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教我們的三件事》文/陳文茜
1)盡量把事件看得更遠:不要在乎一時的外界評價:才能創造歷史大事。敘利亞難民危機時,梅克爾收容難民具備了長遠的眼光。當然她沒有忘記,當時她在東德時,一個小女孩渴望的自由。當東德政府幾近破產時,他們的生活也近乎難民。她的心跳動著人道主義:但這不是惟一的理由。她明白德國的崛起如果沒有新的國際形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歐洲沒有人會忘記希特勒、屠殺、兩次大戰德國都是侵略國。德國需要一個新的名片,新的形象:才能崛起,才能服眾。
梅克爾看的是未來半世紀德國的挑戰,不是今天的報紙,明天的民調。在敍利亞難民危機中,她需要德國成為人道主義大國的形象。
梅克爾是一位科學家,她認識德國經濟當下隱藏的危機。年齡的老化,足以拖垮這個工業出口大國,德國當地需要新的基層勞動力。
那些徒步、渡海、忍受延途羞辱來到德國的敍利亞百萬難民,他們終究會融入德國,最終成為重要的基層勞動力。
她個人一時為這個決策付出了代價。忍受低民調,黨內辱罵,尤其跨年科隆大教堂七位難民性侵事件,排山倒海般的風浪,似乎快淹沒了她。⋯⋯最後她寧可提早交出了權力,也要堅持收容政策。
一個人的壽命有限,一個人的權力可以擁有多久?
16年,夠了。梅克爾知道她正在做對的事,而且是歷史大事。她知道這是她的歷史時刻,她堅持了。
四年後,証明她是對的。
2)The loser is also the winner 。輸家,可以變成嬴家。蕭茲領導社會民主黨在這次大選中小羸了梅克爾的政黨,這樣的微弱多數,沒有什麼好驚訝:16年前也是如此。梅克爾只在聯邦議會比前總理施洛德只多掌握了一席。
梅克爾上台執政16年來,其中12年社會民主黨參與大聯合政府,社會民主黨協助德國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包括歐債危機。
這導致德國崛起的光芒全球聚焦在梅克爾一人身上,而且導致社會民主黨從中央到地方選舉一直敗選。社會民主黨若以短線的、權力為核心的黨爭眼光看自己,簡直是蠢透了。
但會等待的人不只梅克爾,還有蕭茲。
當梅克爾離去時,人們已經分不清誰是她的繼承人?同黨的拉舍特?還是一直站在她身旁和她共組政府、協助國家度過危機的副總理蕭茲?
蕭茲接手的不是如「經濟學人」雜誌所説的:一個爛攤子。他接手的是二戰以後,最強大的德國,以及歐洲一體的領導國,一個令人尊敬的經濟強國,一個最好的民主典範政體。
尤其當民主在美國、英國都出現民粹甚至憲政危機時,德國証明他們才是民主運作、有效治理、抗衡民粹的成功民主典範。
這些政蹟,不完全是梅克爾的功勞,包括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的遠見。是他們,共同成就了德國,以及成功的民主制度。
3)民主政治的運作,出問題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擁有權力者不知節制的使用權力。這在任何制度下,都可能造成危害。
美國著名政治歷史作家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萬字長篇評論,《我們的憲法危機已經到來(Our Constitutional Crisis Is Already Here)》,這大概是近來對美國做出的最黑暗最「驚心動魄」的預言。
這個預言不亞於去年大選前《大西洋月刊》發表的知名調查記者巴頓·蓋爾曼(Barton Gellman)撰寫的長篇報道《可能讓美國崩潰的大選 (The Election That Could Break America)》所引起的關注。
去年蓋爾曼描繪的是美國走向懸崖的危險圖景,卡根在這篇文章中預言的則是美國一步步走向黑夜的危急時刻。卡根在文章中說,如果沒有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做出大膽而勇敢的舉措,美國將在三到四年內,進入民主崩潰的黑暗世界。
他把這個時間點準確地設定在2024年11月。
所以,什麼是富有遠見的勇敢而大膽的舉措?
它一點也不難。
只要權力人物忘了一些自己的權力飢渴,多想起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人民和國家的迫切需要。
這其實是甘迺迪的老話。我改寫一下:
不要問國家能給你什麼光芒位子?問你能為國家帶來什麼光芒?
如是而已。
—圖片:英國雕塑家作品
迫切的危機評價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結果最會唬爛的侯友宜民調還是最高!#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一「新北禁萊豬「廚餘也要0檢出」 網傻眼:矯枉過正|東森財經新聞」
【[新聞] 遠見民調》侯友宜、鄭文燦獲五星評價 柯文哲、盧秀燕吊車尾】
【自稱「我沒有做得很好」 侯友宜民調卻狂拿第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84842034989200&id=584986081641475
一「【名采】楊索專欄:侯友宜的門
建立時」
Huang Cheng Guo:白曉燕案背後的案外案很多,一件較少為人知的性侵案,竟導致受害人遭檢警法院判刑坐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19266498213427&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ㄧ「「加害者幾乎都是公務員」吳乃德:台灣政治迫害非常體制化,但社會和民眾不在意-風傳媒」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43916535748421&id=584986081641475
當年進去跟陳進興談判的人
叫做 "謝長廷",不是 "侯友宜"
媒體要接特定政黨的業配我可以理解,但如果為了搞造神而不惜移花接木,你們不如說侯友宜參加過越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比較快
https://www.facebook.com/352307998287707/posts/864181387100363/
侯友宜要選新北市市長,民調還高到嚇人。光這一點就知道台灣為什麼迫切需要轉型正義。踩著鄭南榕、陳進興的屍體往上爬;蹉跎徐自強大好青春卻從不反省的酷吏,在台灣居然可以萬人擁戴!沒什麼比這個更諷刺的事了。
https://www.facebook.com/577815964/posts/10155206676020965/
垃圾侯友宜到現在還是在那膨風
當年我在廣招英看著電視新聞直播
就是謝長廷進入官邸和陳進興談判
最後說服陳進興棄械投案之後
才由侯友宜全副武裝進去官邸抱小孩出來
說穿了就只是一個負責善後的警官而已
好意思邀功?
如果進去官邸勸陳進興投降的謝長廷要被白冰冰痛罵
那我蠻想知道白冰冰是怎麼看你這個人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09966828/posts/2053523277991318/
如果侯友宜認為謝長廷說謊,他的確進去與陳進興交涉,不只是媒體拍到他抱著小孩的畫面,應該挑戰謝長廷出來當面對質,還自己清白。
新聞報導:謝長廷說,當時他拿槍出來,還帶了一個人質,後來帶著監委葉耀鵬再度進去挾持人質處,讓一個警官抱出一個小孩,交給侯友宜,結果媒體拍照都聚焦在侯抱小孩身上,「我是走在他後面,沒有錯,他是比較風光,但是他是沒有進去。」他認為侯友宜應講老實話,因為他沒有進去啦!
謝長廷2018年臉書:至於侯友宜及他的擁護者講說他曾經進入救人質的情節,其實指的是陳進興剛侵入官邸的時候,雙方槍戰,流彈傷了亞歷山武官和大女兒,陳進興呼叫外面的警察拿擔架進入救人,侯那時候有進入指揮,但也沒有什麼談判或勸說。以後挾持人質,警匪對峙,媒體轉播二十小時,才是大家關心的人質危機。他完全沒有進入對話。這也是事實,我二十年沒有提過這事,現在我也沒參選,不需要邀功,我認為不應扭曲事實,我們社會也許需要鐡漢,但不需要不誠實的鐡漢。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491779387/posts/253197246806666/
當年謝長廷一身西裝,進去南非使館跟槍擊要犯陳進興談判,還帶出槍枝跟人質。
侯友宜就在外面,戴著鋼盔穿防彈衣,等著人質出來抱起來擺拍。
『謝長廷說是他勸降陳進興的,「因為我去勸降他,答應替她太太辯護,我有錄音,因為他太太 被刑求、被脫光衣服、被踹踢、被潑冰水,他的弟弟被通電(指電擊),所以陳進興生氣了。」謝長廷表示,他答應陳進興要替他辯護,陳進興才答應投降,把槍交出來、把人質分批釋放,解決了當時的危機。』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36202946/posts/6373421179342359/
在事件過了許久之後,台灣社會才讀到Michael Sandel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而協調折衝者往往被視為幫兇的過度簡化、有時受害者不全然是善類的複雜牽扯,就算各種推理小說總是出現在暢銷榜上,至今也仍未被大眾普遍理解。
倒是擺拍的總是得到高民調。
https://www.facebook.com/633434507/posts/10159319046144508/
侯友宜一天到晚拿陳進興事件當宣傳,唬爛過火了,終於陸續被當年的當事人發文打臉。
#醒醒吧跟陳進興談判的不是你
https://www.facebook.com/2218824868345331/posts/2369743969920086/
音樂政治上班族
https://www.facebook.com/1598116423791832/posts/2986043884999072/
【回顧】-【駐日代表】
➡「關係大改善 謝長廷:64.7%日人認「最親近國」是台灣」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47369742069769&id=584986081641475
迫切的危機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富汗時時刻刻第六天》
*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從阿富汗大規模撤離“必有人命損失的風險”。
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在“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空運之一”中營救了 13,000 人。
但總統關於美國撤離人員不受塔利班阻礙的建議與他自己的國防部長説法相互矛盾。
拜登先生因塔利班的接管而面臨國際批評。
“任何想回家的美國人,我們都會送你回家,”拜登表示他已經取消假期以應對危機。
拜登於美國東岸時間8/20發表演說,之後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美國軍方將對 至少65,000 名希望離開的阿富汗盟友,做出“撤離承諾”,但他補充說撤離美國公民是美軍“優先事項”。
“毫無疑問,這次疏散任務很危險。它涉及我們部隊的風險,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拜登表示,沒有必要加派美國軍隊進入喀布爾救出被困美國人,塔利班允許任何持有美國護照的人進入機場。
然而,來自喀布爾的國際媒體均報導美國公民難以抵達機場。
據 Politico 報導,國防部長奧斯汀 (Lloyd Austin) 在周五的一次簡報中告訴國會,一些試圖離開阿富汗的美國人,在前往機場途中,遭到塔利班武裝分子的毆打。
週五,拜登又再次駁斥了情報失敗的說法,稱官員們“一致認為”塔利班如此迅速上台“極不可能”。若非阿富汗總統及其政府官員逃離棄守,情勢不會惡化的這麼快。
拜登總統也駁斥了阿富汗事件損害了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聲譽的說法,堅稱“我們的國際盟友對我們的信譽,沒有疑問”。
拜登將阿富汗戰爭描述為與盟國的“共同努力”,表示他將與 G7 盟國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行動。
週五,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姆表示,只要美國拋棄一名美國公民或阿富汗盟友,美國國會應該彈劾拜登。
幾位民主黨人也批評了拜登。紐澤西州參議員鮑勃梅德斯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他表示,他計劃要求拜登,全面解釋什麼叫:從阿富汗的有缺陷撤軍。
拜登總統表示最近幾天喀布爾的場面“令人心碎”。來自阿富汗首都的圖片顯示,隨著塔利班加強對該國的控制,成群結隊的人,正拼了命想逃離。但他們被擋在機場外,或是前往機場的路上。
依照目前撤軍的進度,即將到來的 8 月 31 日美國撤軍最後期限之前,仍有數萬人等待撤離。
拜登先生本週稍早曾表示,他考慮在831日期之後,繼續在阿富汗維持必要軍隊以確保所有美國公民撤離。
拜登表示目前美國在阿富汗有近 6,000 名士兵,幫助撤離工作並維持控制喀布爾機場。
但試圖離開阿富汗的人,光只是為了到達機場,就面臨著大量人群,尤其塔利班的檢查站阻撓。
對此,拜登只回答:美國一直與塔利班政權保持聯繫。
美國東岸時間週五,當被記者問及美國是否會考慮擴大機場外的安全範圍時,拜登表示,此舉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他沒有具體說明那可能是什麼。
據五角大樓表示美軍於週五以三架軍用直升機進入喀布爾市中心,幫助將169 名美國公民: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說,部隊在“短”時間內冒險越過邊界,到達僅 656 英尺外靠近機場跑道的一家酒店。
這是自喀布爾淪陷以來美軍首次進入該市。
北約秘書長史托滕貝格週五告訴記者:“我們的飛機比人還多,因為讓阿富汗當地仍留在喀布爾的人們——尤其是阿富汗人——進入機場,現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同樣在周五,由於目的地國卡達機場已達飽和,從喀布爾起飛的美國航班暫停了至少六小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之後表示,中東和歐洲的 11 個國家已同意代替卡達人道救援充當阿富汗撤離人員的過境國。
拜登在演講中表達了對這些人的同情,並表示他認為沒有人可以“看到這些照片而不感到痛苦”。
他指的是人們試圖逃離阿富汗的可怕畫面。
星期五他的言論聽起來像昔日的拜登,不再如ABC訪問時如此尖銳而且無情。
長期以來拜登被崇拜者描繪成一個善解人意的人物。
這與他在本週早些時候發表的言論不同,當時他對撤軍的決定採取挑釁的語氣。選民——包括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對他的策略感到疑惑,並對他將這場災難歸咎於他人的方式感到不滿,無論是川普還是阿富汗軍隊。
根據民意調查追踪機構 FiveThirtyEight 的數據,他的支持率目前處於上任以來的最低點 - 49%,這表明許多選民對他的領導能力心存疑慮。
總統正試圖贏回他們,但對許多人來說,他的努力太少,也可能太晚了。
* “回來,回來,”英國士兵對聚集在機場大廳的人群尖叫,英國大使館撤離的人在那裡被帶走,然後儘速搭機,飛出去。
在英國士兵面前,許多人瘋狂地揮舞著他們手中英國護照,希望能被允許通過,但另一群揮舞著橡膠軟管的塔利班保安將他們推回去。
人群中的許多人沒有收到任何他們將被疏散的跡象,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抱著一缐希望,抵達機場,迫切希望找到一條離開阿富汗的方法。
多數人都收到了英國大使館的電子郵件,告訴他們到達這裡,等待航班處理。
其中包括來自倫敦西部的Uber司機赫爾曼德汗,幾個月前他帶著年幼的孩子來到阿富汗探親。
他將一堆英國護照出示BBC記者。 “在過去的三天裡,我一直試圖進去,”他絕望地告訴BBC記者,而他的兩個年幼的兒子正在他身邊。
這裡還有 另一個擁有英國護照的Khalid,他曾是英國軍隊的翻譯。他的妻子兩週前剛生了一個孩子,他很害怕孩子會死在這樣的場景中。 “我從早上就一直在這裡,”他說,“塔利班在路上猛烈抨擊我。”
步行不遠就是機場的主要入口。數千人,英國士兵有時甚至向空中開槍以控制人群。
而進入裡面的唯一方法不是排隊出示證件證明,而是以某種方式擠過人群,然後在英國士兵面前揮舞文件,希望他們能允許你過去。
在美國士兵駐守的機場門口,情況似乎更加混亂,而在機場的主要平民入口前,塔利班也經常向空中開火,擊退試圖湧入的混亂人潮。
* 歷經敍利亞難民危機後,希臘不再慷慨。擔心來自阿富汗的移民激增,希臘在其與土耳其的邊界上安裝了 40 公里(25 英里)的圍欄和監視系統。
“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可能產生的影響,”希臘公民保護部長 Michalis Chrisochoidis 在周五訪問埃夫羅斯地區時說。
“我們的邊界將保持不可侵犯。”
他發表評論之際,土耳其正呼籲歐洲國家為阿富汗移民承擔責任。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與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電話交談中表示,離開阿富汗的人數急劇增加可能“對每個人構成嚴峻挑戰”。
埃爾多安先生說:“如果阿富汗和伊朗不採取必要措施,新的移民潮將不可避免。”
* 十年前,拜登 (Joe Biden) 宣布支持阿富汗戰爭,當時的他警告說:“我相信,如果我們因為害怕,我們的國家將固步自封。”
而過去一個禮拜,會是歷史評判他總統任期的主要評價嗎?
白宮西翼的助手敲著電腦鍵盤,低著頭,而助手們像往常一樣閒聊著,掩蓋了廣闊世界正在發生的混亂。
隨著美國結束其 20 年的戰爭,阿富汗令人震驚地重新落入塔利班手中,這引發了一場席捲從喀布爾到大衛營,各個角落的危機。
在西方盟國被迫空運公民的六天裡,阿富汗人拼命堅持飛機離開該國,拜登承諾在 8 月 31 日之前撤軍,但他的能力和承諾已經開始響起空洞的迴聲。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國會將就退出阿富汗問題舉行聽證會,並為加快撤離步伐做出巨大努力。
* Zia Ghafoori、他懷孕的妻子和他們的三個小孩於 2014 年 9 月從喀布爾的家中抵達美國。
他持有五份美國簽證——這是美國駐阿富汗特種部隊對他提供翻譯服務 14 年的獎勵。
但好處到此為止。
抵達美國後,齊亞發現自己無家可歸 - 一位好心的志願者將其送到收容所,並告訴他,這將是他和他的家人開始新生活的地方。
七年後,這段記憶仍然讓他憤怒。
在他現在居住北卡羅來納州。
他接受 BBC 採訪時,回憶,並努力看著他的孩子的眼睛,為把他們帶到美國而道歉。
“我無法控制我的眼淚,”他說。 “在我為這兩個國家所做的一切之後,我問自己'這是我應得的嗎?'”
現年 37 歲的齊亞曾經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夠來到美國。
自 2001 年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成千上萬的阿富汗人為美國和盟軍士兵擔任翻譯、修理工和當地嚮導,當時西方軍隊入侵,從塔利班手中奪取了對該國的控制權。
在這場將成為美國持續時間最長的衝突開始幾十年後,拜登總統宣布要在 9 月 11 日之前撤出美軍——即使塔利班似乎準備重新掌權。
* 隨著成千上萬的公民和外國人試圖逃離阿富汗,喀布爾機場外的場景變得越來越絕望。
自從塔利班在周末控制了該國並關閉了陸路過境點以來,首都機場已成為許多人離開該國的唯一途徑。
但武裝分子表示,他們不希望阿富汗人離開這個國家。他們在機場路設立了檢查站,這是通往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的主要路線,塔利班襲擊了人們。
一名匿名的塔利班官員告訴路透社,自周日以來,暴力事件已造成該地區 12 人死亡——被槍擊或人群踩踏致死——這意味著前往機場的旅程越來越危險。
在機場大院的圍牆內,4000 多名美軍臨時控制此處。在外面,全副武裝的塔利班戰士現在包圍了外圍,製造了恐懼的氣氛。
https://m.youtube.com/watch?v=XvGLDUhHO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