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十八年時間
從舞者🔛編舞者🔛教師🔛藝術總監🔛節目統籌🔛計畫主持人 (目前只有舞者身分已卸下,其他身分仍舊持續來回中)
【身體聚會所】與 開箱:身體現場 Unboxing: Live Art Arena兩大計畫,是目前最滿足的兩件事。
或許因此,轉個念,我們最重要的不只是在創造而是發現,發現需要用心、發現也需要時間與耐性,眼前的一切皆能落地。
🍷敬 開箱這七位勇敢的靈魂
謝謝劇場裡的所有人
謝謝所有來開箱的觀眾與各界人士關注
這個團隊每一個人都很有愛
謝謝我如此幸福擁有人中、孝慈、彥斌的支持也陪伴彼此繼續成長❤️
謝謝強大製作人_盧崇瑋
謝謝Cordelia Yang 喆甯的三週全程貼心照顧
謝謝Shine Lai亮亮的細心陪伴與他的燈光組夥伴們
還要謝謝YY超級棒的工作桌Idea
以及謝謝來前台協助的許慈茵 Jun-De Liu 喻敏婷
—————————————————————
開箱:身體現場是由編舞家董怡芬發想主持,田孝慈、林人中、陳彥斌Fangas Nayaw 共同規劃並擔任創作陪伴,《開箱:身體現場》將往常機構定義下的藝術節或平台視為一座以碰撞、思辨、發展創意為目的實驗空間,邀請下個世代以身體為媒材的各路藝術家,透過為期三週的密集課程、工作坊、創作及個人/集體發展,一同窺探「身體」在當代藝術與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新藝見。本計劃最後一週於烏梅劇院開放現場展演,大眾一同經歷作品產出的過程,揭開不同對話的所有可能性,讓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發言權與話語模組不限於「一次性製作生產」,而在乎「持續滾動的對話及交流」。
參展藝術家:
林楷育|研究著重舞蹈及科學,反覆思索科學實驗和藝術創作的關係與可能性
曾智偉|致力酷兒表演藝術,遊走各種表演形式,跳脫二元性別框架展演當代身份認同
張猷琛|主修金工,創作靈感啟發自舞蹈,遊走於肢體動能與材質的立體塑造之間
張勻甄|表演暨創作實踐包含舞蹈、戲劇、錄像、行為、互動沉浸式等類型
黃美寧|表演藝術自由工作者。參零柒PROJECT307團隊成員
楊智翔|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關注地方藝術節、跨領域藝術及現場藝術
蔡承翰|當代概念藝術家
主辦單位:台灣文創發展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策劃執行:軟硬倍事
計畫主持人:董怡芬
共同策劃暨創作陪伴:(以姓氏筆畫排列)
田孝慈|跨域編舞家與表演者
林人中|行為藝術家暨國際策展人
陳彥斌Fangas Nayaw|跨領域表演藝術編、導、演
照片來源 林育全 陳彥斌 田孝慈 猶琛媽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尚霖以肖像攝影聞名,尤其是《畢業照》計畫,不僅僅是將台東成功鎮三民國小的畢業紀念冊化為攝影集,還請師生們表情平靜、閉眼進行拍攝,推反長久以來畢業照的拍攝方法,重新思維與定義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 他自言是個人喜好的關係,關於充滿情緒的臉,總是覺得不耐看。反倒是沒有表情的臉,更能演現出人與所處空間的關...
跨領域藝術定義 在 Tung, I-Fen 董怡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正式開賣囉!
開箱:身體現場 Unboxing Live Art Arena
打開未知,探向未來,劇場作為一個開箱旅程。
3週密集訓練 —— 7位潛力藝術家 —— 14件現場作品
1票看到底 —— 實驗觀演關係 —— 找尋未來的身體論述
票價:NT.300
購票:活動通accupass
https://reurl.cc/7yEDQb
✴︎一票看到底,開放時間天天都能來
由編舞家董怡芬發想主持,田孝慈、林人中、陳彥斌Fangas Nayaw 共同規劃並擔任創作陪伴,《開箱:身體現場》將往常機構定義下的藝術節或平台視為一座以碰撞、思辨、發展創意為目的實驗空間,邀請下個世代以身體為媒材的各路藝術家,透過為期三週的密集課程、工作坊、創作及個人/集體發展,一同窺探「身體」在當代藝術與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新藝見。本計劃最後一週將於烏梅劇院開放現場展演,邀請大眾一同經歷作品產出的過程,揭開不同對話的所有可能性,讓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發言權與話語模組不限於「一次性製作生產」,而在乎「持續滾動的對話及交流」。
參展藝術家:
林楷育|研究著重舞蹈及科學,反覆思索科學實驗和藝術創作的關係與可能性
曾智偉|致力酷兒表演藝術,遊走各種表演形式,跳脫二元性別框架展演當代身份認同
張猷琛|主修金工,創作靈感啟發自舞蹈,遊走於肢體動能與材質的立體塑造之間
張勻甄|表演暨創作實踐包含舞蹈、戲劇、錄像、行為、互動沉浸式等類型
黃美寧|表演藝術自由工作者。參零柒PROJECT307團隊成員
楊智翔|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關注地方藝術節、跨領域藝術及現場藝術
蔡承翰|當代概念藝術家
現場展演時間:
3/31(三)~4/2(五) 18:00~22:00
4/3(六)11:00~22:00
4/4(日)11:00~18:00
策劃執行:軟硬倍事
計畫主持人:董怡芬
共同策劃暨創作陪伴:(以姓氏筆畫排列)
田孝慈|跨域編舞家與表演者
林人中|行為藝術家暨國際策展人
陳彥斌Fangas Nayaw|跨領域表演藝術編、導、演
跨領域藝術定義 在 Tung, I-Fen 董怡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開箱:身體現場 Unboxing Live Art Arena
打開未知,探向未來,劇場作為一個開箱旅程。
3週密集訓練 —— 7位潛力藝術家 —— 14件現場作品
1票看到底 —— 實驗觀演關係 —— 找尋未來的身體論述
票價:NT.300
購票:活動通accupass
https://reurl.cc/7yEDQb
✴︎一票看到底,開放時間天天都能來
由編舞家董怡芬發想主持,田孝慈、林人中、陳彥斌Fangas Nayaw 共同規劃並擔任創作陪伴,《開箱:身體現場》將往常機構定義下的藝術節或平台視為一座以碰撞、思辨、發展創意為目的實驗空間,邀請下個世代以身體為媒材的各路藝術家,透過為期三週的密集課程、工作坊、創作及個人/集體發展,一同窺探「身體」在當代藝術與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新藝見。本計劃最後一週將於烏梅劇院開放現場展演,邀請大眾一同經歷作品產出的過程,揭開不同對話的所有可能性,讓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發言權與話語模組不限於「一次性製作生產」,而在乎「持續滾動的對話及交流」。
參展藝術家:
林楷育|研究著重舞蹈及科學,反覆思索科學實驗和藝術創作的關係與可能性
曾智偉|致力酷兒表演藝術,遊走各種表演形式,跳脫二元性別框架展演當代身份認同
張猷琛|主修金工,創作靈感啟發自舞蹈,遊走於肢體動能與材質的立體塑造之間
張勻甄|表演暨創作實踐包含舞蹈、戲劇、錄像、行為、互動沉浸式等類型
黃美寧|表演藝術自由工作者。參零柒PROJECT307團隊成員
楊智翔|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關注地方藝術節、跨領域藝術及現場藝術
蔡承翰|當代概念藝術家
現場展演時間:
3/31(三)~4/2(五) 18:00~22:00
4/3(六)11:00~22:00
4/4(日)11:00~18:00
策劃執行:軟硬倍事
計畫主持人:董怡芬
共同策劃暨創作陪伴:(以姓氏筆畫排列)
田孝慈|跨域編舞家與表演者
林人中|行為藝術家暨國際策展人
陳彥斌Fangas Nayaw|跨領域表演藝術編、導、演
跨領域藝術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吳尚霖以肖像攝影聞名,尤其是《畢業照》計畫,不僅僅是將台東成功鎮三民國小的畢業紀念冊化為攝影集,還請師生們表情平靜、閉眼進行拍攝,推反長久以來畢業照的拍攝方法,重新思維與定義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
他自言是個人喜好的關係,關於充滿情緒的臉,總是覺得不耐看。反倒是沒有表情的臉,更能演現出人與所處空間的關係。吳尚霖希望藉由被攝者直接以自身面對鏡頭的復原手法,促進觀者去思索活在社會框架與安排下的種種狀態。
而錄像作品《回家計畫》則是邀請小學生帶著攝影機回家,拍攝從下課至家的過程,也藉由影像凸顯現代兒童的樣貌,並企圖透過他者的移動,召喚出各種關於空間的記憶。
關於
吳尚霖,1977年出生於台北,新媒體藝術家,從事攝影、錄像、行為等跨領域創作,目前居住於淡水。2008 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聖德尼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碩士,2007年法國第戎高等藝術學院碩士,2000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學士。
近幾年,吳尚霖分別於韓國.國立高陽藝術工作室、台灣.台北國際藝術村、日本.阿庫斯計畫等地進行駐村創作。其作品主要在探討當代城市在其不斷擴張的背景下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並經由其自身的觀點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透過不同的面向呈現每個個體對其當下處境所選擇的應對方式。
吳尚霖同時也是獨立策展人,計有《不可能的旅行》、《亞洲之道》、《微光─亞洲工業圖景》、《城市體溫》、《與時空的一場對話》、《旁觀者》等。他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補助,以及台新藝術獎提名、亞洲文化協會獎、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獎助等。
其個展有《好奇樹》、《內觀感》、《家景》、《畢業照─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城市變奏》、《台東計畫─故事》、《城市肖像─回憶之境》、《城市肖像─凝視,感獸》、《城市肖像─柏林計畫》、《城市肖像─邊緣與核心》、《城市肖像─迷境》等,聯展則有《光華門國際藝術節》、《1 2 3計畫》、《城市體溫》、《與時空的一場對話》、《第二屆高雄好漢玩字節》、《Faux Amis - Une vidéothéque éphémère》、《後窗─一個關於凝視的展覽》、《Multiscape》、《藝術工作室連網》等,展場遍及台灣台北、台南、高雄、台東和韓國首爾、德國柏林等地。
相關新聞
http://bit.ly/2SK7mb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j-ifrokuYY/hqdefault.jpg)
跨領域藝術定義 在 forever一攝一故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排除萬難都要來看新一代!
(#然後就忘了帶眉筆)
(#每個作品都很值得深度探討)
-
感謝我們 新銳動態攝影師 泓毅
完整作品請至現場支持觀賞!
泓毅IG: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8511/
-
新一代設計展對我們本身是藝術工作經營者來講
是個非常好發掘優秀人才、未來潛力商品或新服務模式的地方
也正是每年一有機會,都一定要來感受學生們的創新軟實力!
2019新一代設計展
今年主辦單位首度針對展覽主題邀請無有設計劉冠宏總監擔任策展,提出展覽的主張與論述:把新一代同學們(New generation)的 “N” 延伸轉化為未定義(Undefined)的 “U” ,並將在展場以展覽體現主題。而主視覺則延續上屆風格,加入未定義的概念。以 N 轉變到 U 的過程,傳達當我們在檢視事物時應該要有多元角度。
🔍關於新一代
「新一代設計展」自1981年開辦以來,致力將展覽朝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之方向推進,目前已是全球最具規模之設計科系學生主題聯展。展覽內容橫跨產品與工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多媒體設計、空間與建築設計、服裝與時尚設計、跨領域整合設計等等多元領域。每年大約有六十餘校、140系、超過9,000位設計新秀、近4000件作品參與展出。
📷About. 郁瑋 Forev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forever94020/
業務接洽 contact:yoyo6162000@hotmail.com
🔗資料來源
https://www.yodex.com.tw
🎵音樂
Jorm - It's all good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Jorm - Let's go skiing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Skandr - Merci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IPhone X 拍攝
📹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 X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gBrhsKvJaE/hqdefault.jpg)
跨領域藝術定義 在 李佑群老師的CHANNEL YO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感謝好友人嶼藝術總監劉辰岫(Ivan Liu )為昨日發表會展場的情義跨刀!讓我的人生,不,我的影子變成彩色了!
被數位時代雜誌譽為「無法定義的跨領域藝術新星」、文化部頒發台灣文創之星第一名的頭銜不是蓋的,只有一夜限定真的太可惜。
TAN MAY X 「Legacy Lab International 人嶼」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劉辰岫(Ivan Liu)博士作品:
劉辰岫博士作品巨幅流動的TAN MAY典藏珍稀羊絨披肩,讓原色系羊絨披肩隨風產生輕柔動態,呼應羊絨質感的『輕、軟、柔、滑』,同時將白色的光線延伸成繽紛色彩,除了反映TAN MAY原色款式經典天然,愛護動物與不添加染劑的環保概念外,更反映出即便戴上了原色披肩,亦能毫無保留地展現無限繽紛的個人魅力,再次彰顯品牌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獨一無二自我風格的想法。
#TANMAY #ILoveTANMAY #YouGunLee #TANMAYSNAP #Taipei #Paris #Seoul #style #scarf #womenswear #womenstyle #womensfashion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ZG_fnTYsQ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