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上我和慵懶鵝子的合照,在生活日常受到疫情影響下,很多必然與無奈,讓人更學會珍惜,珍惜得來不易的美好時光、珍惜親朋好友的關心與體貼、珍惜在口罩下的一抹一笑。
在公共場合,口罩成了理所當然的配件,甚至在此時此刻,去公共場合已是不合時宜的選擇,小至販夫走卒,大至政府高官,人們的臉上無一例外的多了口罩。
當口罩成了標配,那些不戴口罩的人便成了特例,只是在口罩下又有多少人是抱持著正確的防疫觀念呢?
各種花式戴法讓口罩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更甚者視其為「政府口令下,出門的通關憑證。」作為自詡南部小孩如我,想起農村生活的逸樂時光、金色稻浪與夕陽,在我們的小村子裡再大的事都好像只是小事,然而如今舊地重遊,人潮沒了,人們無一例外戴上了口罩(當然一定有不戴口罩的大叔大嬸之類的,每個地方都如此呢。)
想起一本書《躁動的亡魂》,在自序的結尾有段話:「這本書寫的雖然是戰爭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但放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所造成的衝擊來看,兩者仍有許多相似之處……希望這一本關於苦難的書,可以教我們如何堅韌地面對這一切。」
情感豐富的人類,在狀似堅忍不拔的面對天災人禍時,必然感到痛苦與煎熬,我們會感到傷心、失落,接著是抱怨與憤怒,但最終仍會有人走過這段歲月,並為這段日子賦予更多的意義,在國際情勢詭譎的今日,可笑的政治猴子有時會為了一些小事而大動干戈,例如前些日子在染疫人數不斷攀升的當前,依然氣定神閒的強調疫情的正確名稱,「必也正名乎!」老夫子在上肯定氣得跳腳。
這就是人類,一群很頑強但也很荒唐的生物。
我們天生擁有最善良的一面,但現實的環境讓許多人的善良打了折扣,在大量的人為詞彙面前,我們學會了修飾與遮掩,相較於一些生物如獅子的坦然大方,有些人顯得庸俗到了極點。
在這日常充滿騷動的此時此刻,人性顯得更為多彩,無論好的或是壞的,盼望疫情降溫,平安順遂。
躁動的亡魂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atreon國際書介】《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
只要細心思考,太平天國的往事,基本上就是當時大清帝國的文化大革命,與1966年的中共文革,有不少類似之處,而今天上映的香港文革,則同樣找到這種DNA。認識(真正的)歷史,永遠能對現實有所啟發,信乎。
梅爾清的基本立論,就是這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內戰,可以和美國南北戰爭相提並論(南北戰爭也是美國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內戰),而到了3000萬人死亡這樣的天文數字,一切秩序、倫理都會瓦解,再爭辯誰是誰非亦無意義,因為整個地方的生存法則都改變了。例如遍地屍骸、食人肉一類慘劇,也象徵整個人類文明的崩潰,食人肉和被食的人,突破了那條界線,都不再是人,而變成動物......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0009549
▶️從文革1.0的「中共第一才子」康生,看文革2.0的香港新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gS2nEu820
躁動的亡魂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把焦點放在因戰爭受苦受難的民眾,《躁動的亡魂》卻將太平天國視為一場大型內戰?】
我們記憶中的太平天國戰爭,大多在歷史課本裡指出現短短幾句,便簡單帶過這場在中國史上死傷慘重的戰爭。《躁動的亡魂》一書中,改將焦點放在因戰爭而受難的民眾身上,傾聽亡魂的聲音。
但有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為什麼書中將將太平天國之亂定位為內戰,跳脫過去我們所認知的「動亂」、「革命」,決定採用此定位的原因是什麼?
#躁動的亡魂 #太平天國之亂 #內戰 #人民 Readmoo讀墨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