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錢和理想,哪一個比較重要? 】 你現在走在夢想的道路上嗎? 還是為了金錢 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和理想? 馬雲曾經說過 「永遠不要把賺錢,當作第一個目標 堅持做對的事,錢就會跟著你來」 而周星馳的電影裡的經典對白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是不是也在呼喚你 要勇敢追夢呢? 如果要你在金...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保持樂觀名言英文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的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
⠀⠀⠀⠀⠀
以下非建議順序,單純列出幾部,先來看《#青梅竹馬》。
⠀⠀⠀⠀⠀
吳念真說:「其實楊德昌有一核心主題:時代變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底適不適合?孝賢扮演的角色是在迪化街賣布的,正尋求一種轉變,思索要不要到國外做生意,但受限於個人認知或本身的性格,註定會受到挫折。有一場在 Pub 的戲,那些知識份子在講些無聊的笑話,對方聽到他是賣布的,不屑的態度溢於言表。阿欽也是被時代所犧牲,他年輕時候是打少棒的,後來少棒沒了,他也就完了。
⠀⠀⠀⠀⠀
有一天,我去天水路找朋友,看到一個傢伙在賣甘蔗汁,他竟把攤子整個推到路上來賣,警察前來驅逐,他不肯挪動,警察無計可施便走了。那個攤子上掛了三張照片,都是他跟蔣經國握手的畫面。出於編劇本能,我就去跟他聊天。他說,他從中學時代就被抓去練拳擊,成為國手,有一年,準備赴加拿大參加奧運,但那年加拿大已經和中國建交了,竟拒絕台灣代表團入境。台灣大隊人馬在日本等簽證,等到最後仍然沒能參加。回來後,他就去當兵了,退伍之後,什麼都不會。他說:『我要生活啊!我為了國家這樣練拳擊,練到最後也沒有機會!』那張照片就是他參賽前受蔣經國召見所拍下的。他覺得國家沒有照顧他,他這一輩子都毀了。
⠀⠀⠀⠀⠀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楊德昌聽,他覺得很有意思,後來還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弄出來,我已經想到題目了!』他常這樣,劇本還沒想之前,想題目、想海報、想工作人員要穿的 T 恤想得很高興,像小孩子一樣。他講了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棒 ───《業餘生命》。亦即三十歲之後的生命全是業餘的,因為生命在此之前已經過完了。以演藝界的人為例,可能三十歲之前所有掌聲就已經得光了。《青梅竹馬》裡,阿欽那個開計程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業餘生命,是一個挫敗的人。
⠀⠀⠀⠀⠀
你吞不吞的下那口氣?會否覺得自己被虧待?」
⠀⠀⠀⠀⠀
⠀⠀⠀⠀⠀
接著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導演刻劃著純真的失落、道德的崩毀與理想主義者的殞逝,那時候的人們極其壓抑絕望、迷惘挫敗,無力改變現狀的父母將一切希望放在孩子們身上,用功讀書成為唯一一條出路,不安瀰漫的社會氛圍似乎一觸即發,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然而始終沒有人死的像個英雄,只能活著見證自己變成一個惡人,變成一個被大時代殺死的恐怖份子。
⠀⠀⠀⠀⠀
因此在一則撼動社會的情殺案件背後,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日常生活,同時掀開存在於社會新聞裡的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兇手?帶有史詩氣勢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英文喚作「A Brighter Summer Day」,重點就在「Brighter」,有比明亮更明亮之處,周遭就有比黑暗更黑暗之處,手電筒光線所及成為光明與希望,也因太過刺眼只能看見一半的真相,其他陰影滿布的地方則彷彿更加混沌不清,潛伏一旁的暴力蠢蠢欲動,價值觀不停偏斜擺盪,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難以在顛沛流離中想像未來的自己的樣貌。
⠀⠀⠀⠀⠀
小四澄澈而直接的雙眼於卡奇色制服堆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比起同齡的朋友他略顯沉默壓抑,臉上讀不出任何情緒,沒辦法真正融入不良少年的幫派核心,也沒辦法過著完全遠離紛擾的學生生活,不上不下的成績只能考上建中夜校,就如生於公務員外省家庭的狀況。張家的父母無可挑剔,媽媽勤儉持家,爸爸有自己不容動搖的原則,不但適時傾聽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據理力爭,也身體力行教導下一代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自己的未來要憑著自己的雙手決定。
⠀⠀⠀⠀⠀
直到警備總部的人登門將父親帶走的那一天,直到白色恐怖真正在張家掀起驚濤駭浪的那一天,一顆又一顆的大型冰塊靜置走廊,一疊又一疊的空白稿紙擺在眼前,以失去時間感的精神壓力呈現人們漸漸產生斷裂的過程,原來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的人生,原來個體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過去深信不疑的公理正義都是滿紙荒唐言,比起貧窮,絕望才會真正讓人變得滄桑、憔悴、黯淡與不堪,只見他茫然盯著桌上的食物,卑微請求老師網開一面,再也抬不起頭面對如此踐踏人性的國家與社會。
⠀⠀⠀⠀⠀
舉凡善良、公平、正義等擲地有聲的名詞,並非有錢人的餘裕或底層者的嘲諷,也不是崇高空泛的道德標準,那些拚命守護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的目光與希望,往往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Honey 不惜代價對抗、維繫小四最後一線理智的,都是小明,是純真與救贖的象徵,然而一句當頭棒喝「我和這個世界都是一樣不可改變的」,意志的斷裂巨大到再也無法挽回,不可以被人瞧不起,不可以被世界的醜陋吞噬,那一把短刀殺死了愛,殺死了過去的小四,也殺死了一切理想中的美好期許,時代將青春、信念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了選擇在風中搖擺的草,殘破地隨波逐流。
⠀⠀⠀⠀⠀
⠀⠀⠀⠀⠀
而後看《#恐怖份子》。
⠀⠀⠀⠀⠀⠀⠀⠀⠀⠀
不安、疏離、壓抑、暴力、無解,交疊在楊德昌質樸且暖色調的台北日常恐怖之中,鏡頭下這群人困在無限循環、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他們以為人生應該要有另外一種模樣,不缺物質的執意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手頭不寬裕的以為擁有金錢便能迎來新的起點,是每位理想主義者不偏不倚走向憤世嫉俗,也就是恐怖份子的過渡期。
⠀⠀⠀⠀⠀
「在他鏡頭下的台北是一個很雜亂的、拼湊的城市,沒有統一的建築與美學。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
吳念真認為,臺灣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是楊德昌《恐怖份子》,二是侯孝賢《童年往事》。
⠀⠀⠀⠀⠀
在看似平靜的舊時台北,參差不齊的老舊公寓比鄰錯落,以槍聲劃破天際,也以槍聲劃下句點,三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穿插、糾纏,慢慢收攏成一個故事,巧妙透過後設手法導向亦真亦假的結局。李立中和周郁芬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有潔癖的先生雖然收入足以餬口,但自私自利的他職場始終不順遂;婚後求子不得,足不出戶的妻子專注於撰寫小說,卻因生活百無聊賴而坐困愁城,無法突破寫作瓶頸,一日,一通匿名來電,讓她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來電的就是位混血少女,也是楊德昌開始構思《恐怖份子》的契機,如實反應台灣當年美軍駐紮的時代背景,母親活在逝去的西洋老歌之中,年紀輕輕的淑安則與不良少年為伍,為了金錢成為行竊慣犯,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因一條故事線再衍生另一條故事線,又因另一條故事線而發展出另一個完整的世界,家庭寬裕的少年攝影師小強愛上內心虛構的神秘少女形象,拼拼湊湊出看似合理的故事,每個人看見了部分的真相,每個人也同時被蒙在鼓裡。
⠀⠀⠀⠀⠀
「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風一吹,照片中的人就變得零碎,彷彿她是拼湊而來的。整個城市也是一樣,這是一個拼湊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並非真實的全貌。」
⠀⠀⠀⠀⠀
女孩凝視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裡的眼神斜斜盯著男孩的位置,男孩從那處望向了女孩,三個畫面在短短幾秒的剎那建構出抽象而立體的空間,似乎時而行走於夢境,恍惚置身於現實,台北就宛若一個庸俗沉悶、乏善可陳的夢,彼時是,現在仍是,人人嚮往自由,人人求而不得,無論你腳踏實地過日子,或是企圖與眼前困境對峙,都無可避免一步一步靠近背後的深淵。
⠀⠀⠀⠀⠀
「片中,大台北瓦斯球代表的是一個快要爆炸的東西,暗示著危險,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好像都走在邊緣上,隨時會發生狀況,跟他的個性很像,因為他事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就像《一一》裡頭,洋洋喜愛拍人家背部,這其實貫穿了他所有創作,楊德昌在看人的時候,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面向。」
⠀⠀⠀⠀⠀
⠀⠀⠀⠀⠀
最後,我們看的是《#一一》,最喜歡的一部。
⠀⠀⠀⠀⠀
以婚禮開始,以葬禮作結,這些都是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生活,也會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卻以溫柔的電影語言交織成文化背景之下的共同回憶與課題,在多年後依舊發人深省。簡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代表性族群之一,也就是中產階級與中小企業,無須終日為錢勞心傷神,但人生不會因此而少些煩惱。爸爸 NJ 和幾名同儕合夥開創一間電腦公司,妻子敏敏是標準的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兩夫妻膝下育有正在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和八歲的兒子洋洋,這一家人面對小舅阿弟的婚禮的同時也面臨長輩的腦溢血昏迷,NJ 甚至在圓山飯店巧遇了初戀情人阿瑞。
⠀⠀⠀⠀⠀
這個壓抑的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吳念真的化身,NJ 的父親形象,也可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清楚察覺,傳統定義中一家之主的特質,如此衝突而缺乏溝通的家庭樣貌,從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都能窺見父親威權角色與早期家庭結構的瓦解。努力撐起一個家的背後,也有我們未曾發覺的浪漫餘暉,是不是人總有一天都需要在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擇一呢?
⠀⠀⠀⠀⠀
在 NJ 與阿瑞的日本、婷婷與胖子的台北交織成了愛情詩篇,此端是自己久別重逢的年輕歲月,彼端則是女兒摸索愛情的未知期待,彷彿換了一個時空,婷婷也經歷了爸爸曾經走過的路,只是可能在愛與不愛之間就這麼毫不留情地一分為二。生活在台北,任誰都曾去西門町看電影,任誰都曾踏過無數次的武昌街,任誰都曾獨自佇立在車燈閃爍的路邊拼湊破碎的心,任誰都曾在吵雜壅擠的世界裡備感孤獨。
⠀⠀⠀⠀⠀
《一一》是時代的縮影,從街道、天橋、紅綠燈平凡的日常畫面裡我們看到光陰流逝的證據,也感受著台北獨特的城市韻味。《一一》更是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不陌生,有先上車後補票,也有發乎情止乎禮,有看似美滿的家庭,也有複雜紊亂的鄰居,有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嘴臉,也有盼以真誠待人的無奈。
⠀⠀⠀⠀⠀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短視近利、投機取巧,許多企業奉行利益擺第一的宗旨,公司需要賺錢是天經地義,卻非以長久經營的角度思考,於現在的食安危機、黑心食品、詐騙猖獗、缺乏國際競爭力等層出不窮的問題上浮現,畢竟有所得的同時都必須付出代價,這些代價都將落在下一輩的肩頭上。NJ 憤而掛上電話,拒絕接觸公司決策,也許惱怒的不只其他人的反反覆覆,而是此類罔顧未來和台灣商譽行為,如此成就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共業,之後則必須由洋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慢慢償還。
⠀⠀⠀⠀⠀
耐人尋味的名稱「一一 A One And A Two」,無論指的是兩個人、人與人,還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就是洋洋始終想捕捉的「後腦勺/看不見的後面」,都給人異常豐富的留白與思考空間,好與壞、對與錯、愛與不愛、真誠與偽裝、年輕與遺憾、喜宴與喪禮、送往與迎來,從楊德昌的鏡頭之下感受到的,是每個人看似互動密切又形影疏離的灰色地帶,更隱約透露出了一種反璞歸真的成熟心境。
⠀⠀⠀⠀⠀
⠀⠀⠀⠀⠀
(本文引述的文字除電影台詞外皆出自王昀燕《#再見楊德昌》一書。)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思考外包的陷阱》x2本
資訊量越來越爆炸,我們不得不仰賴專家和科技幫我們篩選資訊、指引我們方向。但是專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終目標,這個時候很容易發生「手裡有鐵錘,世界上什麼東西看起來就像釘子」的盲點。如何跳脫思考外包的陷阱,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部落格原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面對太多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轉身尋求「專家」和「科技」,希望他們幫忙找出最佳選項。結果,我們把許多思考外包出去,依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這本書充滿許多精彩案例,會激發我們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專業和科技當成輔助,認識到真正掌握全局、該負起全責的主人,終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場作者專訪,邀請他暢談「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帶我們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找到方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個 YouTube 連結觀看整段25分鐘的談話。
.
【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
.
去年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談論「通才」的精采好書《跨能致勝》,裏頭對於跨領域的案例分析讓我拍案叫絕。後來接著讀《專業之死》這本書討論「專家」和「公民」的互信為何崩壞、該如何重建,讓我認識到專家公民的合作是民主社會之所以能持續繁榮的基石。
然而,身為「公民」的我該對於「專業」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該如何過濾資訊、如何獲取新知,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便成了我很感興趣的課題。後來輾轉接觸到討論「自主思考」的這本書,裡面不但提到「通才」,還討論了「專家」,更涉及許多「科技、醫療、商業」議題,這引發了我十足的好奇心,這本書能跟前面兩本書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
【我的閱讀筆記和想法】
.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感到非常耳目一新的書,裡面的觀點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大意是說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思考外包給所謂的「專家、科技和系統」,結果我們越是仰賴這些東西,視野就會越狹隘,太過聚焦反而不容易掌握全局(例如完全相信導航結果開車掉進水裡)。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譬喻:「我們培養數個世代的人去研究樹皮,他們許多人對樹皮的起伏、心態、顏色、條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樹皮僅僅是樹木的最外層,又更少人意識到樹木僅僅是森林的一部分。」書中舉書許多專業鑽研太深的故事,反而帶來「見樹不見林」的反效果。
如何讓專家和科技輔助我們?方法就是「往後退一步,提出問題,綜合整理」。重點在於保持質疑心和好奇心,專家和科技給的資訊可以用來參考,但是終究要記得自己想達成的「整體目標」,以整體脈絡來看事情的責任就落到自己身上。
.
【見樹要見林,談健康】
.
書中以健康當作例子,表示許多人會因為專家的「過度聚焦」而迷失了方向。例如許多人會認為「飲食」對健康很重要,因此很多倡導透過飲食感改善健康的專家,就會跳出來提供各種的飲食建議,要我們「不吃」和「吃」特並食物。種種跡象顯示,某些飲食建議反而讓人們變得營養更不均衡,某些標榜的產品反而造成另一種副作用。
然而飲食法的英文「Diet 」源自於希臘文「diata」,這個字指的是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狹隘的飲食。這個字意味著「透過一種涵蓋生理、心理層面的完整生活方式達到健康的狀態」。作者因此反問道:「有沒有可能我們都把關注的焦點在食物上,因此忽略了真正的關鍵?不要那麼聚焦、放寬視野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呢?」
書中引述學者們研究世界上「長壽村落」之所以活得健康,得到的結論是:「健康不取決於特定食物、特定活動,甚至不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所有這些因素。」飲食只是拼出全貌的一片拼圖,而過度聚焦會使我們忽略其他許多片拼圖。事實證明,健康沒有單一良藥。
.
【見樹要見林,談投資】
.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特別有感觸,是關於投資的事情。不同於傳統「選股」和「擇時」的投資策略,用「被動型指數型 ETF」一次買一籃子股票和不擇時進出的好處,越來越為投資人所知(我是用這個方式投資)。許多財經專家和金融機構開始搭上熱潮,開始爭相推崇各式各樣的指數型 ETF。
接著市場上開始大量推出各領域的 ETF,只要你想得到的產業,金融業者都會有對應的 ETF 賣給你。例如最近火紅的虛擬貨幣,更出現了好幾十檔虛擬貨幣 ETF 等著核准上架,每家金融業者都來想分一杯羹。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數據引述,出自於被動型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
「直到2015年,市值百大的 ETF 周轉率達 864%,市值百大個股的周轉率則是 117%。如果說現今的 ETF 投資是股票市場的投機方式,完全不為過。」
周轉率越高(買進賣出)等於越多的手續費,越多的手續費等於越低的報酬。弔詭的現象發生了,整體而言,頻繁買賣「ETF」的投資人,最後竟然得到低於買賣「個股」投資人的報酬。
許多投資人只「見樹」:用 ETF 買一籮筐股票,看似分散風險又有許多選擇可以挑,專家也樂得介紹你更多不同標的,取得話題熱度和抓住你的注意力。反過來,投資人忘了「見林」:似乎忘了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合理的市場報酬、盡可能降低成本和手續費、並且長期持有。
.
【把注意力擺回自己身上】
.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場地,專家和科技就像是拿著手電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們有興趣的地方、想引導你過去的地方。但是你要在這個世界上前往何處?這個答案終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該注意的是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而非任憑專家左一言右一語,或者任由科技演算法主導了你的資訊來源。
作者引用了詩人愛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人更應該學會發掘、觀看內心閃爍的微光,而不只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輝耀的蒼穹光彩。」句中的詩人和聖賢,可以換成專家和科技,而且適用於現下的脈絡。重點在於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讓預設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中心主掌大權,而忘了思考其他詮釋方式或發揮同理心。
因此,要試著退一步觀看事情的全貌,釐清真正的目標。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主動去定義自己追求目標的整體脈絡是什麼,然後有效運用專家的意見,還有科技的輔助。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讓專家隨侍在側,並非讓他們主導大權。要贏的是整場戰爭,而非一場場戰役。
.
【後記:自主即自由】
.
總結起來,拿回自主思考的能力,就好比你的真正目標是想要拼湊一面馬賽克磁磚牆,關鍵在於應用這些專家和科技幫自己挑選理想中的磁磚,但是最終負責把它們拼湊起來的人還是你自己。書中提到的許多建議非常實用,包含: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以任務為導向、自主思考、連結多元觀點、專家為輔不為主。生活無論再忙碌,都必須保留時間和空間給自己自主思考。
我很喜歡柴契爾夫人最為人稱道的名言之一:「注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延遲;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延遲會成為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成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你會習慣會成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的想法,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總是把思考外包,就等於任由別人定義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時候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掌握思想上的自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種自由必須仰賴專注、意識、紀律;相反地情況是意識的缺乏、預設的模式、汲汲營營的生活。要成為自由的人,就必須學會自主思考。
.
【抽獎辦法】感謝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1、抽出「2本」《思考外包的陷阱》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想學習自主思考嗎?為什麼?例如:「我想學習自主思考,才能把專業的知識活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4/9(五)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4/10(六)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金錢和理想,哪一個比較重要? 】
你現在走在夢想的道路上嗎?
還是為了金錢
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和理想?
馬雲曾經說過
「永遠不要把賺錢,當作第一個目標
堅持做對的事,錢就會跟著你來」
而周星馳的電影裡的經典對白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是不是也在呼喚你
要勇敢追夢呢?
如果要你在金錢和理想之間選擇
你覺得哪一個比較重要呢?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美元崩盤會怎樣?12分鐘告訴你美元未來走勢
https://bit.ly/3ms7pHb
.
90%的人都做錯了!股神巴菲特:分散投資是傻子
https://bit.ly/2FNb5U0
.
亂花錢! ?
https://bit.ly/3keM4Qt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金錢 #理想 #夢想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追求自由名言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英文名言佳句、英文名言短句、自由英文名言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自由英文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自由英文名言-2021-06-20 | 動漫二維世界區的留言、 ... to work abroad? tw英文的「不好出國工作?tw」在...追求自由名言英文-2021-03-13 | 說愛你2021年3 ... ... <看更多>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 在 追求自由名言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追求自由名言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英文名言佳句、英文名言短句、自由英文名言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