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5日
地點:廣東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則徐是第一個重要的愛國政治家;在中國近代史文學史上,林則徐也不愧為鴉片戰爭時期愛國文壇中地位重要的愛國詩人之一。
「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其一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檯。
林則徐於1842年5月中旬,由長子汝舟陪同抵達西安。由於『河上積勞,感受時瘟,頓成瘧疾』,他到達西安後就臥床不起,於是就地賃房僑居。隨後,妻子鄭夫人和兩個孩子三子聰彝、四子拱樞,也從南京遷往洛陽,又從洛陽顛簸來到西安。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修養,林則徐病情好轉,就告別妻子和家人,登程赴戌。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六日(1842年8月11日),在他起程西行之時,前往送行的有將軍、院、司、道、府及州縣30餘人,送於郊外。由於長子汝舟有職,沒有前往,因而由聰彝、拱樞陪同西行赴戌。『口占示家人』是說在西安留別家中親人時,隨口呤誦的兩首詩,即不擬草稿。口占,為作詩術語。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詩人告示家人,我離家出門遠行,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敞開胸懷,笑對生活,沒有哀愁,你們也要樂觀曠達,心裡且莫難過悲傷。『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自古以來,時事紛紜,國家民族都得很很難從沒有任何錯誤中成功的,是非成敗都屬正常。『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一切達官貴人也沒有一個是天生的,都是從實踐中磨練出來的。『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三島』即英倫三島,『九垓』亦指九州,泛指中國。回想起抗英禁煙運動,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此之後,我決心要遍遊神州大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檯』。民間有諺語雲:『趙老送燈檯,一去不回來。』詩人勸慰家人不要輕信那些兒童的話語,認為我這一去就回不來了。我會回來的。這裡實際上是暗示那些幸災樂禍人的冷嘲熱諷。
全詩詼諧風趣,隨口誦來,自然貼切。開頭兩句詩體現了作者的開朗胸懷,樂觀豁達。『風濤回首空三島』,林則徐不怕洋人,不怕戰爭,對英帝國主義輕視有加;同時非常熱愛神州的大好河山,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胸襟。詩人『出口成詩』,告慰家人,也是告慰自己,沒有絲毫的羈旅淒涼之情。即使遠走天涯,也沒有愁腸段緒,離別之苦。君子坦蕩蕩,詩人遣詞造句都把握的很有分寸。
詩人雖然是口占,但絕不等同於順口溜,而是用詩的語言,詩的藝術,表達了親人送別的情和境,很有感染力。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詩人認為自己能力低微,而擔當重任已久,早就感到筋疲力盡了;又加之現在年老體衰,平庸之才,是定然支撐不住了,應該好好休息休息了。這是一種自謙,自我解嘲而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此二句為經典之語。首先他引用了春秋『子產受謗』的典故:鄭國大夫子產改革軍賦,受到誹謗,坦然對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還有胡正華著《西陲話舊》有『苟利國家,豈避禍福。』這兩句是林則徐最為喜愛的名句,並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時林則徐發覺自己的處境和子產受謗相仿佛,自己的心情也和子產一樣。禁煙抗英於國家,他不顧生死全力以赴,並不計較個人的榮辱禍福而看風轉舵,因此招了禍又何值掛齒?『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這裡林則徐引用了宋代楊朴、蘇軾的故事,來安慰痛傷離別的妻子。宋代楊樸善作詩,宋真宗在召見他時問:『你這次來,有沒有人贈詩了』,楊樸回答:『屋妻倒有一首,她說:』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倡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宋真宗聽後大笑,見楊朴無意做官,即放他還山。其次,東坡赴詔獄,見《東坡志林》,妻子相送皆哭,東坡幽默的對夫人說:『你不能像楊處士的妻子那樣送我一首詩嗎?』於是,蘇夫人面對丈夫這種臨危鎮靜、意趣風生的態度,不禁淚中露笑,坦然告別。『山妻』,是古代隱士對妻子的尊稱。男的為山人,女的則為山妻。這裡體現了詩人幽默風趣的樂觀主義,同老妻談起楊朴和蘇軾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的那首詩來為我送行,那多好啊,豈不快哉!
兩首『口占示家人』詩,體現了林則徐因為堅持了民族大義而心安理得的精神,體現了他為國家民族利益不避個人禍患,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清人對於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這樣評價的:『跡其生平,無愧斯語。』(見郭則雲《十朝詩乘》卷15)。林則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代偉人林則徐,臨行之際,談笑風生,烘雲托月,詩情意趣,躍然紙上,響譽古今。雖為口占如行雲流水,自然通達,非一般人可為也。我們拜讀林則徐的詩詞,處處可見其睿智和風趣。開口即為詩,典故隱藏其中,如同狗不理包子一樣令人喜愛,毫無生澀作秀之感。林則徐詩的藝術感染力,每每來自他的風趣和豐厚的文學功底,以及旁徵博引得知識淵藪。」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路闊:《林則徐流放詩詞賞析》,《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 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離別傷人,在辛棄疾筆下,卻化成別具氣派的賦別詞。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細讀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看看這位上過戰場、矢志恢復舊山河的的詞人,如何將眼前景和舊典故無縫銜接,營造出「有我之境」。 延伸專題: 【南唐遺珠 —— 馮延巳的創新抒情法】 ...
送別詩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知史 古代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馬屁詩
歷史春秋網
壹 | 解縉拍朱元璋馬屁詩
君王昨夜降金龍,
化做嫦娥下九重。
料是世間留不住,
翻身躍入水晶宮。
朱元璋對解縉的才學很是賞識。一天,他突然對解縉說:「宮中昨夜有喜,你不做詩一首?」解縉立即想到可能有皇子誕生,隨即出口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龍。朱元璋卻說:「生的是個女孩。」 解縉腦筋急轉,吟出第二句:化做嫦娥下九重。哪知朱元璋接著說:「可惜已經死了。」解縉馬上跟進:料是世間留不住。這句將其不幸處理成「才下凡又走了或升天了」,很妙。朱元璋跟著說:「已經把她拋到水裡去了。」解縉立馬吟出:翻身躍入水晶宮。只有龍種才會這樣,這句與第一句呼應,更妙。
貳 | 解縉拍朱元璋馬屁詩
某日,解縉陪朱元璋在御花園的池塘釣魚,解縉技術好,接連釣了幾條大魚,而朱元璋釣了半天則一無所獲,甚為尷尬鬱悶。解縉見比皇帝釣的還多,也有點頭大,想了一下,忙沒話找話地說:「皇上,您沒發現魚也如此知禮節嗎?」朱元璋聽了,疑而問道:「此話怎講?」
解縉道,有詩為證:
數尺絲綸入水中,
金鉤拋去蕩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
萬歲君王只釣龍。
朱元璋龍顏大悅:「原來如此!」君臣就此解了尷尬。
叁 | 唐伯虎拍馬屁詩
這個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塵。
生下五男都是賊,
偷得蟠桃獻母親。
一財主為其母擺壽宴,多次邀請唐伯虎,伯虎推辭不得,只得出席。席間,財主請唐伯虎為其母題詩以賀,伯虎在眾人面前更不好推辭,乃乘酒興揮筆寫了第一句:這個婆娘不是人。財主五兄弟臉上頓現怒色。
唐伯虎不以為意,稍一蘸墨,題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
財主五兄弟臉色立即陰轉晴,廳上掌聲一片。
掌聲未已,唐伯虎又揮毫寫下第三句:生下五男都是賊。
這還得了?財主五兄弟又開始怒目圓睜,幾乎要揮拳了。
唐伯虎微微一笑,寫下了最後一句:偷得蟠桃獻母親。
賓客們掌聲雷動,財主五兄弟眉開眼笑。五個人能到天上去偷蟠桃,也非俗子啊。九天仙女又吃了能長壽的蟠桃,可是萬壽無疆了!這個馬屁拍得可謂驚險刺激而絕妙。
肆 | 祝枝山題畫
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任你東西南北,千絲萬縷,總系不得郎舟住。這邊啼鷓鴣,那邊喚杜宇,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一聲聲:不如歸去!
一次,祝枝山到蘇州城一位朋友處客住,蘇州太守慕名拿出一畫請他題詩。祝枝山開口要200兩銀子。太守哪裡捨得出這麼多,只送來100兩。
祝枝山大為不快。他展開畫軸,見畫的是個碼頭,岸上有幾株楊柳,楊柳上有幾隻鷓鴣和杜宇(杜鵑鳥),一小船泊在柳蔭下,一商人模樣的男子站在船頭似要遠行,有女子則立於岸上,臉現依依不捨狀。
祝枝山沉吟片刻,揮筆題下四句:
東邊一棵大柳樹;
西邊一棵大柳樹;
南邊一棵大柳樹;
北邊一棵大柳樹。
寫罷,請朋友拿去送給太守。
這哪裡是詩?這怎麼會是祝枝山的詩?太守看後大怒,令其朋友讓祝枝山退還100兩銀子並賠償糟蹋了的畫的價值。朋友一一告訴了祝枝山。
祝枝山卻說:「他只給了我一半銀子,所以我的詩也只寫了一半。你讓他把銀子補齊,我寫下另外一半,定讓他的畫價值大增。」
朋友只得跑去轉告太守。太守其實搜刮的資財無數,原本不在乎這100兩,只是想以官壓人,不願意全部滿足祝枝山,現在到了這個份上,沒辦法,只得答應。
但太守堅持要在大宴賓客時當眾給祝枝山銀子,讓他當眾寫後半部分的詩——太守其實是想讓祝枝山出醜,因為他覺得前面四句如此俗鄙,祝枝山再怎麼寫也不會出來一首好詩。
這天,太守官邸高朋雲集。酒過三巡,太守命人取出銀子,同時筆墨伺候。祝枝山大笑接過銀子,揮筆題下:
任你東西南北,
千絲萬縷,
總系不得郎舟住。
這邊啼鷓鴣,
那邊喚杜宇,
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
一聲聲:不如歸去!
在場人無不拍案叫絕!有了後面這幾句,「送別」的主題和女子不願男人離去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前面那四句俗鄙之語頓時被化腐朽為神奇。
在一片讚歎聲中,祝枝山拿了銀子揚長而去。
伍 | 和尚拍朱元璋馬屁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光腥。野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御筆題詩不敢留,留來惟恐鬼神愁。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豪光射鬥牛!
明太祖朱元璋未登皇位時,曾帶兵過安徽某地的不若庵。寺僧不知他是誰,就問其尊姓大名。朱元璋心想,我縱橫天下,你卻還問我姓名,實在是太不像話。但他原來也做過和尚,不好發作,就不搭理他,只在牆上題詩一首: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光腥。
野僧不識英雄主,
只顧嘵嘵問姓名。
詩寫得非常囂張、傲慢、驕橫。題完詩他就領兵離開了。
數年後,朱元璋成為皇上,竟然又派人去不若庵查看御筆題詩還在不在。得到回報說詩已經被人洗掉了。朱元璋大怒,派人將寺僧抓來要斬首。
不過,這寺僧也不是簡單人物,馬上說是有重要原因才洗去朱元璋的詩的,朱元璋問:「到底什麼原因,快說!」
寺僧同樣以四句詩答曰:
御筆題詩不敢留,
留來惟恐鬼神愁。
故將法水輕輕洗,
尚有豪光射鬥牛!
朱元璋的詩連鬼神見了都發愁,這實在厲害啊!雖然洗了,豪光都能衝到天外的斗宿、牛宿上,皇上您的詩神啊!
朱元璋不好發作,只好放了和尚。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馬屁詩 #解縉 #朱元璋 #唐伯虎 #祝枝山 #詩詞
送別詩詞 在 廣播魔法師 張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理念,催生並延續了《詩歌人聲》~❣
《詩歌人聲》從得獎到有聲書的出版,再到即將推出的3.0古典詩詞版,一晃眼又是三年!常常有這樣的感慨,想做的事情太多,能用的時間卻太少啊~
《詩歌人聲3.0》是我今年唯一一個在廣播空中發聲的節目~特別感謝潔楓 Jocelyn Yin 、 邱筑君 、 廣播寶貝 唐妮支持這個用聲音推廣文學的理念,帶著熱情加入辛苦的製播團隊,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克服艱鉅的任務,讓這個美麗又有質感的單元終於能順利完成!💪
3/18(週一)起至6月底,每週1.3.5下午14:05-14:10在警廣全國網獨家播出喔~💓💓💓
▶《詩歌人聲3.0》作品列表:
詩經.關雎 先秦時期的作品
行路難 唐/李白
雨霖鈴 宋/柳永
飲酒詩 魏晉/陶淵明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春望 唐/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使至塞上 唐/王維
送別.歸隱終南山 唐/王維
四時讀書樂‧秋冬吟 元/翁森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山居秋瞑 唐/王維
飲馬長城窟行 漢/樂府詩
古風(其一) 大雅久不作 唐/李白
逼仄行.贈畢曜 唐/杜甫
送友人 唐/李白
清平調 唐/李白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宋/李清照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長恨歌 唐/白居易
送別詩詞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離別傷人,在辛棄疾筆下,卻化成別具氣派的賦別詞。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細讀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看看這位上過戰場、矢志恢復舊山河的的詞人,如何將眼前景和舊典故無縫銜接,營造出「有我之境」。
延伸專題:
【南唐遺珠 —— 馮延巳的創新抒情法】
https://bit.ly/2PoelXa
【譯英詩 陶傑跟你咬文嚼字】
https://bit.ly/307YPoo
【中國詩詞論世界歷史】
https://bit.ly/307N7KE
【憑詩致意的藝術】
https://bit.ly/3epy2rK
【陳寅恪暗碼輓汪精衛】
http://bit.ly/2knNM8J
【三千年獨得此作 讀王國維「浣溪沙」】
http://bit.ly/2kECtJn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23N9vGNJa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