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藝女孩的邏輯我當然是不懂啊,做農業類的闢謠就是順著農委會的相關圖卡說話,這樣叫做闢謠嗎?
這是叫官宣吧?
每一件事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跟想法,並不是只有官方講的才是對的,然後說出官方的講法有問題就叫造謠,順著官方講就叫闢謠。
明明就是自由民主國家的人民,卻把自己活成了共產國家的順民樣。
說要闢謠,但有時候意見跟你相左的,你就封鎖人家,這樣是闢謠還是搞一言堂?
闢謠?那麼我請問,陳主委當初主持台農發的外銷中東記者會說有10櫃香蕉要去中東,後來被記者查出只有三櫃,難道這些報導就是造謠嗎?
陳主委說高麗菜一年可以種六七次的時候,妳有出來闢謠嗎?
我的專欄有稿費,我去上節目有通告費,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專業本來就應該有價值,更別說是澄清沒拿農委會的標案,眾所皆知農藝女孩的創辦人是農糧署的員工,一直以來都在農糧署底下工作,妳是公務人員怎麼拿農委會的標案?澄清不拿標案不是更好笑?
領著公家的薪水拿著官方的資料出來宣傳卻說自己在闢謠,這才是噁心。
農 糧 署 薪水 在 厭世工程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是哪個黨把人民的權益給奪走了
【中國黨與民眾黨抹殺了質詢監委適任與否的機會】
本次的監察委員名單,各界有諸多質疑,坦白說,台灣基進與我,也認為名單中,對部分的監委被提名人存在疑慮,因此我們針對質詢的內容,準備了很久。然而,在中國黨與民眾黨猛攻陳菊、甚至破壞議場、動員助理逞兇鬥狠下,立委在國會殿堂上質詢被提名的權利,就這樣被硬生生剝奪。
為了避免中國國民們模糊焦點,誤導了廣大的台灣人民,我只好在這邊,先將我質詢內容中的質疑提出來,免得這樣的內容,被他們反民主的行為所掩蓋!
原本,我要質詢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陳景峻先生,在他過去的公務生涯裡面,經歷過幾件非常重大的政治操作,令人非常憂慮,陳景峻先生是否重視「捍衛長官」,重於「超然中立」;是否甘於坐視境外勢力囂張造謠,也不敢澄清事實,不平而鳴?
2017年的時候,陳景峻先生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也就是柯文哲市長的副手,並且兼任北農董事長,當時的北農總經理,是出身彰化溪洲的吳音寧。
當時,北農拍賣蔬菜後,都會留下許多殘菜作廢,吳音寧不捨浪費,拿出自己的業務推廣費買下,捐給家鄉大庄老人公益食堂等社福團體,作為老人共餐食材,未料卻被檢舉不法,大庄老人公益食堂與社福團體等人為她辯護,卻反被留言攻擊,甚至被告毀謗。
那些共餐老人、農民朋友那時曾哭訴「不懂網路,筆戰戰不贏人家」。歷經兩年多調查,在2020年6月29日北農案簽結,吳音寧不起訴。
但不起訴的結果是否能撫平那些抹黑、造謠引起的對立傷口?
被檢舉後,除了網路與特定媒體攻擊外,柯市府也特地派人到溪州來調查,讓共餐的老人感覺像做錯事般,一堆農民朋友也抓著她的手哭訴「他們不懂網路,戰(筆戰)不贏人家」,當時她只能安慰他們相信自己沒有做錯。然而,當時柯市府針對殘菜案的調查,竟然發生「漏列」關鍵訪談紀錄,而造成整個調查報告被斷章取義為「業務部表示無聯絡社福團體及通知市場處、農糧署」,但明明業務部的手寫業務報告為「業務部表示:因非本部聯絡,故不了解」,且未載原有的「企劃部人員表示:當日有聯絡社福團體,並告知市場處、農糧署」。因爲這樣一份柯市府錯誤的報告,讓吳音寧遭到各方中國黨議員的攻擊。
到了2018年農曆新年,北農曾在前一年即表達連休三日不可行,但最後仍拍板定案。卻因為議員的質詢和各家媒體的大肆報導,終造成了農委會及北市府之間的緊張與矛盾,為此北市府開了記者會,但吳音寧事前告知不會出席,卻直接在採訪通知上列出吳音寧的名字,造成記者會沒有吳音寧,陳景峻先生帶風向的情景,而吳音寧後續更被直指神隱。
而更別說洋酒案、帛琉訪問團、和市場改建案等中國黨台北市議員與特定媒體圍剿吳音寧的案子,在當時,陳景峻前副市長可有憑著良心說過一句公道話? 我只看到陳前副市長加油添醋,例如把北農提出的市場改建簡化成「一群學生畫的圖」等風涼話,對於柯市長、中國黨、中國媒體霸凌吳音寧的亂象,身為北農董事長的陳景峻先生,似乎在「捍衛北農的專業營運」,以及「柯市長的政治目的」這天秤的兩邊,心中有了定見。
誠然,監察委員資格的質詢重點,並非究責,而是希望點出這幾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國黨議員大肆扭曲事實地操作,更遑論後續所引發的媒體效應,尤其被直指為紅媒的相關媒體大肆渲染,和中國媒體裡應外合,甚至民間大量的訛傳的訊息還是來自中國的內容農場,甚至牽拖到吳晟,編造吳晟一年領幾百萬總統府薪水的謠言,將吳晟年改議題立場硬是扣連到吳音寧北農總經理的職位。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並不是為人所樂見。
而在中國透過假新聞來打擊吳音寧,暗助韓國瑜的當下,陳前副市長,是否認同這樣的風氣?若不認同,在當時身兼副市長與北農董事長的任內,又做了什麼來保衛台灣的民主制度?
監察院的功能,在憲改目標上,朝野已經有許多討論,然而,現在的監察院,仍然可以利用其憲政地位和殘餘價值,持續監督行政部門,除了除弊以外,對於行政不力之處,也可以提出糾正。在中國已經對台灣不宣而戰,展開「資訊戰」同時,我們已經看到,中國透過假新聞,來對他們不喜歡的公眾人物的人格進行毀滅,其實,這也是對個人人權的傷害,如果未來的監委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嚴重問題,那麼代誌就大條了。
檢視陳景峻先生的資歷,我們看到,他曾經在第一現場,目睹了境外勢力夥同代理人,散播假消息,對特定政治人物進行人格毀滅,而該阻止的單位,卻噤聲不作為。這樣的案例,讓我憂慮,陳景峻先生作為監委,是否能有效監督政府部門,提出對於中共和台灣內部中共代理人惡意攻擊的有效作為? 我很希望在質詢台上,親口聽聽陳景峻先生分享他的心得,或許在風波之後,這些過往經驗,可以警醒他,對擔任監委的職務有所幫助;也或許,陳景峻先生的回答,會帶給公眾對於他擔任監委適任性的質疑。
台灣已退無可退,好好面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拿出對策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但很可惜的,這樣在國會殿堂論辯,檢視監察委員候選人適任性的機會,都被中國黨抹滅了!
農 糧 署 薪水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黨與民眾黨抹殺了質詢監委適任與否的機會】
本次的監察委員名單,各界有諸多質疑,坦白說,台灣基進與我,也認為名單中,對部分的監委被提名人存在疑慮,因此我們針對質詢的內容,準備了很久。然而,在中國黨與民眾黨猛攻陳菊、甚至破壞議場、動員助理逞兇鬥狠下,立委在國會殿堂上質詢被提名的權利,就這樣被硬生生剝奪。
為了避免中國國民們模糊焦點,誤導了廣大的台灣人民,我只好在這邊,先將我質詢內容中的質疑提出來,免得這樣的內容,被他們反民主的行為所掩蓋!
原本,我要質詢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陳景峻先生,在他過去的公務生涯裡面,經歷過幾件非常重大的政治操作,令人非常憂慮,陳景峻先生是否重視「捍衛長官」,重於「超然中立」;是否甘於坐視境外勢力囂張造謠,也不敢澄清事實,不平而鳴?
2017年的時候,陳景峻先生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也就是柯文哲市長的副手,並且兼任北農董事長,當時的北農總經理,是出身彰化溪洲的吳音寧。
當時,北農拍賣蔬菜後,都會留下許多殘菜作廢,吳音寧不捨浪費,拿出自己的業務推廣費買下,捐給家鄉大庄老人公益食堂等社福團體,作為老人共餐食材,未料卻被檢舉不法,大庄老人公益食堂與社福團體等人為她辯護,卻反被留言攻擊,甚至被告毀謗。
那些共餐老人、農民朋友那時曾哭訴「不懂網路,筆戰戰不贏人家」。歷經兩年多調查,在2020年6月29日北農案簽結,吳音寧不起訴。
但不起訴的結果是否能撫平那些抹黑、造謠引起的對立傷口?
被檢舉後,除了網路與特定媒體攻擊外,柯市府也特地派人到溪州來調查,讓共餐的老人感覺像做錯事般,一堆農民朋友也抓著她的手哭訴「他們不懂網路,戰(筆戰)不贏人家」,當時她只能安慰他們相信自己沒有做錯。然而,當時柯市府針對殘菜案的調查,竟然發生「漏列」關鍵訪談紀錄,而造成整個調查報告被斷章取義為「業務部表示無聯絡社福團體及通知市場處、農糧署」,但明明業務部的手寫業務報告為「業務部表示:因非本部聯絡,故不了解」,且未載原有的「企劃部人員表示:當日有聯絡社福團體,並告知市場處、農糧署」。因爲這樣一份柯市府錯誤的報告,讓吳音寧遭到各方中國黨議員的攻擊。
到了2018年農曆新年,北農曾在前一年即表達連休三日不可行,但最後仍拍板定案。卻因為議員的質詢和各家媒體的大肆報導,終造成了農委會及北市府之間的緊張與矛盾,為此北市府開了記者會,但吳音寧事前告知不會出席,卻直接在採訪通知上列出吳音寧的名字,造成記者會沒有吳音寧,陳景峻先生帶風向的情景,而吳音寧後續更被直指神隱。
而更別說洋酒案、帛琉訪問團、和市場改建案等中國黨台北市議員與特定媒體圍剿吳音寧的案子,在當時,陳景峻前副市長可有憑著良心說過一句公道話? 我只看到陳前副市長加油添醋,例如把北農提出的市場改建簡化成「一群學生畫的圖」等風涼話,對於柯市長、中國黨、中國媒體霸凌吳音寧的亂象,身為北農董事長的陳景峻先生,似乎在「捍衛北農的專業營運」,以及「柯市長的政治目的」這天秤的兩邊,心中有了定見。
誠然,監察委員資格的質詢重點,並非究責,而是希望點出這幾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國黨議員大肆扭曲事實地操作,更遑論後續所引發的媒體效應,尤其被直指為紅媒的相關媒體大肆渲染,和中國媒體裡應外合,甚至民間大量的訛傳的訊息還是來自中國的內容農場,甚至牽拖到吳晟,編造吳晟一年領幾百萬總統府薪水的謠言,將吳晟年改議題立場硬是扣連到吳音寧北農總經理的職位。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並不是為人所樂見。
而在中國透過假新聞來打擊吳音寧,暗助韓國瑜的當下,陳前副市長,是否認同這樣的風氣?若不認同,在當時身兼副市長與北農董事長的任內,又做了什麼來保衛台灣的民主制度?
監察院的功能,在憲改目標上,朝野已經有許多討論,然而,現在的監察院,仍然可以利用其憲政地位和殘餘價值,持續監督行政部門,除了除弊以外,對於行政不力之處,也可以提出糾正。在中國已經對台灣不宣而戰,展開「資訊戰」同時,我們已經看到,中國透過假新聞,來對他們不喜歡的公眾人物的人格進行毀滅,其實,這也是對個人人權的傷害,如果未來的監委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嚴重問題,那麼代誌就大條了。
檢視陳景峻先生的資歷,我們看到,他曾經在第一現場,目睹了境外勢力夥同代理人,散播假消息,對特定政治人物進行人格毀滅,而該阻止的單位,卻噤聲不作為。這樣的案例,讓我憂慮,陳景峻先生作為監委,是否能有效監督政府部門,提出對於中共和台灣內部中共代理人惡意攻擊的有效作為? 我很希望在質詢台上,親口聽聽陳景峻先生分享他的心得,或許在風波之後,這些過往經驗,可以警醒他,對擔任監委的職務有所幫助;也或許,陳景峻先生的回答,會帶給公眾對於他擔任監委適任性的質疑。
台灣已退無可退,好好面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拿出對策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但很可惜的,這樣在國會殿堂論辯,檢視監察委員候選人適任性的機會,都被中國黨抹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