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衝突難免,怎樣不跟老爸老媽鬧翻?

有個朋友是二代,學養俱優,雖然掛名公司負責人,但並沒有實權,實權在他那位老早宣稱自己「退休了,都交給兒子」的爸爸手上,握得牢牢的,包括公司決策和帳本。念完MBA的他想要變革,讓公司和工廠合乎現代化管理規則,老爸總是把他擋得死死的。甚至不惜在老臣面前,批評他還未成氣候。
又有位當老師的友人,兒子大學畢業後到網路新媒體工作,他老批評兒子不務正業,要兒子去考公務員。多念了幾句,兒子非常有氣節,搬出家去。
雖然說現在上一代已經比以前開明多了,但是新舊衝突層出不窮。這次的疫情,雖然肯定是不祥黑天鵝,可也為某些想創新的第二代幫了大忙……不少傳統商店或餐廳,第二代想要做網路行銷,上一代一直掣肘,疫情之後,實體店沒有客人,線上生意反而大好,才讓上一代轉向,願意對下一代的新想法投入資金。
上一代放手和下一代接棒是一門很重要的家庭、職場課題。
上一代受囿於過去經驗,對於未來的確沒有下一代那麼有想像力,常常也不承認自己是在故步自封,只感覺小孩無知,不認為自己頑固。面對新舊衝突如何不鬧翻?上一代很難自我改變,但下一代可以有技巧。不久前我看了琳賽.吉普森的書《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橡實文化),教下一代如何「接受父母有如此感受的權利,但堅決留住自我的目標」的解決技巧:
不須滿足父母情緒,避免激辯、適時喊停
一,你不須為滿足父母情緒需求,把大部分的人生花在他們身上。
二,避免正面交鋒,避免激辯,保持冷處理,不要甚至直接回答:我現在沒辦法回應。
三,改聊別的話題,表示對他們其實很關心,他們也許只是想受到重視,才為反對而反對。
四,對於喜歡主宰或羞辱人的上一代,保持距離。如果你感覺自己被耗盡或困住,找法溜。就像那部日劇說的: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
五,如果上一代老是哪壼不開提哪壼,那麼走吧,喊停,尿遁,雖然不太有禮貌,但上一代會因而節制些。
呵呵,早點有人告訴這些解決要點就好了。我們年少時都曾經跟父母搞得很僵過,不是嗎?都是為你好,但都沒有處理的技巧,不是為了順他們把自己扭曲了,就是為了逆他們而鬧翻,搞得不如不見。
時代改變,疫情後三個月的變化又超過過去30年。上一代的反省是必要的,最好的箴言是:他只是想法不同,並無意忤逆!如果你不懂,那就少管!不然你就去搞懂!人生過了一半之後,我盡量避免自己說的話中,有:「現在的年輕人啊……」這樣的感嘆。
因為,這句話隱含著一種優越感,而且意味著新舊衝突、二代鴻溝,他們在那頭,而我們就在了頑固老人的這頭!
#原刊載於遠見雜誌2021年6月號
《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能力》
文字版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線上看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記事
#決定再出發
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叫《一切都會過去,都將重新開始》。
收到讀者的留言,他說,就算重新開始,世界再也回不去往昔的模樣。他的字裡行間充滿感傷,我倒覺得世界改變是很正常的事情。
回想去年此刻的心情。兩個孩上了兩個多月的網課之後,我趁著他們上學的空檔出門閒晃,本想造訪昔日喜愛的小店,沒想到人去樓空,門口貼著招租廣告,真是不勝唏噓。
大陸的店家倒閉,外觀與屋內都會殘破不堪,和之前開店的華麗整齊對比,有很大的視覺落差,很難不叫人感嘆。
我帶著失望的心情回家。
邊走邊開始安慰自己,比起因為疫情失去性命、家人的傷痛,我的失望情緒真的算不了什麼,更何況,就算沒有疫情,我家附近的商家也總是來來去去,只不過,疫情加快了腳步。
在過去的兩年裡,在遭受疫情的各種事件衝擊之後,我對世界、對生命和命運,更加地敬畏與謙卑。
…
往裡層思考一下,世界再也回不去往昔的模樣,是好是壞呢?
就拿教育來說,去年自從上海復課之後,線上作業比率加重,因為線上作業有AI修改。
有人認為這是好事,
有人認為這是壞事。
認為好事的人,是因為大大省去老師批改的時間;
認為壞事的人,是因為擔心孩子視力會嚴重惡化。
經歷了被疫情圍困、社會動蕩、起起伏伏的心情之後,面對後疫情世界的變化,像線上作業增加這類的事,我雖有疑慮,但還是要想辦法讓自己適應,就像帶著「病毒永遠不會徹底消失」的心情。
放掉好與壞的評價,把專注力放在適應後疫情時代的來臨,不為了什麼,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過得稍微舒服一點。
…
王小波說:「一個人想像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容易浪漫、不切實際。」
這段時間,我的文章量不多,因為面對身陷圍城的人們,不管有什麼意見,都像把手伸進別人的世界裡,尤其你並非同溫層的時候。
每個人每個國家如何面對疫情的方式不同,那些過來人經驗,聽起來頗有隔岸觀火,或者無能為力的濃重心情。
我不想隨便評判他人的選擇。
那篇文章,我想要闡述的重點是:
給自己一點希望,生活才過得下去。如果生活一點盼頭也沒有,一望就是盡頭,一睜眼就是日煮三餐、防疫、盯網課等著自己,真的會逼死人的。
#有時候_一點點的信念_可以走很長的路。
…
躲起來有沒有用?
我想起寧可加班也不想早點回家的同事;我想起已經到社區樓下卻還要看一下天空,才肯打開大門的自己。
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如果沒有停下來的時刻,我就沒有勇氣再面對生活的滿地雞毛。
文章裡的「你」,藉著打電話逃到陽台,某程度來說,躲起來安靜自己,哪怕只是片刻,也是身陷圍城中,很需要的活動。
我們也知道人世間很多事躲也躲不過,但在無法喘息的時刻,給自己一個紙袋,一個空間,才能安能度過換氣症候群啊!
全家人長時間窩居在一起,很需要換氣的。
…
《時空旅行者的妻子》裡說道:
「#在丟失昨日之後_才知道所謂的日常生活才最為珍貴。」
我在文章裡,沒有寫到的一點是:
重新開始之後,我們也要有再次出發的勇氣。往好處想,我們至少還擁有自己,一個健康的自己。
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去和被掠奪之後,知道自己還能站在原地,大口大口呼吸,真好。
快樂缺氧,一聽就毛骨悚然啊!
身心健全,是種幸運。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過去;
所有遺留下來的,才屬於未來。
當你決定要重新出發時,最困難的部分已經結束了。
…
照片故事:假日去龍華寺祈求台灣疫情降溫,隨手拍到的「寺貓」,我覺得牠一臉閒適,讓人心生向往,妹妹卻說牠在叫我別拍了,快滾😅
過沒多久,牠爬上一棵樹,跳到屋頂上,呼嚕嚕睡起午覺來,真是一隻懂得逃避、安靜自己的貓呢!
心繫故鄉,望大家一切安好❤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線上看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月薪嬌妻特別篇》從美栗、平框的婚後故事切入,更把許多現實中會遇到的考驗都搬進戲劇裡。
成為新手爸爸的平匡,面臨的最大困境無疑是自我掙扎。雖然他嘴裡說著:「我要做我心目中的『理想父親』」,但卻很難定義所謂的「理想」,更難具體的說出怎樣才夠「好」?
面對社會加諸於男性身上的「新好爸爸」形象,到底該背負哪些呢?
*本文轉載自科夥伴 雞湯來了
延伸閱讀:
看得到、請不到的育嬰假?從《月薪嬌妻》看見「育爸」不能!剖析育兒爸爸的苦衷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05815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心理學解析《月薪嬌妻》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1020
______________
多本好書、精彩書單、豐富書摘......
由泛科學與 20+ 出版夥伴共同策畫的 #願讀力與你同在 線上書展
歡迎科夥伴和我們一起讀.力.引.爆:https://lihi1.com/Iaz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