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韓脫逃出來的人(簡稱脫北者)講述的故事往往動人心弦,賺人熱淚,不管在媒體上或在出版市場上,都在在引起矚目。但兩位法國學者茱麗葉.莫莉耶與多里安.馬洛維克,則提醒我們,對於這樣故事中的虛實交錯,必須保持警覺。
在他們合著的《北韓一百問》,他們這樣寫道:
「二○一四年十月某日在都柏林現身的這個女孩非常漂亮。那是全球青年領袖齊聚一堂的 『青年高峰會』(One Young World Summit)場合。女孩穿著淡粉色傳統韓服,顯得纖瘦嬌弱。」
「她語帶哽咽講述自己的遭遇:渡江的脫北者冒著被槍擊的風險,被擊斃的人隨即遭河水沖走,母親遭到性侵。她最後淚流滿面,哭著請求大家跟她一起奮戰,解救被『大肆屠殺』的北韓人民。」
「女孩名叫朴妍美,出版的自傳《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妍美》 是暢銷書。她擁有很高媒體曝光度,不斷在一場又一場的採訪中,一次又一次述說她在北韓的童年生活和九死一生的逃亡過程。只不過,她所講述的事,只有一部分是真正的親身經歷。」
「她逃亡的過程確實充滿驚險,但她的童年歲月其實衣食無缺,有任天堂『超級瑪利歐兄弟』可玩,身上穿著印有迪士尼公主圖案的粉紅色T恤……她最初上南韓電視節目時,總是愉悅地追憶童年,說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後來人權組織、宗教組織、政治組織找上她,她轉而成為控訴北韓罪行的先鋒人物。」
「朴妍美說謊了嗎?是的,但她不是唯一的一個。新加坡的宋智英(Song Ji-young) ,澳洲的瑪麗安.祖莉(Mary-Ann Jolley) ,美國的麥可.巴塞特(Mike Bassett) ,全球有越來越多記者和學者指出脫北者故事的可疑之處,目前在南韓生活的許多脫北者也能判斷哪些說法有加油添醋之嫌。」
「這就樣,以捍衛人權之名,一個出身北韓菁英階層的少女被塑造成餓到只能吃樹根的孩子。從主人翁到故事背景都打點得十全十美。在逃亡過程確實飽嘗艱辛的這位少女一夜成名,其他脫北者欣羨她的同時,也能懷抱起自己的美夢──沒整形、沒學過英文,但真正吃過泥水麵的那些人。麥可.巴塞特認為,『妍美如今是人權運動者。她有清楚的規劃表,希望聯合國將北韓送交國際法庭,對平壤採取更嚴厲制裁。』」
「早在朴妍美之前,已經有其他脫北者編造自己的遭遇。二○○四年,李順玉(Lee Soon-ok) 在美國參議院作證,講述她在集中營的生活,她說自己被關在政治犯集中營,基督徒被扔到燒熔的鐵塊上頭。問題在於:李順玉僅是輕罪犯,從未被監禁在那樣的地方。」
「自稱是前特務的權赫(Kwon Hyuk)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提到犯人被送進毒氣室做實驗,南韓的韓國聯合通訊社 (Yonhap)隨即提出質疑。」
「曾經在聯合國調查委員會作證的申東赫(Shin Don-hyuk),布萊恩. 哈登(Blaine Harden)為他代筆的《逃出十四號勞改營》橫掃暢銷書榜。但這位脫北者後來承認自己的部分敘述為謊言。」
「這些造假情事雖不至於讓人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斷定所有脫北者的證言都不可信,但大家也不可輕率地照單全收。」
「但脫北者為什麼要說謊?首要原因是抵達南韓的難民身心都處於脆弱狀態。心理學家剖析:他們過去經歷種種創傷事件,在逃亡過程中又必須不斷變換身分,因此再也無法區分真與假。對有心操弄議題的團體來說,很容易就能引導他們誇大自己的經歷。」
「此外,在南韓,脫北者的現身說法已成為一門生意、是待價而沽的商品。近幾年來,記者或學者會付報酬給脫北者,讓他們述說親身經歷(在二○○○年代初期並沒有這種情況)。」
「報酬的多寡取決於經歷驚心動魄的程度。內容越駭人聽聞,酬勞越高。脫北者把悲慘經歷『論斤秤兩』賣的生意之所以方興未艾,一方面是因為媒體記者都追求聳動題材,再者,多數有著基督教會背景的人權組織想籌募『救援』行動所需的資金。此外,南韓統一部自己也建立了一套『有給制』。以二○一五年底的行情,一小時採訪的報酬介於六十到六百美元之間。」
「新加坡的政治學教授宋智英還提出一個疑問:聯合國的報告都以北韓人的親身經歷為核心內容,但翻譯經常不精準,那麼這些報告具有可信度嗎?而諸如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暢銷作《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這類作品,皆是以付費取得脫北者的證詞、經歷,要如何看待這些書呢?」
「筆者直接以韓語訪問多位脫北者,不經過口譯員居中溝 通,也未付費,我們可以肯定一件事:只要是付錢得到的證言,其真實性都得大打折扣。總之,這類的操控對誰都無益。」
*茱麗葉.莫莉耶、多里安.馬洛維克,張穎綺譯,《北韓一百問》,立緒文化,2019。
▎博客來☞http://bit.ly/2XV3Hcr
#說書 #閱讀日常 #北韓 #國際 #脫北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