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達真實—— 讀馬永波《致永恆的答謝辭》 ◎邱伊辰
一、前言
詩人馬永波(1964-)生於黑龍江伊春市,其創作歷史可追溯至一九八六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後,始正式發表大量作品。其創作時序與「第三代詩人」群的崛起大抵雷同,然而,或因地緣故,並未受到大潮流、詩歌集團的美學影響,始終專注在自身的創作與翻譯工作中,因而發展出有別於整個中國詩壇主流聲音的詩歌語言。
中國詩壇在九零年代中期,新生代詩人們開始由抒情、朦朧轉向使用敘事性較強烈的詩歌語言。馬永波則在這個時間段,著重關注其客觀敘事的詩歌語言實驗,並提出「偽敘述」之詩歌觀點。在他九零年代創作的一批長詩作品如〈小慧〉、〈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夏日的軀體〉及〈致永恆的答謝辭〉等,皆可觀察到詩論在作品中的具體實踐。其中〈致永恆的答謝辭〉由八首子題詩所構建而成的百行組詩,語言複雜、縝密,卻是較少評論者著重討論的作品。故本文望藉此詩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舉證馬永波之詩歌觀點,並挖掘詩人作品裡的其他語言特質。
二、客觀化寫作
為回應九零年代中期所盛行之口語化、敘述的詩歌語言所帶來的「對真實的又一重遮蔽」,詩人認為人所能認識的極限僅是現實,因此單一向度、主觀的敘述,宛如「一頭被描述的大象」,「當你仔細地研究它時,它便消失,它就變成了它自身的一種描述。」。為使詩歌抵達真實,需超越個人主觀的、經驗的敘述,他提出客觀化寫作,並包含了「複調寫作」、「散點透視」及「偽敘述」三個重點技術。
複調寫作援引自巴赫金對於複調小說的定義:「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互不相融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複調。」,在複調寫作的理論基礎下,文本中的主體意識只是眾多意識的其中一個,各意識間的不相融合,使文本不再屬於一個具統一性的主觀視界。散點透視則是詩人觀看事物的方式,借鑿中國捲軸畫的視覺技術,視點是動態的,依循一定的規律做各種方向和線路的移動,最終一個畫面裡並存多種視點、多重透視的疊影。偽敘述的「偽」,可解作人為之意,以詩人語:「它重在揭露敘事過程的人為性與虛構性以及敘述的不可能性,它是自否的、自我設置障礙的、重在過程的敘述,它將對寫作本身的意識納入了寫作過程中。」藉由對詩歌結構的處理,攪動敘述的可信性,以虛構開啟真實。綜合以上三種技術,能夠看出詩人試圖透過在詩中或再現、或建構一個多重性的、眾聲喧嘩的敘述場域,以抵達真實。
三、文本細讀
〈致永恆的答謝辭〉組詩由八首子題詩合成,每首三節。觀察八首子題詩的敘述共性,會發現詩與詩之間的主體意識是有序地被取消,敘述者就像是一個不斷拉遠的鏡頭,在敘述上不斷遠離「主觀」的視角,從〈混亂的開場白〉以「我」來到一個非現實性的空間,具有明確自我意識的「我」的迷失與混亂;〈在停頓與停頓之間〉裡具不確定的、仍在變動、形成為某物某觀念或某人的「陰影」;〈無人稱之物〉取消了「人」剩下一存在、一形象如幽靈態;〈隱蔽的詞〉中「你尋找隱蔽的詞」,敘述者拉遠至第二人稱的觀察視角;〈公開的獨白〉「作為一名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敘述的主體意識為第三人稱他者;〈此時此地〉中敘述對象轉為「此時此地」和在其中的「你」(永恆)的關係;〈在地圖上〉鏡頭從「此時此地」拉遠至一個更為廣闊的地理概念,觀察此一地理範圍內種種事物的發生;最後一首〈四季存貨〉是為一種綜覽的、鋪展開來的鏡頭語言,「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事物被並置,彷彿在一整體裡實際卻彼此分離,「我」、「陰影」所有的東西都此一空間之中,回扣到第一首詩〈混亂的開場白〉裡的非現實性的空間。
子題詩中以不同角度切入對主體的敘述所產生之多重的觀察視角,詩作以引語形式呈現的詩句,如〈混亂的開場白〉第三節:「“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四季存貨〉第二節:「”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引語所形成與主體意識不同之具對詰意味的他者觀點,皆是詩人複調寫作的技術實踐。
子題詩在內容上皆是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敘述主體意識在空間裡的狀態,詩人以詩語言黏合,透過相似的語言使用方式,連結每一首子題詩裡存在的空間,架構出具有統一性的、廣泛的詩性空間。詩人如何藉由語言的統合性,使得此一空間能夠貫穿整首組詩,筆者整理出詩人所架構之詩性空間,具有以下幾點語言特徵:「時間空間化」、「否定的語言方式」及「實象與虛象交融」:
1. 時間空間化
詩人在架構此詩性空間時,將實景與空間化後的時間並置,形成一非現實性的空間,如〈混亂的開場白〉「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詩中所形構出的空間是一街區,而街區的狀態被詩人附加上「時間」的屬性,且這裡的時間會因空間裡的變動而變動,「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日子」;〈在停頓與停頓之間〉「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隱蔽的詞〉「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後兩首詩,詩人以視覺性的實像為時間定位出其空間性。將時間空間化後,詩性空間便不再受到常識性的線性時間所影響,時而快速流動、時而停滯,甚至取消了時間。
2. 否定的語言方式
詩人擅以否定的、取消屬性的語言邏輯,營造出現象的非現實感,將形而上的思想,形塑在兩個常識裡相互違背的狀態中,如〈無人稱之物〉「無人寫下這些字句,他卻一直存在/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取消了「人」而形象所引發的現象則一直存在;〈隱蔽的詞〉「隱蔽的詞」、「羊角中消失的雨」、「蒸發的詞組」、「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詩中「你」所尋找的事物,全部被詩人附加上否定存在的屬性。詩人否定的語言方式是對於存在有無的哲學辯證,兩首詩可互相對照,〈無人稱之物〉以現象去驗證不在場的存在;〈隱蔽的詞〉「你」的主動尋找,使不存在之事物有其存在。
3. 實象和虛象的交融
若將詩中的所敘述的畫面分為實象與虛象兩種,詩人的虛象所使用的意象時常是實象的延伸、發展,〈無人稱之物〉「那裡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從想像情境中的實象「燭台」,主體動態的移動後轉至心象世界的「燭火」,以視覺語言貫穿從情境空間到心靈空間的移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雨」本身即蘊含著具有終點的意義,而詩詩人以否定的語法,創造出一個違反物理現象的實象,雨被定義在一持續運動朝向終點而尚未的狀態,詩人又以「生與死之間」之虛像補充說明此一空間的屬性,以雲霧態去詮釋雨的形象;〈四季存貨〉「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無數向度的點/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抽象概念的「點」藉由宇宙與蘋果此一對互為指涉的意象,在讀者的視覺上構築出一實象的滾動的蘋果,沿滾動的軌跡回到的原點是虛象的,詩人透過這樣的寫作技法,使詞語具有一種運動感,讀者視線隨著敘述的流動在虛與實之間游離。
四、小結
馬永波在《返回無名》一文中曾如此描述書寫的經驗:
「你覺得有什麼就要降臨,你微微警覺,感覺自己如容器正在慢慢倒空。你等待著,耐心而機警,像雪地上的猛獸一樣寧靜。在這樣的時刻,你的自我似乎已經在消融,變得遲滯而被動。對,就是這種『被動』,使你聽命於比你的自我更大的存在,使你傾聽和凝神。你傾聽的就是語言。」
對詩人而言詩歌的書寫是超越個人經驗的,接近神秘學的精神狀態。組詩〈致永恆的答謝辭〉是詩人較為晦澀的作品,本文試以語言的藝術表現分析其在客觀化寫作的框架底下如何架構其詩性空間。空間是非現實性的,而空間中所訴說的事物諸如「生活」、「集體的孤獨」卻是現實性的。詩人曾言其詩歌是為了抵達真實,而此真實往往與現實仍隔著一層遮蔽、有時甚至是相反的,唯有在詩歌世界,詩人得以誠實地以想像、以虛構更靠近真實。
五、參考文獻
(一)書籍
1. 馬永波:《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台北:唐山出版社,1999)
2.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
書店,1988)
(二)期刊論文
1. 馬永波:〈客觀化寫作-複調、散點透視、偽敘述〉,(《當代文壇》2010卷
第2期,2010年3月,頁96-99)
2. 馬永波:〈返回無名〉,(《文藝評論》2005卷第5期,2005年,頁58-6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附錄原詩
致永恆的答謝辭 馬永波
混亂的開場白
我來到這裏。我曾在何處
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
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
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
和牆壁之間,上個季節的存貨黯淡下去
石灰變硬。逃不脫此時此地
實體掙扎著變成影子。在這裏
一場雪和草完全一樣,不依賴名字存在
金雨從最高的雲端落下,依次經過鳥巢
大腿,甘草,它可曾帶來新的消息
或者依舊陳腐地用鯨魚之路比喻大海
同一事物經過不同的門,到達同一凹型庭院
有多少扇門,便存在多少次
我既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我在何方
“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
菱形的彩窗,光線很久都不移動
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
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鏡子
吐著沈悶的青色圓圈。是否還需要拖延
辯解,抓住經過的東西,再造一片幻景
我總在另一個地方:我永遠到達不了現在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一只錶在夢中鳴叫,放射光芒
尚無形式的東西,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停下來,發現了什麼。一些零星之物在聚集
將體重均勻分布在一個正在形成的觀念上
陰影降落,緊張的大腿,鬆開的大腿
在開合之間暗藏了變化與玄機
令人暈眩的知識像一枚旋轉的蘋果
多麽可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一隻鳥在霧中開始鳴叫,彷彿被一根
不連續的線懸掛,追隨那只蘋果
正向反向地旋轉。在兩次停頓之間
拉長的音節取消了名字
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
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
如何像人一樣生活,猶疑的陰影
在未說出的東西之間隱藏了悲哀
個人的,集體的孤獨。去成為別人
去搜集靈魂,安置在十字地獄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
乾燥的土地上,鐵絲網,平臺
綠色的槍矛柵欄,慢慢整理一個人的容貌
無人稱之物
那裏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
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
拿起又放下一個脫離了門扇的球形把手
無人緩慢地上樓,察看腐爛的葉子和絲綢
無人下降得比水更低,低於黑夜
無人寫下這些字句,它卻一直存在
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
空氣中揮發的形象,留下沒有反義詞的符號
像無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各行其事
只是不能攀得比頂峰更高,因為虛無
就藏在雲煙和星群之間。不可能用時間中的軀體
抗拒時間帶來的一切。狹窄的房屋中
更狹小的臥室,膨脹成一個客廳
冷卻下來,被許多貼近的眼睛觀察
在每一個放大的瞬間發現了自身
有如夢中的文字,在看清之前混成一團
黎明的書頁一片空白。被換掉的血液
改變另一個生活。永恆緩慢地進入世界
先是在夢中,後是在血管裏的廢墟中
啟示早已寫下,只是無人能在夢中讀出準確的發音
寫下“生活”,並在上面停留死亡那麼長的時間
隱蔽的詞
你尋找隱蔽的詞,海的影子,圓柱
陰影下睡覺的狗,大氣腐爛的嘴唇
你尋找羊角中消失的雨,一個蒸發的詞組
裏面有樹林,河流,失蹤的十字城堡
臥室裏骯髒的盔甲,粗糙的黑色酒器
你尋找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他閃爍的目光
從黑暗邊緣出現,像藍色的流蘇
命運的一個實驗品,從他的表情
推測命運在你身上實現的程度
但是否可靠,將你帶到一個隱秘的領域:
玫瑰的多重眼瞼,或者公共汽車
拋下一個正在收縮的廣場,排泄出
琉璃粉末,燃燒的手套,各種尺寸的扳手和票據
在那裏你將一個人長久地散步
等待長腳蚊滑過水面,帶來拯救之血
一個隱蔽的詞,像喉結在海上升起
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
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
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
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
透明的籠子,取消了身份,權勢和利潤
將僅僅是重複的變化,凝結在單純的眼瞼
公開的獨白
作為一個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
已提前進入不朽者的行列,高聲提醒上帝
這裏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的謊言需要論證
他來自多岩石的地區,美與恐懼培育他
謙卑的品行,對不可言說之事保持沈默
他保持了玫瑰和暮色,保持了塵土在他手中
現在是讓塵土發光的時辰了
天鵝潔白的羽毛遮蔽流水,在秋天降臨之前
來不及數清它們。他不曾到過那裏
但同樣經歷了精神奇異的恐懼和豐富
凝視整個世界在一枚酸蘋果上出現
這觸摸過美的瘋子徹夜不眠,把道路扛在肩上
用所有黑暗日子的酒杯敲打肋骨,不需要
莊園、城堡和夫人,他在水中的茅庵酬謝知己
現在他的目光轉向過去,像一隻佬松鼠
拼命轉動著轆轤,卻汲不出清水
在傾斜的午後松林,在陽光陰影的地毯
向高處積雪的山峰舉步,吟嘯
為沮喪找到優美的形式,但並不會
因此贏得死亡的憐惜
在他的沈默中,你們的聲音如此響亮
他有理由不想念任何人,包括人類
此時此地
此時此地是一座牢房,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
但你已在其中。海水高過了窗口和電線
在燈柱上雕塑不斷瓦解的波浪
鳥和草籽隨波逐流。此時此地是你自我的形式
透過電腦屏幕不斷成形又不斷改變
沙丘,水銀,火焰,反光,那一切沒有本質之物
一面永遠醒著的鏡子窺視你,也讓你失眠
生存,是在所有光滑表面複製自己
再讓黃昏從反方向一一擦去
暫時恢復真實的面夢。面收縮成一點
在放大鏡下顯示出性別:不可避免的此時此地
我們分明切除了命運冗餘的關節
但網格的每一次細分都留下完整的整體
此時此地,一片無法清理的建築工地
將荒涼向未來的城市擴散。燈壓住的藍圖
石頭,帆布,墜落中分裂得更細小的砂粒
一天的昏暈平均分配給許多明暗不同的玻璃窗。
街道擺脫每個房間,從陽臺上跌成一汪積水
白色的巨輪在水面升起又落下,浪花噴濺在
麻木的臉上,那清冷冷的“生活”
你在每一時刻存在,又被每一時刻取消
在地圖上
已經是十一月,事態仍沒有明顯的變化
北部多封的地區仍是白色在統治
寂靜抹平了所有的峰頂,在地圖上
相似性來源於縮小的差異。更大範圍的散步
囊括了所有未竟之物,半圓形的塔樓,虛線
重複的色塊,標誌,衰草和箭頭
目的是讓人迷失。也許一支箭終於射穿了雲霧
鉛筆,放大鏡,時隱時現的手。波浪消失在
破碎路基的盡頭。事物依然無法真實起來
瓶子,防波堤,活動房屋,越來越多的人工之物
散佈在石頭,湖水和空虛之間
在玻璃窗上描下遠物的輪廓,取消透視的距離
被忽略的細節在另一時刻,衍化成
午睡,不同的區域,相鄰的燈光
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唯一真實的人性
一個人死去,為了讓生者重新聯繫再一起
他們擁抱,哭泣,盡釋前嫌
彼此糾正或補充死者生前的故事
在遊戲中可以互換的棋子,向對方投射
淡淡的陰影,辨識著公正的界限
大量的泡沫混淆了海洋陸地的邊緣
漂移的飛機場。未來沒有著陸之處
五種顏色窮盡了氣候,歷史和變化
在放大鏡模糊的玻璃下面
四季存貨
⋯⋯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
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
像財富在記憶中閃耀。無用的劍,暗淡的鏡頭
泥濘,地圖,鉛筆,硬幣上的花紋,方頭瓶子
一個既無希望也無恐懼的動物,零散的句子
“男孩要是不比女孩強,那就比撒謊還糟”
或者“一個色塊浸到另一個之中,
卻使後者得到了強調“
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
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
響亮的音節漂浮在臺階上,像剛撕下的海報
“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
越數越少的,在反射中增多,從鏡中
浮上來。我卻始終沒有加倍。陰影支撐著
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有無數向度的點
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
所有的東西聚集到一條街上。兩個方向的街
薄如錫紙有無數個方向的行人
綠色無花果中的蝮蛇,悄悄轉動的百葉窗
暗示後來的動作將吻合光線的變化
而與愛情無關。門廊斑駁的色彩
枯萎的藤蔓⋯⋯為什麼總是這樣結束
以致無法讓周圍的事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無法變得真實,因為時間,灰塵,遺忘
1996.11.10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馬永波 #致永恆的答謝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傅長膨AnimaJin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真假彩盤大比拚,真的能比嗎? ============================= 如果喜歡我可以訂閱,或者到我的臉書粉專按讚給我支持~ If you like me pls subscribe, or Like my FB Page to suppport me :) Instagram:...
軟體動物排泄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民曆,是台灣乃至華人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本書,這是一種曆書。
而曆書的編纂是具有相當意義的。在帝制時代,只有強而有力的政府才得以編纂曆書,因為要養科學人來觀察天時,來修正曆法,才能夠讓農人不會誤了農時,或是躲避災殃。
一般王朝的初期,政府都有足夠的能力來頒布曆法(以前沒有電子萬年曆,所有的曆法都要靠人去推算),而曆法能頒布到多遠,也就象徵著政府的控制力能到多遠;但一體兩面的是,一旦王朝的國力衰竭,通常就無法推算曆法,也無法頒布到全國各地。
沒有官定曆法,民間推算的版本就會分歧跟錯誤,而識字不多的農民也會因此耽誤或是在商業貿易的日期上出現誤差。
#這在農耕社會是一件動搖國本的事情。
-------------------------
是以可以得知,農民曆與通書的重要性在於讓人知農時,而不誤農時。
進入科學時代,資訊傳播廣泛的現在,西方的計時觀念也不需要計算甲子順序,這讓我們可以用電腦軟體解決很多事情;也不再靠政府來頒布曆法,而台灣的農民曆也大多是宗教人士或宮廟來印發(而且還只有老派的農民會看)
但話說回來了。
早期的農民曆,大多都是依據華中、華北地區的氣候來作經驗總結(明朝時),一旦離開這些區域,氣候的經驗也就會隨時改變了。
何解?
簡單舉例。影響中國氣候最大的因素主要跟季風有關,東北季風跟西南季風帶來雨水或冷空氣,也是冬季夏季的最主要分界。
但,東北季風從蒙古下來,會先經過華北、華中,到華南,然後到台灣;所以不難理解的是,一定是華北開始冷,然後台灣最後才變冷。
在這種情況下,同一個節氣的感受就會出現不同。
於是,古人總會總結氣候變化來變成歌謠流傳給後人(用唱得比較好記,就像我們小時候的兒歌)。
以棉花這種作物舉例,華中的諺語是『清明前、好種棉』;華北是『穀雨種棉正當時』;而這種需要寒冷地區種植的植物,到了台灣的平地,根本很難好好生長。
所以,節氣無法在全中國與全華人地區被一體施用;甚至局部根本無法施用。
------------------------------
但到處都有農民,也到處都有農民智慧,這種活著的知識會因地制宜,所以我們會有我們自己的農民曆改變。(例如我們有出海的漁民,華北華中地區只有局部地方有海,而且漁產跟氣候差異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農民曆自然會有屬於我們的元素,而這種到處都有的小冊子,相信大家也看過。
裡面根本豐富到可以當作小說來看。有線香燒成的預兆、健康資訊、面相、骨重、生肖、黃曆忌宜,甚至是星座運勢,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食物相剋圖。
食物相剋圖的呈現其實很簡單。甚麼食物不能跟甚麼食物吃,吃了會有妨礙,一旦有妨礙該怎麼解?
但由於太過簡單,簡單到我們無法知道其中原因,也不知道解方該怎麼施用。
例如,花生加毛蟹有毒,要用地漿水來解。
這個還好理解。就是兩種常見食物吃了會中毒,然後要拿從井裡面打撈的井水,靜放一夜後,取上層的澄清液體來飲用。
但對我來說,花生跟毛蟹只要有煮熟,問題不大,不過就是植物蛋白跟動物蛋白的結合;但從井裡面打撈的水,沒有煮沸,很容易喝出問題(蟲卵、動物排泄物、病菌感染、動物屍體的腐化、落葉.....)
而把水煮沸飲用的提倡,已經是很近代才出現的事情;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開發中國家的人直接喝河中井中的生水,每年喝死的人非常多。
------------------------------
另一方面,食物生剋的箇中原因一部分是因為經驗歸結(例如飲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殺人;更生猛的還屬於"豬肉以胡荽同食,爛人臍"!!)
另一部分則可能來自於五行生剋;但放到今天來說,幾乎全部不可信。(茶、飯加起來有毒? 那日本的茶泡飯........)
早在抗日戰爭前,就曾有教授進行過時間較長的實驗,把那些被記載有毒的食物組合給自願者吃,甚至連他自己也吃;實驗時間到了,大家都沒事。到了2008年,中國也有兩個大學對此進行過實驗,也都沒有出現農民曆上的記載。
那到底謠言風聲從哪裡開始的?
一般認為食物生剋是源自東漢醫聖之稱的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中所記載的經驗。(他最有名的書其實是《傷寒雜病論》。)
東漢?
對,就是那個被蔡政府所刪去的三國時代.....的人。
張仲景出生於150年,是漢桓帝的第二個年號。
漢桓帝? 沒錯,就是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 :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的那個桓帝。
其實這個桓帝就是一個喜歡聽音樂,然後崇拜老子,加上被外戚與宦官相鬥影響後架空的一個被皇帝身分耽誤的神秘文化喜好者........好啦,大家也能知道那個漢朝即將要衰敗的年代。
而張仲景死於219年,就在同年底,關羽兵敗走麥城,在年底歸天去了。
簡單說,醫聖的七十歲人生都在戰亂流離中度過。
在那個大家只顧著打仗的時期,到處都是打仗、死人、疫病、災害;沒有國家基礎建設、沒有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沒飯吃、也沒地可以耕種。
(我就不知道那些整天想打仗的人到底是在想什麼??覺得很好玩可以去泰國當兵或是中東、法國當傭兵,又能賺錢又能殺人......或被殺)
在那樣的背景下,食物一般很匱乏;而食物匱乏,大家就會為了節省而亂捕亂吃,然後吃出毛病。(花生放它個半年,發霉後照吃;珍貴的肉類爛掉了也弄來吃)
而醫療知識落後的古代,對於衛生與公衛也相對缺乏知識。所以他們喝生水、吃不潔的食物也不洗澡(曹植愛吃生魚片愛喝酒,就吃出一肚子寄生蟲;當年的袁術軍隊在貧困時也讓士兵捕河鮮吃,然後集體烙賽......)
在那樣的情況下,歸結出一些看起來的食物生剋組合來提醒大家不要這樣吃,其實就能理解。
而仔細去看,那些說有毒的組合,大都會因為保存不良而變質,例如花生的黃麴毒素、腐壞的海鮮或是禽獸肉,又像是帶有強烈植物鹼的植物。
也就是說,其實不是這類的東西有問題;而是保存有問題,而保存有問題的東西,就會吃出問題.........
所以,在今日只要保存得當、處理得法、料理符合規矩,然後適時適量的均衡攝取,基本上是不用顧慮到甚麼食物生剋問題。
而且,倘若你吃花生加毛蟹然後不舒服,你會去弄生井水來嘗試解毒嗎?
最後談另一個有名的解毒物是"雞屎白"。
其實就是拿雞屎上面白色的東西,經過曬乾煎煮後,加酒泡製。
但那種東西其實就是鈣質(雞屎裡面有5%左右的氧化鈣),先不論它是雞屎中的成分,至少經過消毒;而基本上身為一種礦物質,還被煮過消毒後用酒泡製,你相信它會有療效嗎?
頂多,補充一點鈣質囉。
那我真的建議你吃豆腐就好;畢竟,能吃豆腐就攝取的營養,犯不著去吃屎吧?
.
.
.
#有病去看醫生
#有健康疑慮也請去問專科醫生
#都什麼時代了_要學會理性判斷
#台灣人真的好騙難教嗎?
#其實一直很不諒解三國志裡面為什麼沒張仲景可以選?
#持續人生迄今的最大挑戰
#操瘦了四公斤.....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來實體店面會會真實的我 :
https://www.facebook.com/%E6%89%93%E9%8B%BC%E8%B2%B4%E5%80%AA-%E5%89%B5%E6%84%8F%E5%B0%8F%E9%A4%90%E9%A4%A8-100750331729506/?modal=admin_todo_tour
https://www.edh.tw/article/20648
軟體動物排泄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土壤地理學
在大自然裡,大約要花上500年的時間才能生成2.5公分厚的土壤,珍貴的天然資源卻在腳下任人糟蹋。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機碳儲藏庫,有機質是土壤肥不肥的關鍵。因超過半數的有機質是以碳的形式存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在製作全球的土壤有機碳地圖,了解全球土壤狀況。
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有機碳地圖製作小組向《上下游》記者表示,台灣仍可遞送相關資料,一起拼湊完整的全世界土壤地圖。
全球1/3土壤退化,每年流失240億公噸
聯合國統計,全球有1/3的土壤退化、每年流失240億公噸的土壤。工業活動、過度使用農藥和肥料、畜養牲畜的廢棄物,乃至家庭使用的塑膠都會污染土壤,問題嚴重但關注有限。為數不多的大型調查揭露令人憂心的數據,美國有上千個土壤污染地點,澳洲有超過八萬個,近兩成的中國耕地土壤遭污染。印度有七成的耕地土壤退化,平均每公頃每年流失16公噸的土壤。
為了讓大家警覺土壤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12年開始推動「全球土壤夥伴計畫」(GSP),訂2015年為國際土壤年、每年的12月5日為世界土壤日,並於今年6月初在羅馬召開第7屆全球土壤夥伴大會。
靜默的土壤是活物,10公克有超過百萬種的微生物
土壤靜默無聲、不輕舉妄動,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但土壤是活物,會生養繁殖、消化呼吸,還持續改變溫度,提供植物所須的養分、水與礦物質,也是無數小動物、昆蟲與微生物的家。10公克的土壤中,有上百億的細菌,超過百萬種類的微生物。地球上有1/4的生物活在土壤,低頭觀察,會發現腳下不起眼的土壤是生機蓬勃的「地下社會」。
「有健康的土壤,才有健康的食物。」多位與會者不約而同表示。全球的農業生產在過去二十年成長了三倍,然而,近年來一些田裡長不出作物了。
複雜的生物多樣性讓土壤有韌性面對氣候與病蟲害的威脅,但化約式的農法在採收時也帶走了土中養分,久而久之成了不毛之地。補給的化學肥料是單一的化工產品,很難重建土壤豐富多樣的有機質。
沃土變沙塵,美國「骯髒三〇年代」的教訓
1930年代,美國經過數十年的麥田榮景,犁耕頻頻的裸露土壤死氣沉沉。久旱不雨後黑色旋風呼嘯,中西部大草原上歷經數十萬年才形成的沃土,化為沙塵,飄上天空,像鋼刷的沙塵暴席捲麥田,甚至颳到了位在東岸的紐約、華盛頓。農民不只失去了莊稼,更失去賴以維生的土壤。面積超過十個台灣大的農田成荒原,這起大地悲劇,促成美國在1936年通過《土壤保護法》。
美國文學代表作《憤怒的葡萄》勾勒了耕地荒蕪後農人的絕望,可是「骯髒三〇年代」的黑色風暴(dust bowl)教訓像塵土一樣隨風而逝。位在非洲東南部的馬拉威,農民在政策鼓勵下都用上了象徵現代化的化學肥料,平均每公頃農地施了160公斤的氮、磷、鉀綜合肥料,土壤沒被養肥,反而瘦巴巴越來越不健康。
糧農組織前往馬拉威實地調查發現,從2010到2017年,這個內陸小國將近半數的農地土壤退化,氮和有機磷不足以提供作物足夠的養分。出乎當地農民意料的是,肥料是導致土壤貧瘠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骯髒三〇年代」席捲德州的沙塵暴(出處:wikipedia)
不管慣行或有機,錯誤的施肥讓土壤變瘦
全球土壤夥伴計畫秘書長瓦嘉斯(Ronald Vargas)指出,「為了補充土壤的養分,幾乎所有的馬拉威農民都用了化學肥料,但使用不當,大約四成的土地酸化,讓土壤流失的情況雪上加霜。」土壤流失又帶走了3%的化肥,落入惡性循環。
瓦嘉斯表示,綜合肥料管理方法(IFSM)結合化肥、有機肥和石灰、磷酸岩(rock phosphate)可以恢復土壤的肥力。「關鍵在於,要有政策支持,傳遞這些資訊,教導農民。此外,政府也需要建構一套容易取得的全國土壤資料庫。」糧農組織在馬拉威調查時,也訓練了一批當地專家,寄望現代化的科學研究方法在當地生根,長期觀察與分析土壤變化。
不靠化學肥料,馬拉威牲畜排泄物含有的氮、磷、鉀就足以重振土壤肥力,當地也有六成的農民使用有機肥料,可是品質良莠不齊又缺少專業輔導,無法對症下藥。和仰賴化肥的慣行農法一樣,偏廢的有機農法也會荼毒土壤,破壞有機質和微生物原本充滿活力的相生相剋動態均衡。
過量的化學肥料導致水源優養化、土壤鹽化並累積重金屬。來自動植物的有機肥料呼應循環經濟和永續發展,但錯誤施用同樣留下後患。糧農組織指出,已經有不少研究證明,由牲畜排泄物製成的肥料含有重金屬、病原體,打在動物身上的抗生素也滲透到土壤。
泰國推農民養土冠軍,印度流動實驗室到田間測土壤
泰國農業發達,但也面臨土壤退化的威脅,沿海土壤嚴重流失。防制的難度不僅在於土壤的構成複雜牽涉到化學、物理學與生物學,還在政策的設計與落實,即使科學研究到位,資訊經常無法順利傳遞給農民。
泰國政府推出泰王國際獎章,每年選出養土高手,頒發獎金,去年由孟加拉的農民團體奪冠。在泰國境內,政府還推動「農民博士」計畫,選出愛護土壤的「土氣」冠軍農民,加以培訓後,由農民教農民,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傳遞養土的知識與技能。
為了協助農民了解土壤狀態,印度研發了便於攜帶的檢測儀器MRIDAPARIKSHAK,流動式的小型實驗室深入田間服務。與正規實驗室的大型儀器相比,MRIDAPARIKSHAK的準確度達九成,能夠檢測酸鹼度、電導度、有機碳、砷、鉀、磷、硫、鋅、鐵和硼等,然後由專家依檢驗結果推薦適當的肥料。
鄰國背景雷同,跨國合作從區域開始
世界各國的土壤狀態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關於土壤的研究、立法與執法也有極大的落差。一些土壤退化嚴重的地區,像是馬拉威偏偏缺少研究的資金與技術;泰國雖意識到問題但心有餘而力不足,位在曼谷的中央政府對偏遠鄉村鞭長莫及。
相較之下,歐盟不只在科學研究上領先,也逐步落實為政策,建立了跨國的土壤資料庫。位在荷蘭的「世界土壤資訊中心」(ISRIC)蒐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料,繪製全球土壤含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程度、含水量、黏土分布等數位動態地圖,並採用開放軟體的架構希望吸引更多政府和團體參與。
區域合作是保護土壤的重要步驟,因為鄰近國家的背景條件接近,相互交流的知識能夠發揮加倍的效應。位在曼谷的亞洲卓越土壤研究中心(CESRA),已經有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越南等24個國家加入。
糧農組織繪製全球土壤地圖,台灣也可以參加
糧農組織指出,保護土壤的技術大多已經存在,推動的障礙主要在政策面。目前少有國家針對保護土壤制定專法,多數是在環保法規中管理。
為了建構全球治理框架,糧農組織在2017年推出「可持續土壤管理自願準則」,呼籲各國減少土壤侵蝕、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的養分均衡與循環,防止土壤鹽化、酸化、污染、板結、增加土壤的生物多樣性等。
土壤還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機碳儲藏庫,因為耕犁造成的碳流失,降低了土壤的養分,也加劇了氣候變遷。有機質是土壤肥不肥的關鍵,而超過半數的有機質是以碳的形式存在,糧農組織正在製作全球的土壤有機碳地圖,了解各地的分布,也傳遞保存土壤中有機碳的知識與技術。
部分國家不願意提供土壤的細部數據,因此是依照糧農組織編制的操作手冊自行製作後,提交該國的土壤有機碳地圖,糧農組織檢視後彙整為全球地圖。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有機碳地圖製作小組表示,仍可以遞送相關的資料,一起拼湊完整的全世界土壤地圖。
軟體動物排泄 在 傅長膨AnimaJin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真假彩盤大比拚,真的能比嗎?
=============================
如果喜歡我可以訂閱,或者到我的臉書粉專按讚給我支持~
If you like me pls subscribe, or Like my FB Page to suppport me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ima_jinx/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Jinx
我是男生, 但是女聲,
喜歡感恩, 不喜慢走~
如果你在我的影片裡找到歡樂,溫暖,力量,
那是對我最大的讚美!
謝謝:)
I'm a boy with girl's voices,
thanks for like, haters bye~
if you found happiness, strength and courage in my video,
that is the biggest compliment to me! Thank you :)
=============================
我在知名購物網站裡面
買了一盤假的Juvia's Place眼影盤
到底要怎麼辯解真假?
這麼便宜的彩盤到底值不值得?
↓正版Juvia's Place開箱系列↓
The Zul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S1KLeexi0&t=
The Magic Min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viMU4feO4=
The Masquerad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O_5cP2Q5I&t=
=============================
解釋區:
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 Pro CS6
BGM使用:Tip Toes
軟體動物排泄 在 貝類軟體動物中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成份 的推薦與評價
赤貝台語叫「血蛤」,貝類軟體動物中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成份,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 ... ... <看更多>
軟體動物排泄 在 痛風普林食物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吃動物性食物比較會痛風, 原因不明, 台灣人會痛風, 絕大多數是因為先天排泄尿酸比較慢, 變成尿酸高, 而不是吃太多, 所以這篇只是似是而非的廢文 ... <看更多>
軟體動物排泄 在 動物界--軟體動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動物界-- 軟體動物. 26K views 8 years ago 國中生物 · 均一教育平台Junyi Academy ... 10601高三選修生物ch8 2 04動物的 排泄 系統脊椎動物的腎臟三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