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雛菊花藝學校的花藝師吳妮晏,今天有一些沉重的話想跟大家分享,文長,懇請大家有空的話,把文章看到最後,謝謝大家。
這一個月來,陸陸續續收到一些網友傳來的訊息,告訴我有一個粉絲專頁名為「 人人都可以是花藝師」在五月二十四日發了一篇文章,文章裡面使用了一張我的照片,是我的教學影片的截圖,雖然有打馬賽克,但許多人也都看的出來那個人就是我,當下有點傷心,也不理解發文者為什麼要這麼做,但由於知道此粉絲專頁是一位我很敬重的「花藝大師」所創立的,因此這些日子我選擇沉默,也尊重這位老師的發言,當作一切都沒有發生,即便每每有人傳訊息來告訴我時,我還是會很傷心。
這兩天突然又收到許多網友傳來的訊息了,認為這篇文章雖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確使用了我的照片,文章內容也用了不雅的字眼「高級的垃圾」,希望我能站出來,思考了兩天,我才會決定在深夜發這篇文章作為聲明。
「人人都是花藝師」這個粉絲頁,是由台灣花藝大師「吳尚洋」老師所創立的,在五月二十四日發的文章裡,放了一些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不是我的作品),並且在最後一張放了我的照片,文章大概是描述這些作品醜得沒下限,將美的花全部堆在一起變成一團高級的垃圾,並開放大家踴躍投稿曾經被嚇壞的行為和作品。
根據網友傳來的訊息,許多人認為這篇文章有誘導大家「那些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都是我的作品」之疑(雖然我並不認同那些作品都是醜作品),稍早有網友於底下發問,老師有解釋,之所以使用我的照片,是因為我在「花束包裝教學」那一集的影片所使用的包裝紙,為老師認為的「韓式包裝紙」,因此老師才會截圖我的照片,想要藉此對台灣花藝體系提出一個質疑(關於網紅、韓系花藝),老師也強調他針對的是「紙」,不是我,也承諾會盡快把我的照片撤下,很遺憾的,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了,截至我送出這篇文章,我的照片還在。
我想針對三個部分提供我的觀點給大家參考,「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老師認為現今花藝圈的亂象」。
1. 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
我認為美醜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審美觀可能因為成長背景、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唐朝的人喜歡楊貴妃這樣豐腴類型的女生,但漢朝喜歡的則是趙飛燕那樣纖細的女生;或是亞洲人會覺得范冰冰這樣濃眉大眼的女生很漂亮,歐美人可能會喜歡花木蘭類型的女生,眼睛細細小小的,我相信這樣的舉例大家應該都能理解,被老師放上粉絲頁的作品,都是來自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他們的美醜,市場機制自然會篩選,既然他們能在市場上留下來,也各自有擁護者,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是喜歡他們的作品的。
另外在留言部分,老師清楚明確的點名了兩家花店,分別是「火山」與「opm」,老師認為他口中的這些醜作品充其量只是把花當媒材的隨意創作,對於真的穩紮穩打的專業花藝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挑戰與諷刺。
我認為以老師的身分和地位,此言論對於台灣花藝產業並不會帶來良善的影響,只會引導崇拜老師的人來效法這樣的審美觀,並讓老師的擁護者一味的霸凌被老師指名的花店,嘲笑他們的作品,甚至可能造成對立與仇恨,這個社會的「惡意」已經很多了!
還記得吳尚洋老師曾在華視的節目「點燈」裡談到:
「我們不是影印機,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你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人文狀態之下成長的,那你為什麼要為了去讓一個普世價值而去決定你未來的人生,而且我覺得,為什麼你人本來生來就是不同的個體,你被規定變成這個樣子,那是不快樂的!而且有好多好多我身邊的好多同學,我覺得他們也很有才華,可是他們一直被規定,你所謂的任何人事時地物都要有一個標準答案,那變成每一個人都像影印機一樣。」
我非常認同老師當時節目中提到的論點,但再回到老師現在的行為,是不是不符合老師心目中的「美」,就應該被拿出來發文公開評論為「醜作品」與「高級垃圾」呢?如果這些作品真的有哪個地方需要改進,用「具體」的建議取代「批判性」的字眼會不會對花藝產業比較有幫助呢?例如:花型有什麼問題?色彩搭配有什麼問題?選材哪裡有問題?
再者,直接點名那兩家花店,是否影響了店家商譽?在台灣的花藝產業生存真的不容易,如果無法互相幫助,一起進步,讓台灣的花藝產業有更好的發展,至少不要互相傷害。
2. 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
韓系花藝近幾年在亞洲盛行,之所以會盛行,也取決於市場的喜好,如果多數人是不喜歡的,那這個風格不會在近幾年崛起。
關於「風格」,以下是我的觀點:
在我的頻道下方經常會收到觀眾留言「請問這個作品是池坊還是歐式呢?」,其中一則觀眾的留言,也有看到了吳尚洋老師於底下回覆我的觀眾,並引起了一番筆戰,細節大家可以直接到這個連結了解(https://youtu.be/KWA7jWcwxhE)。
我們不可否認現今花藝領域有許多經典的流派,如德國花藝、荷蘭花藝、池坊、草月流、小原流等,這些流派都蘊藏了許多前人歸納與傳承的花藝知識與技巧,也富含花藝歷史的脈絡與時代意義,對於現今花藝發展有著不可抹滅的重要性。
但如果花藝一定要被歸納「你是什麼風格」、「他是什麼風格」、「哪個作品是德國花藝」、「哪個作品是池坊」、「哪個是韓式花藝」,那麼上述我們所提及的花藝流派創始人,在他們當時時空背景所處的朝代,他們算是什麼風格呢?他們所屬的流派與風格是經過幾百年、幾千年被後人流傳與歸納的,如果我們承認他們是一個流派的開拓者,那我們這個年代是否也能擁有和開創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流派讓後人統整與傳承呢?
舉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莫札特和貝多芬當年還活著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古典音樂」、「浪漫時期古典音樂家」嗎?依常理來說,
他們的音樂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經過後來的統整、歸納與傳承,成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古典音樂。
「池坊」在16世紀的室町時代,池坊專應確立了花道的哲理,《專應口傳》集結了池坊哲學理念的大成,但在這之前,頂法寺的住持為六角堂插供佛花時,他已經認為自己的供佛花為「池坊」花道了嗎?
如果上述的論點成立,為什麼有自己想法的藝術家不能以自己的邏輯、喜好,去慢慢建立自己的風格與教學系統?藝術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所謂風格都是經由後人彙整與定義的,藝術家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突破自我,如果一個人的風格慢慢成型,有人學習、傳承,就將成為一個流派。
因此,當今流行的「韓式花藝」,以及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這一代的我們,沒有人能保證它們是否會成為後人所流傳的花藝流派。
吳尚洋老師經常在節目中鼓勵藝術與創作,不要被普世價值所侷限,一方面卻經常在自己的個人臉書與老師所成立粉絲專頁來批判「他認為醜」的作品,卻又無法「客觀公正」的談論作品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甚至經常在留言進行嘲笑、沒有建設性的調侃,這跟老師在節目上(華視頻道的「點燈」節目)時所提倡的論點「應該發揮自己、不要被主流價值框限與規範、不要當影印機印出來的東西」,背道而馳。
還記得節目中,老師談論「自己以前如何被霸凌」,遺憾的是,下了節目後的今天,老師已成為台灣鼎鼎大名的花藝大師,老師確實以實力證明了自己,或許老師再也不會被世人嘲笑和霸凌了,但身為在台灣花藝圈有極大影響力的老師,時不時的拿著他的「美學價值」,去框限、嘲諷、批判其他新生代花藝師,這是讓我非常不能理解的。
還記得四月七日,老師曾在自己的個人臉書中發文,針對「花翁」一詞進行講解,當時看了老師的講解也覺得老師講得很好,讓大家更了解花藝的歷史,但其中內文提到「玫瑰花掰開、鬱金香要掰開,所有能掰開的花都不放過,怎麼你們就不能乖乖地用那些盛開的花就好嗎?自然開放的不是比較美嗎?還是都要像你們動了手腳的臉龐一樣,刻意的人為才叫美。」
近來,許多新生代花藝師會將鬱金香和玫瑰花手動開花,其目的是為了增加花朵的層次感,讓作品中有含苞的、微開的、盛開的,象徵花朵不同的生命週期,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一樣回到市場喜好,如果不是因為有很多人喜歡,這樣的手動開花方式也不會廣為流傳。
但因為老師的影響力,使得部分新生代花藝師因在作品裡為花朵做了手動開花,被老師的追隨者進行人身攻擊,攻擊那些花藝師的花跟臉一樣假,都是人工的,如果這不是霸凌,那什麼才是霸凌呢?
3. 關於花藝門檻變低
吳尚洋老師在那一篇貼文下方的留言提到,「韓式花藝只有拿整個花藝歷史的一部分出來講,花藝門檻變低,對於穩扎穩打的花藝師不公平。」
關於這個論點我想提供兩個部份給大家參考:
(一)今天任何一個花藝師在這龐大的歷史洪流中,每個人都只是花藝歷史的一部份,「池坊」是一部份,「德國花藝」是一部份,「韓式花藝」也只是一部分,更明確的說,吳尚洋老師、作品被老師評論為醜作品的新生代花藝師、或是所有喜歡花藝的愛好者,也只都是一部份,每個人一生的時間有限、資質不同,各自專精的領域也不會一樣,沒有一個人全知全能能夠代表「花藝」,當我們自己認為「別人只是講一部份時」,很多時候我們也無法代表全部。
回到我被吳尚洋老師截圖的那張圖片,那一集的主題是簡易花束包裝教學,內容是分享如何使用一款包裝紙來包裝花束,目的是讓一般民眾沒有辦法像花店一樣買齊各式各樣的包裝紙,一樣可以用影片提供的方式來為自己的花束進行包裝,頻道一直在更新內容,每個禮拜的主題不同,花藝的歷史洪流中許多技術、知識不是不會或是不講,而是一部影片大約15-30分鐘,要一次講完花藝歷史上所有蘊含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相信任何一個老師都無法做到的,所以頻道會慢慢一集一集分成數個單元來分享,文章底下的留言串,有網友提出使用我的照片跟老師想針對的台灣花藝產業現象有何關聯時,吳尚洋老師用韓式花藝、網紅花藝作為一個切入點,因此放入了我的照片來代表韓式花束,因為影片中我選用了防水包裝紙,此包裝紙在花市資材行的名稱為「韓素紙」,表示是對「紙」不對「人」,如果大家有機會走一趟台北花市的花藝資材行,要買到「非」防水的包裝紙其實還有點難度,該說我選錯包裝紙,所以被截圖來做為韓式花束的箭靶嗎?
如果真的對韓式花束包裝有研究的人,可能一眼就能確定,那一集影片的教學並不是韓式花束包裝,術業有專攻,或許吳尚洋老師可能不太了解什麼是韓式花束包裝,才會將我的包裝手法歸納為韓式包裝,不是使用防水材質的包裝紙就等於韓式包裝。
在這花藝的歷史洪流中,有人選擇守護過去的歷史,盡力做好傳承的任務,當然也有人選擇開發新的歷史,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過去的歷史在當時也曾經是創新的產物。
(二)吳尚洋老師認為目前台灣花藝產業亂象導致花藝的門檻低,上過幾堂課就能成為花藝師,對於穩紮穩打在這條路的人不公平。
這個論點我暫時持保留態度,但今天問題出在「吳尚洋老師打了這些文字,卻放我的照片」,我認為這樣的文字意圖就不是那麼單純了!因為我並不是只上過幾門課就出來開業的花藝師(關於我的花藝學習歷程,有興趣了解可以到我的花藝頻道查詢,每一部影片下方的文字描述都有提到,這部分我就不詳述了)而我的YouTube 觀眾有沒有人因為看了我的幾集影片就出來自稱為花藝師或出來開花店呢?這我不能保證,如同沒有人能保證有沒有人看了吳尚洋老師網路上的影片,或是單堂實體課就出來當老師的,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吳尚洋老師不截圖自己在網路上的授課影片來做作為代表呢?(卻選擇我的?)
另外,我認為花藝門檻變低,照理來說,市場越來越大,應該會吸引更多同好投入,花藝用具、花藝大師課、花藝相關產業、活動、競賽也會更加盛行。
以棒球、籃球、圍棋、書法、街舞、熱音樂團、料理、烘焙或是電競來舉例,請問一個行業門檻非常高,高到離一般民眾太遠,那麼今天要怎麼說服大家來學習或是投入這個領域呢?
任何一個領域都像一座金字塔,不能只存在高端玩家,要供應整個產業鏈,一定要有中間和低端玩家,這樣一來,辦球賽才有看得懂的球迷,辦音樂會才會有聽得懂聽眾購票入場,支撐一個棒球員或是球隊、或是一個電競選手,台灣需要多少球迷、電玩愛好者呢?
同理,支撐一個花藝師或是花藝老師,需要多少花藝興趣的愛好者?
如果今天全台灣的人都不懂花、不喜歡花、不認識花、不具備花藝基本常識,每個人都覺得花藝的門檻很高,也沒有人願意出來推廣,舉辦活動、成立頻道、構思方案,人們連不新鮮的花材都無法辨別,要如何懂得欣賞專業花藝師的藝術作品?如何願意購票去欣賞國際花藝大賽?
如果接觸花藝的門檻低了,那麼花農開心,花市攤商開心,花店開心,花藝資材行開心,花藝教室的老師開心,穩紮穩打並且持續進步的花藝老師也會有學生願意付費進修,停滯不前的老師、沒良心的花店,也能因為國人花藝水平提升,無法再繼續誤人子弟,或是販賣花況極差的花卉。
有危機意識、怕被學生超越的老師,也會繼續往上進修,要求自己提高程度,如果因為學生學兩三堂課就出來自稱花藝師,並且也真的搶走了你穩紮穩打數十年而招生來的學生們,比起檢討這些進行市場推廣的人,應該要檢討自己的數十年專業為什麼會被只學兩三堂課的人輕鬆取代,是別人太有天份?還是自己沒有持續進步?還是自己的審美觀已經被市場淘汰?
一名有持續精進自己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的花藝老師,以及只上過兩三堂課就出來當老師和開花店的人,後者教個幾堂課,久了自然沒內容再傳授給學生,而前者因為有持續提升自己,他永遠有教授不完的內容,這樣一來,具備專業的老師自然禁得起時間與歲月的考驗,也沒有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市場自然會淘汰不適任的人。
另外,我還想對於這些日子聽到的一些「關於我」的聲音,做一些說明:
Q:為什麼會想要錄製花藝教學影片?
A:去年中旬,我因為一場嚴重疾病,與死神擦肩而過,苟且活了下來之後,因為不太清楚自己還能活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待在彰化教課還能教多久,一堂課8-10人這樣教,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教學系統推廣出去,在Youtube上面提供教學應該會是推廣效率最快的方式,假設接下來的日子還是不幸走了,那些在網路上的影片也能為自己的人生留下走過的痕跡,即使有一天這些影片沒有人要看了,當我的親友想念我的時候,或許這些影片也能讓他們觀看,所以我的頻道不只有花藝教學,也有一些我自己寫的歌,寫給家人、寫給我的寵物、寫給這個世界,這些都是我想要「留下」的。
Q:把花藝教學影片放在Youtube讓大家免費學習,會導致許多想學花藝的學生不願意踏入實體花藝教室。
A:在我個人學習花藝的歷程裡,意識到學習花藝需要花費大筆的金錢,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能負擔的起昂貴的學費,也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想成為花藝師,如果能做些什麼讓更多人喜歡花藝、接觸花藝、學習花藝、養成買花習慣,讓花藝不再只有特殊節日才會想起,而是平易近人的走進你我的生活,進而活絡台灣花藝產業,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認為網路教學跟實體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網路教學是老師單方面的給予教學內容,實體教學的優勢在於,學生如果實作上有任何問題,老師可以即時提供指導,或是學生發問時,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因應學生的問題進行更多的教學和講解,這邊我簡單舉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運動課程都採取線上教學,重訓教練課、瑜珈課、舞蹈課等,我個人也因此上了線上的重訓教練課,上了幾堂課的心得,就是隔著電腦學習,即便教練示範的動作我都看懂了,看實際上我的肌肉使用是否正確、硬舉和深蹲的姿勢是否正確,教練是無法像往常面對面教學一樣的指導我,因此實體花藝教室是有必要存在的。
因此我即使在Youtube頻道提供花藝教學,我個人的實體花藝教室的學生也不會因此認為以後在網路上學就好,而拒絕走進花藝教室學習,因為對於學生來說,付費獲得老師親自指導仍具有不可取代性。
最後,謝謝大家的耐心的閱讀完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無意冒犯任何人,只是針對近期發生的事情提供我個人的觀點與說明,花藝應該是很美好的事情,衷心的祝福大家,無論是學習花藝、養成花藝興趣,還是教授花藝,都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沒有謾罵、仇恨與對立。
小雛菊花藝學校 吳妮晏 敬上
趙飛燕朝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悠久的「時尚」運動:減肥
歷史春秋網
作者:歷史邊緣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那場減肥運動乃是因楚靈王而起。楚靈王建了一座章華宮,又叫「細腰宮」,因為楚靈王喜好腰細的女人,所以宮裡的美女們都是清一色的細腰。「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投其所好,宮中的美女紛紛減肥節食,誓把瘦身運動進行到底,經常有人因此而活活餓死。從此這種小細腰就被冠予「楚腰」之銜。
這場減肥運動不只波及到女人,男人也不能倖免。因為楚靈王不僅喜歡細腰的女人,也喜歡細腰的男人。細腰的大臣能得到偏愛和重用,而肥胖的男人則有被罷官甚至處死的危險。於是,全國的士人都紛紛節食,每天只吃一頓飯,屏著氣勒緊褲腰帶,以至於要扶著牆才能站起來,一個個都餓得臉色發黑,糧食倒是省下不少。
楚靈王看著全國的男男女女們腰都細了,人都瘦了,非常高興。這場從上至下如火如荼的減肥運動轟動一時,現在看來則是荒誕不經。但是回過神來一想,這和當下也無甚兩樣。電視上疲勞轟炸的減肥廣告,千奇百怪的減肥招數,身邊飢腸轆轆的節食男女,和當日楚國又有幾分差別?
歷代帝王的審美,向來是左右時代潮流的風向標。漢代帝王對瘦美人的偏執狂熱,也是史上有名。麗娟是漢武帝寵幸的一位宮女,身體輕柔,弱不禁風,幾乎經不住衣帶的彈拂。據說當她唱起迴風之曲時,庭中樹葉紛紛飄零。武帝常常把她藏在琉璃帳內,恐塵垢玷污了她的身體;還總是用衣帶繫住她的錦被,把她關閉在重重帷幕之中,生怕被風颳起。為了博得漢武帝的寵愛,麗娟還用琥珀做成環珮,放在衣裙裡面,每當環珮發出聲響時,她就對別人說是自己的骨節發出的聲音。好一個病態美人,為了迎合帝王的喜好,竟恨不能瘦弱得骨節錚錚作響。
漢宮飛燕的故事世人早已耳熟能詳。她的柔軟纖腰,她的掌中舞幾成神話。一次她在太液池的瀛洲上舞蹈,適逢風起,要不是旁人動作快抓住了她的裙子,她就乘風而去了。據傳漢成帝怕大風把她吹跑,還特地為她築起了「七寶避風台」。在這些帝王的審美取向之下,想必漢代的豐腴女人大多自慚形穢,一場婦女瘦身運動也就在所難免。
以瘦為美的潮流一直延續了很多朝代。
據《南史·徐勉傳》所記,梁朝時,著名舞女張淨琬腰圍只有一尺六寸,也能像趙飛燕一樣掌上起舞。看來,自趙飛燕之後,能否掌上舞幾乎成為評判頂級美女的一種標準了。這種高難度動作,在今日恐怕只有雜技演員才能完成了。在龍門、雲岡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佛像,都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扁平,一副清風瘦骨樣兒。北魏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政權,以此可推斷,南北朝時期,無論漢族還是少數民族也都崇尚以瘦為美,而且這個標準不僅適用於女人,同樣也適用於男人。當下也如是,減肥俱樂部裡,也沒少男人的身影。女性胖肥美醜的標準向來掌握在男人手裡,而最後,男人自己也難免被捲入其中,不得不按既有的遊戲規則行事,這就是潮流的力量。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趙飛燕朝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代後宮妃子們也許並不是你想的那麼美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在古代,當皇帝可說是一個男人最「幸福」的事,為了當皇帝可說是伴隨著「血雨腥風」。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最高權力外,「三宮六院七十嬪妃」、「三千佳麗」也會帶給皇帝莫大的「性福」,那麼,皇帝是如何挑選妃子的?是否象《還珠格格》、《甄嬛傳》等電視劇中那樣的劇情?其實,很多事實被編劇和導演們誤導了。
各朝各代皇帝的審美標準不同
人們都把美女形容為「沈魚落雁、閉月羞花」。現代的美女標準,其實與古代是不相同的。電視裡面的妖豔的美女形象,並不見得適合所有朝代。因為歷史環境不同,會造就不同的審美標準。各朝各代的標準,有時會大相逕庭。雖然沒有太多的資料證實五千年中國帝王的審美標準,但一些成語或故事,可見預測當時的審美情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先秦時代的國君以自然之美為美,濃妝豔抹的不受待見;「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以細腰為美,現代的「小蠻腰」型身材,大概就是從那時候流傳下來的。膀大腰圓的女子,面容多麼嬌美,在楚王這也得淘汰,「杏臉桃腮,峨眉鳳眼,體若春柳,步出蓮花」是戰國時期七雄們的標準,和現代的審美差不太多;「環肥燕瘦」,說的是唐朝以豐腴為美,楊貴妃就是個典型,漢朝以瘦小苗條為美,趙飛燕和趙合德就是典範;五代十國時期,陳後主李煜最愛好的是「三寸金蓮」,所以女人們爭相裹小腳,那些大腳女人第一關就會慘遭淘汰;「漢瘦小嬌,唐百胖妖,元高達騷」,元朝的皇帝愛好身材高大者,那些玲瓏江南女子,就過不了元皇帝這一關。
在古代的典籍中,描述不同朝代的女子,會用不同的審美詞彙,這些詞彙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潮流」、「時尚」。秦漢「端莊頎碩」、魏晉「逸雅絕倫」,明朝「德才兼備」,清朝「門第出身」,各有各的時代特點。值得注意的是,皇帝的選美標準,會大大的影響噹時的時尚潮流。
當皇妃的「過五關斬六將」
皇帝的眼光很挑剔,從一個民間的普通女子當選皇妃,用「過五關斬六將」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史籍記載了漢桓帝曾派女官吳姁到大將軍梁商家為其女兒梁瑩「裸檢」的情況,從身材、走路姿態、是否有痣、是否處女,是否有痔瘡乃至肚臍眼、陰部、肛門等隱秘之處都做了全面檢查,經證實沒有瑕疵後才被選為皇后。當然漢桓帝是個昏君,但從這一記載可推測當時皇宮選妃的嚴苛。
年齡對於秀女也是個硬性要求。各朝各代也不盡相同,東漢十三歲至二十歲,三國十五六歲,北齊十四歲至二十歲,明朝朱元璋要求十五歲至二十歲以下,其他皇帝又有更改,最小的可到十一歲。典籍對明朝和清朝選妃情況記載得比較詳細。
明朝天啟年間,皇后張嫣是一名普通的河南籍秀女,當時參加「選舉」的秀女有五千人,年齡在十三歲至十六歲之間,張嫣十五歲。第一關由太監甄選外表,一千人淘汰;第二關五官,太監甄選,刷去兩千;第三關身體比例,一千人淘汰;第四關裸檢,女官甄選,七百人淘汰;第五關性情,五十人當選嬪妃……從初選、複選、終選,張嫣竟然連過了「八關」,最後以「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的美貌擊敗所有對手,
當選朱由校的皇后。
清朝的選妃更為嚴格。除了和明朝一樣執行最嚴格的選美標準外,清朝人注重血統,滿蒙血統優先,漢人女子不行。不但外貌、身材、聲音、膚色等有要求,還要」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加上了「德」的考察。既要長得美,性格好,還要兼備品德高尚,可謂「完人」。可見當個皇妃真不容易。不過,這麼嚴格的選拔制度也有走眼的時候,慈禧太后不就是千里挑一選出來的皇妃嗎?
皇帝一見鍾情,可破一切規矩
當然,制度歸制度,皇帝還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的。皇帝看上的,一見鍾情,既便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也可一錘定音,將他相中的女子定為嬪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況王土上的女人?
所以我們在歷史上看到過許多特例,是不用這麼麻煩的甄選的。商紂王的寵妃妲己,就是帝辛征伐有蘇氏部落時帶回的戰利品,屬於一見鍾情搶回來的;而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是越王勾踐送給吳王的禮物,也不用參加選拔;唐玄宗李隆基,看中了兒子壽王李瑁的媳婦,不顧人倫,強搶兒媳婦入宮,她就是楊貴妃;曹操與兒子曹丕,看中了一個女人,最後曹丕得手,氣得曹操夠傖。元朝時的蒙古民族,搶婚更是常態,皇帝看中的女子,搶來就是妃子,不須選拔。古代父子搶妻、兄弟為一個女人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可見權力的效力之大。情人眼裡出西施,只要一眼看中,所有的規矩便不是規矩。
妃子們或許並不那麼美
在我們心目中,經過這麼嚴格的篩選,妃子們一定都美得不得了。但事實上也並不如此。尤其是清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王朝,有一些畫像和像片留世,這些千挑萬選出來的妃子,按我們現代的眼光,一點也不漂亮,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或許真正的事實,會顛覆我們的觀念。清朝除了注重血統以外,還注重以「德」選妃,選妃時還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所以我們看到選出的一些妃子,容貌卻是一般。或許還有因為條相太過妖豔而慘遭淘汰者。要是像電視劇中打扮這麼妖豔的女子,在清朝不見得吃香,會被看做「紅顏禍水」型被淘汰下去,而長相普通卻知情達理、血統高貴的女子就會上位。
清朝皇帝同治帝,守著後宮三千,卻寧願通過暗道出去泡青樓女子,乃至最後喪命,到底是什麼原因?很有可能原因之一就是選中的妃子他一個也看不上眼,還不如外面的青樓女子長得甜美漂亮呢。
所謂的「德行」,是清朝的標準。守著一個規規矩矩的呆板女子,提不起同治帝的興趣,只能偷偷出去找樂子去了。另外一個例子是北宋的風流皇帝宋徽宗,守著三宮六院不去「泡」,偏偏去偷偷會李師師,乃至最後亡了國。宋朝時選的妃子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不能吸引宋徽宗,因而反被李師師這樣的煙花女子奪了皇帝之愛。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趙飛燕朝代 在 皇帝甚至為她荒廢朝政︱趙飛燕︱漢成帝︱妃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趙飛燕 有一個生理缺陷,卻深深吸引着漢成帝,皇帝甚至為她荒廢朝政. ... <看更多>
趙飛燕朝代 在 大家知道漢朝和唐朝的美女差別在那邊嗎? (第2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可是在其他朝代可不是,有的喜歡骨感的、清瘦的...風一吹會飛走的那才是美女 ... 漢朝美人上馬、馬不知,指的應該就是趙飛燕(她就是漢朝的人), ... <看更多>
趙飛燕朝代 在 [請益] 有關紅顏禍水的故事-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上有很多是歸罪到禍水紅顏的故事
最有名的像是陳圓圓讓吳三桂衝冠一怒
楊貴妃, 趙飛燕姐妹, 褒姒......
可是看起來是男人為了她們而自取其禍
但是卻歸罪在女人身上
而且許多朝代都會有帝王敗在紅顏之下
那些被當成"禍水"的紅顏
是有哪些的特質可以傾城傾國呢?
有的被寫成是房中術 (趙飛燕)
有的是善解帝王之意
有的裝成楚楚可憐......
有這方面的八卦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68.1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