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月前達明一派的演唱會)
【達明一派及《神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我應該是二十來歲接觸達明一派。一開始是因為聽黃耀明。非自《春光乍洩》那堆首本名曲開始,第一隻聽的大碟是《若水》(2006) 。因為那個封套非常華麗和詭異,合眼緣,就開始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摸過那隻真跡,封套大得好像黑膠唱片。然後就往回聽,像《光天化日》(2000)、越夜越美麗 (1997);後來因為研究黃,聽了他某一次 live 翻唱的《Saturday Night》,知道了 Brett Anderson 此妖,進而栽進 Suede 之中。
不是黃耀明,我應該不會聽那麼多英倫搖滾;不是劉以達那代老文青吹奏那麼多年,我也不會隨而接觸 David Sylvan、Japan、Culture Club 等等。達明一派那兩個人在三十歲左右就已經成為經典,受到一整樂迷和社會評論家禮贊,如此激烈和空虛。之後黃耀明單飛,劉以達則做幕後以及演出周星馳電影因而「大紅」,後來還信了基督教。
很多的後來。後來黃耀明的音樂更加的電子化、更加的都市和華麗。達明一派相當「九龍」,而黃耀明則很港島。《越夜越美麗》當然有《春光乍洩》,但整張大碟是統一的精緻和迷離;後來《光天化日》有《下一站天國》這樣刻骨銘心的情歌,林夕「介入」之下,也真是掏心掏肺,一字一血。
達明累積下來有很多中國歌迷,後來據說黃耀明經常跑中國,專輯也越來越多國語歌。到了《拂了一身還滿》(2011) ,國語歌去到接近一半的比例。然後時間去到 2014 之後,明先被封,之後達明也被封。距今九年,不禁會想如果香港沒有出事、黃耀明又不是那麼「敢言」,不知他以香港教父級歌手的地位,會在中國紅到甚麼程度。
後來黃耀明終於出了櫃,在政治上也是。看得出他因為某些原因,非常關心苦難中國;但你又不能說他是「大中華膠」,因為歌迷就會看到,「著作等身」的黃耀明在後來還是孜孜不倦的改編翻唱香港黃金時代的粵語歌,顧嘉輝黃霑的一堆、黎小田盧國沾的又一堆,將香港的經典流行砌成了一個獨立體系。不是他,我學不懂欣賞那個老正年代的歌。當然用後來出現的政治觀念將他們歸類,也有點褻瀆。2014 年前後,你會覺得他們有點膠、太過金鐘,不過他們是藝術家,不是社評家不是政治人。就算他們曾和 Deadbody 一起出鏡,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活遺產,活著的傳奇。
近來達明的翻唱音樂會,我看的是尾場。他們翻唱《意難平》和《神經》這兩張在六四前後的唱片。我們這一代,對那時基本沒有記憶,對他們一直的紀念方法不是反感就是無感。這件事也十分奇怪,你問上年紀的人,都無法找到實感的六四。一些人非常激烈、情感滿瀉,而且假定所有人都應該有一樣的反應;一些人則閃爍其辭,總之時間將你隔開,你就無法真正經歷。聽《神經》這張達明告別作來研讀上一代的 psychohistory,也許比直接問上一代還要像真。
《神經》音樂上非常濃烈,甚至驚悚;文本上,由英國殖民末期、移民、六四、政治運動的碎片等等形成一個時代劇場;意象上,中國的天、殖民地的皇后大道、「地獄荒土流離」的毀滅意象、夢魘與 PTSD 的指涉頻繁出現。我們不會知道具體上他們當年為何解散,但做完這張唱片,一定十分創傷,或者唱片本身就是創傷的反映。你還能做甚麼更加介入社會或政治的唱片呢?已經沒有更加,《神經》已經立下了難以超越的標準。
後來當然有很多抗爭歌、或我後來才知道 Supper Moment 的《無盡》也被聽者寄托政治鬥爭的意味,但那些歌都是打氣,是身處於震央之中的人寫來為自己人打氣;《神經》則遙距一點、卻陰暗殘暴得多。可能是因為有距離,才能盡情描寫旁觀者特有的焦慮和痛苦。當你是經歷者,有時反而語塞。
19 年到現在,大部份人其實都無法對自己、對他人言傳,究竟發生了甚麼,而自己又是甚麼感受。很多人渴求「黃圈」活動,是因為其有解氣和情緒互助的作用;但《神經》不是,你越聽,只會更覺如臨深淵,不會覺得有輕易的解脫。這才是我們需要聽的歌,它不令人舒服,它令人直面現實,像在一個斷癮的午夜醒來,滿身冷汗的恐怖感。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Anny古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訂閱我們~開啟小鈴鐺!!跟我們一起玩 還有Instagram耶 https://goo.gl/W5aXaD 訂閱我們Youtube嘛 https://goo.gl/wE8yMY 看我們臉書啦 https://goo.gl/tD8HrP 哈囉哈囉~~~這次瘋狂的安妮古德...
跑龍套粵語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九個月前達明一派的演唱會)
【達明一派及《神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我應該是二十來歲接觸達明一派。一開始是因為聽黃耀明。非自《春光乍洩》那堆首本名曲開始,第一隻聽的大碟是《若水》(2006) 。因為那個封套非常華麗和詭異,合眼緣,就開始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摸過那隻真跡,封套大得好像黑膠唱片。然後就往回聽,像《光天化日》(2000)、越夜越美麗 (1997);後來因為研究黃,聽了他某一次 live 翻唱的《Saturday Night》,知道了 Brett Anderson 此妖,進而栽進 Suede 之中。
不是黃耀明,我應該不會聽那麼多英倫搖滾;不是劉以達那代老文青吹奏那麼多年,我也不會隨而接觸 David Sylvan、Japan、Culture Club 等等。達明一派那兩個人在三十歲左右就已經成為經典,受到一整樂迷和社會評論家禮贊,如此激烈和空虛。之後黃耀明單飛,劉以達則做幕後以及演出周星馳電影因而「大紅」,後來還信了基督教。
很多的後來。後來黃耀明的音樂更加的電子化、更加的都市和華麗。達明一派相當「九龍」,而黃耀明則很港島。《越夜越美麗》當然有《春光乍洩》,但整張大碟是統一的精緻和迷離;後來《光天化日》有《下一站天國》這樣刻骨銘心的情歌,林夕「介入」之下,也真是掏心掏肺,一字一血。
達明累積下來有很多中國歌迷,後來據說黃耀明經常跑中國,專輯也越來越多國語歌。到了《拂了一身還滿》(2011) ,國語歌去到接近一半的比例。然後時間去到 2014 之後,明先被封,之後達明也被封。距今九年,不禁會想如果香港沒有出事、黃耀明又不是那麼「敢言」,不知他以香港教父級歌手的地位,會在中國紅到甚麼程度。
後來黃耀明終於出了櫃,在政治上也是。看得出他因為某些原因,非常關心苦難中國;但你又不能說他是「大中華膠」,因為歌迷就會看到,「著作等身」的黃耀明在後來還是孜孜不倦的改編翻唱香港黃金時代的粵語歌,顧嘉輝黃霑的一堆、黎小田盧國沾的又一堆,將香港的經典流行砌成了一個獨立體系。不是他,我學不懂欣賞那個老正年代的歌。當然用後來出現的政治觀念將他們歸類,也有點褻瀆。2014 年前後,你會覺得他們有點膠、太過金鐘,不過他們是藝術家,不是社評家不是政治人。就算他們曾和 Deadbody 一起出鏡,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活遺產,活著的傳奇。
近來達明的翻唱音樂會,我看的是尾場。他們翻唱《意難平》和《神經》這兩張在六四前後的唱片。我們這一代,對那時基本沒有記憶,對他們一直的紀念方法不是反感就是無感。這件事也十分奇怪,你問上年紀的人,都無法找到實感的六四。一些人非常激烈、情感滿瀉,而且假定所有人都應該有一樣的反應;一些人則閃爍其辭,總之時間將你隔開,你就無法真正經歷。聽《神經》這張達明告別作來研讀上一代的 psychohistory,也許比直接問上一代還要像真。
《神經》音樂上非常濃烈,甚至驚悚;文本上,由英國殖民末期、移民、六四、政治運動的碎片等等形成一個時代劇場;意象上,中國的天、殖民地的皇后大道、「地獄荒土流離」的毀滅意象、夢魘與 PTSD 的指涉頻繁出現。我們不會知道具體上他們當年為何解散,但做完這張唱片,一定十分創傷,或者唱片本身就是創傷的反映。你還能做甚麼更加介入社會或政治的唱片呢?已經沒有更加,《神經》已經立下了難以超越的標準。
後來當然有很多抗爭歌、或我後來才知道 Supper Moment 的《無盡》也被聽者寄托政治鬥爭的意味,但那些歌都是打氣,是身處於震央之中的人寫來為自己人打氣;《神經》則遙距一點、卻陰暗殘暴得多。可能是因為有距離,才能盡情描寫旁觀者特有的焦慮和痛苦。當你是經歷者,有時反而語塞。
19 年到現在,大部份人其實都無法對自己、對他人言傳,究竟發生了甚麼,而自己又是甚麼感受。很多人渴求「黃圈」活動,是因為其有解氣和情緒互助的作用;但《神經》不是,你越聽,只會更覺如臨深淵,不會覺得有輕易的解脫。這才是我們需要聽的歌,它不令人舒服,它令人直面現實,像在一個斷癮的午夜醒來,滿身冷汗的恐怖感。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跑龍套粵語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達明一派及《神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我應該是二十來歲接觸達明一派。一開始是因為聽黃耀明。非自《春光乍洩》那堆首本名曲開始,第一隻聽的大碟是《若水》(2006) 。因為那個封套非常華麗和詭異,合眼緣,就開始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摸過那隻真跡,封套大得好像黑膠唱片。然後就往回聽,像《光天化日》(2000)、《越夜越美麗》 (1997);後來因為研究黃,聽了他某一次 live 翻唱的《Saturday Night》,知道了 Brett Anderson 此妖,進而栽進 Suede 之中。
不是黃耀明,我應該不會聽那麼多英倫搖滾;不是劉以達那代老文青吹奏那麼多年,我也不會隨而接觸 David Sylvan、Japan、Culture Club 等等。達明一派那兩個人在三十歲左右就已經成為經典,受到一整樂迷和社會評論家禮贊,如此激烈和空虛。之後黃耀明單飛,劉以達則做幕後以及演出周星馳電影因而「大紅」,後來還信了基督教。
很多的後來。後來黃耀明的音樂更加的電子化、更加的都市和華麗。達明一派相當「九龍」,而黃耀明則很港島。《越夜越美麗》當然有《春光乍洩》,但整張大碟是統一的精緻和迷離;後來《光天化日》有《下一站天國》這樣刻骨銘心的情歌,林夕「介入」之下,也真是掏心掏肺,一字一血。
達明累積下來有很多中國歌迷,後來據說黃耀明經常跑中國,專輯也越來越多國語歌。到了《拂了一身還滿》(2011) ,國語歌去到接近一半的比例。然後時間去到 2014 之後,明先被封,之後達明也被封。距今九年,不禁會想如果香港沒有出事、黃耀明又不是那麼「敢言」,不知他以香港教父級歌手的地位,會在中國紅到甚麼程度。
後來黃耀明終於出了櫃,在政治上也是。看得出他因為某些原因,非常關心苦難中國;但你又不能說他是「大中華膠」,因為歌迷就會看到,「著作等身」的黃耀明在後來還是孜孜不倦的改編翻唱香港黃金時代的粵語歌,顧嘉輝黃霑的一堆、黎小田盧國沾的又一堆,將香港的經典流行砌成了一個獨立體系。不是他,我學不懂欣賞那個老正年代的歌。當然用後來出現的政治觀念將他們歸類,也有點褻瀆。2014 年前後,你會覺得他們有點膠、太過金鐘,不過他們是藝術家,不是社評家不是政治人。就算他們曾和 Deadbody 一起出鏡,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活遺產,活著的傳奇。
近來達明的翻唱音樂會,我看的是尾場。他們翻唱《意難平》和《神經》這兩張在六四前後的唱片。我們這一代,對那時基本沒有記憶,對他們一直的紀念方法不是反感就是無感。這件事也十分奇怪,你問上年紀的人,都無法找到實感的六四。一些人非常激烈、情感滿瀉,而且假定所有人都應該有一樣的反應;一些人則閃爍其辭,總之時間將你隔開,你就無法真正經歷。聽《神經》這張達明告別作來研讀上一代的 psychohistory,也許比直接問上一代還要像真。
《神經》音樂上非常濃烈,甚至驚悚;文本上,由英國殖民末期、移民、六四、政治運動的碎片等等形成一個時代劇場;意象上,中國的天、殖民地的皇后大道、「地獄荒土流離」的毀滅意象、夢魘與 PTSD 的指涉頻繁出現。我們不會知道具體上他們當年為何解散,但做完這張唱片,一定十分創傷,或者唱片本身就創傷的反映。你還能做甚麼更加介入社會或政治的唱片呢?已經沒有更加,《神經》已經立下了難以超越的標準。
後來當然有很多抗爭歌、或我後來才知道 Supper Moment 的《無盡》也被聽者寄托政治鬥爭的意味,但那些歌都是打氣,是身處於震央之中的人寫來為自己人打氣;《神經》則遙距一點、卻陰暗殘暴得多。可能是因為有距離,才能盡情描寫旁觀者特有的焦慮和痛苦。當你是經歷者,有時反而語塞。
19 年到現在,大部份人其實都無法對自己、對他人言傳,究竟發生了甚麼,而自己又是甚麼感受。很多人渴求「黃圈」活動,是因為其有解氣和情緒互助的作用;但《神經》不是,你越聽,只會更覺如臨深淵,不會覺得有輕易的解脫。這才是我們需要聽的歌,它不令人舒服,它令人直面現實,像在一個斷癮的午夜醒來,滿身冷汗的恐怖感。
我的 Patreon 需要你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跑龍套粵語 在 Anny古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訂閱我們~開啟小鈴鐺!!跟我們一起玩
還有Instagram耶
https://goo.gl/W5aXaD
訂閱我們Youtube嘛
https://goo.gl/wE8yMY
看我們臉書啦
https://goo.gl/tD8HrP
哈囉哈囉~~~這次瘋狂的安妮古德 請到了香港的正妹嘉賓來跟我們一起玩~~~還要教教我們這些爆笑的周星馳喜劇台詞 中間太亂搞了哈哈哈哈
來源出自網路 分享教學 搞笑 感謝
周星馳電影 賭聖 食神 九品芝麻官 少林足球 唐伯虎點秋香 家有囍事 整人專家 齊天大聖西遊記 破壞之王 整人專家
跑龍套粵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戲棚文化跟神功戲有著密切的關係。十八、九世紀時,本地粵劇戲班會乘紅船到佛山、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演出神功戲,由於難以覓得固定的演出場地,便於空曠地方搭建戲棚。神功戲其實是做給神看的,因此舞台需面向神廟,又或於空曠地方搭建戲棚,謂之「請神」。尾場完結,便會請神明離席,謂之「送神」。如果場地從未使用過(謂之「新台」),戲班便會舉行一個名叫「打貓」的破台儀式,由其中一位演員扮演白虎,以肥豬肉作餌,最後白虎會被制服。如果看到舞台上橫卧著一張椅子,即意味著「打貓」儀式尚未結束,戲班於台上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對話者將會遇上衰運。衣箱對演員來說十分重要,不可亂踢別人的衣箱,尤其於開場之前,不然該演員會失聲!「鈎住」即「hold住」,意謂未準備好。「馬前」即加快演出的步伐,「馬後」即拖慢步伐。為了遷就時間上的改動,老倌可以即場「爆肚」,創作出平仄相符的句子以配合演出。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採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來扮演女性角色。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粵劇的行當原為「末」、「生」、「旦」、「淨」、「丑」、「外」、「小」、「夫」、「貼」、「雜」的十大行當。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拉臉皮及紮頭髮,根據行內習慣,所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鏡子化妝。一般舊式化妝是先拉起臉部皮膚(行內稱「吊眉」),用布條紮著頭髮(行內稱「勒頭」),用白色顏料畫了個底稿,確定線條對稱公正,然後才正式填上其他鮮豔顏色。丑角常有一個大白點在臉的中央。其實化妝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紅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剛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惡陰險,藍色代表狂妄兇猛,黃色代表驃悍幹鍊。
表演方式:
1.「自報家門」:戲曲中主要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它由「打引」、「定場詩」、「坐場白」組成。
2.「打引」:是劇中主角第一次上場時,半念半唱一些韻文結構的詞句,這叫「打引」。它簡單地自敘心情、處境、身份、經歷、性格,抒發志趣、抱負、情緒。
3.「定場詩」:當角色念完「打引」以後要念的四句詩,為定場詩。《帝女花•香夭》的詩白選段:
「倚殿陰森奇樹雙。明珠萬顆映花黃。如此斷腸花燭夜。不需侍女伴身旁。」
4.「坐場白」: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場白」以後所念的一段獨白。內容是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身世、經歷、心理等。
5.「跑龍套」:「龍套」是指戲曲中扮演士兵、伕役、宮女等隨從人員,因穿特殊形式的龍套衣而得名。「跑龍套」就是扮演這些角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