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有些時候,是編劇會刻意的將某些巧思放在電影裡面,用彩蛋的方式來致敬、伏筆,或是單純的揭示未來續集可能的走向。
(例如,皮克斯工作坊、迪士尼影業中的數字、角色或色彩的隱喻;漫威系列中以往必定出場.....但以後不會再有的老人家--史丹李;或是漫威的彩蛋系列。)
但更多的時候,是編者作者根本就沒有那些想法,只想呈現自己的劇本,但是粉絲就腦補起來了,將一堆根本不在作者創作設想之中的元素,硬是加在裡面,然後可能還會大讚編劇或導演天縱英明,把這麼多堪稱典範的元素不著痕跡的加在裡面,還好自己心細眼尖、博學多聞,才能把這其中的隱藏伏筆一一看懂挑出.......
例如,很多人把周星馳的《功夫》捧上了天,說裡面蘊含了多少上乘的攝影技巧、多少心理學學說、多少編劇電影學說、多少"後現代主義"、"存在主義"云云........不可否認,周星馳是個電影天才,喜劇表現的能力不在話下,也有過很多驚人的經典作品。
但我甚至不確定他本人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這類的哲學議題所知多少??又是否能熟捻到可以把這些理論完整的融入一個特效功夫喜劇電影之中??
我總以為,要評論一個人,不是只看個案(一個電影一個作品),而是要看通案(一直以來的作品水準)。
就比如說,看到一個人用小石頭打到40公尺以外的東西,我們會覺得他準;但是真的準,還是矇的,那就再遞給他十個小石頭,如果10能中8,那我就會相信他是真準。
又譬如說,近年來導演 克里斯多福 · 諾蘭,當年的《記憶拼圖》(2000)是很好的作品,但他是不是一個好導演,就要從他之後的作品來看了。
之後從《針鋒相對》(2002)、《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頂尖對決》(2006)、《黑暗騎士》(2008)、《全面啟動》(201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星際效應》(2014)、《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一直到最近的《TENET天能》(2020),都無一不是精彩作品,所知所聞太少、專注力不購的人,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說故事人了。
而以這種角度回來看周星馳。毫無疑問,從1990年開始,他的作品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直到1995年間這些作品在電視、電影、票房跟文化影響力上都有巨大影響,這段時間的他毫無疑問是個偉大的喜劇演員。但我個人覺得從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開始,他演繹故事的方式開始定型,其他轉變卻讓人有"不如從前"的感覺,而那恰好卻是他跳脫演員身分後的一個轉折。
他的第一個編導作品是《凌凌漆大戰金鎗客》,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也都是他編導的作品,他的風格開始從這裡改變。
之後的《喜劇之王》風格就很不同了;但幾年後他贏來了一個大成功《少林足球》,後來的《功夫》更是把他推上了巔峰,界線畫到這裡,我會覺得他也是成功的導演。
但後面的作品就開始毀譽參半,然後開始毀多於譽了.......到後來,很多支持他的,已經"只是"影迷(看的是一個信仰);出來的作品也早已經不像過去演員時代那樣搞笑與劇情並重、表演跟詮釋都佳的--能夠輾壓同時期作品了。
所以把他後期的作品一連串看起來,我不認為部分人對《功夫》一片的極佳讚譽,就是他一貫的編導實力;若是有人說《少林足球》、《功夫》是"偶有佳作"中的那個佳作,我還真無法反駁他。
從這裡回頭看,你說他是否真的如某些影片中說他能將各種攝影技巧、哲學主義理論融入作品中云云的話,我真的會覺得那只是影迷自我投入、對號入座的解讀。
或許,那些被認為是他刻意為之的高明手法,只是對號入座的結果;不然後面的作品怎麼又沒有這麼高明跟富有哲理了?
--------------
而之所以會讓我有這種發想的原因,其實只是一路看下來的體會跟反向思考,但直到有一天,讓我看見了一則新聞,才讓我這個想法落了實槌。
還記得2019年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那個神作---《小丑》嗎?
對我來說,那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但只要是神作就會有人追捧,有人追捧就會有人吹捧;當少部分的人一看又看再看下,憑著火眼金睛來說出裡面有多少隱藏巧思、導演演員致敬,又挖掘出多少隱藏彩蛋時,導演陶迪 菲利浦斯卻在公開的訪問中直言 : 「我不做彩蛋的,任何人在我電影中指出的彩蛋都是個錯誤。」
這巴掌,其實抽的超響。
也說明了,我的某些想法可能真的發生,只是各種美麗的誤會粉飾了影迷、陰謀論者、抱大腿者與導演、演員、編劇之間那些沒有明說的界線。
------------------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畢業打工的一個趣事。
某一天,我跟同事伊果(eagle)在聊天時聽他說了一個故事。
伊果說他有一天跟吉米(Jimmy)在廚房倚牆聊天時,忽然覺得眼角一動,兩人都瞥見有一隻大隻的德國蟑螂在兩人之間的牆壁上爬動,就在兩人大驚正要閃避之際,忽然一隻手拍了上來,蟑螂登時爆漿慘死。
兩人一看,出手的人正是傑瑞(Jerry)。
只見傑瑞徒手趴死蟑螂後依然面不改色,卻也是不發一語的走到一旁的水槽洗手,伊果跟吉米兩人目睹此事,又看到傑瑞的雲淡風輕,便相當欽佩的走向水槽。
伊果開口(用台語)說 : 「喔~乾!! 你魄力這麼好啊! 這麼大隻蟑螂,你直接一巴掌打死! 實在有夠猛的!!!」
哪想到傑瑞一邊拿擦手紙抹乾手上的水珠,依舊面無表情的回答 : 「沒有啦! 我剛剛是想說用手拍在蟑螂旁邊的牆上,好嚇一嚇那隻蟑螂;結果手舉起來,蟑螂就嚇到了,但是逃跑的方向剛好是自己拍下去的地方....................」
我真心認為,很多神作被吹捧的那麼厲害,大抵上就像這種誤會一樣的美麗。
.
.
.
#其實我是要講本貼文第一句的那部電影
#哪裡知道講到後來就歪樓了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足球技巧名稱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典之味 ~
【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Eleven Madison Park -- 魚子醬】
Eleven Madison Park是紐約城內目前僅存的5家米其林三星餐廳其中之一,之所以說〝僅存〞,是因為2018年之前還有6家。餐廳地址就是麥迪遜大道11號(11 Madison Avenue),這也是其名稱由來。
主廚Daniel Humm來自瑞士,跟很多名廚一樣,自小在廚房裡打轉,在別人還踢著足球或想辦法吸引女孩注意做出很多蠢事的14歲,Humm便已顯露出烹飪的技巧和天分。24歲那年,他拿到屬於自己的第一顆米其林星星;2006年被紐約餐飲大亨Danny Myers挖角來主持Eleven Madison Park,短短三年便得到紐約時報食評最高榮譽四顆星,接著2011年成為米其林指南三星餐廳其中一員,也就是在這一年,Humm與合夥人Will Guidara買下餐廳,風風火火直到現在。
即使原來的老牌三星餐廳Jean-Georges已經在2018年度評鑑中掉了一顆星星,Eleven Madison Park如今還是維持最高榮耀,並且也是全紐約城最難訂到位子的餐廳之一。
2012年,隔著緊鄰餐廳的麥迪遜公園另一邊,他們又開設了另一家旅館NoMad,餐廳部分一樣由Daniel Humm主導,菜色以單點為主,建築裝潢所呈現的古典華麗裝飾風格、朦朧昏暗光線與EMP截然不同,據說是紐約下城區年輕雅痞們每逢周末夜的熱門去處。NoMad甫開幕即獲得紐約時報三顆星和米其林一星評價,個人經驗是菜做得有水準,然與整體價位相比,便沒那麼吸引人了。
喔對了,Eleven Madison Park還是2017年度『世界50最佳餐廳』(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第一名得主。能夠同時獲得兩大國際飲食評鑑首獎,自然值得認識一下。
在隨季節更替的8至10道菜色中,定調為結合紐約傳統料理與當地食材,進而表現原汁原味在地生根的正統紐約味。這樣的意念在多道菜中顯而易見。其中這道《魚子醬》(CAVIAR -- benedict with egg, corn, and ham)便是基本上四季菜單都會出現的招牌菜色,也是個人覺得吃完一輪最精彩的一道。
========================
《魚子醬》(CAVIAR--benedict with egg, corn, and ham)
發想自傳統美式早餐之一班乃迪克蛋(Eggs Benedict)。
班乃迪克蛋確切起源至今仍有爭議,可始終不出20世紀中期的紐約城範圍;演變至今日,雖已發展出各式口味,然基本咖通常很固定:英式馬芬(English muffin)、火腿或培根、水波蛋(poached eggs)和荷蘭醬。
來自加州的鱘魚卵魚子醬以絕對霸氣,極具分量的方式佔領圓盅正中央,正好被靈魂人物之一:奶香馥郁濃腴滑順的荷蘭醬緊緊包圍著。
魚子醬底下藏著整顆蛋黃,珍珠母貝湯匙一落下,澄黃濃稠的蛋液傾洩而出,上頭再來上玉米奶油醬,和著煙燻火腿、甜甜玉米粒與培根高湯製成的培根果凍一起入口,佐以小巧可愛酥香可口的馬芬,飽滿馥郁豐腴美好,這絕對是邪惡得令人髮指,好吃得無以復加的絕妙滋味!!!(用了三個驚嘆號可見味蕾當下有多衝擊~)
*搭配酒款:NV Bérèche et Fils, Champagne Brut Réserve, France
來到三星餐廳,吃飯搭酒點wine pairing通常是較為安全並省事,同時可以一窺餐廳藏酒和侍酒師功力的選擇。當然若是個人有偏好的展區或酒款便不見得需要如此。
拿來搭《魚子醬》的香檳Bérèche et Fils是獨立小農香檳中耀眼新星,被香檳專業評鑑「The Champagne Warrior」加冕為2009年度最佳香檳,兩位年輕莊主也名列香檳區新世代領導者「香檳公子」之中。
採用天然酵母,發酵過程只能徐徐進行,酒液浸泡酵母約莫半年,形成圓潤複雜口感,完全手工方式除渣。最特別的是,瓶中二次發酵時,棄金屬瓶蓋不用,而採除渣時得費工許多的軟木塞瓶蓋,為的就是軟木塞細緻的氣孔為二次發酵時帶來更多細緻變化與奶油氣息。
殘糖量約9克/公升,柑橘、紅色水果、蘋果、梨子、芍藥和明顯礦石味,氣泡綿密,源源不絕;味道清新卻複雜,尾韻帶有成熟果味與絲絲苦勁。細緻酸度及集中氣味恰恰平衡魚子的鹹與荷蘭醬的奶,除了讚嘆每一口兼具精巧平衡的豐美華麗,此刻說其他的話都顯得太多餘。
另外有沒有注意到侍酒師特地以白酒杯盛裝香檳?
這般作法已然是近年風潮,就是為了讓香檳在充裕的空間中發展出更迷人多變的氣味,而非如同過往笛型杯只能留住泡泡卻限制了風味釋放。
========================
吃餐廳是這麼回事,名氣再響亮,得獎紀錄再輝煌,總是得親身經歷才算數。但畢竟高端料理已經可算是一種藝術,成於人手,自然比不得電腦或機器製作毫釐不差般精準。因此,個人一直認為,類似這類餐廳,除了料理本身,還有侍酒、服務、餐具、擺設…等等太多細節必須面面兼顧。
光是服務一項,從接待處開始的招呼,是不是記得每組來客姓名與用餐目的,接下來帶位、上菜、講解菜色和酒款、適時添加酒水,數小時的用餐過程中,偶爾中途起身前往化妝室時的貼心指引,親切溫暖的寒暄…等,每個環節只要有點閃失,都會讓食客都會留下不良感受,下次可能從此不會再來光顧。
要是有機會參觀廚房,更會發現雖然每家餐廳廚房風格不一,但都會是是高度管理井然有序的狀態。但能不能進廚房逛一輪,就得看餐廳策略、是否具備特殊身份(譬如相關產業媒體或部落客),或〝個人魅力〞而定了 → 不要想太多,就是看如何跟他們聊這聊那而已。
綜合個人淺薄用餐經驗觀察,經營一家頂級餐廳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和心血絕對超乎我們老百姓想像,要是能夠遇上一間讓自己讓自己真心喜愛的餐廳,真得好好珍惜並給予支持。
說到這裡,不知道您是否已經有股衝動想要上網訂機票和訂位?且讓小的在此溫馨提醒,最好提早一個月之前訂位,如果是為了慶祝特別節日,訂位時可以附註說明,常常還能收到一些小驚喜,增添用餐趣味。另外夏季菜單為了因應季節氣候,在菜餚設計上常以酸味調和口感,對於酸味較敏感的朋友可以斟酌考慮。
#ELEVENMADISONPARK
#紐約米其林三星
#邊寫邊流口水
#好香檳真是菜餚們的好朋友
#大家說長文沒關係於是我就不客氣了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足球技巧名稱 在 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許多上過我談判課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對凱文科斯納主演的「超級選秀日」情有獨鍾,不但寫過好幾篇針對其中談判技巧應為和不應為的分析,更盛讚這部片子的效用,恐怕還高過不少在市場上的談判專書。
9/24的「一談就贏」公開班,我會針對「超級選秀日」這部片子做更深入的分析和講解,相信能讓大家在輕鬆氣氛中,跟著電影節奏而掌握更多談判致勝的關鍵。
不過,有鑑於許多人對職業運動的選秀這件事並不了解,加上我在上個月就承諾對今年的NBA選秀寫篇專文,所以我決定將這兩項任務合而為一來寫一篇。假如您有興趣來參加9/24的公開班,8/15晚上9點也有空準時報名的話,麻煩請將今天這篇列為必讀。
另外,有個概念也希望先跟各位分享:想成為一個談判達人,千萬不要畫地自限。萬一你聽到「職業運動」或「選秀」一詞就心想,「來學這個幹嘛?我又不會去當運動員的經紀人!」容我向各位分享一個我自己五月去哈佛才剛遇到的經驗。在那裏的談判演練中,我們遇到的絕大多數是我們所不熟悉的場景、發生在我們陌生的國家。舉個例來說,我們還真的有項演練,就是以歐洲的職業足球球員簽約為主題;不只如此,從新藥試驗到領土主權的爭議,我們要現場演練的主題無所不包。只有克服這些重重挑戰,我才敢大膽的跟各位說,我的談判應用範圍其實很多元。倘若我只會進行商務談判、或是只有在某個特定產業進行商務談判才有夠高的勝率,我大概就不會把自己的部落格和公開班名稱都叫做「一談就贏」。
繼續談回「超級選秀日」。這是一部有關美式足球選秀的電影,但其實我自己也對美式足球未必那麼熟悉,充其量只是在美國念書時看過一些球賽而已。即使如此,那並不影響這部電影給我的震撼和啟發,所以我相信,只要能先有一些背景了解,你也可以像我一樣看得津津有味。
我對美式足球並不熟悉,但我對NBA可是如數家珍。接下來就讓我借用今年NBA選秀的例子,為一些入門者介紹一些在不同職業運動中大致通用的選秀法則。內容不涉及NBA特有的或過於複雜的選秀規則,還請一些無意路過的體育版大記者們多多包涵,千萬別嫌在下講的太淺白。
1. 選秀順位:以NBA來說,每一輪選秀有30個順位,因為NBA總共有30支球隊。選完第一輪的30順位後,會再選第二輪,一樣也是30個順位。在古早的年代,NBA選秀其實不只兩輪,但美國職業籃球各隊的每場登錄人數上限只有12人,連不上場的人都算在內,各隊只能簽15名球員,所以選秀選那麼多人也沒用,後來乾脆只選兩輪。
但美式足球NFL就不是如此,因為每隊可以有多達53位選手、總共有32隊,所以NFL的選秀一輪有32順位、總共多達7輪;美國職棒MLB就更複雜了,有所謂規則四(Rule 4 Draft)和規則五(Rule 5 Draft)的選秀,而據說單單規則四選秀就多達50輪。看到這裡,我們應該要慶幸,幸好「超級選秀日」講的是美式足球而不是美國職棒。
基本上來說,為了不要讓強隊恆強、弱隊恆弱,而要讓弱隊也要經由選秀而改善球隊體質的機會,選秀順位是以前一個球季戰績愈爛的隊伍為愈優先。NBA把所謂的樂透區選秀(樂透區指的是那些沒進季後賽的球隊)改用抽籤方式,為的是不讓球隊擺爛以追求隔年的第一輪第1順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選秀狀元),但還是以戰績最差者擁有最高中簽的機率,基本上也是讓戰績差的球隊能有機會優先選,也就會造就像費城七六人這種連續好幾年擺爛的球隊(而費城也真的就抽到今年的狀元簽)。
2. 選前預測:有選秀,就有選前預測。接續前一點來說,那為什麼有些戰績好的球隊依然可以用很前面的順位選到好球員呢?那是因為選秀權是可以透過交易獲得的。
以「超級選秀日」來說,整個故事的背景就是克里夫蘭布朗隊為了想獲得當年的選秀狀元,拿自己第一輪的第7順位外加接下來兩年的首輪選秀權,去向西雅圖海鷹隊換來第一輪第1順位的選秀權;接著,在選秀已經開始進行時,尤其事情的發展超出他們的預料,所以克里夫蘭又拿自己連續三年的第二輪選秀權,去向傑克遜維爾美洲虎隊換來這一年的第一輪第6順位選秀權,藉以發展之後的談判槓桿。
不管NFL或NBA,每個球隊都有自己心儀的人選,而各大媒體及球評針對各隊目標人選的預測,就會形成讓大家關注的選前預測。千萬別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有些時候球隊的選擇還真會被輿論所左右,球員身價是否看漲或一落千丈,和選前預測也多少脫不了關係。
當然,跌破眼鏡的狀況,在每一年都會發生。以NBA來說,愈是整體待選新秀素質低落之時,選前預測就愈可能變成純參考用。
以今年的NBA選秀來說吧,狀元和榜眼就像近幾年的奧斯卡一樣,愈來愈沒有驚喜,事前大概誰都知道七六人會選西蒙斯而湖人會選英格蘭,但像第一輪第10順位的梅克和第12順位的普林斯就很有趣了,因為他們兩位在多數的選前預測中,都被預測只能在首輪的尾段被選中,但現在他們大躍進了不只10個順位;但當他們大躍進的同時,就代表有些選前呼聲很高的球員,會掉到後面的順位、或甚至落選。以今年的選秀來說,這樣的可憐蟲就是落到第28順位的拉比西耶,因為在季初他甚至曾經被預測為可能高居第3順位;另一個則是第二輪第1順位的戴維斯,他在選前也普被普遍認為能進入前14順位的樂透區。一般來說,一個新秀之所以會在選秀當天的順位大幅滑落,多半代表球隊對他的健康或未來發展性有疑慮,或者很嚴重的是可能有品格或團隊精神方面的問題。
3. 薪資上限:選秀順位比原先預測的來得低,會有什麼影響呢?
第一個重要的影響是上場機會,第二個重要的影響則是球員能拿到的薪資。
一般來說,除了騎士在2013年突發奇想選進去的狀元班奈特以外,很少有球隊會用高順位選個只能擺在隊上當板凳用的球員;萬一你上輩子有燒香而被選為狀元,絕大多數的機會,你就會一入隊就變成主將,甚至可能全隊以你為中心而打造戰術,舉凡天王級的歐拉朱旺、尤恩,乃至後來的歐尼爾、艾佛森,或者當代的詹姆斯和鵜鶘戴維斯都是。
以今日的NBA來說,為了提防財大氣粗的球隊亂灑鈔票,所以每隊都有全隊的薪資上限,每個新秀球員也都會依他的順位而有不同的薪資簽約最高金額。簡單說,若每位新秀都拿到上限的金額,狀元就是會贏過第10順位,而第10順位就是會比第20順位拿到更多錢;第二輪被選上的就更可憐了,因為第一輪起碼還有簽保障約的義務,但第二輪可能就是純選爽的而已,球隊沒錢就不簽了。
所以,狀元固然人人愛,但礙於各隊可能原有的有約球員就已經瀕臨或超過薪資上限,有些球隊除非交易以騰出薪資空間,否則可能連狀元選到都簽不起。NBA很少有這種例子,因為很多NBA球隊重視有潛力的新秀勝於一切,反倒是對還能打的老將棄若敝屣。不過,講NFL而非NBA的「超級選秀日」就不是如此,西雅圖海鷹隊之所以願意把狀元籤換給克里夫蘭,就是因為他們付不起選秀狀元該給的薪資。
#除了這3點外,隱藏版還有另外2點,猜猜哪裡找得到? 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8/n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