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的壓力 可以預期也會增加🤔】
日本🇯🇵農林水產省22日表示,美國🇺🇸 政府已經在21日取消了福島等14個縣,包括福島產大米、各地原木香菇等上百種品項的農水產品進口限制,目前仍對日本農食品設限的仍有14個國家與地區,農林水產省表示,在美國解禁後,將繼續向中、韓等其他國家呼籲取消限制。🔍🔍🔍
#311大地震
#核災
#農產品進口限制
📌加入Juiker,即時掌握央廣新聞📌
https://jkgo.in/gt/j/bGiJAm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禮拜我的西方胃突然覺醒了,嘴饞很想吃義大利麵,但是去外面吃實在太危險了,最近不是有一張圖說,武漢一家餐館一人確診結果傳染9個人嗎?看得我頭皮發麻,所以我就叫我的專任主廚:我老公蘿蔔頭下廚煮給我吃,他也真的乖乖上超市買材料,沒想到我們最常吃的那款義大利麵醬竟然缺貨,不知道哪時候才會補,蘿蔔頭只好買番...
農產品進口限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英政府的食安治理出了什麼問題? (11/30/2016 上報)
作者:黃嘉琳(媽媽監督核電廠協會理事 /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共同發起人)
“..... 日本輻汙食品輸台的鬧劇照鑑主政者價值觀錯亂、操盤方向感喪失的窘態與難堪,再不大破大立的徹底檢討,賠上的不只是政客們2018年的選情,而是台灣民主倒退、社會撕裂和食安治理的再度崩盤。.....”
小英新政府以食安訴求贏得政權,人民期待免於恐懼的飲食基本人權能夠實現。但多項高爭議食安管理,話術跟前朝政府時代如出一轍:「嚴格把關監督、尊重民意溝通、全民食安優先」,卻鬧得更難看。
從選前就放風聲到現在的日本輻汙地區農產品進口限制放寬為例,面對普羅大眾質疑,只跳針消毒說沒有開放時間表,而從十一月初在立法院進行的跨部會赴日實地勘查專案報告、憑空出現的三天十場公聽會到預定十二月重啟的公聽會等這一連串所謂的「風險溝通」行動看來,缺乏核心價值、不斷妥協的食安治理老梗,讓漏洞越補越大越嚴重。問題出在哪裡?
一、主政者核心概念徹底錯誤,導致程序延宕混亂
早就和日方開啟談判的輻汙地區食品解禁交換台灣漁權、農產品輸日和降低部分關稅等條件,主管單位卻遲遲不願正面向民眾公開資訊、讓公民意見透過正常管道進入政策討論。為什麼?
其實主政者不敢說的難處很容易了解:曾經痛批前朝研擬放寬食品中輻射容許值草菅人命,時間不過兩三年,福島核電廠人工核種汙染土地海洋至今無法控制、食藥署等事務單位也根本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因為政權換人做,對日外交經貿利益變成當家的重要考量,正常人再怎麼厚顏也圓不出個今是昨非的好理由。
於是主管單位在八月跨部會日本考察團出發前,私下跟幾個民間人士諮詢商量過後以為取得民意,再由前朝延續至今的食藥署官員、備受質疑的原能會代表、一位學者和醫師低調來回一趟,事前大眾全不知情、事後只看到一份以日本提供資料為主體的參訪報告。程序罔顧新政府一再昭示的「公民參與」和「資訊公開」等原則,很可能是骨子裡就不想讓公民知情參與,打算等一切都喬好了再來遊說大眾,免生枝節。卻忽視多年來受夠食安風暴的民眾要求的正是透明的資訊、程序的正義,再也無法容忍主管單位拍胸脯掛的廉價保證。背離核心價值的蓄意延宕和閃躲,如同執政者偷偷餵大卻管不好的怪獸,注定要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二、球員兼裁判機制若不改,食安治理和民眾信心無藥可醫
近年來爆發高爭議的食安議題,兩造攻防永遠一模一樣:主張開放瘦肉精美牛美豬或輻汙基改食品的一方說:回歸科學根據、按照國際標準、絕不犧牲民眾健康;反對開放的一方說:食用風險未定、國際標準不一且我國未必適用、反對拿食安換外交經貿利益…。執政在野換了位置,鬼打牆的對話卻陰魂不散。
問題就在於衛福部等主管單位身兼風險評估溝通、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的多重角色,球員兼裁判的身分界定很混淆;在輻汙食品議題上,由於食藥署本身沒有儀器和檢驗能力,必須委託給原能會代勞處理,但弔詭的是反核人士一向懷疑以清大核工為首的核電管理與國內輻射監控機制不可信任,核研所做出來的數據資料,食藥署又遮掩地不肯公布,從2012年開始數度上演立委或民間團體施壓、擠一點給一點的「資訊部分公開」戲碼…
多重不具公信的治理體制,讓理性對話淪為空談。食藥署、原能會或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企圖亡羊補牢追加的資料和說明,始終讓人質疑,而現有機制裡的說明會、公聽會無論怎麼開,最後要不變成摸頭背書、要不各說各話,最終還是導向政治權力與意識形態的殘酷對決。
新政府對這些老問題也不是沒有提出過解方。例如,立委和台大公衛院曾主導八月底「食安高峰會」,邀請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局長等來台分享食安治理經驗,小英總統還蒞會演說呢!立委、官員和教授們在之後的記者會中發布共識結論,畫了一個承諾建立「獨立食品安全評估機構」的大餅,新聞稿裡寫著美好的未來:
真正的獨立包含組織的獨立、財務的透明、公開資訊的自主權,亦應確保資料文獻、評估方法、評估委員的透明化。另外,參與評估者應做各種利益迴避,於風險評估的範圍、項目界定及風險管理政策的制定過程,應與消費者和食品業者及各種利害關係人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建立消費者對食安政策的信賴。
無論在學理上、實務上或國際經驗上,成立「獨立食品安全評估機構」的確是眼下處理高風險高爭議食安議題的合理走向。
但三個月過去了,群馬千葉等四縣食品開放輸入把台灣社會鬧得人心惶惑,正該有食安高峰會所許諾的獨立機構公開公正來奠定制度,以因應此時及未來更複雜的食安問題…這個花費了公帑和與會人士寶貴時間打造的願景卻彷彿誤會一場沒有後續!?
不找回核心價值、不從根本面對組織結構的缺失,十二月重啟的公聽會前就可以預告「輻汙食品和牠們的產地」這齣年度大戲劇情,終極灑狗血結局必然是:藍營大亂鬥政客搏完版面刷夠存在感收工、綠營髮夾彎倖存者神隱到底等待再起、媒體報導熱潮漸退散、公聽會程序走完派基層公務員整理資料存參、農曆年前後宣布第一階段開放福島以外四縣進口試辦半年、民眾逐漸淡忘繼續開心採購日貨、公民團體徒呼負負但無可奈何的忙著追下一個議題…下檔前大家敬請期待明年推出瘦肉精美豬輸台強勢再起系列的預告片。
日本輻汙食品輸台的鬧劇照鑑主政者價值觀錯亂、操盤方向感喪失的窘態與難堪,再不大破大立的徹底檢討,賠上的不只是政客們2018年的選情,而是台灣民主倒退、社會撕裂和食安治理的再度崩盤。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8176
♡
農產品進口限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禮拜我的西方胃突然覺醒了,嘴饞很想吃義大利麵,但是去外面吃實在太危險了,最近不是有一張圖說,武漢一家餐館一人確診結果傳染9個人嗎?看得我頭皮發麻,所以我就叫我的專任主廚:我老公蘿蔔頭下廚煮給我吃,他也真的乖乖上超市買材料,沒想到我們最常吃的那款義大利麵醬竟然缺貨,不知道哪時候才會補,蘿蔔頭只好買番茄回來從頭熬,煮好我都餓昏了,還好我不是想吃起司,不然要等個幾年。他還跟我說,好多進口食材都找不到了,讓我開始明顯感受到這波疫情所造成的糧食斷鏈危機。
我們先說清楚喔!台灣目前不缺糧!不缺糧!不缺糧!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請大家千萬不要去囤糧,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屁屁,也只有一個胃,甜點那個胃不算,ok?
我國農委會先前已經表示,台灣的稻米加上二期,到今年年底會有280萬公噸,我們不只防疫超前部屬,糧食部分也是超前部屬至少一年時間。台灣稻米自給自足沒問題,但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東非和南亞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經陷入乾旱、蝗災和戰亂所導致的糧食危機,現在又遭受COVID—19威脅,更加民不聊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21日就警告,全球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人道危機,未來恐怕出現「聖經等級大饑荒」!
「聖經等級大饑荒」聽起來超驚悚,其實就是末日等級,聖經《啟示錄》第六章描述,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上天會召喚「天啟四騎士」,帶來瘟疫、死亡、饑荒和戰爭,來審判人類。我們不想危言聳聽,但瘟疫和死亡,現在就在我們眼前上演,接下來恐怕就是饑荒,「世界糧食計畫署」預估,疫情可能讓饑荒蔓延全球36國,瀕臨餓死的人恐怕比病死的人還要多!
2.65億是多少人哪?換句話說就是,今年底以前,恐怕有11個台灣的人口即將餓死!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饑荒發生在葉門,當地受到內戰影響,2016年以來有至少1600萬人處在極度饑餓狀態,老百姓只能啃樹葉充飢,每天都有130個孩子被餓死或病死,是100年來世界上最嚴重的饑荒。但這次「世界糧食計劃署」預估的數字,是葉門世紀饑荒的16.5倍!
現在許多國家的人民,排隊不是為了搶防疫物資,而是為了領糧食餬口。
但病毒又不是米蟲,怎麼會把糧食吃光光?簡單來說,食物要端上餐桌前,大致會經過幾個階段:1.生產、2.加工、3.運輸、4.銷售,最後來到5.消費者手上。但這波疫情讓上游生產鏈,到下游運輸鏈,整個供應鏈統統卡住!
我們先來討論生產鏈。
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依序是中國、印度和美國,它們各自的糧食產量,超過一整個歐盟的總和。但如今一國是疫情爆發地(中國)、一國是封城煞不住疫情(印度)、一國是確診和死亡人數第一名(美國)。
生產糧食當然需要人力耕種和收成,但各國面臨大規模封鎖,糧食產能都受到衝擊。例如中國最大的糧倉黑龍江,現在面臨第二波疫情爆發,過去每年4月底都是當地春耕關鍵期,但今年封城封路影響耕種,可能讓中國水稻、大豆產量受重創,現在還傳出,北京當局打算向美國購買3000萬噸農產品,以備不時之需。但美國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美國食品業每年仰賴20萬外籍移工的幫忙,但位於墨西哥的美國領事館因為疫情關閉,導致工人一度拿不到臨時工作簽證,拖累糧食生產進度。
餐廳和學校不營業,採收又不合成本,農場主人只能忍痛把作物搗爛當成肥料,幾百萬噸的牛奶也全部放水流。加州過去負責生產美國三分之一的蔬菜,三分之二的水果和堅果,加州的情況就是全美的縮影。
不止農產,美國畜牧業也爆發危機!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在南達科他州的豬肉加工廠,有240名員工感染肺炎,目前無限期停業中,光是這間工廠的豬肉產量就佔全美5%。(0214)美國最大肉品公司Tyson,位於愛荷華州的豬肉工廠,也因為20名員工確診而停擺,美國肉品市場成了重災區。
我們再看到運輸鏈。
這部分我真的很有感,之前從國外買保養品,原本差不多10天包裹就會到,現在等一個月我的皺紋都出來了,還不知道漂在那個海上。大家不要以為各國宣布禁航、關閉邊界,只是讓大家不能出國玩而已喔,世界上大部分的糧食供應都是靠輪船運輸,但目前全球已經有30多個港口限制船隻進入,包括澳洲、葡萄牙、智利和阿根廷。從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有435個貨櫃航次被取消,我國向阿根廷訂的6船玉米,也在對方港口卡了一個多月。
運輸新鮮容易腐敗的農產品,靠的是航空貨運,但受旅行禁令影響,客機不飛了,機腹載貨量也跟著銳減,加上業者很難獲得飛行許可,空運現在變得又難又貴。
最後是各國的屯糧政策。
這就像民眾一聽到風聲就跑去賣場掃衛生紙,到處搜括口罩和酒精一樣,各國政府聽到糧食供應可能告急,當然先顧自家人。日本農林水產省就統計,截至4月中,全球已經有超過14個國家,祭出農產品和食品出口限制令。例如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越南,一度禁止稻米出口,後來改為配額制;泰國也一度對雞蛋採取7天出口禁令;烏克蘭實施小麥出口上限,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宣布暫停小麥、大麥、玉米等穀物出口,一口氣禁到7月1日!我們不只一次談到全球化,當然糧食也不例外,我的稻米種得好,就專心種稻,想要小麥就去跟別國買,大家各司其職,不用勉強自己生產不擅長的東西,例如新加坡甚至有90%的糧食仰賴進口,而台灣雖然稻米、蔬菜吃個一年沒問題,但重要飼料「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95%都靠進口,目前庫存只剩3個多月,萬一「黃小玉」來不了,台灣畜牧業、烘焙業恐怕被K.O.。
雖然台灣不會發生饑荒,疫情對我們的衝擊主要是食物選擇變少,頂多吃個地瓜籤飯回味童年、共體時艱,但對於很多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日光族」來說,封城就等於失業,失業就沒錢,沒錢就沒食物,沒食物就容易發生暴動,是國家安全等級的問題,目前印度、菲律賓和肯亞貧民窟,都相繼發生了糧食相關的暴動或混亂事件。
「世界糧食計畫署」已經向G20喊話,要求20億美元糧食與醫療預算,外加3.5億美元,幫前線救援人員買防疫裝備,G20也達成共識,確保全球糧食供應。但疫情爆發以來,不少國家大難臨頭各自飛,全球化遭受威脅,國際組織搖搖欲墜,各國真的能攜手合作,挽救這2.65億人的性命嗎?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聖經級饑荒 #糧食斷鏈 #國家級囤糧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農產品進口限制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希冀小型農機具補助能受惠每位有需求的農民,提升農民競爭力,以便因應台灣加入TPP後農業環境的改變。另,花蓮地區許多農民租用大面積國有地,耕種面積廣,惟農機具資材存放空間受到20坪限制,新型農機具體積大恐不敷使用,建請農委會與國產署協調,以切結或嚴格審查用途之方式解決,同時可避免發生農舍問題之虞。
主委:未來將比照私有農地之作法。台灣目前大型農機具皆是進口。
▶東部缺乏二級產業加工設施,無法串聯二、三級產業。建請農委會與農改場研議全國各地區前十項加工產品需求,給予相關協助。本席希望農委會與經濟中小企業處、內政部主管合作事業、原民會特色產業等公部門整合,促成區域型農產加工設施,以提升東部農產品附加價值。或由花東基金專案,成立跨部會專責單位改善東部二級產業問題,建立具公信力之農友合作平台。
主委:現就有補助區域型加工設施但金額不大,因有機農民只信任自己。未來朝成立共同品牌方向努力。104年剛核定花東基金投入花蓮有機農業四年五億。
▶花蓮慣行農業有農藥檢驗需求,目前仰賴蔬果合作社自費成立小型實驗室、或外包驗證單位,但不完整,且驗證非一次性、程序繁瑣成本高。本席希望農委會能主動介入地方運銷合作社,提供標準科學器材補助、協助檢驗人力訓練,建立在地檢驗系統,提升東部地方農產品市場公信力,同時降低在地驗證成本。另外,花蓮黃金蜆養殖業,因漁業署並未委託標準檢驗局花蓮在地驗證機構,所有水產品皆要送到屏東檢驗,交通運輸負擔大,以致區域農業發展成本高。本席希望在地驗證機構問題,農漁業一併考量。
主委:若地區農漁產品未達經濟規模,設置專業實驗室成本更高。將與東華大學洽談,先前有慈濟礙於成本難負擔之案例。
▶蘇花公路落石嚴重,因封路影響東部農產品運輸,農委會應主動關心各農會運輸的困境。
農產品進口限制 在 台灣禁止大陸農產品玩假的? 農業工作者揭洗產地真相 的相關結果
當然進入WTO之後並不是沒有保護機制存在,例如稻米、花生、大蒜、紅豆、東方梨、香蕉、芒果、鳳梨、液態乳等項目,我們覺得很重要,所以有進口配額作限制 ... ... <看更多>
農產品進口限制 在 大陸調查2千多項被台灣限制進口的產品變相取消ECFA單方面 ... 的相關結果
蔡總統上台後,大陸雖未正式廢止ECFA,但經常用檢疫、藥檢、登記不實等名義,禁止台灣農漁產品及加工食品輸陸。而且,因為大陸農產禁令,2022年台灣農產品 ... ... <看更多>
農產品進口限制 在 一、調整農產品進口管理措施(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我國於91年1月1日加入WTO後,依據入會承諾,豬腹脅肉、花生等22項農產品由原管制或限制進口改採關稅配額開放市場,92年起,稻米進口由原依WTO農業協定採特別處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