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體向上(拉單槓)該用彈力帶練嗎?】
常常看到有人在健身房練「引體向上」這個動作時,使用大型的彈力帶(圖一)來練。你可能會有疑問:
❓用彈力帶練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還有最重要的:
「我用哪一種練法,比較適合我的健身目標?」
解答:最常見的引體向上的練法,共有下面這幾種:
1️⃣ 彈力帶輔助,就如上面提到的
2️⃣ 機器輔助式引體向上(圖二)。這個機器會給你一個往上推的力量,也就是說:你調的重量越重,他幫你支撐掉的體重越多,也就是會越好做。支撐的方式或跪或站
3️⃣ 滑輪下拉(圖三)
4️⃣ 雙腳輔助引體向上(圖四)。 把槓鈴架在臉的高度(大概就是你真的在拉單槓時,拉到最高的終點時,手抓槓的位置),從蹲姿開始往上拉
而 Kelly 教練認為他們「適合」與「不適合」用來排入你的訓練菜單的時機如下:
1️⃣ 彈力帶輔助:
適合:想要體驗彷彿真的把自己拉起來的感覺的人;以及練了一陣子以後想要一點變化、體驗不同的拉單槓做法的人
不適合:練拉單槓是以「可以把自己拉起來」為最終目標的人
用彈力帶的優點,是只要選夠緊的號數,就可以幾乎不費力地把自己拉起來;然而,彈力帶的缺點是「拉到不同長度時的彈力差太多」,因此會變成在低的位置時你幾乎不用用力(因為彈力帶拉很長,全部都幫你支撐掉了)、在高的位置又幾乎拉不動自己(因為彈力帶幾乎變回原本長度,沒在幫你支撐)的狀況。等於說真實拉單槓「起步」的那個最低點位置,完全沒有練到
這也是很多這樣練的初學者有的疑問:為什麼練了一兩年以上,還是拉不起自己?
2️⃣ 機器輔助式引體向上(圖二):
適合:想要用接近真實拉單槓的出力方式訓練的人;以及還拉不起自己,需要漸進微調重量直到可以做到的人
不適合:Kelly 教練的教學經驗上,如果你腰椎有醫療狀況,或曾經在類似的動作裡閃到腰過,這個動作如果操作得不好(尤其是跪姿),可能會讓你更不舒服。
這個器材其實是很棒的練引體向上的器材,因為他是所有找得到的動作裡,最接近真實的拉單槓的出力方式的動作。訓練時注意重量漸進增加不勉強~
3️⃣ 滑輪下拉(圖三):
適合:各種目標都算適合,但特別適合想要專注在「練出背肌(視覺導向)」多於「把單槓拉起來(功能導向)」
不適合:已經可以輕鬆做到自身體重拉單槓超過8-12 下的人
因為這個動作移動的是手,不是身體,所以核心不需要出那麼多力穩定身體,可以做到的重量跟訓練量都更多。但對於已經可以輕鬆拉一堆單槓的人來說,這個動作能做的重量會超過體重,除非把大腿壓夠緊或是做單手,不然進步效果極有限
4️⃣ 雙腳輔助引體向上(圖四):
適合:各種目標都適合
不適合:已經可以輕鬆做到自身體重拉單槓超過8-12 下的人
這個動作是很好的模擬拉單槓的動作,且腳可以出各種程度的力輔助,所以對於初學或已經可以稍微拉起單槓的人(但還在 6 下以內範圍的人),都是很好的動作。但如果菜單安排的強度較嚴謹(比如特定的 RM 數),那腳出的輔助力道要比較精確,會有比較長的學習曲線,如果是教練指導,也要給夠精確的口語引導,才能確實讓學員做到適合的強度
你都是怎麼交互安排這些動作在你的菜單中的呢?留個言讓 Kelly 教練了解一下吧 🤓😎
部落格完整版:https://www.kellyyuan.com/blog/pull-up-variation
蹲低口語 在 懶貓太太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懶太太]
心評會議開完囉!
#鑑定安置 #心理評估 #心評 #特教班 #資源班
#心評報告
我把毛毛的緩讀計劃書,針對目前狀況,修改了一下,再次交給心評的老師。老師們覺得很驚訝,覺得我很用心,害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這是昨天板友媽媽建議的,我才趕出來的。
畢竟心評老師只有看過毛毛一下下,聽幼兒園及巡輔老師們描述她,若靠我們家長口頭陳述,還不如準備一份報告,給老師參考。
幼兒園老師擔心毛毛生活自理及社會互動的部分,我表示多喝水,讓她不要便秘是可訓練的,我也會給她加強益生菌。另外普通班有可能的霸凌則是我會讓更多同學了解,毛毛的特質與個性。我寧願她一開始在普通班,讓同學理解,他們班的毛毛,就是這樣子,總比之後部分課程跟普通班參與,這樣同學不會認同毛毛,毛毛也不會有歸屬感。
另外老師有舉出我認識的小均,他是先在特教班半年的訓練,之後轉到資源班,適應良好,是否毛毛也可照這模式?
我說小均個性老實,毛毛這部分則是有點奸巧,她會看臉色,想投機取巧,欺負溫柔的老師,害怕嚴格要求的老師。我希望給毛毛多一點要求,因為她在特教班絕對會很習慣,很自在,但可能會打混,反而一開始在資源班,她知道自己哪邊不足,有可能努力! 我也知道剛開始普通班導師要接新班會很忙亂,可能無法顧及毛毛,所以我會在她剛入學的時候,多一點時間參與,老師說也會盡量申請助理員協助(但有可能時數不多)。
我們都要看她狀況調整,讓她有壓力,又不至於過大。
我的心評報告基本如下,供大家參考:
-----------------------------------------------------
一、學生狀況
1. 關於下肢力協調及肌力不足、肌耐力弱、感覺統合遲緩等情況,受限於先天,將於日常活動中持續加強,除了周日皆至學校跑八百公尺,毛毛已開始願意挑戰主動行走平衡木,拉單槓,及從遊具上跳下,每周跑步機可速度5蹲跑步十分鐘,雙手吊掛十分鐘。
2. 關於自理能力或自我照護能力部分,由於幼兒園及長照居家復能的訓練,毛毛這學期尿褲子頻率大為減少,偶爾冬日午睡尿褲子,已會自行擦拭大小便,較願意嘗試蹲式馬桶,不像之前那樣排斥害怕。由於至入小仍有半年時間,相信生活自理可訓練。
3. 語言部分:每周的圖卡繪本密集練習,加上每周六罕病合唱團的三小時唱歌練習,詞語量大為增加,可用簡單詞語表達基本需求,願意仿說,並可配合坐下來練習口語及圖卡排練。
4. 認知部分:已能唱數至20,數與量10以內仍在練習,對注音符號有高度興趣。
5. 社會互動:雖愛吸引人注意,但可教化,哭泣情緒可以轉移,已學會告狀,或是知道自己哪0邊做錯,但仍需練習與人相處與社會規則。另可跟媽媽妹妹單獨從台中至台北旅行,不吵鬧,乖乖坐好火車與公車。
二、申請低年級資源班的原因
1. 毛毛目前喜愛學習,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去練習
2. 喜歡與人接觸,熱愛參與活動,有責任感與熱心
3. 與普通班融合,能給予其更多外在的刺激,較能接觸與學習到人際上的互動,了解社會規則,這一點比學業成績更重要!
4. 友善的校園氣氛,是我跨區就讀的原因,而非選擇住家附近的特教班國小。且低年級壓力較小,一開始入學的孩子,若能接觸毛毛、了解她,比之後高年級當義工才接觸更能接受不同的孩子。
5. 資源班老師用心,不用擔心個別化教育問題。
6. 若低年級已盡最大力氣,仍無法在資源班適應,學校有優秀特教班,中年級轉班即可,有機會爭取資源班為何不試?
三、家長觀點
1. 培養小孩保有開朗與願意學習的心
2. 學得很慢沒關係,願意與人相處,了解社會規則
3. 課後時間家長會教毛毛認注音及數字、握住手學寫字、並教導當天學校學過的課業內容。
4. 療育課時間不中斷,持續訓練
5. 願意入校或申請助理員,與導師及資源班老師的密切配合
後面則是目前學習進度跟教育計畫(就是療育課程有哪些),供大家參考囉!
最後心評老師告知,不會那麼快知道鑑定安置結果,起碼要過年後,甚至五六月才知道,還可以申覆。另外若有需求更高的孩子,會優先排到特教班,她有去評估家扶與十方啟能的孩子,有時候不是妳自己說不要特教班,而是妳排不進去。
不管如何,總算又過了一關,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很緊張,我們來加油囉!💪
照片是兩個人每周必做的趴跑,就是靠這個,毛毛有腹肌(再次強調)
蹲低口語 在 別讓一姐不開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會「等待」和「挫折忍受度」:我們玩盪鞦韆20下就換人!
上一次分享了我們跟一姐到公園玩的小約定,其實當初會有這樣的決定,其實是要讓一姐學會「等待」跟「挫折忍受度」
其實在這之前,我們會發現一姐無法等待,「我現在就要玩」、「我現在就要吃點心」、我現在就要.........
一姐爸媽有時候也相當困擾,後來我們夫妻也討論了一下我們的管教方式,
我們會覺得一姐對於「挫折」得忍受度很低,一下子就會暴哭,所以我們希望一姐可以「學會等待」跟提高「挫折忍受度」這兩件事情
跟孩子一起「討論」時間與次數
之前一姐爸會說:「我們再玩5分鐘換人」,就會換來一姐說:「我不要!」
當父母被拒絕的時候,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強制執行,結果孩子就會崩潰大哭,或是很不情願的說:不公平!
另外一條路:順從孩子的「不要」,接著就會是無止盡的拖延、叫不動。
所以我們都會蹲下身子,跟一姐討論時間跟次數,當孩子同意與認同之後,就會很好執行。
當孩子遵守承諾的時候,也請記得要給孩子一個大大的口語稱讚。
時間表的制定,建立時間觀念
當然,有些時間是不允許討論的,像是:睡覺時間、吃飯時間等等,
有點像是學校的上課表的感覺(順道一提,一姐現在四歲還是在家「龍溜蘭」啊)
讓孩子知道時間到了,就必須要做這件事情,建立好時間的觀念,
我們制定時間的時候,也會跟一姐說為什麼會怎麼規定,
像我們家會規定,晚上8點之後,不能再吃東西,因為如果太晚吃,接著又要睡覺,肚子裡的小士兵也要睡覺休息,如果肚子裡有滿滿的食物,小士兵會很辛苦,你肚子也會痛,晚上也會不好睡。
跟孩子一起玩「拼圖」、「骨牌」練習耐心
最近我們還滿常跟一姐玩「拼圖」跟「骨牌」遊戲,
拼圖從原本的十幾片,現在可以進展到40片~60片,其實就要練習一姐願意去嘗試「失敗」,
當拼錯的時候,一姐會生氣,「我都拼不好!」
這時候一姐爸媽就會出手,跟一姐一起拼圖:
「你看這裡有紅色房子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呢?你找找看」
「轉左邊試試看呢?右邊可以嗎?」
我們大都用「引導」的方式,讓一姐自己去嘗試,除非到了爆炸邊緣,我們就會說:「那你需要幫忙嗎?」
這時候我們才會一起幫一姐拼圖,多試幾次之後,一姐爸發現,一姐面對錯誤好像比較寬心,也願意在嘗試不同角度「方法」來完成。
不得不說,骨牌對於3~4歲的孩子蠻有挑戰性的,尤其排到一半就全到~~一整個傻眼,
所以一姐爸一開始先「示範失敗」,故意跟一姐玩的時候不小心推倒骨牌,
「啊,一姐,爸爸推倒了?爸爸可以再試一次嗎?」
「一姐,你可以排這一個嗎?」
試了幾次,一姐就說:「爸爸,沒關係,再試一次就好了!」
(一姐爸心裡也竊笑了一下,一姐爸可以去角逐金馬「講」了~~~)
最後我們也真的完成一組小骨牌,讓一姐推動了骨牌,全倒的時候,我們還一起歡呼享受成果!
最後最後,我們覺得一個很核心的重點就是「陪伴」!
孩子的成長沒有辦法立竿見影,雖然有懲罰或物質獎勵甚至是條件式交換的方式,的確可以快速達到要求,像是:
「數到10,玩具沒有收完就去罰站」
「你換別人玩,爸爸帶你去吃餅乾」
但是一姐爸媽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指示短時間有效果,如果數到10,孩子還是不收玩具,接著處罰就會越來越重,站10分鐘、站20分鐘,
漸漸的孩子麻痺了,只好換一種更重的處罰,但是孩子還是沒有學會「為什麼要收玩具」
所以我們一直陪伴著孩子,告訴一姐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你覺得怎樣做會比較好?當孩子打從心底的認同之後,也就願意遵守規範,
各位家長可以嘗試看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