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的負面能量在一起,它就會成為另一個支持你的力量。」
好啦,我就是怕大家忘記我有出書。
原本今年讓我最期待的行程是「國際書展」,我很榮幸的獲選有ㄧ小時時間可以跟大家聊聊我的書,從二月改成五月,到最後取消,雖然我是失望的,但在面臨現在的局面,沒有一件事比防疫更重要。
我也常在想我在這場防疫戰裡面可以付出什麼,這也是我一直努力寫網誌的原因,因為這是我現在唯一可以付出的。
所以我想要來聊聊「恐懼」。
現在大家最普遍的感覺就是恐懼了,只要你有「意識」到自己現在的情緒,無論是恐懼沮喪悲傷痛苦憤怒崩潰,只要你有覺察,現在你這樣被什麼樣子的情緒所籠罩,你就可以站在這一個情緒之上,不是沒被你的情緒所淹沒到荒腔走榜,痛苦不已。
甚至你可以跟你的負面情緒站在一起讓他成為你的另一個力量。
我分享我書裡面的一小段我自己跟恐懼交手的過程,生命的練習,沒有我們想像中難。
但如果不練習,你的生命就怎麼樣都很難了。
「我不要完美 只要完整—-成為自己的七堂課」———第五章 瑜珈教我的事 跟你的負面能量在一起,它就成了支持你的另一個力量
又要高空彈跳了。
錄電視節目「少年特攻隊」前,一行人到台中的極限運動場時,我其實就已經嗅出應該會來個高空彈跳之類令人挫屎的運動的氣味。
工作人員有點戰戰兢兢解釋,終極密碼猜中的人要跳的當下,女生眼眶泛淚的有五枚,軟腿先哭的有兩枚,剩下的我,情緒很複雜⋯⋯。
喔,請容許我做個小小的自我介紹,在下我基本上已跳過七次高空彈跳、一次高空跳傘,說來雖也算經驗老到,不過照以前的經驗,只要聽到「高!空!彈!跳!」四個字,還是會經歷腳底一路往上麻,然後必得攙扶著某種固定物才站得起來的情況。一直都這樣,紐西蘭那次,我是扶著停車場的車子慢慢走進去的,而且,在那之前,我每天晚上用我的爛英文跟上帝求救,希望那下大雨冰雹。
「少年特攻隊」這次真的怪,一點怕的感覺都沒有,沒有腿軟、沒有心跳加速,好像要彈跳的是另一個節目——有種與我無關的感覺。而我是一個多麼能感覺內在情緒一點一點轉變的人啊,我怎麼可能在面對天敵高空彈跳時,心頭卻無風無雨?用了三十秒好好想了一下——會不會是因為這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練瑜伽,整個人變得比較平靜一點有關?咦,相當相當有可能,很開心,平靜總是件好事!不過,其實當初我開始狂練瑜伽時,是發現練瑜伽會讓我更敏感,對拍戲非常有幫助;而更敏感,就是對很多事的感覺都會放大加深⋯⋯咦?放大加深!那面對恐懼是不是也會對等的⋯⋯,天呀,萬一真中了,是不是會鬧出抱住教練死不肯下去的戲碼?天啊⋯⋯。
即使這樣想,腿還是沒軟。
腦袋很清晰地浮上來兩個想法:一、我一定會中,會跳;二、很想知道現在的我,兩年多沒做什麼刺激運動的我、更敏感的我,站在跳台上會有什麼感覺。
我真的是個太想知道自己會怎樣的人,或者可以說,我是個不會太刻意找麻煩的人,不過,當麻煩找上我,我也不會逃避。我在這行業,一直抱著這種心態,所以我在工作上玩過的極限運動不計其數,上至彈跳跳傘、輕型飛機、滑翔翼、拖曳傘、攀岩,下至潛水、滑水、滑雪、拳擊、劍道⋯⋯。我真的很喜歡我的工作,因為它,我不斷拓寬自己的極限,也發現,人類的潛力,真是無限。
然而面對自身,是饒富趣味的,每個人都很不一樣,可以從中窺視到每個人真實的底性。
郭世倫就是很值得一提的例子。第一回合的終極密碼他不小心看到了答案,不但告訴身旁的隊友,他還故意答中數字,這樣的犧牲精神,只因他看到每個女生都快要哭了,不忍心。以前跟他一起錄過好幾次節目,都沒機會看到這麼貼心的一面,我更相信患難是可以見真情的,也相信他是個會很疼女友的好男生。而有一位女藝人更妙,明明知道自己是有懼高症的人,還是硬著上去,結果身體發冷、僵硬、不斷發抖,教練見狀發現真的是懼高的現象,不准她跳。她下來後,全身還不斷顫抖、冒冷汗,近似休克,快半個鐘頭才靜止下來。真的相當不簡單,知道,還逼自己面對,是勇敢的人。
而我,正如預期地中了,而且是最後一個,其他人都跑過來擁抱我,我猶如救世主般地登上了彈跳台。
還是很怪,我可以感覺恐懼就在身邊,很近很近,但是沒有侵略進心裡形成軟弱,我心跳加快,但全身很有力。在跳台不斷攀升的同時,我注意到我的手非常用力地抓著欄杆,有一種死都不放的感覺,正常的身體反應。我當下跟我的心說:「好美的夕陽啊!別只在意妳的恐懼,看看周遭的環境是多麼的美好,清爽的風、舒服的陽光,還有這麼難得的高度、景象,難得的體驗,別讓恐懼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接受現在,享受它吧!」
我可以清楚地感覺恐懼存在我身旁,跟我並肩,我們很像好友,彼此不討厭彼此。這一切,真的好奇怪、好奇怪,我的恐懼變成我的另一個力量,陪著我。
我快速地鬆手站到跳台邊緣,看著台中傍晚的景象,分外的迷人,腿瞬間軟了一下,我告訴我的身體,用力!恐先生在我邊,溫柔地陪著我。
當教練數完五、四、三、二、一,我的雙腿離開了跳台,恐懼脹大,直撲我心臟,那一剎那,我幾乎碰到死神的鼻尖了。突然有種非常不熟悉的力道把我拉起,之前彈跳時未曾有的感覺——我懸掛在跳台旁!下面一陣驚慌⋯⋯,我的安全扣環忘記解開。
教練快速地將我拉回跳台,問我,還可以再跳嗎?
「可以啊!」我一如之前的情緒,心跳加快,恐懼站在身邊陪伴著,我雙腳離開,再度體驗跟死神碰面的感覺。
除了第一秒的痛苦,之後真是享受得不得了,我不斷大喊:「我愛我的工作!我感謝我的工作!」
下來後教練跟我聊了一下,他說他這輩子只遇過兩次這種狀況,一個我,一個再也沒跳。我說,可能是這段學習瑜伽的過程,讓我稍稍懂得接受所有好或不好的情緒,遇到不好的情緒不見得是不好,只是你不習慣、不舒服,所以自然產生抵抗的力量,而這力量也會反過來傷害我們(如同打人,自己的手也會痛一樣),我只是學著尊重它們的存在,不去花力氣對抗。
當然也看到有些人哭著打電話給經紀人,打死不願接受挑戰。看到這樣的情況,心裡會暗自覺得可惜,任何發生的事都有其必要性,都是要你學會什麼、相信什麼,You never try, you never know! 白白喪失一個能更了解自己的機會。
一跳過後,通體順暢,知道年紀與好日子並沒讓自己軟弱下來,感覺很好,很以自己為榮。
希望自己好好記住這感覺,不管在什麼年紀什麼狀況,都能繼續相信所有好與不好的情緒,也都是自己生命的成分而已,就像雞蛋裡有蛋白和蛋黃、養小狗一定要清大便一樣,尊重一切好的與壞的。
感謝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感謝瑜伽教我的,我也感謝自己,願意接受這所有的事!
祝福大家 與恐懼好好相處,它沒有你想像中的恐怖,除非你賦予他更大的能量來吞噬你。
#丁寧有出書「我不要完美 只要完整——成為自己的七堂課」防疫的好夥伴
#「我不要完美 只要完整——成為自己的七堂課」教你練習跟自己的負面能量相處
#跟你的負面能量在一起 它就會成為支持你的另一個力量
#恐懼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賦予他過多的力量來吞噬你
#不要客氣請分享
#買書跟粉絲專頁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俄展覽中心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個展銷中心。原稱全聯盟農業展覽館,1959年6月後稱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這裡有很多綠林和噴泉,民族友誼噴泉金燦燦的一片,中間矗立著一個巨大金麥穗,噴泉的水柱騰空,聲勢浩大。周圍是15具鍍金的各民族婦女銅像,手持各種果實,代表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各民族人民的友誼。廣...
跳台滑雪高度 在 凱爾 Kels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初哥單板記錄簿》
對於滑雪這件事,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如此地享受在其中。今年六月第一次接觸Snowboard,單是學站起就花了半天。之後一步一舉學會各種基本動作,然後客服各種恐懼(現在還是很恐懼於跳板與跳台的高度)。
Heel Side,Toe Side 與 S-turn,看起來極簡單的動作,可是要練到功夫游刃皆虛以及動作乾淨利落的Level,我還是差得很遠。最常被昌哥(師傅)念:
『蹲低一點,重心要低一點!』
『肩膀太開了!』
『重心沒有在中間!』
其實他也是用心良苦,這影片就是藝技高超的他替我拍的。是我滑雪的大貴人也!
在自己的個人臉書賬號Po了好多滑雪的經驗,也紛紛有一些人前來詢問關於滑雪的資訊,如費用,裝備,注意事項等等。在這裡可以集合一個帖子,讓大家發問問題然後我再拍一個視頻回應。所以請各位童鞋在此勇於發問,事後就不會一一回答咯。
九月的南島進入春天,雪山也開始在融化了。由於距離回家的日期不遠,本人在明年冬天即6月中至9月有回來滑雪的計劃。目前打算弄個《紐西蘭南島遊-滑雪拼湊團》,時長會是13-16天。幸運的話或許還可以體驗飄雪的樂趣,9月也許還可以看見櫻花噢!
想要體驗並學習Snowboard然後順便來漂亮南島趴趴走的朋友,請私訊諮詢詳情。也可以大大力分享出去讓有興趣的朋友知道。畢竟請假以及準備銀彈需要時間,提前預訂以及做好準備會比較好(明年6月還真的會是眼睛一眨就到了)。小弟會竭盡所能帶大家揭曉各種南島祕境,以及安排滑雪行程。
這次重回Mt. Hutt,再次挑戰高難度的Fascination(今年由黑線轉紅線)。經過師傅的調教,總算挑戰成功!
跳台滑雪高度 在 Snow Sensei - 文彥博 Perry叔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末,Takeru Otsuka「大塚 健」選手成為繼Yuki Kadono「角野 友基」後,第二位拿到X Games Big Air金牌的男性日本選手 。今年他17歲。
第一次看到Takeru是四年前在小布施Quest訓練時,Yas san私底下跟我說:
「注意看這位選手,他很有希望成為下一個日本的頂尖選手,he is the one。」
跟當天的一大票日本傑出青年選手相比,Takeru的動作並沒有特別的傑出。不過,除了日籍選手一貫的靦腆與謙虛,他更散發出一股遠超過當時國中生年紀的成熟穩重。
四年來,叔叔每一次去小布施訓練都會看到Takeru。不論是自己從東京坐車來或是父母相隨,雪季外的每個週末,必定準時看到他。
幾乎所有從日本乾式跳台訓練出來的選手,都有個有軌跡可循的風範。從準備動作就看得出來,這一跳是720還是1260。
然而,Takeru游刃自如的風格,讓人很難猜得到他的下一個動作。正是因為這樣,他在以洋人裁判為主的國際性比賽上非常的吃香。
更偏向歐美崇尚的自由奔放style,師出名門的動作難度和日式紀律訓練下得到的超高穩定性。如今,年僅17歲的Takeru在賽場上已是一方霸主。
包括Takeru在內,這群號稱 「Quest Super Kids」 的神童們,是Yas san在約四年前決定放棄身邊其他滑雪事業,以培養出世界最頂尖的滑雪選手為人生最高目標,專心於Quest訓練中心的經營後,創立的團隊。
叔叔有幸經常跟他們一起訓練,而到現在還時常會有被嚇到的感覺,有時候甚至覺得有點……丟臉,都幾歲的人了,還轉不到前面13歲小鬼的一半……
不過跟大家相處的時間久了,也就像朋友一樣。每次看到有人做出很帥的動作或是挑戰新動作成功,我從不吝於讓他們知道叔叔有多為他們而感到驕傲。
而當我的動作稍微做得好了一些,(屈服於Yas san的淫威之下)他們也會靦腆地跟我說聲:「奈鼠,佩里桑!」
每年一到春夏交接,每個Quest場地,都能看到許多從5歲到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們,對抗著炙熱的陽光,忍受著悶熱的雪鞋還有濕透的全身,就為了更進一步地完善他們已練過上百千次的動作。
期待未來有一天能得到機會,在世人注目的賽場上秀出畢生所學。也能對每週開五個小時的車帶他們來上課,投入所有時間精力,為了省錢還要時常睡在車上的父母親們有所交代。
剛過去的這個雪季,聽Yas san說,他要帶著Quest Academy去神立高原參加日本盃的Big Air公開賽。
跟老闆拗假成功後,我帶著攝影器材開了快四小時的車,從白馬去到了比賽場地, 希望能捕捉到一些影像,並將這個團隊的成長記錄下來。
沒想到,我在雪地上邊拍、邊滑、邊撿了兩天的下巴! :O
不過就三、四年的時間,幾位剛進來時還在練直跳跟360的小鬼們,已經成長為世界盃、X Games甚至是冬奧等級的選手了!
當中,自然也包括了Takeru。還在調時差的他雖然沒有正常發揮,「僅」拿下第四名,但異於在場其他選手的獨特風格,還有落地坡快要消失時才願意下來的爆發性滑法,仍給現場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果然,那之後的兩個月,他先是在美國公開賽(Burton US Open)跌破眾人眼鏡地以當天最高難度、高度跟快落到停車場的遠度,拿下總決賽的門票。後來更以第一次參賽便奪下X Games金牌的驚人表現,在世界滑雪界留下了他的第一個足跡。
而這場由日本選手領頭的好戲,現在才剛剛開始!
叔叔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帶領家鄉台灣的選手,去敲敲世界的大門。
而現在,我還是要盡力地繼續飛、繼續翻、繼續轉!
要能學會釋放自己的潛能,才有可能幫助別人發揮自我,達到目標!
分享一句Yas san時常提醒我們的一段話:
「正しい練習の積み重ねは嘘をつかない。」
「To pile the blocks high,value the basics.」
「要能登峰造極,必先重視基礎.」
共勉之!
instagram.com/takeru_otsuka/
instagram.com/yas_sato/
埼玉Quest
小布施Quest(オブセクエスト)
攝影:文彥博
剪輯:陳明秀
跳台滑雪高度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俄展覽中心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個展銷中心。原稱全聯盟農業展覽館,1959年6月後稱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這裡有很多綠林和噴泉,民族友誼噴泉金燦燦的一片,中間矗立著一個巨大金麥穗,噴泉的水柱騰空,聲勢浩大。周圍是15具鍍金的各民族婦女銅像,手持各種果實,代表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各民族人民的友誼。廣場另一端是由烏拉爾彩色寶石組成的噴泉,水中有天鵝和鱘魚的造型噴泉。整個噴泉共有1000個大大小小的水柱組成,每秒噴射水量達1200公升。麻雀山Sparrow Hills於1935年—1999年稱為列寧山,位於俄羅斯莫斯科市的西南處,地處莫斯科河南岸,同時它也是莫斯科市的至高點,最高處海拔高度為220米。其靠近莫斯科河一側的山坡為茂密的森林所覆蓋的峭壁,平均高出河平面60-70米。其中有一處著名的觀景台,位於河平面至上85米處(海拔高度約為200米),能夠俯瞰部分莫斯科市區的市景,其中包括著名的盧日尼基體育場和烏克蘭飯店。而在離開觀景台的不遠處,則是盧日尼基鐵路橋。而觀景台也正對莫斯科大學大門。麻雀山得名於1451年以牧師 Vorobey(意為麻雀)命名的一個村莊。而今的觀景台成為了莫斯科觀光的知名景點之一。此外,山上還修建有基督教教堂三位一體教堂。麻雀山上擁有一座滑雪跳台(建於1953年)。並且經常在山上舉辦各種山地自行車和賽車比賽。 從18世紀起,每一位沙皇都有自己專屬的皇家馬戲表演者,以馬戲、馴獸為家族事業,世代相傳。Nikulin馬戲團Nikulin Circus on Tsvetnoy Bulvar建於1880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曾經是莫斯科唯一的馬戲團,現時雖有許多娛樂可以取代,此馬戲團仍受到熱烈歡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R-F5hiBv6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atiirsjR0Oj3dao7XJxfUM-pG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