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周年|黑暗觀光:參觀核電廠】
我們經常聽到切爾諾貝爾核災需要上千年才能回復正常的輻射水平,切爾諾貝爾核電廠附近的地區給人印象是重門深鎖,人跡罕至,若無要事,不應踏進。此言非虛,在核設施附近的林木湖泊,仍含較高輻射量,普通人不宜逗留。不過,切爾諾貝爾現時已成為觀光景點,成千上萬的遊客已拜訪過這處傷心地。
禁區本來就是吸引災難遊客的地方,在HBO迷你劇《切爾諾貝爾》成功播出後,2019 年的年度人數翻了一倍,達 12.4 萬人。烏克蘭國家禁區管理機構已經設立了一些路線,以便遊客可以通過陸路、水路或空中進入該地區。它還制定了一些保護遊客的規定,規定人們必須從頭到腳都要遮蓋起來。他們不應該在外面吃任何食物或喝水,而且他們應遵循官方路線。據估計,在一天的訪問中所接受的輻射劑量不超過 0.1 毫希沃特(mSv)。根據德國聯邦輻射防護辦公室的說法,這與一名乘客在從德國到日本的長途飛行中所受到的劑量大致相同。如果參觀者遵守規則參觀,參觀禁區不會造成任何不當的傷害。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位於普里皮亞季(Pripyat)市附近,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 100 多公里,卻靠近白俄羅斯邊界。在核電廠附近 30 公里的地區出入需持有許可證,需預先由旅行社代為登記,在直徑 30 公里與 10 公里範圍分別設有檢查站,這種旅遊業是得到官方許可。
現時網上最常流傳的切爾諾貝爾廢墟,實際是普里皮亞季市,比位於 10 公里區以外切爾諾貝爾城要近。普里皮亞季是當年蘇聯重點發展的新模範城市,社區內設有體育館、球場、劇院、遊樂場、學校,當時可以居住在普里皮亞季是在蘇聯中相對幸福的市民,直至事故發生。普里皮亞季鄰近核電廠,但在事故發生 36 小時後,當局才疏散當地居民,居民當時被告知在 3 日後可返回城市。
遊客甚至可到達 4 號反應堆的遺址附近,而現時 4 號反應堆已蓋上新棺木。參觀切爾諾貝爾首要讓人擔心的固然是安全問題,近乎所有旅行社均會向遊客保證,過程絕對安全,只要遵從導遊指示,例如不要胡亂走動,不要在戶外進食和飲水,不要接觸地上的物件和泥土。隨團可通過輻射量度器得知身處的環境輻射。區內仍有約 3 千人在內工作,最多只可連續逗留 14 日。
因主要道路和開放的觀光設施均經過清洗,在上面行走是安全的,但這條通道安全,一米之隔的地面卻可仍是危險,因為當局沒有辦法清理和處置偌大郊區。假如把輻射量度器在放近林木或泥土十多厘米之上,量度器便會噠噠響不停。
到訪過當地的遊客,少不免會參觀一所廢棄的學校,也是網上容易見到的場景。在課室裡雜物散落一地,有間課室在地上是佈滿防毒面具,中間夾著幾個洋娃娃,一片陰森恐怖的氣氛。但心思細密的話,該會想到,蘇聯當時花費 1 日多來安排有秩序的撤離,物件按理不會如此凌亂,防毒面具與輻射又有何關係?答案是,真的沒有關係。據其中一名導遊解釋,在冷戰時期,每所學校都會設有防毒面具等防具,學校亦會有少量軍事訓練,但這些收藏在倉庫的面具,後來遭人潛入及翻出來。至於戴了面具的洋娃娃,當然也是刻意佈置。
有人或會批評「黑暗觀光」(dark tourism)是消費悲情,遊客或只抱獵奇打卡心態到訪,對於受害者不甚尊重,到訪輻射禁區亦難以保證安全。不過,與參觀猶太集中營同理,遊歷遺址配合導遊解說,始終可增加遊歷者對歷史與現實的理解。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輻射防護工作訓練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核一除役狀況連連 台電內部管理失能?】
核一廠於108年7月16日正式除役,讓台灣的核電廠除役計畫正式開始。但台灣過去完全沒有為核電廠除役的經驗,因此對於台電及社會有是一個巨大且未知的挑戰。
相較於一般火力或水力發電廠,核電廠的拆廠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因此輻射安全防護便是核電廠除役的首要任務。台電更應該審慎規劃,並且對於拆除過程中使用的設備、混凝土、土地等一一分類測量。
但儘管核一除役工程才剛開始,卻已爆出 #黑道綁標砍殺包商、#工程挖破冷卻水管 等問題。讓我們不禁懷疑台電對於除役的態度是否不夠嚴謹,以及負責監督的後端處能否確實監督包商進行除役的工作。
照理說除役進入停機過渡階段,應要執行人員訓練、組織架構調整、學習新技術、擴大輻射防護組織編制、縮小發電商轉等措施才能確保除役過程的核安。DCGLs是去建構未來除役拆廠之後,環境輻射基準值的評估工作,連這麼小的工程都可以出事,社會大眾如何信任未來25年能安全度過?台電必須對外說明,原能會也應進行訪查,確實監督,向社會大眾說明實際情況。
📌新聞稿全文:https://pse.is/3ddlt6
--
相關新聞:
▸ 核一去年挖破冷卻管 環團批:台電難勝任25年除役工作
https://pse.is/3dwxpa
▸ 核一廠除役台電管理失能?民團要求設中央層級除役委員會
https://pse.is/3dksu6
▸ 除役後的台灣核能電廠並沒有比較安全
https://pse.is/39bwl3
▸ 覬覦核一、核二採購利益 天道盟前會長介入圍標遭收押
https://pse.is/3ej33t
輻射防護工作訓練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核能電廠進入除役階段所面臨的考驗(2021/02/16 北海岸反核自救聯盟)
黑道綁標,這樣拆廠安全嗎?
去年八月,從新聞報導中得知,因除役工程引起黑道砍殺包商的事件,多年以來,也曾聽聞核電廠有各項標案工程進行時,各地核電廠一時間有如黑白兩道辦公室,以方便進行監視、圍堵執行工程標案業務。近年更有傳聞,為了除役工程,各方人馬時常相聚餐敘喬生意,酒杯乾到都快破了,因無法進一步得到證實,也只能聽聽就罷了。龐大的「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確實能引起各方垂涎覬覦,但是,核電除役工程事涉核能安全,若不能嚴格把關,恐造成嚴重核輻射事件,將後患無窮。無能為力的老百姓,只能期盼有較專業的廠商進場,平安的送核電廠最後一程。
拆廠是另一種專業,需要全新思惟與人才
自核電廠開始進入除役階段,除役專業及人力編組,隨著各階段的進程而有所變動,2020年初,個人陸陸續續收到來自台電內部,各單位相關人員種種的陳訴,就其中某些信息發出的軌跡判斷,也輾轉到了立法院諸公諸母的手上。但台電部分的回應與作為,竟只是呼嚨這些少不更事的立委,將因應例行工作人員的編補派任,說成除役拆廠專業人員的更動,如此牽強附會說成為了因應核電廠除役組織變動的決心,著實荒謬至極。於是在事隔將近一年,整件事情幾經立院諸公諸母的處理未獲改善之後,謹以此文對外揭露。
核一廠於108年7月16日正式除役,為三座核能電廠正式邁入除役的開端,然而台灣過去完全沒有核電廠除役的經驗,因此,整體社會正面臨著一個全新且未知的巨大挑戰。
核能電廠由發電營運階段轉為停機除役階段,其工作任務有極大差異,運轉發電階段的重點,是在確保維持發電與保證運轉時機組的安全;而停機除役階段則必須確保核電廠拆除時,受輻射汙染的設施能得到妥善的處理,不要發生核汙染擴散;同時,也須保障拆除工人的安全,拆除後核廢料得到處置,土地得以復原,環境可以修復,生態得以復育,地方可以重生。
核電廠除役與一般火力、水力等電廠最大的不同,在於拆廠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核廢料產生,所以核電廠除役的首要任務,便是輻射特性調查與拆除作業的安全防護。為此,台電公司必須審慎規劃、建立專業嚴謹的量測方法、制定拆除程序與工法,針對拆除後的設備、混凝土、土地等物質進行量測,一一分類、進行安置。
台灣除役專業人才的困境
核一廠為台灣第一座除役中的核能電廠,而整個國家過去並無除役經驗可供參考,因此必須大量研讀國際除役相關技術文獻,甚至須派員至國外除役電廠實習訓練,向世界各國學習除役技術及經驗回饋、尋覓教材。
參酌國際除役經驗報告文獻中得知,從生產的運轉階段進入停機除役階段,人員的訓練、工作組織架構的再調整、重新學習新技術、擴大輻射防護組織編制、縮小發電商轉等相關措施,至關重要,整個工作重點已由核能發電轉至輻射安全拆除階段,但台電至今未見應有的作為,竟還呼嚨誤導立法委員。
除役開始時,最重要的量測輻射計畫叫做「輻射特性調查計畫」,該計畫顧名思義,就是訂立一套為了除役拆除工程進行輻射量測的計畫,台灣過去並無經驗,因此撰寫此計畫必須參考大量國際文獻,並理解核一廠周邊自然環境,方能達成。核一廠員工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以台電國營事業的風氣,恐有一部分人是抱持著等退休的心態在做事,不太願意學習新的技術,況且還須具備外文的閱讀能力。這風氣可能不容易改善,但是面對除役工作最重要的組織內部,並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若不能做好輻射防護,那怎麼能保障民眾的安全?
除役期間最重要的內部工作環境如此蕭規曹隨,主事者消極應對、資深員工不願配合,甚至抵抗年輕主管的指令,整個電廠瀰漫著核工業沒有未來的言論,讓電廠內有心做事的底層主管與基層執行者,受到壓迫,看不到未來,士氣低彌,如何有動機和能力來進行除役工作?整體的工作進度恐將因此而延後,目前許多輻射防護與拆除分類相關技術及程序必須撰寫,屆時除役恐將無法照原定計畫25年完成!而終日文恬武嬉的主管與資深員工,反正剩沒幾年就退休了,若不深思電廠經驗傳承與除役人才培育,將來受到最嚴重影響的,就是人民的安全。
除役執行與除役安全,政府應嚴格督導
參酌國際除役經驗文件,除役要做好,物質輻射量測與分類安置計畫、人事組織架構調整、技術經驗學習交流,至今看不清台電應有的完整作為;後端處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能力訓練、人力編制執行除役計畫?還是須由長久在核電廠掌管核能運轉的核發處承接?兩個單位的專業取向與能力落差為何?而這些能力對除役的影響是什麼?原能會亦應負起訪察查證、監督管制之責,一併對外說明。
台電公司對外宣稱,核一廠除役已拆除了兩座鐵塔,好像除役有順利推動,其實那兩座鐵塔根本不在輻射污染範圍,除役的重點在於拆卸機組,而非只是那些外圍的鐵塔而已。距離專業的除役工作,台灣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NHK紀錄片]核電廠除役:來自全球核電廠的警告
https://youtu.be/Qw6vkH1AhqI
【後記】
要當個立委(議員麻共款),須要具備一定的能力與特質
此事輾轉在立法委員手中處理,經歷了將近一年時間的等待,並未獲改善,諸多陳請人與投訴者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最終還是要人民自己出手,當2020年1月13日第15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開票後,曾在自己的臉書寫下對於臺灣未來的祝福與擔憂,對於從政者的期待,現在看來是以失望收場,尤其是立法委員,沒有規劃與章法,四年任期,一晃蕩就過去了,除了少數幾位優秀立委的表現(非公督盟的名單),只能說不知道他們在立法院衝三小?
後來看到這一屆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名單,無論是分區立委或不分區立委,真的驚訝到快說不出話來!其中有哪一位是長期關心核電核廢?或者在此領域中有其專業?更不用說了解台灣當前以及千萬世代將面臨的核廢問題?
附上2020年初,個人臉書摘要:
“..... 臺灣選舉,一部份還是停留在,只看藍綠,不問是非,以及大部份中共的因素,要當個立委(議員麻共款),須要具備一定的能力與特質。
希望,接下來的立法院,不再噴口水、灑麵粉、和稀泥!不是網紅的秀場轉播站!
不要成為政二代的練兵場!也不要做為演唱會的化妝間!
更不要淪為角色扮演的更衣室!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前進指揮所!
恭喜所有當選人與政黨,期待他們在未來,能認真、守本分,為人民、為國家,謀求最大的福祉。感恩所有長期以來,不時的看顧與愛護的長輩、鄉親、朋友們。祝福大家!祝福臺灣!繼續努力,走下去!....."
本文作者:郭慶霖 /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
♡
輻射防護工作訓練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位在北區的核電廠,突然發生意外事故,造成廠內的工作人員及附近民眾受傷,這場核災演練相當逼真,所有醫護人員都穿著標準防護衣,趕緊將4名輻傷病患送往醫院。
醫護人員首先確認生命跡象,接下來就以輻射偵檢器進行全身檢查,確認污染情況後,開始進行除污,即使除污後,輻射偵測介於安全值,但為了避免暴露過度,病患還是需要在觀察病房留至少48小時,萬一病患處理程序都完成後,體內還是有輻射殘留,病患就必須隔離治療。
為了避免日本輻射外洩引發國人恐慌,衛生署也從17日開始,在全國22個縣市、52家醫院設置輻射諮詢門診,提供專業諮詢,或是抽血檢驗,以了解是否有受到輻射傷害,邱文達也強調,衛生署每年也都有辦理相關醫院的核災演練考評及相關訓練,如果一旦發生類似災難,各醫院都可以有良好的應變流程,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dJ20YBVLfg/hqdefault.jpg)
輻射防護工作訓練 在 隨著#輻防考試榜單放榜後,後續證照申請的問題如雪花 般地飛 ... 的推薦與評價
不一定喔!根據報考條件不同,通常要在考試成績及格後,再受3-9個月的輻射防護工作訓練,才能夠申請證照。 ❓ 如何參加輻防訓練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