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這一步,就能成為真正的漁村!
#什麼是農漁村再生計畫
一、由農漁村社區在地組織及團體以自主精神,整合當地居民之意見,共同對農漁村社區建設提出構想並研提之農漁村永續發展及活化再生計畫。
二、該計畫內容包括整體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建設、產業活化、文化保存與活用、生態保育及具發展特色推動項目等,以計畫有秩序地美化農村社區環境、活化產業、傳承農村文化,打造具在地特色的發展願景。
今天上午長潭社區培根進階班開課,很高興我能擔任第1堂課講師,重啟長潭里漁村農再!
市議員 張淵翔 關心您 ❤
_________________
#農漁村再生計畫 #傳承農漁村文化 #在地孩子 #八斗子囡仔 #八斗子人 #基隆有感 #一同進步 #回饋鄉里 #造福鄉梓 #市議員張淵翔 #緣強團隊 #認同請分享
_______________
🏠 基隆市中正區新豐街278-5號1樓
☎️ 02-2469-2122
💙 https://bit.ly/3bnHISL(LINE)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農村廚房尋味之旅」介紹 訪問作者: 陳志東 內容簡介: 你採過三星蔥嗎?你抱過鱘龍魚嗎?你看過炭焙桂圓寮嗎?你吃過青黛冰淇淋嗎?…… 「食材旅行」是一種主題旅遊,「農村廚房」是一種生活體驗。 當「全球在地化」成為一種趨勢,「越在地,越國際」就變成一種顯學。...
農村文化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小編又要帶著大家直奔目前台南最紅景點囉😃
隨著「俗女養成記」1、2的熱播,後壁菁寮老街「金德興中藥行」成為追劇打卡的熱點😍,在這樣的熱潮下,後壁商圈打造了「俗女村」📣,由俗女村長吳翊榛帶領,號召了十多位青年回鄉創業,現有10多位俗女,2位青年一起為活化地方努力💪,跨領域共享共創共好,活絡菁寮當地的商家及老屋,整理閒置空間提供場地,號召更多年輕人返鄉📣。
俗女村包括義昌碾米廠、金德興中藥行、見成傢俱店等3處,加上老街上的「無米樂」🌾崑濱伯的家、稻稻來、荷蘭井、茄芷工坊、和興冰果部等景點,以及天鵝湖至菁寮路段自行車觀光廊道🚲,讓後壁舊時「米糧記憶」成為吸引遊客體驗農村文化的一大亮點✨。
劇中小嘉玲成長的地方,也就是觀眾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金德興中藥行」,隨著俗女村規劃成為俗女3號店,後院小嘉玲的家現在也開放給民眾參觀囉😍,一踏進這裡,馬上就浮現出劇情畫面:一家人在飯廳吃飯答嘴鼓、小嘉玲跟媽媽在廚房吵架😤,還有好多好多場景都是在這個庭院拍攝。
最後來到當地最有名髮廊「兩美理髮店」💈,創立於1938年,門口外復古的招牌,以前在門前會擺放著手工鵝毛棒的斗大字眼,老闆會現場製作純手工耳扒。
雖然老闆已經走了,但是老闆娘還是一樣服務著村裏的老客人,六十年一甲子功力👏
有來的朋友一定要來走走,千萬別錯過了👍。
本週中秋連假9/18、9/19、9/20三日
俗女村將舉辦📣「俗女秋秋市集」📣
歡迎大家一起來逛市集,尋找俗女養成記拍攝景點❗
看看後壁現在有多麼美😍
農村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山裡吃午餐,發現餐廳裡擺著一整套好厲害的兒童繪本讀物(眼睛一亮✨)
為了推廣農村文化及自然教育在民國82年-84年之間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的,哇~將近快30年前了,謝謝老闆還保存的這麼好,每本繪圖風格不同,有些主題是以照片呈現,每本內容富有農業、人文、自然生態的相關知識,而且非常有趣,我喜歡極了!
回家查了一下,在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的官網上,找「歷史刊物」裡面有一系列的「田園之春」兒童繪本有齊全的PDF檔可供友善列印,也方便用平板閱讀,都是免費的喔,我覺得是很珍貴的資源,親子家庭請多加利用!❤️
https://www.fourh.org.tw/basic/?node=10211
農村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農村廚房尋味之旅」介紹
訪問作者: 陳志東
內容簡介:
你採過三星蔥嗎?你抱過鱘龍魚嗎?你看過炭焙桂圓寮嗎?你吃過青黛冰淇淋嗎?……
「食材旅行」是一種主題旅遊,「農村廚房」是一種生活體驗。
當「全球在地化」成為一種趨勢,「越在地,越國際」就變成一種顯學。
親子作家陳安儀、旅遊玩家肉魯、親子旅遊達人樂爸 大好評推薦
史上第一本玩遍「農村廚房」跨界好書!
你嚮往走遍千山萬水、繞著地球環遊世界,但你可曾踏進台灣每年接待近三千萬人的「休閒農場」?
你崇尚頂級名廚品味、追逐米其林星級餐廳,但你可曾細究吸引無數饕客回味再三的「台灣好味」?
本書不僅從觀光休閒的旅人角度出發,帶你一窺「走在世界最前端」的台灣休閒農業故事,更從「食當地、吃當季」的觀點切入,讓你在「一邊玩、一邊吃、一邊學料理」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台灣最迷人的休閒農場之所在——
不同於網路上走馬看花的札記,一字一句引領你看見台灣最美的鄉村風景、探索台灣尚青的食物滋味,用你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教你重新發現「農場好好玩」的真諦與價值。
現在,就「大手牽小手」,一起準備出發去「農村廚房」旅行吧!
作者簡介:陳志東
資深記者。曾任職於中國時報、ETtoday、婦女救援基金會。近年來專注於台灣休閒農場相關研究及深度報導,撰文角度深刻,充滿人文關懷。除為網路平台專欄作家,並著有《二代牽手,回家:休閒農業走過20年,承傳兩代的20篇生命故事》。他說:「給我一隻貓,我就能玩一下午;給我一尾中卷一點鹽巴,我就能烤出讓人願意多喝兩杯的美味;給我一支筆、一台相機,我就能看見平凡事物中隱藏著的深深人情。」
作者簡介:許瓊文
曾任旅遊記者;製作過《我們的島》、《黑潮三部曲》生態紀錄片;還創辦青年旅館Chocolatebox Backpackers。現任交通部觀光局國際市場行銷;長期關注土地、人文、環境、農業及自然議題。她說:「人生一直斜槓。演過舞台劇、寫過廣播劇、拍過生態紀錄片。曾是問個不停的旅遊記者、跑個不停的背包客,最後還開了間旅館。想與自己對話時,便一只背包、一本書、一壺酒向自然行去。目前任職於『最大賣台集團』,希望——在角落散發微光,讓世界看見臺灣。」
作者簡介:游文宏
現任「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身為農家子弟,碩士以前學的是農業,踏入休閒農業領域後,花了10年取得資源管理的博士學位,擅長休閒農業規劃、創新與整合行銷。自2000年加入「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以來,即以「打造宜住宜遊的農村」為目標。20年來,引領台灣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吸引國內外千萬遊客走進台灣農村小鎮、領略田園之美。也因為踏遍台灣大大小小農場,不僅和所有農場主人成為好朋友,更於2011年推動「台灣休閒農場服務品質認證」做為產業基石,成為休閒農業國際接軌最佳推手。
先後於蘭陽技術學院、聖母護專、宜蘭大學、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高雄餐旅大學兼課,並前往各大專院校舉辦過上百場演講,推動產學合作、鼓勵青年返鄉從農。除整合產官學組織經驗,出版《休閒農業產業評論》,分享休閒農業知識,並致力於延續農村文化、提昇農民地位,期望引領農村成為「享受休閒、體驗幸福的生活空間」!
作者粉絲頁: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出版社:蘋果屋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SJuUsVT2-Q/hqdefault.jpg)
農村文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9): 1、瀟灑桐廬; 2、富春江:水碧山青畫不如; 3、富春江:桐廬夜色; 4、桐廬:項氏內家拳; 5、桐廬:高空獅子; 6、深澳古村:千年未改古風醇; 7、深澳古村:明代水系。
深澳村位於富春江南應家溪畔,隸屬桐廬縣江南鎮,西距縣城16.5公里,地處丘陵地帶,南望天子崗,東瀕黃山,地勢南高北低。應家溪串起青源、環溪、徐畈、深澳、荻浦五個“中國傳統村落”,其中深澳村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深澳村悠久的文化傳統源自南宋申屠氏的開村之功。作為申屠氏的血緣村落,深澳村95%以上的村民姓申屠,其他少數姓為周、應、朱。明代時,村落規劃留下了一個完整的地下水系,水系的水源來自山上的泉水,清甜甘冽、冬暖夏涼,至今還是深受村民喜愛的生活用水,而取水、用水的澳口更成為深澳村獨特的文化風景點。“澳”在當地話中是“地下井”的意思,深藏地下的井即為深澳,深澳村古時稱同裡,也因深澳而得名。
深澳村呈長方形,中有老街,卵石鋪面,下築引泉暗渠,古村因水得名,以水為脈。村中絕大多數人複姓申屠,祖先于南宋初由富陽申屠山遷入,子孫繁衍遂成望族。走在深澳,就像“踩”在水上,先民引自然之水,營造了一個個延續數百上千年的水系格局,堪稱“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深澳村另一道風景線是位於地下水系之上的古民居建築群,主要集中了明朝、清朝和民國三個時期的建築,大致分佈在南北走向的老街兩側的弄堂裡。老街長約200余米,寬僅3米,建於元末明初,盛於民國期間,兩側建築為清中後期及民國建築,多為店鋪,曾有“小上海”之譽。村裡現存明清時期的古建築140多幢,民國時期的建築60多幢,無論是單體建築,還是村落形態,都保存得相當完好。除了地面和地下的兩道景觀外,深澳村還保留了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空獅子的傳統民間技藝,每逢元宵、廟會等節日,村民們都用這一技藝來增添喜慶氣氛。深澳的高空獅子表演起源於清乾隆年間,是應當地村民舉辦廟會而生。經過數百年的歷史變遷,表演已經遍佈桐廬、富陽、新登等地。日前,浙江省文化廳公佈了2016年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桐廬江南鎮深澳高空獅子就名列其中。高空獅子搶繡球主要包括一對雌雄獅子,各長1.5米左右,通體金毛,腿部繪有神火,下顎能夠上下自由滑動。其腰身用竹篾圈連而成,故能上下左右扭動。獅子由偶頭、籠腹、四肢、提線和勾牌組成,內設機關,以提線木偶的形式進行表演,能變出多種表情,妙趣橫生。將雌雄一對獅子懸掛在4米多高的橫向毛竹杆上,將獅子的頭部和臀部兩個著力點系上繩頭,雙獅中間掛一直徑50公分的繡球,獅子對視,各長1.5米左右,通體金毛。橫杆長5米左右,兩頭固定在兩個人字叉架上。表演時,一人拉動繡球,一人拉獅子,一先一後使雙獅隨繡球上下同步追逐繡球,直到抓住為止。故拉繡球者與拉獅子者鬥智鬥勇,配合默契。鼓樂相伴,雙獅搶球,表演精彩,氣氛熱烈。表演隊伍一般在37~50人之間,具體人數看場面需要而定。作為一項傳統表演,高空獅子搶繡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極具觀賞價值和人文價值。由於社會變革,解放後一度停止,直到 1989年深澳老年協會成立,負責人申屠國梅提議,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聘請申屠永清、申屠增榮等重新製作,並於當年春節到鄰村進行巡演,活動增添了新時代內容,被邀請參加了縣舉辦的民間藝術展示活動。近年來,江南鎮鎮村兩級對其採取了積極的保護措施,目前已被列入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現在,深澳高空獅子的傳統工藝、表演技巧和表演裝飾品經過挖掘、整理,已通過文檔、音像等形式進行保存。同時,這些年也恢復了常態性表演,每年都會在本村及周邊地區巡演,並積極培養年輕人的興趣,讓他們也加入到傳承和保護下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Juy5OGV_0/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99lo1kwEUtp3_0e99pWA0YVJvFw)
農村文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nBcu7-Nnqk/hqdefault.jpg)
農村文化 在 #農村文化技藝調查保存計畫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農村蘊含豐富的特有傳統文化技藝,#為了推動農村社區在文化技藝上的傳承與創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除了自103年起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合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