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機智醫生生活2》停更一週,我抽空追完了申元浩導演的《機智牢房生活》。
本作男主角是個前途光明的職棒投手,在一次事件中,他為了保護妹妹免於被性侵的危險,防衛失當地重傷了性侵犯,導致他背上過度防衛罪名必須鋃鐺入獄,耀眼的運動明星就此成為階下囚。
入獄的男主角被關進三坪大的牢房中,同房有五個各有故事的囚犯,素行良好等候假釋的殺人犯,被誣陷虐殺同袍的軍人,為愛戒毒的毒蟲,在賭場做假詐騙的老千,還有為公司背黑鍋頂罪的課長,不同年紀不同生活背景的囚犯共處一室,每個角色人設鮮明,在各種日常片段中慢慢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看到後來差點覺得自己也住進跟他們一樣的牢房中了(?)
————————————————————
預告
https://youtu.be/wc_XWZJBFGo
————————————————————
我喜歡《機智牢房生活》裡人與人互動的歡樂,也愛當中蘊藏的人性光輝,正派直率大智若愚的男主角用自己討喜的個性與他人結為盟友,各種機智的劇情反轉以及出乎預料的劇情轉折,那種在千鈞一髮之際帶來急轉直下式的痛快,是編劇超擅長的吊人胃口魔法,也是讓觀眾在鬆一口氣之餘獲得的暖心療癒。
老實說看這部劇,各種愛情橋段我都無感,因為這部戲的重點就是「友情」!男主角與一生摯交獄警的友情,牢房裡因共處一室產生的友情(或腐感?)或者是大哥小弟因各種照顧與被照顧產生的友情,以及其他獄警本身帶有的良善之心,進而與犯人間產生的暖心互動所帶來的友情。友情是本作最超現實的設定,但也是本作之所以令人回味再三的重要元素。
雖說各種牢裡的互動可愛,監獄生活貌似自由自在,但看到這邊,千萬要記得,這並不是部美化犯罪的戲,戲中逞兇鬥狠爾虞我詐的橋段也沒被捨棄,各種犯下滔天大罪的凶神惡煞也在戲中有作威作福的的陳述,套句劇情說的,大家之所以會入獄就是因為本身犯了罪,在各種令人會心一笑的橋段背後,依舊藏著教化人心的耳提面命,以及各種犯了罪後令人感到遺憾的嘆息。
————————————————————
超好聽片頭曲 OK
https://youtu.be/6Iuji_eacyw
超經典插曲 Bravo!My Life
https://youtu.be/SOS906XlmqE
————————————————————
我是從《機智醫生生活》成為申元浩導演的劇迷,所以再往回追《機智牢房生活》發現其實有些演員在《機智醫生生活》中也曾出現過,這種見到熟悉演員的「老朋友」感也算是追劇時的彩蛋。趁苦等《機智醫生生活2》更新時,能追完名作《機智牢房生活》,也算了了一樁心願,就此愛上丁海寅。(突然告白的結尾)
各種劇情雷討論我放留言。
軍人轉 獄警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外科醫師評<<72分鐘轉變一個好人為殺人犯>>影片
#史上最用力的一次超長分析文
節目依舊太多破綻
1.沒了呼吸、摸心跳呀!叫叫CAB急救啊!
現場有無AED?扒開衣服摸胸口急救總該識破假人模型吧
#多些知識可以讓你認出誰在騙
2.此種實驗設計違反倫理道德
當然知道為了節目效果可能很多剪接
#甚至有可能我們觀眾被告知的受試者也都是假的
#就跟當年大衛魔術一樣電視前全部假的
但
對於這類違反倫理道德的實驗其實很危險(見後文)
3.
影片中隨手將人推下後
受試者轉頭接受演員群的安慰
中間是甚麼情緒流動我不太能理解?
影片強調72分鐘
但實際上這類心理逼到極限設定環境都需要封閉加上長時間
#除非72分鐘內簽下了甚麼鉅額賠款或不對等條約
基本上
面對這樣不公義不正確的時間
隨時只要拍桌起身大喊"停!"
一切就能結束...
--
節目中提到的知名心理實驗: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是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2007年出版的著作 。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於1971年實行了舉世知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中安排了二十四名身心健全的男性,一半的人扮演囚犯,另一半則扮演獄卒;在原本預計持續兩週的計畫中,僅執行了六天便被迫中斷,因為當時無論監獄內外,情況皆已全然失控。
津巴多在書中首次詳細敘述了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經過,並且對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案中美軍獄警虐待囚犯的現象作出了社會心理學解釋。
所謂路西法效應,是指一些平凡人或社會團體,在特定情形下,人格、思維和行為方式會忽然墮落,將人性中邪惡一面釋放出來,集體作出有違道德的行為,甚至反人類罪。
路西法效應成因如下:
1.盲目服從權威與紀律,使人漸漸地放棄獨立意識,失去自我決斷力,從而不經批判地接受上司或權威人士的不人道命令。(例:紅色高棉大屠殺,軍人盲目服從獨裁政權命令,血腥鎮壓異見人士)
2.被下令去集體作惡,分散與推諉個人之責任。(例:希特勒命令黨衛軍及德軍集體執行屠殺猶太人)
3.將其他人或個體去人性化,減低對其作惡的罪疚感。(例:納粹德國在政治宣傳中將猶太人比喻為「老鼠、寄生蟲」;盧安達大屠殺時,胡圖族人稱圖西族人為「蟑螂」)
4.將自己去識別化。透過匿名、變裝等方式,避免為自己的惡行承擔責任。(例:三K黨戴頭套匿藏身分屠殺黑人)
5.群體情緒化,互相加強彼此共同作惡的認同感,不再容易接受外來的意見,在有意無意下跨越自己的道德底線。
#提出這樣知名效應的心理學家卻後來評價兩極甚至被指造假
--
好的
面對這種"在自由開放環境下憑藉自我意識自覺"如你我
看了都會不舒服的負面傷害他人畫面
下意識會想要閃躲那是正常的
但
有沒有聯想到近來哪個國家
哪個曾經美麗的城市
一年來如火如荼上演了真實的恐怖實境秀?
#是的我就是說香港
#世界萬物都跟政治有關
近來分享香港的揭露報導時都會發現
如同石沉大海般觸及量銳減
少數幾則留言會看到網友們說"太沉重了"
沒錯
誰不想要每則發文都是陽光沙灘猛男萌犬美食加小笑話呢?
--
但真實就發生在那邊甚至步步逼近
"善與惡有時不是獨立而是模糊邊界共存的"
"路西法效應:權力、情境以及默許,讓結構中的人們都犯下惡行"
面對恐怖邪惡步步逼近
與其理論或是束諸於情都是無意義的
#因為邪惡就是要藉由疼痛達到目的
目的是奪取權力
然後更進一步的擴大控制整個情境
而我們
正常人如你我
看人流血會難受
看流浪動物被撞會哭泣的正常人你我
我們能做的就是
"直視"
然後勇敢地說"停!"
真實拍攝!特别节目邀請心理學家做實驗,他只用了72分钟,將一個好人瞬間變成殺人犯!(小編:人性难测!)
軍人轉 獄警 在 陳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幾乎每天都發生極可疑的死亡個案,觀乎三個月來警察和港共惡行,各種推測鬧得沸沸揚揚,矛頭直指警暴,每個人都渴望知道真相。
而說到真相,改編自真實歷史的《1987:逆權公民》有這樣的一句:
「我們剩下的武器就只有真相,唯有真相可以推翻暴政。」
韓國人在32年前頭破血流地走過的路,香港人在2019年又踏上這片征途。
電影講述1987年,南韓大學生朴鍾哲被警察以水刑逼供致死,時任總統全斗煥政權封鎖消息,但在檢察官堅持驗屍、醫生不肯簽名捏造死因、獄警冒死傳遞訊息、報館老總抵抗傳媒禁令、記者拼命搜證報道下,令到虐殺事件曝光,引起全國公憤,催生「六月民主運動」,令南韓由當時的軍人獨裁專政得以轉變成民主自由國家。
這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因為在這段歷史中,每一個小人物都缺一不可。
他們沒有手握足以撼動政權的「完整」真相,公開資料的風險極高,要歷經的掙扎也極大。
例如檢察官只是對草草火化大學生遺體生疑,所以他就算承受上級的壓力,也秉持法律和程序公義,堅持要驗屍,但在下這個艱難決定的一刻,他其實並沒有十足把握。
例如醫生和驗屍官雖然驗出了大學生不是政府向外公布的心臟衰竭(政府居然可以說出警察大力拍檯,巨響令大學生心臟病發這樣荒謬的原因,但香港也已經出現了kicking a yellow object的說法),不過在高壓極權之下他們只能拒絕同流合污,在驗屍報告上如實記錄,卻無法改變官方對外的說法。這份驗屍報告最終落入記者之手,成為有力的證據。
還有獄警、獄長、報館社長、記者、和尚、神父、學生等等,他們在對抗極權,捍衛真相時,都並不知道自己的舉動會成為星星之火,不知道那一點一滴的影響會匯涓成流。
但他們每一個人的堅持,都是一塊又一塊組成真相的拼圖。
真相可以讓枉死的大學生沉冤得雪,真相能夠令極權政府壽終正寢,我們剩下的武器,就只有真相。
懇請在體制內的人,消防、救護、警察,全香港的每一個人,在關鍵時刻堅持正確的事情,將你所知的勇敢公開。你不會知道,你踏出的這一步,可以掀起多麼壯闊的波瀾,足以推倒那個看似不可撼動的政權,能夠救回多少現正或即將點滴逝去的生命。
我知道沒有人可以要求別人做英雄,而且在群魔亂舞的時代,做一個人應做的事,已經需要付出很大代價,但請相信在追求真相和公義的道路上,你就是地圖的缺角,在打倒巨人的戰役中,就欠你扔出的那顆石子。
《逆權公民》的英文片名是When the day comes,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願真相終被揭露,公義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