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岸行腳紀錄片︱慢下來,看見真正重要的訊息】
「我們的人生很快,快到很多東西看不見,但走路,就可以看清楚」
當你在陸地與海洋的交界,一步一腳印往前,微喘的節奏裡,真的能開始感受到風的溫度、聞到不同海岸線的氣味、聽出不同海岸線的聲音。
移動得越快,看見的越少,真正重要的事物,慢下來,才能看見。
短片中最動人的一幕,莫過於所有行腳夥伴聚集在天后宮廟埕,觀賞《看見台灣》的專注眼神。
齊柏林導演曾說:「當我們能用不同視角看見台灣,便已在心中種下愛護台灣的種子」,《看見台灣》帶領我們化身一片飄盪的雲,鳥瞰島嶼的美麗與哀愁;《逐岸行腳》紀錄短片,我們以最慢的速度,紀錄蘇花古道與海岸的訊息,繼續以不同視角看見台灣。
逐岸行腳,沒有誰帶領誰,而是我們結伴一起走。正如 #繼續看見台灣,是我們要結伴共同完成的旅程。
繼續看見台灣,讓我們結伴而行,一起在路上。
👉 #逐岸行腳紀錄短片完整版
https://youtu.be/YclMgeSE710
👉訂閱 #看見_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http://pse.is/ChiPolinFoundation
👉成為齊柏林之友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顯示較少內容
逐岸行腳紀錄短片完整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續看見台灣︱逐岸行腳紀錄片,傳承影像的力量】
台灣的海岸線,總長300萬步,有一小群人,帶著一大群人,接力走過6圈,走了12年仍不停歇。
12/9-13基金會參與台灣海洋環境教育協會領走的蘇花海岸五天四夜行腳之旅,走在最接近海水的土地上,將過程拍成微紀錄片。對我們來說,這是將《看見台灣II》拍回來的第一步。
【逐岸行腳紀錄短片】完整版請看 → https://youtu.be/YclMgeSE710
從未想過,《看見台灣II》是齊柏林導演生命的終點,但我們相信,這是全台灣人共同參與的起點。正如影片中台灣海洋環境教育協會郭兆偉所言:「齊柏林鳥目台灣,我們是徒步台灣,速度不一樣,高度不一樣,但是,愛台灣的心是一樣的。」
行腳隊伍中,有八十幾歲的長輩,有七、八歲的國小生,每一個人,對同一段海岸線的感受都不同。正如每一個人看見的台灣,都有自己的故事。影片中,帶著學生參與行腳的國小校長說:「希望這些孩子都能帶著種子,在未來發芽……我覺得,齊導的電影,是顆很好的種子。」
紀錄片《看見台灣》,是齊導播下的第一顆種子;但是「看見台灣」,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方式與詮釋。看見台灣1.1、1.2、1.3……,讓我們帶著齊導的種子,繼續說台灣的故事,接力齊導,一起繼續看見、看見更多,把《看見台灣II》拍回來!
👉訂閱 #看見_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http://pse.is/ChiPolinFoundation
👉成為齊柏林之友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逐岸行腳紀錄短片完整版 在 蘇花海岸行腳微紀錄,繼續看見台灣 的推薦與評價
36 mil views, 208 likes, 1 loves, 2 comments, 11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看見台灣: 【#繼續看見台灣︱ 逐岸行腳 紀錄片,傳承影像的力量】... ... <看更多>
逐岸行腳紀錄短片完整版 在 #逐岸行腳紀錄短片完整版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मा #逐岸行腳紀錄短片完整版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