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力很強的員工,為什麼升遷後會變成很爛的主管?】
在公司裡,我們常發現追隨力佳、順從度高的員工,更容易獲得升遷機會。那麼,問題來了?順從度高的人,真的適合當主管嗎?
而在高階主管的眼中,擁有領導力代表不夠服從,而不夠服從就等於不適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無法創新,是因為你不會發揮潛力:觀察力+質問力+混搭力,用對三大能力,創造工作的最大值」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你常認為自己是「普通人」嗎?如果你這麼想就大錯特錯! 我們目前發揮的潛能只有3~5%而已。 只要能喚醒潛力,工作就能更上一層樓, 日本資深...
追隨力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2-14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本集主題:「無法創新,是因為你不會發揮潛力:觀察力+質問力+混搭力,用對三大能力,創造工作的最大值」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你常認為自己是「普通人」嗎?如果你這麼想就大錯特錯!
我們目前發揮的潛能只有3~5%而已。
只要能喚醒潛力,工作就能更上一層樓,
日本資深心理教練教你如何在工作上發揮到100%,
成為事半功倍、人人搶手的一流人才!
★好奇心 × 深度思考 × 跨界結合 = 追求創新、創造工作最大值的三大能力!
✓ 觀察力 →創意的第一步來自於觀察
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找出事物的優缺點,讚美它們與眾不同之處。
✓ 質問力 →不斷自我質問來喚醒自己的潛能,豐富想像力
透過大量提問找出事件的真正核心,並藉由破壞性的質問得到不同觀點,激發創意。
✓ 混搭力 →大部分的創新,是組合不同性質的事物後誕生
多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透過跨領域的結合,蹦出不一樣的火花。
除了以上這三大能力外,作者三浦將也提出想要喚醒潛力,必須先要擁有:
✓ 當傻瓜的勇氣 →放下各種執著與偏見,讓身心回到純真放鬆狀態。
✓ 放空的勇氣 →腦中充滿多餘的思考,將阻礙創造力的產生。
✓ 失敗的勇氣 →愈早經歷愈多失敗,獲得成功的機率愈高。
有了這三種勇氣,就能擺脫內心障礙,意想不到的點子也會一一浮現。另外,三浦將也運用阿德勒心理學,為想要打造創新團隊的領導者提供培養成員的共識與追隨力的建議,協助成員發掘自我實力!
作者簡介:三浦將 Shoma Miura
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英國雪菲爾大學研究所理學與管理學碩士畢業,現為TEAM DYNAMICS董事長兼執行長,人才培育、組織開發顧問/高階主管教練。曾任職於大型廣告公司、外商企業,後來創立TEAM DYNAMICS,以「讓更多人能在週一早晨神采奕奕地工作」為目的,從事人才培育諮商、企業研修等。
以「溝通能改變企業」的觀點,加上阿德勒心理學及心理指導溝通為方法,從事領導力開發、團隊建設訓練、公司內部教育訓練等,協助企業發展。他的「溝通交流課程」獲得參加者好評「真希望早一點參加!」,回客率高達百分之百。此外,他也以「培養好習慣」受到高度讚美,善於運用其專業幫助學員在課程後養成固定的習慣。
著有《成為一流人才的38個好習慣:只要改變一個行為,就能讓人生順遂、好事接二連三來敲門!》、《黃金好習慣,一個就夠:日本心理教練的習慣養成術》等書,其著作累積銷售超過二十萬本。
追隨力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跟隨者〉
作者:陳韋安
美國企業家Derek Sivers 在TED講座中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片段,名為“How to start a movement”:一個休閒平靜的草坪上,有一個人(沒有穿上衣)突然跟隨音樂在草坪上胡亂跳舞。這舉動甚奇怪,其他人都躺在草坪上冷眼旁觀。不過,一兩分鐘後,有一男子突然跑出來加入這跳舞行列,二人高興地共舞。然後,第三位也出現加入。霎時間,起初一個人跳的「怪舞」,頓時變成了三人小隊。然後,奇蹟發生——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第七個逐漸加入——這場亂舞產生出一個關鍵時刻(momentum)——草坪上愈來愈多人加入一起胡亂跳舞!二十個、三十個、四十個!最後,草坪上有幾十人一起跳舞!這時,其他人都沒有「不跳舞」的理由了。
這現象告訴我們甚麼呢?這現象告訴我們,一個「運動」(movement)是如何產生的:從一人到幾十人,甚至千百萬人,重要的不只是第一位的始創人(founder)。當然,始創人是重要的——他的勇氣、他的洞見、他的嘗試;沒有他,整個運動不會存在。不過,整個運動之所以能夠成為「運動」,其實不只是始創人的功勞,更是源於第一位跟隨者(follower)。試想想,沒有第一位跟隨者,就沒有第二、三、四、五位後來的人。甚至,第一位跟隨者定義了「領袖」的角色。沒有「跟隨者」,所謂「領袖」只不過是一個獨自跳舞的怪人而已。
或者,我們過份高舉了領袖的重要性。不,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們過份低估了跟隨者的質素。
跟隨者定義了領袖——沒有跟隨的人,領袖就不是領袖。因此,近年管理學開始重視「追隨力」(followership)。學者將跟隨者分為三類:被動跟隨者(passive followers)、積極跟隨者(active followers)和主動跟隨者(proactive followers)三種追隨方式。跟隨者的跟隨方式直接影響領導行為的有效程度——跟隨者不只是被動的聽命與執行命令,更是與領導者共同分享一個使命,積極、主動、勇敢地思考與實踐使命。
我認為,教會也是如此。教會群體,作為羊圈的群體,當然是一個善於順服的群體。順服與聽從是基督徒的重要質素。不過,順服與聽從必須建基於跟隨者的自由——跟隨耶穌的人必須是一個自由的人。沒有自由、沒有獨立批判的思考,教會的跟隨者就只淪為宗教操控下的奴役。
這正是教會營運的試探:表面地、量產地培養出一群不懂思考、被事工奴役、盲目的跟隨者。教會為了加強教會的動員力,為了促進事工發展的成效,教會將跟隨者約化為「事工運作的螺絲」——事工不是為跟隨者而存;相反,跟隨者被約化為配合事工發展的螺絲。結果是:教會只擁有強調的動員力與組織力,跟隨者卻沒有深度——更嚴重的是,沒有在基督裡豐盛、自由的生命。
教會不是培養堂會的跟隨者,而是跟隨基督的人。因此,教會不只是建立忠誠、歸屬感強、委身的信仰群體,更要建立自由、具自主性、懂得思考的人。假若跟隨者失去了自主性與獨立思考,我恐怕,不管這管理學理論是多麼有效,它只會淪為另一種基督教版本的「宗教操控」了。
相關文章:
〈動員力〉
https://www.facebook.com/theologia.autumnitas/photos/a.195247194018055.1073741829.195140547362053/752261654983270/?type=3&theater
〈教會是一場運動〉
https://www.facebook.com/theologia.autumnitas/photos/a.195247194018055.1073741829.195140547362053/759427667600002/?type=3&theater
〈宗教操控〉
https://www.facebook.com/theologia.autumnitas/photos/a.195247194018055.1073741829.195140547362053/759708924238543/?type=3&theater
追隨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無法創新,是因為你不會發揮潛力:觀察力+質問力+混搭力,用對三大能力,創造工作的最大值」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你常認為自己是「普通人」嗎?如果你這麼想就大錯特錯!
我們目前發揮的潛能只有3~5%而已。
只要能喚醒潛力,工作就能更上一層樓,
日本資深心理教練教你如何在工作上發揮到100%,
成為事半功倍、人人搶手的一流人才!
★好奇心 × 深度思考 × 跨界結合 = 追求創新、創造工作最大值的三大能力!
✓ 觀察力 →創意的第一步來自於觀察
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找出事物的優缺點,讚美它們與眾不同之處。
✓ 質問力 →不斷自我質問來喚醒自己的潛能,豐富想像力
透過大量提問找出事件的真正核心,並藉由破壞性的質問得到不同觀點,激發創意。
✓ 混搭力 →大部分的創新,是組合不同性質的事物後誕生
多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透過跨領域的結合,蹦出不一樣的火花。
除了以上這三大能力外,作者三浦將也提出想要喚醒潛力,必須先要擁有:
✓ 當傻瓜的勇氣 →放下各種執著與偏見,讓身心回到純真放鬆狀態。
✓ 放空的勇氣 →腦中充滿多餘的思考,將阻礙創造力的產生。
✓ 失敗的勇氣 →愈早經歷愈多失敗,獲得成功的機率愈高。
有了這三種勇氣,就能擺脫內心障礙,意想不到的點子也會一一浮現。另外,三浦將也運用阿德勒心理學,為想要打造創新團隊的領導者提供培養成員的共識與追隨力的建議,協助成員發掘自我實力!
作者簡介:三浦將 Shoma Miura
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英國雪菲爾大學研究所理學與管理學碩士畢業,現為TEAM DYNAMICS董事長兼執行長,人才培育、組織開發顧問/高階主管教練。曾任職於大型廣告公司、外商企業,後來創立TEAM DYNAMICS,以「讓更多人能在週一早晨神采奕奕地工作」為目的,從事人才培育諮商、企業研修等。
以「溝通能改變企業」的觀點,加上阿德勒心理學及心理指導溝通為方法,從事領導力開發、團隊建設訓練、公司內部教育訓練等,協助企業發展。他的「溝通交流課程」獲得參加者好評「真希望早一點參加!」,回客率高達百分之百。此外,他也以「培養好習慣」受到高度讚美,善於運用其專業幫助學員在課程後養成固定的習慣。
著有《成為一流人才的38個好習慣:只要改變一個行為,就能讓人生順遂、好事接二連三來敲門!》、《黃金好習慣,一個就夠:日本心理教練的習慣養成術》等書,其著作累積銷售超過二十萬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BsPdKWWWM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3Bapjxgg44bSGDwzWE8L7_q-S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