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忘了林飛帆當初是怎樣被砲轟的!#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所謂:【綠共】#你才綠共你全家都綠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8604272279645&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美麗國慶煙火蓋過陳抗聲 反南鐵東移5學生拍完照解散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一「南鐵強拆 陳致曉:低估了民進黨的恥度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南鐵地下化2抗爭戶凌晨遭突擊強拆 現場爆警民衝突】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14844791988925&id=584986081641475
一「台南外籍女大生遭殺害棄屍山溝 兇嫌落網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29199663886771&id=584986081641475
在Ptt上看到有鄉民因為馬來西亞女大生命案發文說台南市選民都是智障只會含淚投綠共,忍不住想來幹古一下。
笑死,以為我們台南人有選擇嗎?
台南市長從1951年起一直到第十屆1993年都是國民黨包辦,直到施治明因為海安路地下街弊案於1997年下台後,才整個翻盤變綠地。
1997年什麼概念?當時李登輝還是總統,還是國民黨全面執政的時代,台南市民就直接選票下架貪腐。
海安路地下街現在什麼樣子?媽的變成停車場啦!周邊中正路、中國城商圈連帶荒廢十幾年,一直到最近五年靠著市府街道美化、辦一些文青活動吸引民宿和小店進駐才慢慢又活絡了起來。
你各位天龍人國旅最愛逛的國華街、最愛拍照的神農街,對台南人來說都是遲來的繁榮啦。
貪污對一個城市的建設影響有多深,台南人最知道,海安路就長給你看。
—
阿你們以為下架了貪污國民黨,台南從此清廉發達了嗎?
沒有捏,接著施治明上任的民進黨首任市長張燦鍙,嘿你沒看錯就是打著反貪腐上任的接任市長,自己也因為「運河政治工程弊案」、「新吉工業區弊案」分別起訴,12年和8年,這兩個案件更一審變成明知所屬人員貪污有據卻予以庇護,求刑一年十個月目前仍未定讞。
藍綠一樣爛,法院官開的,台南人2000年就知道了啦!還要你柯P提醒逆?
結果張燦鍙因為官司纏身第二任未獲民進黨提名,所以自己退黨出來爭取連任,台南人有給他機會嗎?
沒有,直接吃屎,只拿到9520票,得票率2.9%,敗給民進黨提名人許添財。
這個趴數有沒有讓你各位想起什麼東西?不管你什麼顏色想包裝成白色,本質是爛的台南人就是會教訓給你看
所以可以說現在台灣選舉在玩什麼把戲,台南人早就跨促促了啦
到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結論,只要你貪污、包庇貪污,台南市民絕對不會給你機會。
台南選民智障嗎?比起谷關空氣瓶和發大財市,我們的考題可是地獄級好嗎?
—
許添財之後接棒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賴神賴清德,這次國民黨派來的對手郭添財還算有誠意,至少當過立法委員,但以40%得票率大敗之後,國民黨就整個放棄台南了。
第二任直接推出你各位到現在還是會叫成季霸、秀霞、秀霸的校長資歷參選人黃秀霜。
這有什麼好選的?
賴清德說真的就是平平淡淡沒出大錯,精準預測過幾次颱風假,但最讓台南人不爽的大概就是鐵路地下化直到卸任都還沒動工。
一堆坐慣捷運沒看過火車在地上跑的天龍人來台南輕旅行,騎個租來的機車幹幹叫抱怨台南交通爛,回到台北又鍵盤嘲笑台南人挺拆屋綠共。
笑死,北門路平交道從我會騎腳踏車到現在至少就看過三次白布蓋在那邊,知不知道那邊有尊地藏王菩薩?你們以為裝置藝術哦?是真的要直接帶亡魂投胎的懂嗎?
鐵路東移全台南大概只剩那戶不贊成而已啦,拖到現在真的難看。
非凡公子真的被笑活該,自己就台南人還不懂台南的痛。
—
最後就來到現在的偉哲,偉哲的對手一樣是國民黨派來的炮灰思博,拍一些大學生成發等級的形象廣告,看起來就志在參加,但不怪他,我相信黨也沒給他太多支援。
所以你們以為台南人喜歡選偉哲嗎?沒得選好嗎?
民進黨派西瓜就會上,國民黨派炮灰打假球,西瓜跟炮灰你們厲害你們遷戶口來投。
阿你們以為國民黨完全放棄台南了嗎?看看前議長李全教,兒子還沒滿週歲、太太還年輕,什麼背景我就不多說了。
基本上台南就是個再怎麼會投票,只要藍綠有默契不出大包就可以上下交相賊,你吃肉我喝湯,大家摸魚和氣生財的好所在。
市長又要看地方勢力的臉色。
那不就成了跪著要飯的?
咳咳...所以有人最近接二連三平不了民怨又壓不住地方勢力,很急。
—
假設偉哲繼續這個狀況下去,國民黨下屆不要派炮灰派個二軍是很有可能打成五五波的。
為什麼五五波?因為藍綠一樣爛台南一般市民太清楚了。
第三勢力有沒有機會?
有啊,前提是不要派那種小藍小綠借將來的,一樣4%給你看。
問題是,第三勢力會把親自培養的一軍放去選北中高,還是丟來神棄之地台南?
答案很明顯吧。
覺得自己民主智力高,很會投票的,
歡迎遷戶籍來台南,呵呵。
不要為了自身的優越感,酸一些你們不懂的事情。
--
(二更)
欸好像很多綠營粉專分享這篇,說是統派喬裝成綠營,提前開打2022選戰捏,哈哈哈哈我真是笑到肚子痛,林北簡體韓粉反串文被刪就跟經紀公司解約的時候你們粉專都不知道開了沒有。
麻煩這麼分享的諸君,下次我戰柯韓粉的時候記得幫我跟他們打一架,我有點懶得跟他們戰了,謝謝。
還有不要看到藍綠一樣爛就像看到穿雲箭一樣集結喇,2022遊戲規則一定不一樣了,還在藍綠你們可能怎麼輸的都不知道
輝城電子ptt 在 音地大帝 Indie DaaD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鐵志的落選感言(落選的怎麼好像比當選的累)
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早上八點半去柯p辦公室面試,到樓下看到大批電子媒體等待,我手上拿著咖啡腳步放緩正在思考該怎麼辦時,媒體朋友已經衝上來包圍,問鐵志哥的感想。
謝謝大家關心。
這新聞是有這麼嚴重嗎?
幾週前,藝文圈的朋友說想推薦我參與文化局長遴選。一方面是覺得過去幾年我們一起參與的社運和文化運動,也許可進入體制內影響政策,尤其是面對目前與未來幾個重要爭議,台北機廠、南北瓶蓋工廠、文萌樓等;另方面是覺得我個人也長期比較關注獨立和年輕的文化工作者,也許可以更矯正文化資源分配的問題。還有就是,我作為文化評論人,和不同文化領域朋友都有連結和合作,比較「跨界」──意味著沒有特殊專業,呵呵。
我相信,這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是理念相投的朋友願意一起合作,推動城市文化的改造。同時,一如做媒體,我以價值和視野去搭建一個平台,去改善基礎環境,讓更多創作者可以發揮。
所以來試試看。
關於遴選過程,我相信絕大部分是有公信力的,外界批評黑箱作業只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柯辦在上週二通知我經過評審程序進入五人名單,在週日與遴選委員面談,然後週日面談後,他們選出三人給柯p選。
然後是今天在柯p辦公室經過與柯P和其小內閣與的面試,據媒體報導我的前輩倪桑出線。
恭喜倪桑,這個工作將是非常有挑戰性、也非常難做,辛苦啦!
另一位入圍者靜慧是我不算熟悉、但我很喜歡的朋友,她也有豐富的文化行政經驗,是值得由政府所用的人才。
但我有一個遺憾,不是沒入選,而是週六新頭殼報導了我之後,當天ptt上出現抹黑流言,這個抹黑不僅在第二天就有遴選委員問說最近很多關於你的流言──事實上是前一天下午出來,而不是「最近」。
這個惡意抹黑是,張鐵志把號外辦到虧損,所以被炒,所以回台求官。
我真是不知道該好笑還憤怒,問問任何一個香港朋友,號外是這兩年聲望是往上還是往下。「號外」的確不是本多賺錢的雜誌,但起碼我們贏得更多點尊敬(且今年比去年營收好)。至於說我被炒,更是無稽之談。
垃圾抹黑可免了吧。
巧的是,香港知名作家馬家輝知道我入圍文化局的事,今天正好在明報上寫了一篇,也算是替我洗刷冤屈吧。
所以,沒有當選讓我也鬆了一口氣,可以回到原來生活,可以準備年底和老婆去日本過結婚週年。
在未來,不論什麼角色,對於一個城市的文化,我的核心理念和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都不會改變(這其實也是現在號外的方向),一方面去捍衛人們生活的尊嚴、權利、生活方式,保留城市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另方面去鼓勵更多新生的、年輕的、獨立的創作。這個新與舊、傳統與前衛的激盪,應該就是城市的靈魂吧。
謝謝好朋友們的鼓勵與支持,我們還有太多事可以一起做,太多可能性一起去創造。
<號外>的號外/ 馬家輝 2014.12.16
創作課上, 竟然有學生問我在哪裡買到<號外>。
我說”竟然”, 有兩個意義。一來沒想到仍有人願意掏錢買雜誌, 值此網絡年代, 年輕人按道理都只刷屏而不翻頁, 願意花鈔票買紙而又真的願意翻動紙頁的九十後必是極少數, 又必是被要買的刊物深深吸引。
另一個讓我感到驚訝的理由是, 我以為<號外>到處有售, 便利店和書報攤, 以至比較夠水準的書店如商務印書館, 皆有, 怎麼會買不到, 怎麼還要問。 這樣的學生, 若非懶, 必即笨。
然而問明之後, 始知只是自己”落後於時勢”, 不知道<號外>在文青閱讀人口裡早已是搶手貨, 買不到就是買不到, 尤其某些封面主題, 例如前幾個月的香港文學新生態, 炫目的攝影, 深度的訪談, 甫出版即被掃清; 又如十二月號的”想像新香港”, 黃彤彤的封面, 直探未來, 遂令雜誌銷路直迫陳冠中和岑建勳於四十年前的草創熱度。此外, 因為加入了新人手, 改革了閱讀版面, 多了評論也添了創作, 雜誌乍看還真似把<字花>合併進來。 --- 對了, 其實<號外>老闆的口袋夠深, 何不乾脆收購<字花>, 成為雜誌的文學分支以至<號外>的號外? 老闆旗下集團刊物從時尚到經濟皆齊, 獨欠文學, 若有了她, 始算圓滿。
這位老闆, 不僅口袋夠深, 謀略亦夠大, 兩年前勇於把台灣才子張鐵志邀來香港主理<號外>, 即是明証。四十二歲的張鐵志在台大政治學系畢業後, 赴笈美國, 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 或許志不在學院研究而在文化實踐, 於返台寫博士論文期間興風作浪, 又開專欄, 又搞社運, 在國際視野的理論訓練基礎上狠批藍綠兩營的關門自大, 並先後在<新新聞>、<旺報>等做主筆或主任; 其後又在中國大陸從南到北的媒體上開專欄, 指點江山, 析論思潮, 對中國政局把脈探風, 是楊照之後的另一支”博士候選人”級健筆, 極受矚目。 來港後, 他三扒兩撥已把死氣沉沉的<號外>弄至咸魚翻生, 敏銳的觸覺, 精準的呈現, 雜誌從裡到外皆現新潮, 據說連創辦人陳冠中在北京遙觀, 亦對內地友人點頭稱讚”後生可畏”。
台灣作家辦雜誌, 版面與內容當然台風十足, 跟陳冠中時期的港式茶餐廳風格截然有異。 我是根正苗紅的五代香港人, 難免隱隱呷醋。但香港向來開放, 只問成績, 不問出身, 繼起自有後來人, 有志成鐵, 這城市是歡迎而且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