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化,是我們在登山學到的技能,也希望將其帶到日常!
不知道大家爬山會不會有攜帶錢包上的困擾,像我是屬於東西很容易搞丟的人,所以即便爬山用到錢包的機率偏低,我還是會想帶在身上,避免下山忘記自己錢包放哪。
由於一直沒有找到適合戶外用的錢包,槍岳買的輕量化防水錢包就這樣使用了2年,不過它有個缺點是不好放卡片,以及鈔票跟零錢無法分開放,所以我下山仍需要換成原本日常用的錢包。
直到最近 @dunit.original 邀請我們試用錢包,才終於找到戶外與日常都可以共用的錢包了嗚嗚,與大家分享 我 跟 Matt使用一週下來的心得
▲配件:鈔票夾*1、零錢包*1、鑰匙圈*1、卡片收納*1,這4個配件皆是獨立個體,可隨機組合
▲重量:40-50克,輕巧無負擔
▲模組化:透過模組化的設計,讓穿梭戶外與城市的我們可以快速轉換所需配件
▲防盜刷:使用特殊材質作為隔層,錢包內的卡片受到完整保護
▲材質:皆使用防潑水布料及防水拉鍊
▲顏色:可自由選擇鈔票夾及零錢包配色。目前有 純黑 \沙地 \ 深灰 \ 灰白 \ 深藍 \ 亮藍
大樂配色|沙地+深灰
Matt配色|純黑+深灰
-
我喜歡這個錢包的原因在於它可以豐富,也可以極簡,尤其鑰匙圈可以拆卸對我來說超方便!
日常開啟豐富模式,所有配件都裝上,在沒有這個錢包之前,我每天在斜背包裡找鑰匙都要找老半天
還曾經誇張到蹲在門口把包包東西都拿出來撒在地上,只為找一把鑰匙...
現在只要拿出錢包,拆掉鑰匙就可以立馬開門,省去很多找鑰匙的時間,心情真的美麗很多啊><
週末開啟極簡模式,一個鈔票夾+零錢包的組合就可以走遍所有戶外,不怕壓壞到卡片、不怕重!適合想要隨時轉換戶外與城市的你
這是一款適合城市生活和戶外活動的錢包,凡於5/31前購買,可享$300折抵優惠,自由配色也是優惠期間才有的唷!
立即至主頁點擊連結訂製專屬的城市戶外兩用錢包🥰🥰
#臺灣 #防潑水 #輕量 #模組化 #戶外 #錢包 #山系卡波 #山系女孩 #登山裝備 #taiwan #mountainhiking #outdoor #hikinglife aoutdoorlife #行山 #登山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山登りり
「輕量化登山包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M'wilder Couple 山系卡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關於輕量化登山背包的布料選擇- 看板outdoorge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HANCHOR TUFA 簡易心得】輕量登山包模範生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很常會遇到大家對於輕量化背包選擇上的難題,這篇... - 鄭臣 ...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HANCHOR MARL 使用心得】輕量化登山包推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討論] 2-4天行程<12kg 輕量化背包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討論] 登山包請益(內有選手)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國產登山背包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國產登山背包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討論] 2-4天行程<12kg 輕量化背包- 看板outdoorgear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神秘農場登山包ptt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神秘農場登山包ptt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神秘農場登山包ptt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心得] 高CP輕量縱走裝備建議- 看板outdoorge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討論] 2-4天行程<12kg 輕量化背包- outdoorgear 的評價
- 關於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問題] 輕量化難度是不是大於重裝? - 看板Hiking - PTT 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
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保暖的新技術,主動發熱外套
衣服的保暖大概有幾種材質,當然也都有優缺點。
羽絨:輕、收納體積小、擠壓之後沒保暖效果,怕水、跟有一些味道
化學纖維:重量比羽絨略重,收納體積中等,比較不怕水
刷毛纖維:便宜,擠壓之後還可以保暖,收納體積大,清洗時不環保。
我的保暖層目前都是以羽絨跟刷毛纖維為主,這次試用Derive得路威的主動發熱外套,要在九月天測試比要困難,只好挑戰一日武嶺,抵達山下2x度,武嶺山上5.5度,搭配吹風與下雨,馬上秋天變寒流。
先來說說發熱外套的原理,透過外接USB電池,電流通過電熱材質,原廠規格採用石墨烯材質發熱,效率更高,簡單來說就是隨身電熱毯的單功率輕量化版本,主要的加熱部位是身體前後。
我在5.5度風寒下雨的氣候測試,只穿一件排汗長袖,外套內部的溫度31度,是可以達到身體不冷,但是因為手臂沒有電加熱,所以手臂還是會冷,到了山下一點約10度的溫度測試,就可以透過加熱達到身體跟手都不冷,所以這一件外套在台灣潮濕小雨的狀態下測試,我覺得適合溫度約10~25度的溫度。
有電熱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不脫外套的狀態下,可已有很寬的溫度調整範圍,電熱控制有三段控制,行動電源安裝在外套內的口袋,透過USB連接,按下外套黑色面下方的防水按鈕,長按開啟,再按一下調整模式,所以透過外套拉鍊打開,外套關閉,電熱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就產生了五段的溫度調節。
終於不用再玩穿脫遊戲了,以前去露營的時候,天氣一冷,出帳篷穿外套,生火脫外套,洗個碗穿外套,進帳篷脫外套,就是這樣一直穿脫穿脫。
如果外出天氣冷,以前進捷運就要脫下背包,脫外套,要不然就準備流汗,手拿著又很累,人一多還要擠,出捷運又要馬上穿起來,又是穿脫穿脫。
現在有這樣發熱外套,就可以平常是一件適合秋天的外套,溫度一低,或者風吹就可以馬上調節,USB電池也隨手可得,人手一個,在約1x度的天氣,冷的時候開啟最強發熱,身體暖之後保持第二段,或者最弱段,使用10000mah電池,大約可以用七八個小時。
適合哪種使用情境呢?
我覺得適合平日上班,騎車通勤可以加強保暖,上班的時候關閉電熱,外出吃飯的時候在開啟弱段。
也適合休閒戶外活動,例如家庭露營的時候,冬天穿著,帳篷內,營火旁,火鍋旁,帳篷外,各種場景只要透過溫度調整就可以,不用玩穿脫遊戲。
外套的材質都用防雨材質跟防雨拉鍊,我自己測試抵抗一個小時的小雨沒問題,生活防雨夠用,如果你想當雨衣穿或者登山穿我就不建議。
兩面都可以穿,一黑一白,可以變化兩種風格,12個口袋都使用防雨拉鍊,東西可以裝很多。
產品連結:我放在連結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一件我最實穿的外套:長毛象Ultimate VI 六代經典軟殼 》
「『軟殼』是什麼?好吃嗎?」在眾多登山服飾裡,有一個和軟殼蟹同名的類別,是因其相較完全防風防水的雨衣雨褲「硬殼」,它們有彈性又抗風防潑水,可以拿來應對較不極端的氣候,材質也軟得多而得名。
在登山初期,其實我對軟殼衣褲沒什麼興趣,因為它不徹底防水、不能防狂風也沒有很保暖。但隨著經驗累積,我才發現正因為它有一點防水、有一點保暖、在絕大多數的情境裡足以防風、很有彈性又透氣得多,在舒適取向又沒那麼怕冷的登山者(我)眼裡,它就這樣成為了出勤率最高的外層,無論冬夏都用得上,而且不像雨衣有漏水問題,至今都是我最愛的外套與褲子品項。
從開始爬山到現在已經7年,我一共有4件軟殼外套,4件軟殼褲,每一件都還在服勤,是很長壽的裝備種類。而目前讓我最愛不釋手的,莫過於今天的主角 Ultimate VI了。
由於個人體質沒那麼怕冷,所以冬季以外我不太喜歡穿保暖層,只需要「有點保暖又沒那麼保暖」的外套。Ultimate VI是有紮實感的中厚軟殼,相較於薄軟殼有更多的布料可以幫助保暖,剛好符合我的需求。
除了小保暖外,清晨或冬季的行進中抗風,是我最喜歡的功能。在排汗衣外穿上它,就可以很舒適的在寒風中行進,因為它的透氣性使它不會像硬殼或者保暖層一樣一下就反潮濕掉,而能使用很長一段時間,等太陽完全升起再脱就好。在冬天的高山,你也可以整天穿著它,這也正是軟殼衣褲最強的應用時機:抗風、保暖、透氣與耐磨,讓它幾乎可以在天冷時當「第二層底層」用,就算飄毛毛雨也可以稍微擋一下。順帶一提,雪地才是軟殼最強的使用場合,因為防潑水可以讓你不被不小心融在身上的雪弄濕,透氣又不至於讓你走到反潮,還能再多增添一點保暖效果。
正是這種「什麼都會,也什麼都不太會」的特性,讓Ultimate VI成為可以在大多數情境下一件搞定的方便選擇,而不用視情況掏兩件衣服洋蔥穿搭或者頻繁穿脫。
反過來說,帶了軟殼,還是得帶保暖層與硬殼備用,才不會面臨極端情況而措手不及;但絕大多數時候,我還是只會穿軟殼,很矛盾吧!所以我身邊的輕量化玩家都不太喜歡軟殼這個品項,而會選擇保暖與防水各一件就好。另外對於預算有限的朋友而言,我個人也不推薦先買軟殼,因為這是講求舒適的後期裝備,前期還是買雨衣和保暖層比較實在喔!至於手頭寬裕的朋友,喜歡的話就可以下手了,不會後悔啦~
然而,有一件事情,是大家的共識…
就是軟殼穿起來,真的超帥啊XD
我的Ultimate VI是無帽款的,比有帽款輕50公克(505g),設計上非常簡潔,只有兩個腹部口袋與一個胸前口袋,用色也很單純,走極簡風。不過我很喜歡左下衣襬的亮橘跳色小裝飾,為整件樸實深邃藍的衣服增添了一絲動感;其實,那個小裝飾就是長毛象重視安全的“Safety Orange”精神象徵。
無帽軟殼的設計初衷,是可以拿來充當薄中層使用,但我發現了它最棒的功能——騎機車。
這篇文,也終於讓我的代步工具露臉了,請多多指教,更歡迎重機車友出來相認。也希望以後大家在罵重機的時候,可以稍微想一下我就是那個連買早餐都用它代步的人。重機並不是玩具,它只是一種選擇,一個能點綴日常生活的工藝結晶,能在每個移動之間,以優美的線條與機械的節奏為自由靈魂充電,更能在停好車後的每一個回眸,都有著初戀般的悸動。
回到正題,在台灣這個機車王國,冷天有一件可以擋風,甚至防潑水的外套,是多麽幸福的事情!而對於以重機代步已經4年的我來說,Ultimate VI就這麼打中了我的心,讓我不只山上穿,天冷騎車也最愛穿它!在擁有它之前,我一樣會穿登山的軟殼外套騎車,畢竟軟殼的抗風功能真的是騎車良伴;但都因為帽子會灌風,讓領口勒緊我的脖子,每每在騎快速道路時讓人傷透腦筋。
無帽款的Ultimate VI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且這時低調的設計也成為了優點,讓你不再像是從電影裡走出來的冰攀勇士,而是一個悠閒穩重的都會騎士。只是手臂上那個超過150年歷史的長毛象壓印,透露著藏不住的山野氣息,標示著屬於自然的靈魂。
簡單來說,一件軟殼外套那麼貴,如果爬山之餘平常穿也不會太突兀,功能還很棒,那真是再好不過啦~
───
講了那麼多優點,一定要來列一下缺點的啊:
1. 這件版型很適合亞洲人,手不會太長,但是… 無帽版實在太短,幾乎每一件底層不紮衣服的話都會從衣襬跑出來,實在有點困擾,不過有帽版本版型夠長就沒這個缺點了。這是因為無帽版有充當中層功能,需要被包在外層裡面,而刻意做短了一些。
2. 無帽設計的代價,就是脖子會冷… 冬天記得帶厚圍脖。比較怕冷的朋友可以選擇有帽款喔~只不過騎車的時候記得把帽子反摺在裡面比較好。
3. 設計太低調了商標很不明顯,LOGO控心碎。
4. 濕了不是很容易乾,所以雖然防潑水,但我還是不太喜歡拿它淋雨,這是厚布料的一體兩面,想穿也只能吞了。不過以我半年的使用經驗而言,Ultimate VI算是濕了也不會太冷的類型,還算可以穿著烘乾。不過對於怕冷的朋友而言,還是不要這樣比較好喔!
*官網介紹:https://www.mammut.tw/productsearch.php?sword=Ultimate+VI&qbtn=search
Mammut Taiwan
Ducati Taiwan
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HANCHOR TUFA 簡易心得】輕量登山包模範生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1.此款包白色是最好看賣最好的,但是就是每背一次就要洗一次,因為白色真的很難顧。 2.可能是因為輕量化的背包,所以背包相關的扣環拉繩有點細要小心拉, ... ... <看更多>
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很常會遇到大家對於輕量化背包選擇上的難題,這篇... - 鄭臣 ...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陸續寫過蠻多關於登山輕量化的文章,未來也將會從包內規劃的角度寫, ... 落,深受年輕人喜愛,登山背包再也不會一堆繩子,一堆扣具,這是它的優點,卻也是缺點。 ... <看更多>
輕量化登山包缺點 在 關於輕量化登山背包的布料選擇- 看板outdoorge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出處 https://tinyurl.com/ye29uycc
關於輕量化登山背包的布料選擇
一般背包使用的主布料通常需要防水層,防水層一般有貼膜跟塗層,防水層不僅僅提供防
水性,同時也將布料的紗線固定在一起,以免布邊受力的時候鬚邊,這也是為什麼年代久
遠防水層脫模或水解失效的背包會有縫線破裂鬚邊難以維修的現象。
目前常見使用輕量化背包布料有XPAC, DCF, ULTRA以及其他防水塗層布料。
XPAC最常見的VX21是表面210D尼龍布背面內襯聚酯布中間防水膜以及菱形格的舖紗,而
DCF則是兩面防水膜中間舖紗並視情況外層貼上表布,ULTRA則是類似DYNEEMA的UHMWPE與
聚酯紗線交織後背面貼防水膜。
這類貼合製造的布料除了使用的紗線本身耐磨及抗撕裂性外,很重要的是貼合的牢度,因
為一旦貼合失效容易造成防水膜破損外也會造成布邊綁紗效果差,所以縫線強度也會不佳
,較容易針孔擴大甚至鬚邊。
XPAC目前是我比較偏好的布料,布料跟其防水膜有不錯的牢度,其中貼有表布及內襯布的
VX21是我覺得其中最適合輕量化登山背包的布料。其實xpac還有某些款式是只有在防水膜
表面貼上表布而背面沒有貼上內襯布的版本,經驗上發現這類款式經過使用後會較快有貼
膜破損及脫膜現象,這可能是因為防水膜本身不像布料耐磨耐曲折,沒有內襯布料的保護
而降低了耐用性。另外或許也因為貼合的版本經過兩次貼合作業造成貼合牢度較佳。個人
覺得不太值得為了減輕重量而用單面貼膜的版本,這樣不如用一般防水塗層的布料就好了
。
DCF雖然防水膜本身跟dyneema貼合牢度很差,但是因為舖紗很稀疏,基本上就是兩面的膜
貼在一起,貼合牢度短期內還不錯,而貼上聚酯表布的DCF主要是要解決原本不耐磨且縫
線強度差的缺點,貼上表布後的確是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在重量上就沒有了原本的絕對
優勢,同樣表布但背面貼一般防水膜的布料就能有差不多的性能,反而只是徒增DCF會縮
水的這個問題。另外防水膜本身也是跟上述XPAC單面貼布的版本一樣暴露在外,會有比較
快磨損破裂老化的狀況。
至於ULTRA則跟XPAC的一款DX40蠻相像的,只是DX40除了一樣聚酯與UHMWPE交織的表布貼
上防水層外,背面又貼上了內襯聚酯布料。然而為什麼兩者都不用完全的UHMWPE交織而成
的表布是因為防水膜與UHMWPE貼合牢度非常的差。也就是說防水膜與表布的貼合幾乎就是
靠交織後露出來的聚酯紗線,所以貼合牢度基本上只有一般聚酯布貼合的一半,會比一般
XPAC或DCF差很多,可以手上稍微搓揉測試就能發現有一半的面積有脫膜現象,加上其防
水膜本身也是暴露在外易於磨損破裂老化,而且UHMWPE紗線很滑溜,編織後紗線間的穩定
性欠佳,所以布邊縫線強度真的不好,所以原廠是建議製作上最好布邊兩側都反摺車縫,
但實務上難以完全做到,設計很受限,大部分縫線都只能反摺單側。
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一般輕量化登山健行的話XPAC VX21是最適合的材料,有很好的防
水性,不錯的縫線強度,夠用耐磨性。DCF我覺得比較沒有意義了一點,不如用相似丹尼
數的表布搭配防水塗層就能達到相似性能及類似的重量,雖然防水性差一點,但是對一般
登山健行都算夠用,而且沒有縮水問題。至於ultra最大的好處就是同重量而言耐磨性會
比一般尼龍或聚酯做為表布的DCF,XPAC及防水塗層布來得耐磨,但是對於輕量化健行登
山來說我反而會覺得貼合牢度跟縫線強度會更重要一點,因為以一般非叢林探勘的傳統路
線登山健行而言,其實100D尼龍的耐磨程度已經蠻足夠了,而Alpine那種會有更多機會跟
岩石摩擦的可能的路線,除了要求表布耐磨性,我覺得縫線強度及貼合牢度應該也不適合
太犧牲,或許DX40或稍高丹尼數的cordura塗層布會更適合。
附帶一提,其實如果要求耐磨,還有純UHMWPE布料,多年前Kelty有出過一系列純白背包
,我自己也還有收藏一些同款布料,他是用特殊的處理過程讓原本難以貼膜也難以塗層的
純UHMWPE布料成功加上防水塗層。這真的相當耐磨而且同時又有防水性,但是布邊縫線強
度還是相對較差,因為這類沙線間的摩擦力太小了,防水層還是難以把它們穩固的固定在
一起,所以製作成的背包縫線位置還是很容易有針孔越擴越大的現象,可以想見跟ultra
一樣需要縫線兩側都要反摺車縫才能減少這個問題,但是同樣是實務上不易解決的。(圖
為筆者十幾年前製作的純dyneema主布前口袋DX40的背包,但是因為針孔擴大問題,加上
本身的登山模式通常也沒有需要那麼高的耐磨性,所以沒使用過幾次。這款布料後來我也
拿來製作腿套,作為騎乘ultimate wheel減少輪胎與腿部的摩擦力,同時又能提供相當高
的耐用度)。此外我知道市面上還有少見表布為純dyneema的DCF,這個我本身就沒有測試
過,但猜測除了進一步加強了防水性之外應該有類似的縫線針孔擴大問題。
其實針對布邊縫線強度欠佳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在每一片裁片都加上一層內襯布料一起
車縫,怕兩層布間積水的話或許能用低延伸性的tricot密網布,對於講求高度耐磨的性的
路線而言或許是可行的方案,但是對一般輕量化登山路線大概只是徒增重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95.1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tdoorgear/M.1666323529.A.38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