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的晨讀讀物是駱以軍的《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讀到一篇關於父母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的困難與感受:
//因為在這個章節的故事裡,你變成被孩子看不慣、對抗、想逃開、時時想發動細微衝突的,那個角色。你變成像保守黨政府,他不再相信你對世界的描述,不耐煩聽你的故事。很奇怪的,它像一個被遺棄的故事:過去十多年,你因為他,從你原本的生命角色剝離出來,你陪伴他們而變成會去兒童樂園、去動物園、去電影院看迪士尼動畫片的人,但這時他不想和你去任何地方了。你好像一個造化讓無數代人類繁衍,設定的那個孵養孩子、護他們經過柔弱童年期,但等他們一成年展翼,就裂殼飛走的乾枯蟬蛻。
於是,這些父母,終於體會到孩子叛逆期,種種滋味 —— 曾經哭著找你、賴着你、在你身上滾來滾去的那小孩兒,不見了。他一見你就煩,你想關心他,立即變成電視上演的那種囉嗦、落伍的爸媽。這是你開始想念,那初當父母就不再聯絡的年輕時好友,想找老同學聚一聚了。或幸運的,自己的父母若還健在,也開始想起,會變柔和的去探望了。它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細微傷害,但這個「坎」的動人之處就在於,遽失存在感的守護天使,他們會互相安慰,提醒這正是生命神秘的騷動與破蛹。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正離開你,但那意味著他們快要離巢去飛他們自己的天空了。我們當年也是這樣傷父母的心,才變成大人的。//
- 駱以軍: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青春期
#叛逆期
迪士尼遺棄之地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所謂青春期的叛逆,可能是現代人當父母,要過的一道修羅橋。
這些父母,終於體會到孩子叛逆期,種種滋味──曾經哭著找你、賴著你、在你身上滾來滾去的那小孩兒,不見了。他一見你就煩,你想關心他,立刻變成電視上演的那種囉嗦、落伍的爸媽。
很奇怪的,它像一個被遺棄的故事:過去十多年,你因為他,從你原本的生命角色剝離出來,你陪伴他們而變成會去兒童樂園、去動物園、去電影院看迪士尼動畫片的人,但這時他不想和你去任何地方了。
取自《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特別是展開了青春期叛逆,很多父母是哀傷的。
那種哀傷,真的需要被同理。那種哀傷可以先被看見,然後再輕輕悄悄地安放回心底。
這工作我嘗試著進行,透過演講、面談、書寫,不過並不容易。
如果哀傷沒被梳理,父母常常會有莫名的憤怒。那些憤怒又會引爆跟孩子之間的衝突,或者,這些憤怒把孩子的情緒壓下去了。不過,即便孩子的情緒暫時不外顯,少部分孩子最後的發展,變成了我們在社會新聞上看到的悲劇。
幾年前,因為我的職業的關係,我開始有很長一段時間,注意作者敘寫親子關係的文章。他的文章裡,常看到自責,常看到溫暖,常看到無奈,常看到一種不敢理直氣壯稱呼的「愛」。
那時,作者把自己稱為廢柴,那是作者人生中很潦倒的一段。這段期間所寫出的,他跟孩子之間的親情,帶著深刻的自省,也有很明顯的愧疚,罪惡感沉重,我有幾次都擔心作者挺不過那段時間。
還好,作者的書後來變成了暢銷書,幾本暢銷書接著出,不知道是否足以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
「我們當年也是這樣傷父母的心,才變成大人的。」
這放手的過程真是不容易,各位父母,請讓我們相互陪伴吧。讓我們也藉這個機會,去回溯我們成長離家的過程,更認識自己,更願意接納孩子青春期所造成的我們內在的衝擊。
不過,也是有父母對於孩子終於長大了,感覺歡欣鼓舞的。有人早就計畫好要做自己,藉著孩子叛逆,一次在關係上斷捨離,直接用短痛來取代長痛,正式從親子關係中獨立開來,父母昂首挺胸地邁入下一個階段。
很多時候,關係的轉換,並不完美,常帶著衝突,也有很多突發事件與意外。都好,每一點都是開始,是做自己、愛自己的開始。祝福您!
********************************
叛逆期,一道親子換日線
曾經賴著你的那小孩兒不見了,
這正是生命神祕的騷動與破蛹,
那意味著他們快要離巢,
去飛他們自己的天空了。
【文/駱以軍;插畫/陳沛珛】
所謂青春期的叛逆,可能是現代人當父母,要過的一道修羅橋。不過幾年以前,孩子還像毛軟軟的小動物,跟在你腳邊。你帶他到海邊、山裡、夜市、遊樂園,世界的任何場景前,伸手指告訴他萬事萬物的名稱。你對他說各種亂編的床邊故事,那裡頭的狐狸、狼、獾、孔雀、大象……,無論牠們是好人壞人,善良的奸詐的哀傷的懦弱的,他都睜大眼睛相信你說的,問你「然後呢?」彷彿你是無所不知、世界從你嘴裡源源不絕湧出的先知。
然後有一天你帶他去小學,看他怯生生加入那些和他一般的小人兒。放學時,你站在和你一樣的其他爸媽、阿公阿嬤、外傭之間,看著他精神飽滿跟著路隊走出校門。你感覺那像是你將他放在淺水礁岩讓他學習游水,你預想到有一天他會離開你,毫不依戀的游向廣闊的大海。而你,當然是伸手帶他站在那通向世界的練習起飛甲板的那個人。
這是不很久以前的故事。但有一道換日線,通常沒在這些新手爸媽的故事裡,那就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我自己當然有自己叛逆期的故事:蹺課,打架,跟哥們混一起抽菸,到撞球店敲桿,或那個年代的冰宮鬼混,遠離父母的監視,學習外面世界的繁華、暴力、江湖情義,或弱肉強食的法則。但我們回憶這些故事時,它似乎就是一部啟蒙電影、成長小說,故事裡父母被我們甩到幕後,沒有對白,不太知道那時光他們的感受。因為等我們終於掙脫那內在荷爾蒙混亂、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的青春期,僥倖沒被社會升降梯那背面的機械碾碎,成為鬃毛豐滿的大人,父母通常也過了換日線,進入衰老的祕境。他們不太會去談,你曾經像在昆蟲變態期,那莫名其妙靈魂冒出稜角,也不是後來的這個你的,那叛逆期的幾年。
直到我們──當然都是無經驗可循的第一次,一路從小孩的守護者、陪伴者,甚或管理者,來到這個階段。啊,那真是百感交集的一個經驗。我猜所有的父母,過了這一坎,應該都會露出一種老鳥的淡定,見怪不怪了。
因為在這個章節的故事裡,你變成被孩子看不慣、對抗、想逃開、時時想發動細微衝突的,那個角色。你變成像保守黨政府,他不再相信你對世界的描述,不耐煩聽你的故事。很奇怪的,它像一個被遺棄的故事:過去十多年,你因為他,從你原本的生命角色剝離出來,你陪伴他們而變成會去兒童樂園、去動物園、去電影院看迪士尼動畫片的人,但這時他不想和你去任何地方了。你好像一個造化讓無數代人類繁衍,設定的那個孵養孩子、護他們經過柔弱童年期,但等他們一成年展翼,就裂殼飛走的乾枯蟬蛻。
於是,這些父母,終於體會到孩子叛逆期,種種滋味──曾經哭著找你、賴著你、在你身上滾來滾去的那小孩兒,不見了。他一見你就煩,你想關心他,立刻變成電視上演的那種囉嗦、落伍的爸媽。這時你開始想念,那初當父母就不再聯絡的年輕時好友,想找老同學聚一聚了。或幸運的,自己的父母若還健在,也開始想起,會變柔和的去探望了。它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細微傷害,但這個「坎」的動人之處就在於,遽失存在感的守護天使,他們會互相安慰,提醒這正是生命神祕的騷動與破蛹。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正離開你,但那意味著他們快要離巢去飛他們自己的天空了。我們當年也是這樣傷父母的心,才變成大人的。
.
以上文字取自
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535
.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迪士尼遺棄之地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所謂青春期的叛逆,可能是現代人當父母,要過的一道修羅橋。
這些父母,終於體會到孩子叛逆期,種種滋味──曾經哭著找你、賴著你、在你身上滾來滾去的那小孩兒,不見了。他一見你就煩,你想關心他,立刻變成電視上演的那種囉嗦、落伍的爸媽。
很奇怪的,它像一個被遺棄的故事:過去十多年,你因為他,從你原本的生命角色剝離出來,你陪伴他們而變成會去兒童樂園、去動物園、去電影院看迪士尼動畫片的人,但這時他不想和你去任何地方了。
取自《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特別是展開了青春期叛逆,很多父母是哀傷的。
那種哀傷,真的需要被同理。那種哀傷可以先被看見,然後再輕輕悄悄地安放回心底。
這工作我嘗試著進行,透過演講、面談、書寫,不過並不容易。
如果哀傷沒被梳理,父母常常會有莫名的憤怒。那些憤怒又會引爆跟孩子之間的衝突,或者,這些憤怒把孩子的情緒壓下去了。不過,即便孩子的情緒暫時不外顯,少部分孩子最後的發展,變成了我們在社會新聞上看到的悲劇。
幾年前,因為我的職業的關係,我開始有很長一段時間,注意作者敘寫親子關係的文章。他的文章裡,常看到自責,常看到溫暖,常看到無奈,常看到一種不敢理直氣壯稱呼的「愛」。
那時,作者把自己稱為廢柴,那是作者人生中很潦倒的一段。這段期間所寫出的,他跟孩子之間的親情,帶著深刻的自省,也有很明顯的愧疚,罪惡感沉重,我有幾次都擔心作者挺不過那段時間。
還好,作者的書後來變成了暢銷書,幾本暢銷書接著出,不知道是否足以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
「我們當年也是這樣傷父母的心,才變成大人的。」
這放手的過程真是不容易,各位父母,請讓我們相互陪伴吧。讓我們也藉這個機會,去回溯我們成長離家的過程,更認識自己,更願意接納孩子青春期所造成的我們內在的衝擊。
不過,也是有父母對於孩子終於長大了,感覺歡欣鼓舞的。有人早就計畫好要做自己,藉著孩子叛逆,一次在關係上斷捨離,直接用短痛來取代長痛,正式從親子關係中獨立開來,父母昂首挺胸地邁入下一個階段。
很多時候,關係的轉換,並不完美,常帶著衝突,也有很多突發事件與意外。都好,每一點都是開始,是做自己、愛自己的開始。祝福您!
********************************
叛逆期,一道親子換日線
曾經賴著你的那小孩兒不見了,
這正是生命神祕的騷動與破蛹,
那意味著他們快要離巢,
去飛他們自己的天空了。
【文/駱以軍;插畫/陳沛珛】
所謂青春期的叛逆,可能是現代人當父母,要過的一道修羅橋。不過幾年以前,孩子還像毛軟軟的小動物,跟在你腳邊。你帶他到海邊、山裡、夜市、遊樂園,世界的任何場景前,伸手指告訴他萬事萬物的名稱。你對他說各種亂編的床邊故事,那裡頭的狐狸、狼、獾、孔雀、大象……,無論牠們是好人壞人,善良的奸詐的哀傷的懦弱的,他都睜大眼睛相信你說的,問你「然後呢?」彷彿你是無所不知、世界從你嘴裡源源不絕湧出的先知。
然後有一天你帶他去小學,看他怯生生加入那些和他一般的小人兒。放學時,你站在和你一樣的其他爸媽、阿公阿嬤、外傭之間,看著他精神飽滿跟著路隊走出校門。你感覺那像是你將他放在淺水礁岩讓他學習游水,你預想到有一天他會離開你,毫不依戀的游向廣闊的大海。而你,當然是伸手帶他站在那通向世界的練習起飛甲板的那個人。
這是不很久以前的故事。但有一道換日線,通常沒在這些新手爸媽的故事裡,那就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我自己當然有自己叛逆期的故事:蹺課,打架,跟哥們混一起抽菸,到撞球店敲桿,或那個年代的冰宮鬼混,遠離父母的監視,學習外面世界的繁華、暴力、江湖情義,或弱肉強食的法則。但我們回憶這些故事時,它似乎就是一部啟蒙電影、成長小說,故事裡父母被我們甩到幕後,沒有對白,不太知道那時光他們的感受。因為等我們終於掙脫那內在荷爾蒙混亂、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的青春期,僥倖沒被社會升降梯那背面的機械碾碎,成為鬃毛豐滿的大人,父母通常也過了換日線,進入衰老的祕境。他們不太會去談,你曾經像在昆蟲變態期,那莫名其妙靈魂冒出稜角,也不是後來的這個你的,那叛逆期的幾年。
直到我們──當然都是無經驗可循的第一次,一路從小孩的守護者、陪伴者,甚或管理者,來到這個階段。啊,那真是百感交集的一個經驗。我猜所有的父母,過了這一坎,應該都會露出一種老鳥的淡定,見怪不怪了。
因為在這個章節的故事裡,你變成被孩子看不慣、對抗、想逃開、時時想發動細微衝突的,那個角色。你變成像保守黨政府,他不再相信你對世界的描述,不耐煩聽你的故事。很奇怪的,它像一個被遺棄的故事:過去十多年,你因為他,從你原本的生命角色剝離出來,你陪伴他們而變成會去兒童樂園、去動物園、去電影院看迪士尼動畫片的人,但這時他不想和你去任何地方了。你好像一個造化讓無數代人類繁衍,設定的那個孵養孩子、護他們經過柔弱童年期,但等他們一成年展翼,就裂殼飛走的乾枯蟬蛻。
於是,這些父母,終於體會到孩子叛逆期,種種滋味──曾經哭著找你、賴著你、在你身上滾來滾去的那小孩兒,不見了。他一見你就煩,你想關心他,立刻變成電視上演的那種囉嗦、落伍的爸媽。這時你開始想念,那初當父母就不再聯絡的年輕時好友,想找老同學聚一聚了。或幸運的,自己的父母若還健在,也開始想起,會變柔和的去探望了。它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細微傷害,但這個「坎」的動人之處就在於,遽失存在感的守護天使,他們會互相安慰,提醒這正是生命神祕的騷動與破蛹。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正離開你,但那意味著他們快要離巢去飛他們自己的天空了。我們當年也是這樣傷父母的心,才變成大人的。
.
以上文字取自
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535
.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