,而電影中的京劇演員則是香港的譚鑫培。拉丁樂曲的節奏和京劇的記憶渾然雜糅在一個空間裡,這就是王家衛心目中的香港。
關於那一代來自大陸的移民所形成的香港社會,導演接受 PERSON雜誌的專訪時,引用了太宰治的文學作品《斜陽》作說明,非常有意思,他說:這些來到香港的上海人雖然不是屬於什麼貴族階級,但是卻好像是沒落的貴族一樣。
(譯者按:如同白先勇的小說《台北人》、《遊園驚夢》、劇本《謫仙記》)
本來,香港不過是這群上海人眼中暫時的落腳處,不知何時竟成了自己的故鄉,而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們,造就了今日的香港。
也就是說,與移民顛沛流離的悲涼,同時充滿了開發新的社會,朝向未知世界飛躍前進的活力。這是分別出王家衛的世界與太宰治的社會最大的歧異點。
狹小的空間,突然和遙遠的場所連結在一起,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日文版的「欲望之翼」中文片名:《阿飛正傳》(1990 年)裡,「房間」裡劉嘉玲和張國榮在房間裡親密的鏡頭,突然切入異鄉的風景,這樣的場景在王家衛的電影中經常可見。但在在《花樣年華》最後一幕出現柬埔寨的光景,比以往的作品更令人震憾,導演向來堅持愛情劇不能以愛情劇的方式收尾,令人禁不住打從心底發出讚嘆!
導演表示:這並不是一部賺人熱淚的音樂劇,他想藉由電影傳達出人可以藉由戀愛使自己變得更堅強。
梁朝偉飾演一名在報社工作的編輯(業餘寫武俠小說)毅然決然地穿越國境,這點正表現出不斷跨越屏障的香港精神。
順帶一提的是,除了如此意象鮮明愛情故事的珠玉作品外,更有數也數不清的喜劇電影、武俠電影和黑幫電影,這也是香港電影擋不住的魅力所在。
——所謂「花樣年華」指的是彷彿盛開的花朵一般,成熟的女性最亮麗的時刻。
文/野崎 歡 KAN NAZAKI
專攻法國文學、電影論。1959 年出生,東京大學助教授,近年,熱衷於香港電影,著有《越境映畫》(青土社),最近的著作是《法國小說入門》(白水社)
原題:懷舊的香港,感受成人之戀
文 / 野崎歡 譯 / 銀色快手
2001.04.27 AM 06:46:51
越界王巨星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進旺」是誰?這個名字,也許民眾並不熟悉;他既不是巨星,也不是名人。他是剛剛榮退的行政院海巡署署長。我前天頒授二等大綬卿雲勳章給他,表彰他九年任內對捍衛海疆、保護漁民、查緝犯罪、援救海難的卓越貢獻。
王前署長是臺南市人,小學老師出身,後轉入警界,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他由基層員警做起,一路做到臺北市警察局長、警政署長、國安局副局長以及海巡署長等職。海巡署設立14年,超過一半的歲月是由他掌舵。
他的公職生涯為國家立下了不少歷史性的汗馬功勞。在我任內,為了捍衛海權與保護漁民,海巡署船艦曾在海上與日本船艦對峙15次,是當時兩岸四地中,衛國護民最積極的一個;在海域救援方面,海巡署救援歷次船難,幾乎都是全員救起。99年11月,新春滿11號的接駁船在澎湖西嶼西北方進水失聯,海巡署在案發4小時後,將69名遇難人員全數救起,是近年海難事件中成功救援人數最多的。海巡署促成兩岸在99年第一次展開定期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為兩岸合作開啟另一扇門;此外,王署長任內取締大陸越界捕魚的漁船,也是史上最多的。王署長任內,擴大海巡署編裝,預計到105年將比97年增加17艘新艦艇(共14,800萬噸),其中包括11艘1,000噸以上的大船。我國海巡部隊實力大增,穩居亞洲第4,僅次於大陸、日本、與韓國。
101年9月25日,宜蘭蘇澳292位漁民駕58艘漁船出海,在海巡艦艇的護衛下,到我國領土釣魚臺列嶼周遭海域進行「為生存,護漁權」的和平抗議活動。當天12艘海巡署船艦以水砲與日本海上保安廳34艘船艦互射的畫面,傳遍第二天的全球媒體,相信大家記憶猶新。許多漁民大受感動,因為那一刻,他們深刻感受到中華民國政府是真心保護漁民的。此舉不僅有力展現政府捍衛主權、維護漁權的決心,也間接促成了7個月後《臺日漁業協定》的簽訂,結束了兩國間40年的漁權爭議。簽約前一年雙方爭議17件,簽約後降為1件;高檔漁獲量也增為3倍。達成「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的目標。前人做不到的,我們做到了!這是一項歷史性的貢獻,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
今天,就是釣魚臺列嶼被日本竊占的120週年。當年日本秘密兼併中國領土,既未設國標,也未公告周知,在國際法上是自始無效的行為,爭議迄今未解。撫今思昔,能無感慨?
102年5月屏東「廣大興28號」漁船在我國經濟海域遭到菲律賓海巡隊員以自動武器掃射,一位船員不幸身亡,漁船失去動力。消息傳來,舉國震怒。而政府也立即要求菲方道歉、賠償、懲兇以及進行漁業談判,並啟動11項制裁措施。三個月後,四項條件幾乎全部實現。王前署長在制裁期間,會同海軍強力護漁,我國後來能夠獲得菲律賓的正面回應,王前署長功不可沒。這也落實了政府「漁民在哪裡,海巡就在哪裡」的莊嚴承諾。
我與王前署長相識甚早,十多年前我擔任臺北市長時,進旺兄正是警察局局長。他責任心重,晚上常常睡在警局。有次在自強活動中遇到王夫人,我提到此事,並謝謝她對進旺兄的支持與容忍。王夫人幽默地說:「沒有啦,辦公室的設備比家裡好啦!」進旺兄公而忘私,原來是因為家中有賢內助力挺之故,一家人都令人感佩。
前天授勳的頌詞是我親自核定的,全文如下:
「行政院海巡署前署長王進旺,忠誠耿直,廉潔奉公。厲行海域執法,完善人道救援;東海保釣英勇護漁,南疆經略捍衛主權;擴大海巡編裝,開啟海巡敦訪,應權通變,保衛海疆;踵武前賢,興國海洋;懋績丕著,成效卓良;靖獻嘉猷,邦國仰仗。」
進旺兄,這些頌詞,你當之無愧。臺灣有你真好,謝謝你對國家與人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