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在細節裡發現身體語言的流動】
第一次看《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 2001) 時,給我人生投了一顆震撼彈,我感覺到身體細胞每個都興奮的在顫動,也是我唯一看過最多次的一部電影。
.
為什麼我對這部電影有如此強烈的共振?
我透過此回顧內心的路徑與分析畫面情節整理出一些小細節來感受,算是一種運用知覺變化的紀錄,一種有感的學習。
.
▪️〔即使在一片了無生趣的空間,也能創造好玩的瞬間〕
.
我被艾蜜莉童年那種只跟自己玩的世界吸引,小時候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因此對頻了童年孤獨感。
.
片頭開始就運用強烈的色彩、蒙太奇手法的畫面來詮釋女主角愛幻想的超現實風格,在煩悶無聊的生活找素材創造一種「靜默奇趣」,白膠沾滿雙手待透明之後撕下來、玩氣泡布、收集石頭打水漂、手插入穀物深處被冰涼填滿的舒適感、湯尺輕輕敲碎布蕾上的焦糖...,各種在無趣中找樂趣的創意法,讓無聊開始有料了起來,這種五感體會的爽快,是細膩的、療癒般的效用,這些樂趣也是某部分我曾經有過的人生體驗,我還有一個在童年經歷與阿嬤相處所收藏的樂趣想分享:我喜歡睡前用手背觸碰鋪床的棉被感受它冰涼的感覺,待發熱了之後再收手等待棉被繼續轉為涼,重蹈覆轍直到睡去,還有一種是因為依附阿嬤怕黑與怕孤獨,晚上阿嬤都很晚洗澡,每晚都要等待她洗完回來房間吹頭髮,才能看到她陪我入睡,於是吹風機的聲音算是在那個時候最具療癒與催眠的音樂,也是我尋得安全感的聲音來源。
.
▪️〔願力的啟蒙電影〕
.
我深度體會主角獨特的幻想空間與費盡心思的巧妙愛心,去完成他人心中的缺憾,我的感受力憑藉「女主角艾蜜莉將時光寶盒(年代久遠的童年玩具鐵盒),順利歸位給當時已經搬家的屋主(遺忘童年回憶的主人)契機開始了一場對自我實現的誓約:成為他人的天使」,內心也在當時默默的埋下一顆奇異之善的種子,無意識的在我心底提醒著我想完成的事,每當在現實中被無力感、匱乏感壟罩時,彷彿有一股無形力量的波動去引導我再次接觸這部電影的動機,包含電影配樂的音階觸動、靜心產生回歸源頭的感動、甚至是接觸到一丁點像(10%)艾蜜莉古靈精怪的特質人事物時,都會讓我憶起這部電影,讓我看見心理真摯的主體性,它彷彿讓我身體細胞活過來,真正的享受每一口呼吸,尤其是帶有回憶性的物品也能勾起心靈深處的思念,貪眷於時空記憶的感動。
.
▪️〔裸現的傷口:孤獨核心〕
.
在這裡我看見艾蜜莉的多次元人格,不只擁有喜歡創造驚喜的善良天使性格,同時內心也住著多位人格,兼具調皮愛惡作劇的整人專家、善用邏輯與觀察的偵探家、愛伸張正義的俠客...,而這位怪誕精靈的神秘女,將自己內心渴望被愛的感覺鎖在深層的心房裡,這種想愛又不敢愛的膽小脆弱,一種害怕面對現實,無人能進入的孤獨世界,讓我的某個意識層被照見著,電影風格醞釀一種無窮趣味特質的創造力與個人憂傷的感官體現,是我一直以來對生命多重面向的探索,為艾蜜莉值得高興的是,一位鄰居與艾蜜莉某個心境同病相憐的玻璃娃娃老畫家,因為病症的緣故,足不出戶只能在室內作畫,艾蜜莉為了讓畫家爺爺可以看見更多外面的世界,拍了很多有趣的影片送給他,因此為了回饋鼓勵艾蜜莉去勇敢追尋所愛,畫家對著艾蜜莉說:
.
「親愛的小艾蜜莉,你不是玻璃娃娃,你可以用力擁抱生命。如果你任憑機會流逝,漸漸地你的心會變得乾枯易碎,就跟我的骨頭一樣。去吧!大膽的去吧!」
.
在此片段,感受了忘年之交的互補友誼,淡淡的為彼此點醒心中明白自己最缺乏的精神核心。
.
跟艾蜜莉一樣,因為敏感細膩易受傷的靈魂,只能選擇將這些深沉的感受吞進心裡,用孤獨包覆著脆弱,在每個意識層次的深度自我整合中,都能看見我有艾蜜莉的影子。
.
當時看完電影之後,不管看了幾次,還是羨慕艾蜜莉可以跨出心中的膽怯,勇敢去愛擁有與自己相似靈魂的男人,到後來我才明瞭當時的心境,只是因為還未遇見我此生所渴望的靈魂,那種勇敢品質,是在靈魂認出彼此之後才能產生的深度堅決性。
.
▪️〔他們與我們.異與同〕
.
以前總會因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害怕自己內心的孤獨,而想迎合身邊的人,也擔心自己的各種反應與行為妨礙到他人,到了學生時期漸進式地的發現並反轉,決定不活在他人期望的價值觀裡,開始使用內心深藏已久的反骨力量,去對所有事情詮釋不同程度的叛逆,我承認某個時段曾經也為了反而反的任性過,到了現階段,有意識的去觀察此現象,選擇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
反叛不是為了證明你的獨特,也不是為了博取關注,而是為了活出真實的價值與靈魂的自由才有的品質。
.
迎合不是盲信、從眾與膽小,也不是為了隱藏自我,而是因為尊重對方的相對觀,產生的一種慧見行為。
.
我們不一樣不是為了展現我是最特別的,是因為看見全世界的所有人,都是獨特的。
每個人的品質與潛力,包含生命故事,都值得我們去一個個品嘗,即便是無聊人生,也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劇本,願不願意醒來,決定於心靈洞見、生命體驗的遠見、自省的看見。
/
從我的文字裡,能感受我喜愛的程度嗎?我對於法式幽默的電影,也極為熱衷喜愛,包含電影配樂的音樂家揚.提爾森(Yann Tiersen)創作的鋼琴、手風琴風格,都成了我人生中的最愛,默默地成為我動態靜心(身體語言)的音樂素材。
.
Yann Tiersen - J'y Suis Jamais Alle
https://reurl.cc/eEQk2R
Yann Tiersen - La Valse D'Amelie (Live 2002 Rennes) 現場演奏版
https://reurl.cc/NrOxMm
Yann Tiersen - Comptine d'un Autre été l'après-midi. 1 hour (432hz)
https://reurl.cc/vqGLz1
.
法國人的隨性與優雅,也是我一直以來欣賞的,他們的文化,無時無刻透露出自在隨意的品味生活,電影某片段出現艾蜜莉正要捐款給一位流浪漢時,對方卻拒絕說:「我今日公休!」(專心陪著身邊的狗狗),這裡是我最被戳中笑點的地方,也是我看見他們重視生活品質的一種瀟灑自由態度。
.
我們的身邊與內心裡面,都有天使圍繞,這種名詞只是為了方便意象美化的一個溫暖的形式,包含我創立粉專(癒天使的閱章)的用意,也是為了讓他人理解:人人都是擁有自癒力的天使,也能成為他人心中的天使,自癒與療癒他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是因為愛,所擁有的品質,我透過經驗、書與電影體會,紀錄活著的多重感受與內在情節產生的化學反應,嘗試用文字來描寫藝術語言,一章章的自我揭露來認識世界,同時也讓世界了解我的型態表現,我玩弄語言,期盼用多元的感官意象發現藏在意識底層的世界。
.
我想,這部電影的超現實途徑,會讓我渴望衝破幻象的實踐,去完成我此生未完成的事,迎那萬物,創造屬於我與他人連結的「益享」世界。
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AmelieMovie/
「路徑文字反轉」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癒天使的閱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繞圈圈、隨著線條跑,怎樣做?初學者必看|薛零六Bess Shiue 的評價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X06 / 薛零六 的評價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ps路徑文字反轉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ps路徑文字反轉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ps路徑文字反轉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ai路徑文字反轉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ai路徑文字反轉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路徑文字反轉 在 Illustrator 如何製作圖中的效果,向內縮路徑? 的評價
路徑文字反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蘇獨」背後:英國獨立運動的歷史淵源 - 何越
100年前,愛爾蘭與英國分家靠打仗;因為英國過去70多年政治力量急速向人民大眾方面傾斜,獨立運動已轉化成了和平的全民公投形式。
作為曾經的獨立國,蘇格蘭已與英格蘭合并逾300年。走到2021年,分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上周英國地方選舉結束後,「蘇格蘭民族黨是否將會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成為英國媒體的高度關注點。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國(nations)。其領土是過去幾百年中多次分合的結果,其中英格蘭一直是構建英國的主體部分,其語言英語亦是英國國家語言。
威爾士在 1535年成為英格蘭的一部分,至今保留威爾士口語以及文字。1603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兩國成為共主邦聯(當時的蘇格蘭詹姆士六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指定為駕崩後的英格蘭王),1707年正式合并為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合并,組成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不過100年後,愛爾蘭首先鬧獨立,和英國軍隊打了一場硬仗,最後分成兩家,北愛爾蘭繼續留在英國,愛爾蘭直接獨立了出去。英國國名也在1927年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如今英國繼續朝分家方向演化,蘇格蘭是目前的領頭羊。威爾士獨立的聲音亦已開始,不過仍很微弱。100年前,愛爾蘭與英國分家靠打仗;因為英國過去70多年政治力量急速向人民大眾方面傾斜,獨立運動已轉化成了和平的全民公投形式。
愛爾蘭獨立運動(1870-1919)
隨著英國白人中產男子開始獲得選票,19世紀的英國政治越發開明。此時的英國兩大黨是保守黨和自由黨。與今天工黨的位置類似,當時的自由黨支持社會弱勢群體,願意團結一切支持本黨的選票。
早在1886年,自由黨就開始支持愛爾蘭自治。不過那時英國上議院(貴族院)的權力還在,要通過一項法案,第一關是要通過下議院,第二關是上議院,然後才送到王室手中(這一關往往就是走程序了)。威廉•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的自由黨政府在1886年提出愛爾蘭第一自治法案時,因為自由黨內部分裂,在下議院被挫敗。格拉德斯通於1893年提出了第二次地方自治法案,該法案通過下議院,但在上議院被挫敗。
到了1911年,上議院的否決權被撤消了,這等於為通過自治法案除掉了一大障礙。時任自由黨首相阿斯奎斯 (Asquith,1908-1916年在任)於1912年提出了第三次自治條例法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頒布了該法案。不過直到戰爭結束之前,該計劃的實施都一直暫停。
愛爾蘭的獨立,最後是由發動戰爭實現的。愛爾蘭獨立戰爭從1919年1月21日始,到1921年7月11日簽訂休戰協議。這場獨立戰爭始於愛爾蘭共和軍在愛爾蘭發動的游擊戰,最終獲得成功。但其後爆發的愛爾蘭內戰,其傷亡遠大於之前的愛爾蘭獨立戰爭,並為愛爾蘭社會留下深刻裂痕,對今日愛爾蘭與北愛政治的影響仍顯而易見。
蘇格蘭獨立運動(1835-)
與愛爾蘭獨立幾乎同期起步的蘇格蘭,走的則一直是和平路線。
要想獨立,首先要有自治政府。1835年,蘇格蘭成立了「全國維護蘇格蘭權利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Vindication of Scottish Rights),儘管其活動影響不大,但奠定了蘇格蘭脫離英國的第一步。
19世紀,在當時的自由黨政府心裡,蘇格蘭自治問題並沒有愛爾蘭問題那樣的緊迫性。當格拉德斯通的自由政府在1886年提出愛爾蘭第一自治法案時,蘇格蘭人也想效仿,但被自由黨政府認為條件不成熟。
第一個蘇格蘭自治法案於1913年被呈送到了下議院,但1914年一戰爆發,法案被擱置。
1930年,蘇格蘭發起要求英國政府建立蘇格蘭自治政府的請願,稱為Scottish Covenant。請願獲得200萬蘇格蘭人(1951年人口普查顯示當時蘇格蘭人口超過500萬)簽名。但請願沒有達到多少政治效果。
成立於1934年的蘇格蘭民族黨一直默默無聞。1967年,其黨員尤因(Winnie Ewing)意外贏得「漢密爾頓補選」(Hamilton by-election),成為第一位進入英國國會的蘇格蘭議員。蘇格蘭民族黨第一次在全英國層面嶄露頭角。
蘇格蘭最終在1999年得以建立自治政府,此前經過了兩次權力下放的全民公投。第一次在1979年,但因為支持權力下放的票數沒能達到總投票人數的40%,故此失敗。
第二次是1997年,當時狂勝大選的布萊爾領導了蘇格蘭第二次權力下放的全民公投,並獲通過。次年,英國頒發了1998年蘇格蘭法令,賦予成立蘇格蘭自1707年以來首個議會的法律依據,並規定議會成員的選舉程序和法則。1999年5月6日,蘇格蘭舉行首次議會選舉,工黨奪魁,但因未能取得多數,故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蘇格蘭民族黨那時還未成大氣候,地位在工黨之後。
但工黨在蘇格蘭的地位很快受到了民族黨的挑戰。因為民族黨自建黨以來就是走「蘇格蘭獨立」路線。距離成為獨立國家,蘇格蘭只剩下獨立公投一個障礙。但工黨代表的是全英國利益,絕對不會支持蘇格蘭獨立。故此,當時民族黨的當務之急,是要取代工黨成為執政黨。
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在選舉中以一席之差擊敗執政多年的工黨,並組成少數派政府。
2011年蘇格蘭議會選舉,蘇格蘭民族黨取得大勝,首次取得蘇格蘭議會的控制權,工黨在蘇格蘭的得票大幅下降,成為最大反對黨。此後舉行獨立公投成為該黨重中之重。2012年1月,時任首相卡梅倫同意蘇格蘭議會舉行獨立公投。他為自己的決定辯解說:這是蘇格蘭人民選舉出來的政黨的決定,我不希望看到蘇格蘭議會和英國議會就此糾纏不休。讓蘇格蘭人舉行公投是公正的。但2014年公投失敗了。
在上周結束的地方選舉中,蘇格蘭民族黨在129個議席中取得64席,聯手同樣支持獨立的綠黨第四次執政。黨魁尼古拉•斯特金表示疫情過後將再次舉行獨立公投。在2016年脫歐中,大多數蘇格蘭人選擇留在歐盟,蘇格蘭獨立為那些希望留在歐盟的蘇格蘭人提供了希望。與前任卡梅倫不同,約翰遜已經明確表示反對第二次公投。但英國政府也已經表示,不會走高等法院路徑去阻止公投。鑒於約翰遜在脫歐的幾番衝殺中曾奇招百出,疫情之後,英國政府將如何與蘇格蘭鬥法,有待觀察。
英國曾經是依靠科技與戰爭打遍天下的「日不落帝國」,在世界各地,其殖民活動的後遺症仍無處不在,英國本國對此反省不夠。但作為現代民主的發源地,英國內政仍然是世界的標兵和典範。從以暴力治國的王朝時代,在光榮革命後進入上流社會統治的和平時代,其中民主力量不斷進化,政治天平最終在二戰後向廣大人民傾斜,人民最終成為國家力量的源泉。這樣的國家權力源泉力量大反轉,扭轉了英國人對國家安全與利益的定義。例如,新聞自由和遊行示威曾被視為對國家利益和安全的損害,現在,它們成了維護英國利益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因為所有不滿都能得到儘快宣洩與表達,而不會被掩藏,以防日後成為火山爆發的隱患。
英國脫歐,是人民的決定,所以就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蘇格蘭如果日後投票要獨立,那也將是人民的決定,亦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英國的和平內政方式,改變了世人對何為國家利益的舊認識,不再以國土面積、經濟利益與國家實力作為第一判斷條件。21世紀的英國,處於世界民主先鋒試驗地的第一線。
原文:金融時報
#政治 #社會 #歷史
路徑文字反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聊《#天橋上的魔術師》最終章〈#超時空手錶〉,從伍迪艾倫《開羅紫玫瑰》談起。
——因應讀者建議設置防雷——
六年前第一次看《開羅紫玫瑰》的感受,我現在還記得。故事主人翁 Cecilia 歷經 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丈夫家暴、嗜酒,Cecilia 無處可逃的「現實生活」,唯一能去的地方叫「電影院」,漆黑盒子講述一遍又一遍的「虛構故事」,提供 Cecilia 避世的位置。
Cecilia 的電影看著看著,虛構角色竟從銀幕跳出,成了現實人物,Cecilia 逐步和嚮往的角色談戀愛,虛構故事成了現實寄托,帶著 Cecilia 遠離悲傷。就從這裡開始,伍迪艾倫毫筆一揮,糢糊了 Cecilia 的現實/虛構,進而影響觀眾。
在《開羅紫玫瑰》的虛構文本中,「電影中的電影」成了現實,這樣的手法同時雜揉了角色和觀眾之間的現實/虛構,魔幻時刻成立,電影魔法於焉而生。Cecilia 因為電影短暫體驗了美好事物,我則在《開羅紫玫瑰》中印證療癒人心的電影魔法,人們在漆黑盒子中,將自身投射於銀幕上的故事,對 Cecilia 來說、對我來說,箇中的魔幻時刻就是一場救贖,能影響現實。
六年後,我在《天橋上的魔術師》 EP.10〈超時空手錶〉中感受到一樣的事。
在 EP.9 〈金魚〉之中, 在點媽「全/半熟蛋」的問句過後,小不點選擇揮別特莉莎返回家庭,但讓小不點離開的,也恰是 EP.10 〈超時空手錶〉點媽的那句:「為什麼不見的不是你。」換句話說,留下到離開,以小不點 4 年級 到 6 年級的生命軌跡來看,「家庭」是左右生命的符旨,「家庭關係」就成了〈超時空手錶〉要處理的難題。
這樣的難題,就靠著電影的魔法來解。
對於小不點來說,《戀戀風塵》的電影世界是逃離現實的地方,置換成點爸、點媽的角度,播放《戀戀風塵》的戲院則是修補親子關係的媒介(楊雅喆甚至在售票處貼上另一部電影《父子關係》),而小不點在銀幕中哭喊的:「舶來品、舶來品,高級鞋墊,三雙兩百,快來買喔。」這句台詞之後,對我來說藏在背後同樣重要的宣言是——「保證千山萬水走回你身邊」(雖然劇組沒拍),於是小不點想著現實世界的羈絆,在《戀戀風塵》的虛構世界中踏遍千山萬水,終究從「九十九樓」回到現實。
不過,帶小不點歸返的主因,還是點爸、點媽在銀幕前的聲嘶力竭、膠卷上的淚滴成雨,這是壓抑過後的醒覺,而促成「對話」的關鍵是「電影」,小不點與現實世界/家庭關係的千絲萬縷,隔著銀幕伴著影像乘風而來,「虛構」與「現實」交融,寫實魔幻的意義,在這一刻完整體現。
2021 年《天橋上的魔術師》挪用 1985 年的美國電影,透過台灣電影《戀戀風塵》勾勒 1986 年的時代風景,成了片中最迷離的魔幻時刻,伍迪艾倫和楊雅喆做到同一件事,皆以電影作為媒介,讓角色對話、給予救贖,而對於觀看影像的我來說,這是最令人動容的事,他們皆提醒了我,電影/影像真的能成為某種救贖,或許這也是人們熱愛影像的原因。
在我看來,〈超時空手錶〉有著《開羅紫玫瑰》的靈動神采,觀眾在光影間擺盪與遊歷,現實已經夠亂、夠痛、夠苦,但透過影像人們好像還能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處安身的位置。
在艱困的時局當中,我仍堅信藝術能撫慰人心,消弭隔閡,我時常在電影當中找到靈光,如同楊德昌說的:「電影能延長三倍的人生。」
某程度上電影就是魔法、會是永恆的,就算時代消失,某些事情仍存於膠卷、活在記憶之中,而有些電影/事件不管過了幾年,只要有人還記得,就不會下檔(反轉了魔術師說的這句台詞「電影就要下檔了」)所以人們在 2021 年能看到 1986 年的台灣再現,楊雅喆全劇在描述的就是這件事——「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然後他在第一集第一場戲就說了。
於是在 EP.10〈超時空手錶〉和 EP.1 〈九十九樓〉,楊雅喆設計迴圈,利用陳明章和許景淳替《戀戀風塵》譜下的樂音,首尾呼應,以小不點的「逃離」和「歸返」完整了全劇。結束和開始自成圓圈,小不點在〈九十九樓〉夢著「離開」;在〈超時空手錶〉說著「回來」,會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小黑人〉、〈水晶球〉、〈石獅子〉、〈文鳥〉、〈影子〉、〈火柴〉、〈錄音帶〉、〈金魚〉、〈超時空手錶〉的鋪陳,小不點和觀眾共同走過小八、Nori 、猴蘭戀、特莉莎、報攤火災等無以名狀的死亡/消失,也正因為消失,意識到傷痛曾經真實烙下,才有機會共存,於是尋求歸返。
最終,這些故事在小不點/觀眾心中撒下種子,灌溉後發芽,小不點會帶著這些記憶成長,如同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般,終於在影像的魔力中被看見、被記得,電影下檔了,劇集載完了,但影像世界會留著,如同《天橋上的魔術師》再現了《戀戀風塵》,提醒人們記得那時代永遠存在。
或許再嚴重點說,《天橋上的魔術師》全劇就靠著混淆虛構和現實,對全台灣施以《開羅紫玫瑰》的電影魔法,後設地看,坐在螢幕前看著《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觀眾,何嘗不是坐在影廳看著《戀戀風塵》的點爸、點媽,楊雅喆化身為魔術師(他在第十集尾聲巧妙地替魔術師配音,成為導演的再現),或許希冀在諸多暴力/惡行、死亡/消失之後,觀眾能從影像之中尋回救贖,與時代共存、和解。
從此角度切入,小不點以及所有劇中角色,皆似時代幽魂,中華商場之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提問,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對台灣拋下的定錨——好好認知過去,與消失的記憶相處,勇於認錯、承認存在,〈超時空手錶〉的功能才得以發揮,這是楊雅喆的「轉型正義」。
因此小不點變成隱形人時,阿卡與阿蓋丟棄桌子時說:「忘記你,就不會痛苦了。」小不點焦慮回應:「不要忘記我啦!」此處的台詞設計,或許恰恰契合主題——「不要忘記的痛苦記憶」就是楊雅喆回望 80 年代的大聲疾呼。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與終章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原先似是而非的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
1980 年代的消失,楊雅喆到了 2021 年用影像魔法提醒世人過往的時代傷痕,而行過死亡幽谷之後,最終轉化爲樂觀的謙卑態度,這是楊雅喆和劇組暖心的「最後一次溫柔」。
後記:
看到吳明益老師在 2018 年於臉書提到:「我期待《天橋上的魔術師》能成為一部有文化底蘊的影片(包括人性、成長經驗、多元語言、族群史、城市文化史、政治史)、也能成為一部「展示美學的影片」(語言、視覺、時代、生活)。我也希望這部片能留下比影集更多的事物,期待它能帶領觀眾對流行音樂、懷舊事物、家族與城市記憶的共感與風潮。」
《天橋上的魔術師》播出的這一個月,激盪的討論不絕於耳,政治性如葉永鋕、鄭南榕、林宅血案等事件被召喚,而文學、音樂、影像如黃春明、陳昇〈最後一次溫柔〉、黃韻玲〈藍色啤酒海〉和台灣新電影等作品被挪用,甚至上一代對於「中華商場」有無遭受「白色恐怖」都引起論戰。
從文學、政治到影像美學,我認為劇組團隊做到了吳明益的想像,《天橋上的魔術師》是一部有「文化底蘊」的作品,人性、成長經驗、多元語言、族群史、城市文化史、政治史皆裹藏其中,更召喚了時代的鄉愁,同時另闢蹊徑,用影像語言的魔法取代文字的想像,烙下影像創作者的獨有印記。
圖片來源:【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
路徑文字反轉 在 X06 / 薛零六 的推薦與評價
YOUTUBE.COM. AI課程 文字工具(2)!路徑文字工具,調整文字起點 ?框上文字這樣反轉?|薛零六Bess Shiue. 第一集必看:https://youtu.be/CV_bEw1ar0E適合對. ... <看更多>
路徑文字反轉 在 ps路徑文字反轉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零基礎學After Effects CC 2018 全視頻教學版; 為了解決 ps路徑文字反轉 的問題,作者劉力溯陳明紅這樣論述 ... ... <看更多>
路徑文字反轉 在 繞圈圈、隨著線條跑,怎樣做?初學者必看|薛零六Bess Shiue 的推薦與評價
Sep 9, 2021 - 2023/08/07-延伸第二集「路徑文字工具,調整文字起點?框上文字反轉?」https://youtu.be/pIJ8yf-tSBc適合對象:初學者(入門)課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