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年的國際強迫症覺察週(OCD Awareness Week)要開始了,我們先回顧下2018年的內容~
很多人會說自己有一點強迫症,#綜藝節目也常開玩笑某藝人的行為是強迫症,#這有些混淆了大家對於強迫症的想像,#也讓這個疾患的嚴重性被低估。本篇貼文是介紹國際強迫症論壇(IOCDF)所舉辦的「強迫症覺察週」,每年都有,主題皆環繞著強迫症的現象與治療。
因應著上述狀況,2018年的題目即訂為 #RealOCD,邀請各界人士與網友們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症狀,也讓更多人瞭解嚴重強迫症患者的生活樣貌。因為許多患者對於說出自己的症狀是感到羞恥的,也擔心被其他人投以異樣的眼光,甚至被嘲笑與貶低。畢竟,強迫症是一種外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像是:
「為什麼你要一直重複同樣的動作?」
「很煩欸,不要做就好了啊!!」
「你可不可以停止了啦??」
IOCDF大使Morgan Rondinelli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她說:
「很多朋友覺得我的衣服按照季節排好是強迫症,但不是,對我來說真正的強迫症是,將近兩年的時間不敢穿藍色的衣服,#因為我害怕有壞事發生……」
「我會將經典的書籍按照字母順序排好,但這並不是我有強迫症的原因,我的狀況是,我會將一句句子重覆讀了又讀,#因為我懷疑自己沒有真的記住,這造成我幾乎沒辦好好好看書……」
「我喜歡在車上決定要放什麼特定的音樂,但這不是我有強迫症的原因,我的狀況是,當我每次開車,#腦中就會浮現我撞死人的慘烈場景,還必須帶著揮之不去的畫面活下去……」
這些症狀可能以明顯的或隱微的抵銷行為來防止災難性的想法惡化,成為自我的防衛機轉。#這是心靈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但當過度干擾生活時,就需要專業的協助了。它有點像是過敏,當有外來物入侵時,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導致了比原先疾病更嚴重的症狀。
身體的病,我們容易發現,大眾也將它視為正常。但心裡的病,不但自己未必曉得,更容易被旁人視為異類,使得自己也將自己視為異類,把錯歸咎於自己,陷入更絕望的處境中,卻又無法停止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的矛盾。這也是為什麼在強迫症的群體中,同時患有強迫徵狀與憂鬱徵狀的比例約有三分之一,曾有自殺計畫的約有五分之一,實際企圖自殺的人約有十分之一。
#OCDWee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Re: [心得] 孩子3c使用心得-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針對特定的病原體產生抗體。當免疫力下降時 的評價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健全免疫力第一名是它︱ 陳曉萱中醫師【早安健康】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媽寶]Re: [心得] 孩子3c使用心得 的評價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多人會說自己有一點強迫症,綜藝節目也常開玩笑某藝人的行為是強迫症,這有些混淆了大家對於強迫症的想像,也讓這個疾患的嚴重性被低估。本週(10/7~10/13)是國際強迫症論壇(IOCDF)所舉辦的「強迫症覺察週」(OCD Awareness Week),每年都有,主題皆環繞著強迫症的現象與治療(1)。
因應著上述狀況,今年的題目即訂為 #RealOCD,邀請各界人士與網友們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症狀,也讓更多人瞭解嚴重強迫症患者的生活樣貌。因為許多患者對於說出自己的症狀是感到羞恥的,也擔心被其他人投以異樣的眼光,甚至被嘲笑與貶低。畢竟, #強迫症是一種外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像是:「為什麼你要一直重複同樣的動作?」、「很煩欸,不要做就好了啊」、「你可不可以停止了啦!?!?」
這讓強迫症患者更覺得自己是糟糕的,也不敢在外人面前多說些、做些什麼,沒有家人朋友在背後支持他時,對於自己想去治療的那一步也許又縮回去,而拖延了尋找協助的時間。
剛開始可能來自工作壓力,老闆看著你的報告當眾指出一些錯誤,一方面承受語帶嘲諷的怒罵、另一方面覺得比不上同事,所以你更加努力地找尋報告中是否有錯誤出現,漸漸地,你越來越晚下班,為的就是把每一行字都看過,確保不會出錯。但剛看完走出辦公室又覺得不太對勁,心中有個感覺是:「第三頁的數據好像怪怪的?」、「封面的格式好像沒有照規定排版?」、「沒做好可能會被炒魷魚一輩子被同業笑...」,即便你已經校對無數次、報表也重跑無數次,但還是沒辦法讓你放心,你持續「檢查」到底有沒有做好,回到家已經累垮。而且不只是這項報告,或許也擴及到生活其它層面,像是:「今天穿這樣會不會被同事笑,會有人在背後講閒話,以後就變成公司中被霸凌的對象?」於是,出門後又回家照鏡子,比了又比,衣服一套換過一套,直到「感覺對了」才肯罷休,但也因此嚴重耽擱上班時間。
種種焦慮,讓你把事情越想越嚴重,並做出相對應的行為緩解焦慮,而每一次想到不好的事情又再做出更多緩解焦慮的行為,藉此得到放鬆感, #這是強迫症的初始循環,若沒有早期發現壓力源及探索改善的方式,漸漸地,容易導致情況惡化,成為嚴重的強迫症。
IOCDF大使Morgan Rondinelli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她說:「很多朋友覺得我的衣服按照季節排好是強迫症,但不是,對我來說真正的強迫症是,將近兩年的時間不敢穿藍色的衣服,因為我害怕有壞事發生......我會將經典的書籍按照字母順序排好,但這並不是我有強迫症的原因,我的狀況是,我會將一句句子重覆讀了又讀,因為我懷疑自己沒有真的記住,這造成我幾乎沒辦好好好看書。......我喜歡在車上決定要放什麼特定的音樂,但這不是我有強迫症的原因,我的狀況是,當我每次開車,腦中就會浮現我撞死人的慘烈場景,還必須帶著揮之不去的畫面活下去......」
這些症狀可能以明顯的或隱微的抵銷行為來防止災難性的想法惡化,成為自我的防衛機轉。這是心靈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但當過度干擾生活時,就需要專業的協助了。它有點像是過敏,當有外來物入侵時,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導致了比原先疾病更嚴重的症狀。
身體的病,我們容易發現,大眾也將它視為正常。但心裡的病,不但自己未必曉得,更容易被旁人視為異類,使得自己也將自己視為異類,把錯歸咎於自己,陷入更絕望的處境中,卻又無法停止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的矛盾。這也是為什麼在強迫症的群體中,#同時患有強迫徵狀與憂鬱徵狀的比例約有三分之一(2),#曾有自殺計畫的約有五分之一,#實際企圖自殺的人約有十分之一(3)。
研究顯示,強迫症約有七成與家庭議題相關,六成與人際議題、學業或成就相關(4)。這些是生活中相當大的壓力來源,而我們面對與處理的方式,決定了走向生活的滿意與否、困擾程度是高是低、以及可能轉變自身向外看待世界的態度。
它們不容小覷。
因此回到強迫症的自我覺察,我們可以從發現自身有哪些「怪怪的行為」做起。它是否引發你不舒服的情緒?那個情緒和生活中什麼情境類似呢?如果思考,影響你日常生活中最嚴重的事情,可能又是哪一項?
生命需要被溫柔地適當照顧,生活的壓力與情緒也需要被真誠地看見。好好活著並不容易,若能得過且過,#我們總是難以放棄僅存一絲的舒適,#卻也相對的過著抑鬱寡歡的人生。
或許我們都需要有人接納、陪伴、鼓勵,才有勇氣踏出改變的那一步。
#這輩子辛苦您了
#有機會再分享自身症狀與療癒過程
#自身故事太崎嶇直接寫成奇幻小說?
#參考資料列於留言處
#歡迎分享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會說自己有一點強迫症,綜藝節目也常開玩笑某藝人的行為是強迫症,這有些混淆了大家對於強迫症的想像,也讓這個疾患的嚴重性被低估。本週(10/7~10/13)是國際強迫症論壇(IOCDF)所舉辦的「強迫症覺察週」(OCD Awareness Week),每年都有,主題皆環繞著強迫症的現象與治療(1)。
因應著上述狀況,今年的題目即訂為 #RealOCD,邀請各界人士與網友們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症狀,也讓更多人瞭解嚴重強迫症患者的生活樣貌。因為許多患者對於說出自己的症狀是感到羞恥的,也擔心被其他人投以異樣的眼光,甚至被嘲笑與貶低。畢竟, #強迫症是一種外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像是:「為什麼你要一直重複同樣的動作?」、「很煩欸,不要做就好了啊」、「你可不可以停止了啦!?!?」
這讓強迫症患者更覺得自己是糟糕的,也不敢在外人面前多說些、做些什麼,沒有家人朋友在背後支持他時,對於自己想去治療的那一步也許又縮回去,而拖延了尋找協助的時間。
剛開始可能來自工作壓力,老闆看著你的報告當眾指出一些錯誤,一方面承受語帶嘲諷的怒罵、另一方面覺得比不上同事,所以你更加努力地找尋報告中是否有錯誤出現,漸漸地,你越來越晚下班,為的就是把每一行字都看過,確保不會出錯。但剛看完走出辦公室又覺得不太對勁,心中有個感覺是:「第三頁的數據好像怪怪的?」、「封面的格式好像沒有照規定排版?」、「沒做好可能會被炒魷魚一輩子被同業笑...」,即便你已經校對無數次、報表也重跑無數次,但還是沒辦法讓你放心,你持續「檢查」到底有沒有做好,回到家已經累垮。而且不只是這項報告,或許也擴及到生活其它層面,像是:「今天穿這樣會不會被同事笑,會有人在背後講閒話,以後就變成公司中被霸凌的對象?」於是,出門後又回家照鏡子,比了又比,衣服一套換過一套,直到「感覺對了」才肯罷休,但也因此嚴重耽擱上班時間。
種種焦慮,讓你把事情越想越嚴重,並做出相對應的行為緩解焦慮,而每一次想到不好的事情又再做出更多緩解焦慮的行為,藉此得到放鬆感, #這是強迫症的初始循環,若沒有早期發現壓力源及探索改善的方式,漸漸地,容易導致情況惡化,成為嚴重的強迫症。
IOCDF大使Morgan Rondinelli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她說:「很多朋友覺得我的衣服按照季節排好是強迫症,但不是,對我來說真正的強迫症是,將近兩年的時間不敢穿藍色的衣服,因為我害怕有壞事發生......我會將經典的書籍按照字母順序排好,但這並不是我有強迫症的原因,我的狀況是,我會將一句句子重覆讀了又讀,因為我懷疑自己沒有真的記住,這造成我幾乎沒辦好好好看書。......我喜歡在車上決定要放什麼特定的音樂,但這不是我有強迫症的原因,我的狀況是,當我每次開車,腦中就會浮現我撞死人的慘烈場景,還必須帶著揮之不去的畫面活下去......」
這些症狀可能以明顯的或隱微的抵銷行為來防止災難性的想法惡化,成為自我的防衛機轉。這是心靈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但當過度干擾生活時,就需要專業的協助了。它有點像是過敏,當有外來物入侵時,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導致了比原先疾病更嚴重的症狀。
身體的病,我們容易發現,大眾也將它視為正常。但心裡的病,不但自己未必曉得,更容易被旁人視為異類,使得自己也將自己視為異類,把錯歸咎於自己,陷入更絕望的處境中,卻又無法停止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的矛盾。這也是為什麼在強迫症的群體中,#同時患有強迫徵狀與憂鬱徵狀的比例約有三分之一(2),#曾有自殺計畫的約有五分之一,#實際企圖自殺的人約有十分之一(3)。
研究顯示,強迫症約有七成與家庭議題相關,六成與人際議題、學業或成就相關(4)。這些是生活中相當大的壓力來源,而我們面對與處理的方式,決定了走向生活的滿意與否、困擾程度是高是低、以及可能轉變自身向外看待世界的態度。
它們不容小覷。
因此回到強迫症的自我覺察,我們可以從發現自身有哪些「怪怪的行為」做起。它是否引發你不舒服的情緒?那個情緒和生活中什麼情境類似呢?如果思考,影響你日常生活中最嚴重的事情,可能又是哪一項?
生命需要被溫柔地適當照顧,生活的壓力與情緒也需要被真誠地看見。好好活著並不容易,若能得過且過,#我們總是難以放棄僅存一絲的舒適,#卻也相對的過著抑鬱寡歡的人生。
或許我們都需要有人接納、陪伴、鼓勵,才有勇氣踏出改變的那一步。
#這輩子辛苦您了
#有機會再分享自身症狀與療癒過程
#自身故事太崎嶇直接寫成奇幻小說?
#參考資料列於留言處
#歡迎分享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你的生活當中,偶爾會突然爆發的無力感,它到底是什麼原因去影響著我們?那我們面對「無力感」這個功課,又該怎麼辦呢?
關於這個主題的討論,剛好我最近讀的一本書,他是一位奧地利的哲學家,叫哈洛德.科伊瑟爾。他寫的一本書叫做《改變自己的藝術》,裡面有一個專門的篇章,在討論這個問題。
我自己讀完之後很有感,今天我就跟你做分享。其實偶爾突然爆發的「無力感」,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跟「我們的意志自不自由?」、「我們沒有受到限制?」,我們會覺得好像跟這個有關。
然而事實上,和「無力感」真正相關的不是這個部分,而是我們的「自尊心」。
所謂的「自我」是為了被實現、被讚揚而存在的;只是通常在我們的文化裡,往往不太允許我們為自己歡呼。
「自信」有時候會被冠上自傲、自私的罵名。可是啊,只有健康的自尊,才能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必須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創作,如此呢,我們才能夠成長茁壯;而且我們應該要以自己的見解跟才能為榮。甚至於,放膽向這個世界大聲的宣傳自己,就像我錄「一天聽一點」一樣喔!
「自信」其實是心靈的免疫系統,體質越好就越能夠遠離屈辱、羞恥,和其它心理上的傳染病。
如果有人對我們說我們「太有自信」,或者是批評我們「自信過頭」,千萬不要因此而動搖。沒有人會自信過頭,這就像有人哦去責怪你,你未免也太健康了,這是很荒謬的。
自信就跟懷孕一樣,只有「有」或「沒有」的差別,自信是沒有辦法被量化、也沒有程度上的差別。
而「自尊」跟「自信」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這是保護自己的神聖權利,沒有人能夠剝奪。
如果我們毫無自信,我們就只能依賴外界的肯定,那麼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只能夠道聽途說、任人宰割。
其實有些很誇大其詞,說可以為我們解決人生難題的一些漂亮話;它聽起來很誘人,但是它只會讓我們過度依賴、沒有辦法自立。
彷彿喔,求得一個好的老師,或者是相信某個信念,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其實呢,回到生命的本質,我們的能量本來就一定會被消耗。真正我們應該要在乎的,不是避免我們的能量被消耗;而是我們要非常專心致志的,去研究我們的能量到底被什麼消耗、被誰消耗?
是被我們自己消耗的,還是被我們所推崇的目標,或者是其他人,因為他們的目的跟意圖,消耗了我們的能量?
其實這一本書的作者就說喔:「相信我你是如此珍貴,在人生中你是不可能毫髮無傷、安全下莊的。」
就像我自己在課程裡面常常講哦,人生呢如果像是一盤棋的話,你怎麼可能在一子不失的狀況底下,就贏得一整盤棋?你永遠都是「拿什麼,換什麼」。
所以呢,請不要聽信他人鼓吹,選擇被動的過活。好像有人告訴你應該如何,你就不假思索的去接受,就是那樣子。
我們應該要隨時隨地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考量的第一位。通常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要犧牲奉獻,而這樣的文化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整個社會,有越來越多不愛惜自己的人。
於是呢,每個人都任由自己,被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所剝削;最後呢,為了收支平衡,只好從另外一個人身上去榨取能量,以便自己有一種被愛、被重視的感覺。
就像人家說的「媳婦熬成婆」。但事實上來說,你過去你的婆婆用不好的方式對待你,它本質上是一個錯誤跟虐待;結果當你變成婆婆之後,你卻用同樣的方法,去對待自己的媳婦。
如同呢,你很討厭你的父母親對待你的方式,但是你卻複製了他們的模式,去對待所有的人,包含自己的孩子。
這樣子造成的結果,你說所謂的「輪迴」,還真的需要等到下輩子嗎?還是在你的此時、此生此世,它就不斷的發生啊!
所以呢,當我們是被榨取能量的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都只能默默的忍受,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太過軟弱,不敢拒絕別人。接著呢,因為老是原諒了別人的剝削,我們成了那所謂「無私的人」。
然而在這裡的「無私」,很遺憾的它就是失去自我的人。
這就是我常常感覺到的,我們常常是以愛為名,但事實上是在剝削別人。這樣的愛它在本質不是愛,它是一種「索求」。
所以呢,「自我意識」它真正的意思是,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就追問自己是誰?所以呢,這樣的事情我常常遇到很多人,他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他常常企圖想要透過神明,或宗教領袖來給他答案。然而這個歸根究底,它是要靠我們自己,才能夠回答的答案;否則你真的有把握,你不會被所謂的宗教所剝削嗎?
久而久之,甚至於你都不太認識你自己,對於很多事情你到底怎麼想、怎麼感覺?已經完全交給了那個你所謂的「神明」或「宗教」了!
其實要擺脫這些,你可能會覺得是跟「智慧」有關係。但事實上,跟智慧沒有直接的關係,它跟你有沒有「自覺」比較有關。
而「自覺」的意思,白話文就是「我知道、也完全瞭解自己在做什麼」。
對於自己的選擇、言行舉止、思維意念,你是不是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和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因為別人告訴你,因為宗教團體告訴你,因為宗教領袖告訴你,你就這麼去做。
真正的「自信」不是指別的,其實就是相信自己擁有思考,跟感受的能力,並且相信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與真實的感受;能夠坦然告訴自己「對!這的確就是我自己的感受。」
我不會隨便的被外在的評論所遊說,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自己的身體跟心靈上的反應。我相信自己,能夠在生命當中的各種挑戰裡不斷成長。
「自我意識」攸關的是人的意志,沒有辦不辦得到,只有你想或者是不想。
談到這裡喔,我常常會覺得「生命是選擇的結果」。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人生,那麼你應該要先專注在你的「自覺」,還有你自覺之後的「選擇」。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如同今天內容所談的,「自覺」跟「有意識的選擇」。這裡面的前提往往是在於,你對於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基本,且重要的判斷能力。
【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真正的在人際裡面,有效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跟你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0月15號這一門課名額也在倒數了。這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3、4月之後了。
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詳細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針對特定的病原體產生抗體。當免疫力下降時 的推薦與評價
原來疫苗的作用與身體的#免疫系統 有關。因接種疫苗後,會啟動我們的免疫系統製造抗體 , ... 免疫力弱的人會容易被病原體入侵,因 此經常出現感冒症狀 ... ... <看更多>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健全免疫力第一名是它︱ 陳曉萱中醫師【早安健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免疫 力低下癌細胞就難以被消滅, 身體 細胞發炎也難以自行修復。 免疫 力低下常見症狀容易生病容易長皰疹癌症 免疫 力亢進: 身體 多處發炎「 免疫 力亢進比較 ... ... <看更多>
身體的免疫系統被過度啟動 在 Re: [心得] 孩子3c使用心得-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跟大家分享一下之前讀過的兩本和3C成癮相關的書籍內容摘錄與心得,打不贏就加入……不
是,知己知彼,了解成癮原因才能制定適合的使用3C策略,供參考 :)
1. 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0481
「今日的數位螢幕與昔日那長了天線的無害電視螢幕不一樣。雖然人們在過去也擔心電視帶
來的影響,但身歷其境與互動性數位螢幕對年輕心靈的催眠完全不同。有研究顯示,數位螢
幕活化了多巴胺,因此有更高的潛力使人上癮,效果比電視更強,也造成如注意力不足過動
症、攻擊、情感性疾患,以及剛討論到的精神疾病。」
這邊的電視我想是指我們童年那種固定節目、無法隨選隨播的電視。
作者由神經生物學觀點出發,說明何以幼兒、兒童、青少年容易被手機、電玩、社群軟體影
響甚至成癮(腦內多巴胺、HPA軸),直接告訴讀者現代科技帶來的成癮性與後續睡眠剝奪
對孩子身心靈的影響,例如抖音挑戰,例如舔醬油瓶上傳推特,諸般在普通成年人眼中看來
不可思議的行為。
這也是為什麼小一聯盟和家有中學生總是有家長求助孩子手機成癮問題的原因以前總覺
得電玩哪有那麼萬惡,「我」停得下來,但問題是「我」本身的大腦對於電玩並不容易上癮
,如果是本身即為高風險的孩子呢?
「他們的腦還未發展到準備好處理這種程度的刺激……人需要充分發展大腦,包括認知、注
意力、語言、情緒、空間、檢驗現實等心智能力,然後大腦才能超越那些範疇,處理過度刺
激與身歷其境的螢幕。」
「接觸暴力電玩是促成暴力行為的危險因子,或者是一個放大器,那麼我們也必須理解,這
種放大作用會基於其他因素,以不同方式影響小孩,就像任何攻擊放大器也可能以不同方式
影響成人一樣。」
我的理解是每天被按喇叭的車那麼多,也不是每個駕駛都會下車用球棒或慶記論輸贏,對吧
?
科技沒有提高人類技能,在《打開演算法黑箱》也提過,你記得你常打的十組手機號碼嗎?
「沒有健康的社交和連結,老鼠更容易上癮。」
「某一個人特別是小孩沒有真實生活的連結,而且本來就感到與人疏離和沮喪,那
會發生什麼事?」
孩子轉向社群軟體尋求虛假的連結,研究顯示滑臉書時間越長,心情越糟,而且自己覺得滑
臉書無意義,心情更糟。(好慘)
攻殼機動隊中,草薙素子用外部記憶手錶來確認「自己」的存在,然而現代的孩子躲進
「母體」(作者真的這樣寫,就是你知道的駭客任務)選擇吞服數位藍藥丸。
臺灣(被迫)進行了全國學生全面線上遠距教學課程(而且還兩次),至於成效如何,當家
長跟老師的應該都心裡有數QQ
「有沒有可能,我們其實把自己對閃亮科技和電子裝置的迷戀投射了出去,假設在數位國度
出生長大的小孩會偏好那樣的學習方式,但他們其實渴望與人接觸和真人教學?」
「高科技教室並未導致較佳的學習成果。」
『瓦蘭斯博士相信,「讓孩子失去用書寫表達自己的能力,是件危險的事。」他說:「澳洲
花在教育上的錢比以往都來得多,結果越來越糟,真是丟臉。」他寧可把錢花在教員、而非
科技上。「這些東西佔了學校大筆預算,但最後搞得學校廁所和天花板漏水,建築物搖搖欲
墜。如果我可以選擇在教室裡堆滿筆記型電腦,或者是多雇用一位老師,不管問我多少次,
我都會選後者。」』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在報告中說,學校在引入電腦前,必須為學生打下閱讀、寫作與數學
的堅實基礎。……科技可以使原本就出色的教學效果提升,但出色的科技卻無法取代差勁的
教學。」』
所以生生有平板能夠成就的是什麼呢?
書中也提到一點,閱讀實體書和電子書的差異,最有感的就是閱讀過實體書往往可以憑厚度
找到自己想回顧的部份,而電子書我通常直接搜尋關鍵字……
重點在這,若孩子嚴重數位成癮,作者也提供了解決辦法,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循序漸
進的數位斷食,將孩子空閒時間填入好玩的新事物、新嗜好(藝術或文學或運動),讓被過
度刺激的腦有reset的時間。接觸真實的大自然、與真實人群互動、有自己的小團體生活,
用樂高而非Minecraft,若孩子沒有數位成癮,這也是很好的參考。
2. 拯救手機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1511?sloc=main_mb
這本大人小孩都寫了,推薦給想改善自己數位成癮狀況的版友 XD
「以生物學來看,你的腦子還活在熱帶草原的日子裡。」作者不是要讀者回熱帶草原,而是
要讀者了解祖先需要睡眠、運動、和人互動,現代人當然也需要;不該是人去適應科技,而
是科技配合人類。
接下來就是HPA軸和多巴胺的回合了!
HPA軸在動物面臨壓力和威脅時扮演重要角色,不過只有人類連腦內歌劇院(x)假設性問題(o
)都能啟動HPA軸。
憂鬱和免疫力之間有關聯,或許是腦部為了護衛身體免於感染的手段,而人類的情感、身體
的壓力系統協助人類祖先在危險的世界上存活並孕育後代,然而這些放在智慧型手機、網路
、社群軟體肆虐的現代社會,卻可能造成反效果成癮。
「可能發生……或許……」的情境讓多巴胺分泌增加,這讓人類祖先活了下來,然而在現代
,有人因此成為賭徒。LINE的未讀通知、臉書或ig的讚也利用同樣的原理,「這樣的企業,
大多都雇用了行爲科學與腦科學專家,他們的App極具效益地直接命中腦部獎賞系統,以達
到讓使用者高度依賴的極致。就營利這層意義來說,確實是已經成功地駭入了我們的腦部沒
錯。」
再來是常見謬誤覺得多工是很厲害的。作者直接說認為自己擅長多工的人在多工這個部
分的表現一樣不好,「專注力是數位化社會中最需要的,卻也是因爲數位化社會而被剝奪的
能力。」
壓力和過度使用手機有關,焦慮也是,雖影響程度因人而異從微小到中等都有,但對抗壓性
弱的人而言,一滴水就可以讓杯中水滿出來。
除了智慧型手機之外這本又加上社群軟體,根本沉迷/成癮的全家桶。
「額頭後方的額葉會控制我們的衝動,能夠讓我們達到延遲滿足,卻也是最晚成熟的部分,
在二十五至三十歲之前還不會全部發展完成。……那個慫恿我們吃掉所有洋芋片的部分,在
十幾歲這個年紀則一點也安靜不下來。」
對孩子而言,要克制拿起手機的欲望更困難,他們並不是縮小的大人。加上多巴胺最活躍在
青春期,所以政府並不允許未滿18歲的人接觸菸酒等成癮物(其他國家還可能加上不能進賭
場)
額葉需要社會化技能訓練,自制力也是,但常使用手機讓孩子延遲享樂的能力下降,遇上需
要反覆練習才能看見成果的事物更容易放棄。
青少年比兒童更容易因爲使用手機或平板而導致心靈出狀況,作者推論可能是因為青少年是
使用社群軟體,兒童是用來看影片。
解法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運動,而且研究顯示孩子每天6分鐘即有改善,大人也是每週總
計2小時就有效。
結論:「優先注重睡眠、經常活動身體、建構社會關係、承受適度的壓力以及控制手機的使
用。」
作者最後附了比較詳細的tips,像是手機畫面調成黑白啦、教室內禁用手機、社群軟體只留
想互動、留言的人,有興趣試試數位排毒可以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179.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97273991.A.FC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