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現代人的關係焦慮(下)
#照顧自我關係焦慮5步驟
#對關係焦慮人的3因應
關係的流動,自古以來一直如此,只是以前缺乏誘惑,而大內卷時代機會增多,感情更難確保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親子關係,也是如此,藉由網路或手機,孩子的知識、娛樂及崇拜來源很多,父母的影響性低,是另一種焦慮。
若你已經感到焦慮,引述作家王文華的文字,請記得把焦慮當成石頭,不是線頭。『焦慮就像「線頭」。一扯,整片生活都散開了。所以需要練習的,是把「線頭」,變成「石頭」。意思是,把焦慮切割開來,不要跟食衣住行、人情世故扯在一起。』
是的,第一步是 #接納這樣的焦慮的自己,但限縮他影響的範圍;學習與焦慮共存,但不要寵壞你的焦慮!把焦慮當成石頭,雖然有點重,其實可以帶著走。
焦慮自己不被在意,焦慮自己被取代,焦慮自己不夠好,在關係中的少許焦慮 本是一種羈絆,是一種相互在意的證明與努力;但過多的的焦慮,會讓人不斷測試、不斷檢視,讓自己和對方都活在壓力中,反而侵蝕了關係中的快樂,造成惡性循環後又更焦慮,這樣周而復…。
好吧,我知道焦慮的你,與其說些充滿想像空間的論述,還不如告訴你👉如何減少關係焦慮的五點具體建議:
1. 增加自己可控的部分,如眼不見為淨,減少刺激原;如增加更多自我對話、自我觀照、自我享受的時間。
2. 勿倚賴伴侶或兒女改變行為以做到讓你不焦慮,因為更不可控,會更焦慮。
3. 多做助人工作,分散注意力(醫護、社工、神職人員當中蠻多是焦慮型的呢!)因為這種性格最能助人助己。敏感於關係的微妙變化是一種同理能力 ,但也需要把焦點分散在其他助人項目上,才能找到關係平衡,因為只關注在你在意的那位親人上,一定會過於焦慮且常常對他失望。
4. 對於自己的焦慮接納共存但不寵壞他。
5. 提醒自己別過度犧牲自己的需求,只為討好他人。
👉對於身邊焦慮關係的親人怎麼辦?
1. 他不是故意的(念三遍),他有他個性形成的原因,甚至跟一般人擁有不同的大腦結構。
2. 別把我自己用的方法套在他身上,如勸他別多想就好啦!或是一直否定他擔心的事。
3. 若是他焦慮的是跟你之間的關係,適當的再保證對他是必要的,因為他需要重複確認的安全感,是不相信你或是否定你。但也不能凡事順著他或是佯裝答應再隨意應付, 適時為自己設定界線,幫助對方設定合理期待,都是對關係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保持誠實商量與關心。
很喜歡作者詹慶齡在她的書「秋葉落下之前:活在燦盛熟齡時」中,談到關係時寫道:「我有自己的名字,也樂於當所愛的OOO 的誰。自由不是切斷所有,而是接受所有牽掛後依然感到自在。」
在意與關心必然帶來羈絆,
但羈絆又不至過於焦慮,
就成為我們重要的功課。
面對關係,可以是在「焦慮」與「不在意」的中間,開拓出一條可以接受的康莊大道,用的是「接納現狀」與「努力改善」兩種材料,以上帝所賜最有智慧的比例混和,舖成的屬於你自己的路。
大內卷時代(註),失去穩定與掌控的人生,我們還能靠什麼?
深刻的信仰,再度成為人們在變動中的不變依靠。
因為世界光速般的滾動,
我們需要的是不變的價值,
但不是從關係的對望中渴求。
註:網路上最近興起一個詞彙「內卷化」(Involution),指的是在同一個領域裡,過剩的產能投入造成獲利降低,卻難以從中抽退。在大內卷時代,掌握3C產品的滑世代看似無所不知,卻易在現代的職場、升學考試,甚至感情關係,無不瀰漫著內卷化的氛圍。大量同質且無效的激烈競爭,讓日常生活陷入死循環。
【本文同步刊登張老師月刊8月號】
路 耘 社工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口譯,然後呢?
我身為曾經英文爛到爆的小廢廢
只能羨慕班上英文好到飛天的諸神
曾經
仰望翻譯研究所猶如嚮往奧林帕斯山的眾神會所......
現在竟然已經教好幾年翻譯了
昨天第10期口譯班結業🎓
這樣算起來教過破百位學員
真的很不可思議
課程內容固然以實戰能力的培養為主
學員回饋不外乎:
激發了雙語能力的增長
筆記術很實用
增進了記憶和反應力
更會分析話語及摘要
甚至覺得變聰明(?!)
但今天更想跟你們分享的是
功 利 主 義(欸不要走!)
學了口譯,然後呢?
繼續增進實力,好,然後總要應用吧
來,分析開始。
分兩條思維:top down vs bottom up
Top down
從最高格局想下來,我將來想往哪個市場趨近
要認知到,地球上沒有普世承認的中英雙語認證
有各種單語言檢定
但講到翻譯這種跨語言的高門檻認證,談何容易
跟文化和社會脫不了關係,也絕對跟國際局勢有關
我分成三個主流圈子來看
中國主導、美國主導、澳洲主導
三個圈子分別較具代表性的認證:
中國有CATTI(口筆譯皆有)
美國有ATA(筆譯、沒口譯)
澳洲有NAATI(口筆譯皆有,還有利於移民)
你說怎麼沒有歐洲?
AIIC是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
專業頂尖的會議口譯距離大眾有些距離
故在此分類不列入一般口譯目標
除此之外都非常分散。
Top down大方向來說,可以看看想在哪個圈子耕耘
再來
bottom up
上週謝謝香港譯友的邀請
我聽了英國在地華人口譯員的分享
跟幾年前聽到從台灣到英國發展的口譯員路徑相似
就是很在地、從需求機關出發的bottom up
什麼意思?
就是最在地的社區口譯 community interpretation
哪裡需要中英口譯?
教會、醫院、法院、警局、監獄、社工訪視等等
那這些在地單位怎麼找口譯、怎麼認證、怎麼考核
其實作法各異,我建議綜合自己的興趣去考量,並且嘗試貢獻
不少可愛的學員其實已經有過相關經驗
但沒有系統,也不知怎麼進修
因為這些需求機關光是找人都忙翻了,根本無暇培訓
那我說,歡迎來台灣浩,我們來當你的分類帽。
以上這些,我看各期學員需求,有幾期講得多,幾期講得少
只要學員有需要,我都盡力解答到底。
牧師跟我說過一句話:
學習撒瑪利亞人,看見需要就去滿足。
Be like Samaritans. See the needs and meet the needs.
對我來說,口譯就是雙語能力培養起來之後的應用出口,是社會關懷,幫助需要的人
讓原本無法溝通的雙方能夠瞬間展開對話
不覺得很美好嗎?
-
明後天開課,最後名額
https://lihi1.cc/17GYW
路 耘 社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我在打離婚官司跟等待保護令開庭的時候
對於一件事情感受非常深刻
那就是善良必須要放在對的地方
不要隨便的發送
當然不是要做一個吝嗇自私的人
但也對那些美好的話術更有所保留
一個會做的出偏離正常價值觀的加害者
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有各式各樣的解釋
翻出各種假證據不斷的攻擊受害者
在這樣的處境下
以及走過法庭幾回
了解其運作方式後
我不免去想到
那其他那些被家暴的更慘的受害者呢?
那些被毒品控制的受害者呢?
那些被性侵的受害者呢?
這些大家不想去看的社會黑暗面
基本上就是人間地獄
裡頭無限的惡性循環
荒唐的集體潛意識
一點一滴的滲透至覆蓋
我還是相信不論是多淪喪的人
都會有想掙脫的一個瞬間
只是他們已經分不清真實與否
誰都不想一直躲在社會的角落
任人糟蹋不被認同或被魔人霸凌
但是連要掙脫都是一大困難
不是那麼多人願意承受改變的代價
或是承認自己的失敗
走向正軌要付出的努力多過於沉淪
用自己其實還不錯
或是其他人更糟糕的想法來過人生
也是一種選擇
但無可否認這不會是永遠
常常當事人在此狀態中都是相當不穩定的
這時候的善良也只是懦弱的表現
讓那些想掌控的人得利
圖的不過是一時爽快一時貪婪
裡頭的內疚感早已不存在
最可怕的是這通常以愛為名
好像都是你情我願
好像都跟情愛有關一樣
不知不覺的洗腦
舖梗早已經是加害者的習性
就算妳為了他拿孩子賣淫做毒品運輸工具
他也不會珍惜妳
但他永遠會說「我愛妳」
當下的無助感 恐懼感 墮落感
強烈衝擊我的心
因為保護令官司所以我接受到社工的幫助
可實際接觸過才會知道幫助真的很有限
因為太靠近了所以我可以想像
那些被性侵的受害者
要去承受多大的傷害
一遍又一遍的被各類眼光檢視
才能為自己爭取原本就應該有的權利
有多想忘記發生的事
卻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回想那些私密的細節
來敘述事實的原貌
面對質疑而翻起內心劇烈的自我價值認同
不能有怨懟
因為不會有局外人想承擔任何一點點情緒
更別說責任
假借正義名義實質勒索霸凌的魔人還會怪當事人增加社會負面風氣
但誰又能如此堅強呢?
演好表面的狀態這世界就和平了嗎?
讓加害者私底下繼續囂張嗎?
誰又要為誰的情緒負責
誰能替你辯護
誰願意為你佐證
在法律上你又能得到什麼公道?
得不到身敗名裂
得到了搞不好也身敗名裂
這一切為了什麼而值得?
這個過程充滿傷心及憤怒
是一段非常長遠的路程
對外對方的憤怒
對內自己的憤怒
對世界的不信任
意志薄弱時
誰願意伸出援手
就像在汪洋大海中抓到浮木
幸運的話 遇到貴人
萬一不幸 輪迴惡果
處在險惡環境之下只有自己能保護自己
不然被枕邊人以愛之名賣掉
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圓滿 又是圓哪部分的滿
但是儘管這過程這麼的困難
我還是看到了很多當事人的付出
看到了很多團體的努力
拉長時間來看是很值得的
人生到最後最終要面對的人只有自己
人生有沒有意義是你自己定義出來的
其中的好壞與否
不能完全歸咎於所發生的事
而是在面對事情時我們能做到最大的努力為何
終究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付出不會沒有回報
只是當下沒辦法實質掌握
畢竟努力也需要一點一滴
每一次的小小拯救
都值得在心裡小小祝賀
至於那些搞不清楚還想蹭熱度的
就隨它去吧
#有點沉重的話題
#別輕易的做一條台灣土母狗
#把忠誠留給自己內在的聲音
#儘管外界不會馬上給你太多的回饋
#不放棄自己努力不懈的耕耘就是最大的收穫
#不論是誰都值得更好的自己
#敬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