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謊言:謊言也有真實】
三三吃飯前明明沒摘下牙套,她卻在我詢問時,欺騙我已經摘了牙套。加上前面我已經屢屢提醒她這件事很重要,她不但沒有記取教訓,居然在做錯事的情況下,還說謊,按照之前對話的堆壘,此刻父母的情緒一定已經累積多時,畢竟前幾次她都沒做到,怎麼講都講不聽,這次更惡劣,不僅沒脫牙套,居然還敢說謊,這怎麼得了!
現在,謊言的迷宮開啟了,正等著情緒高張的我們走進去,把藏在迷宮裡的小孩,狠狠的抓出來胖揍一頓。
一旦父母情緒有累積,面對孩子說謊,做出來的回應,即便不是痛打孩子一頓,也八九不離十了,至少會狠狠的教訓孩子,才能發洩剛剛升起來的怒火。
但是,父母要走進迷宮時,要有心理準備喔,因為既然決心要走進去,就要有迷路的準備喔!孩子很會躲藏,父母追趕不上是小事,但可能因此看到更多為了掩蓋迷宮出口的煙霧彈(更多謊言),我們受得了嗎?
好吧,就算我們進去把小孩抓到了,也好好教訓小孩一頓了,我喜歡思考的是,那麼最後我們得到什麼?
在我們痛罵一頓之後,我們能得到一個聽話的孩子?還是一個誠實的小孩?
當然,這些光靠我們自己是想不出來的,這樣吧,我們把自己投身進去,讓我們試想一下,過去的成長歲月,有哪一次我們被打或被罵的經驗裡,造就了我們特別愛我們的父母(或師長)?或者,造就我們長成特別乖和特別聽話的孩子?有這樣的經驗嗎?如果有,感受好嗎?是我們想要的嗎?還是,每一次被打被罵,雖然表面上我們臣服了,順從父母的話,但私心裡,卻是極端怨恨父母?
當我們是孩子時,我們是屬於哪一種呢?
帶著這樣的心情,長大的我們,和父母關係如何?是和諧的,亦或是疏離的?這樣的關係,是未來我們想要給孩子的嗎?
我二十歲時,曾經與籃球隊的學妹組成三隊三比賽小組,朋友知道後,為了幫我特訓,邀我在半夜和他一起到球場打球,我當時也不知怎麼的,竟然大膽的答應了,當時父親已經入睡,我也沒想吵醒父親,想著只是練球,就逕自去赴約了。
雖然半夜出門不該是父母能允許的行為,但青春踴動賀爾蒙帶著我執著的去冒險了,畢竟我已年芳二十。
半夜的球場寬大又沒人,我和朋友淋漓盡致的打了兩小時的籃球。
打完球,凌晨三點我回家補眠,當時父親還在睡,我心想沒吵醒父親真是對極了。然而凌晨四點時,父親卻起床了,朝著熟睡中的我,怒打一頓,父親說我半夜離家,凌晨四點才回來,一個女孩子,跟著人在外面野,一點身為女孩的樣子都沒有,這怎麼了得。
我躺在床上被父親揍得半死,我父親說對了一點:我確實是半夜離家。但也說錯了好幾點:我並沒有在外面野,我只是為了去比賽而去練球。而且我回家的時間,是凌晨三點回家,絕對不是凌晨四點。
但不管我說什麼,我父親都當我狡辯說謊,惹怒父親的結果就是,父親用拳頭狠狠的教訓了我。
最後我的左大腿被父親揍出一塊黑色的印記,而我心底想的是:以後我要離家遠遠的。
長大成年有了工作之後,我義無反顧的遠離父親的控管,遠離家庭規範,自己租了一間套房,早早搬到外面住,從此父親如願了(他再也沒會過我在外面野),我也如願了(我可以奪回生活的主導權),彼此都相安。
現在,看到這裡,容我再問一次:這樣的親子距離,是你們想要的嗎?
我猜想,這不是父母想要的親子關係,至少,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想避免這一切後果發生,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
明天我們再繼續……
#不是說好週一要結尾嗎為什麼沒結尾
#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結不了囧
#為了舉例中間插了一段青春的回憶當範例
#文章太長只好再截斷分開放大家見諒
#這個議題有太多值得大家思索的地方
#希望這系列文章能讓大家重新省思孩子說謊的行為
#耐心等明天喔明天應該可以結束阿
#開始思考下一系列要寫什麼議題
==========
#更多情緒課議題《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2021父母最好的教養手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這個議題有太多值得大家思索的地方 在 唐綺陽占星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唐綺陽6/19-6/25星座運勢週報】 「太陽在雙子衝刺」了,各位多注意,勿亂說話而傷己傷人。 也提前預祝巨蟹座生日快樂!! 本週重要星象:週三☆太陽進巨蟹,「夏至」 ... ... <看更多>
這個議題有太多值得大家思索的地方 在 [心得]《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好奇是理解的開始-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why-migrant-workers-are-all-live-streaming/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6lNtgy
相信大家現在對「移工」應該都不陌生,不管在家庭照護或工廠生產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
影。不過除了這些勞動的面向,你有好好觀察過他們嗎?這本《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將會
帶你走入移工的生活,探看他們異地打拼的表裡。
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前些日子聽《轉角國際・重磅廣播》的編輯牧宜訪問了此書的作者
江婉琦。那時覺得這書名也太有趣就一直放在心上。後來在三餘看到就很興奮地帶回家。
江婉琦她從 2015 年開始接觸移工、移民等議題。書中她走訪各地,帶讀者認識台灣各個
角落的移工故事。相當真實鮮活的第一手觀察,完全打開我視角。以下分享些有感的地方
。
【移工找連結】
因為移工都是飄洋過海來台灣這異鄉工作,所以一有機會放假就會希望去找「同鄉」的連
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據點便是臺北車站。江婉琦提到:
由於臺北車站是交通聚集地,所以每到假日,聚集了原本分散在各地,渴求一個公共空間
可以放假待著的移工。
印尼人有一個很有趣的「圈圈」文化。他們到臺北車站後習慣坐下來圍圈圈,要是朋友太
多,還得一直趕場繞圈。有時一個圈圈的人也會跟旁邊圈圈的人聊天,然後就變成更大的
圈圈,相當彈性自在。
除了圍圈,印尼人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握手。不管是與人見面、要加入一個圈圈,又或
要與人道別,他們都會相互握手。而且握手還分很多種:
移工們的花式握手(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結束握手後,他們還會用右手碰觸自己胸前心臟的位置,代表「我見到了這個人,我把它
放在心中」。有點像是《進擊的巨人》那樣獻出心臟的味道(笑)。
不過台灣並沒有這樣「坐下來」的習慣。許多台灣人甚至對移工坐在車站大廳的行為很不
滿。還曾發生以紅龍圍住大廳,不讓人坐地板的「紅龍事件」。當然車站能不能坐可能需
要更多的討論。但書中江婉琦的這段話我覺得很值得思索:
可不可以坐下來、能不能躺下來,其實是一種社會要我們怎麼做的規訓,是不是我們都忘
了,身體是自由的。
關於他者不同的習慣與文化,我們是不是能多一些點想像與理解呢?
【移工混台灣】
移工並不只有單純帶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有時也會與台灣的本土文化交集,甚至碰撞
出新的火花。比如「廟會裡的漁工」。
如果你去搜尋「東港外勞鼓隊」就可以看到移工們參加東港迎王身影。看著他們在發財貨
車上打著大鼓,然後一直搖啊搖,真的超級 high。此外他們還會唱爪哇民歌、印尼皮影
戲曲和庶民流行音樂噹嘟,為傳統廟化注入濃濃異國風。
江婉琦說,其實不單在東港,其他如澎湖、小琉球等地的大小廟會都有外籍移工的身影。
這是因為鄉里間的年輕人多半都離家,廟會為了補足人手便會找在工廠、漁港的男性移工
來幫忙,才促成這樣有趣的風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2kWpHc0TjA
還有一位唱「臺語」歌的移工吳咪的故事也相當有意思。來自爪哇的她,一開始學臺語歌
,是因為她照護的阿嬤聽了會很開心。後來她發現鄰近的蓮池潭居然有卡拉OK,在老闆
允許下,她便開始在阿公阿嬤午休時騎腳踏車到池邊唱歌。
唱歌的吳咪(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在蓮池潭唱歌的多是六十歲以上的退休阿伯,吳咪是第一位戴頭巾唱臺語歌的外勞,相當
顯眼。而阿伯阿姨們不但很常投錢點歌給吳咪唱,還會不時給些紅包小費,對她相當寶貝
。
書中還展示的吳咪的兩個手作歌本,一大一小:小的用來點歌,標註著每首歌要升多少
key 和各廠牌伴唱機的點歌碼;大的則是拿來背歌詞,除了手抄中文歌詞,還會用紅筆標
註印尼文拼音,超級用心專業。
吳咪的手抄歌本(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移工秀自己】
最後來聊聊書名: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因為這本書才知道移工們很愛直播,而甚至可說無
處不直播。有看護會直播在雇主家煮飯;也有漁工會直播在漁船上睡午覺;甚至住工廠的
移工們連深夜睡覺時都還開著直播螢幕。
移工直播相當普遍(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但是為什麼移工們那麼喜歡直播呢?
江婉琦說她最常聽到的答案是「希望別人看見自己在臺灣很好」。藉由直播,他們可以展
現自己過得好的一面給別人看。書中的一名移工妮妮就說:「辛苦的時候不可以直播。」
也有人把直播當成是跟同鄉朋友傳播資訊的管道。書中就有訪問一位移工小翠,她每星期
一、三晚上九點都會直播,告訴大家最新的勞資訊息。協助同鄉們處裡工作上的糾紛。因
此對很多移工來說,直播也是一個彼此支持的網路。
而移工們愛直播,或許還有更深層的理由。書中訪談移工伊達的段落,讓人看得很是心疼
:
工作的那個家裡,有十二顆監視鏡頭。對伊達來說,只有手機的那顆直播照相鏡頭,對於
身為移工的她,最自由。
喜歡江婉琦在書中說的:
但其實移工直播,是因為那是連結,在直播裡舒服地說自己的語言,表現快樂、展現自由
,和同鄉在網路上互助支持。移工是孤鳥,孤鳥在飛行的時候,直播可以讓他們脫離現實
,在網路的世界裡回巢、透氣呼吸。
或許,直播是移工展現自己的一種方式吧。只有手機鏡頭前,他們才能找回自己。
當移工直播的時候,他可以說話,表達自己。那一刻才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完整的
人。因為在直播的世界裡,還有聲音。
【後記:理解始於好奇】
這本書打破許多過往對移工的想像。像過去總覺得移工都是因為經濟問題才會來台賺錢。
但移工英格利就說,很多人來臺灣是為了「逃脫」。可能是逃脫一段失敗的感情、不愉快
的婚姻或生意失敗的羞恥。她的這句「家裡幸福快樂的人,是不可能來臺灣的,相信我。
」在我心中迴盪許久。
當然書中不只有沉重的部分,其實讀這本書時最常出現的感受是:「好有趣啊!」林楷倫
在推薦序中的這段話說的精彩:
這是一本看了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卻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
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
江婉琦說,很多關於移工的報導文學都著重在光譜的兩端,不是談論他們「勞動辛苦」就
是「勵志動人」,對光譜的中央,也就是移工的生活,反而少有人去著墨。但很多時候移
工們真正的生活,距離這些「標籤」都很遙遠。
書中有個很有趣的小篇章是關於江婉琦向神民千歲爺爺「問事」。千歲爺爺隨興卻智慧的
言語常讓我有被「震到」的感覺。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我:我想問千歲爺爺,為什麼人會在另一個人身上貼標籤?
千:那個就是觀察不徹底。
江婉琦在後記中提到她對移工理解也經歷過很多轉變,從小時候覺得移工「危險」,後來
覺得「可憐」,但後來才發現「可憐」其實也是一種標籤,因為身而為人,本來就有很多
種樣子。想來好像真的是這樣子,就如同過去總以為移工就是缺錢才會來臺灣一樣,我從
未真正觀察理解過這些來臺的「異鄉人」們。
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大家都可以說他有同理心,可是人們生活還是兩條平行線,但是如果擁有好奇心,平行線
就會有交會的可能。
江婉琦在這本書中的確就是打開好奇之眼,不下標籤、不帶偏見,誠懇地帶讀者認識移工
的生活百貌。有趣的是,這樣的向外觀看,也幫助她看見「自己」。
我發現,幾乎在每場訪談裡,每一位看護、漁工、廠工的生命情境,或多或少,我都在裡
面發現了一些自己的影子。
也因此,書的最後一章她從移工轉回聊自己在工廠的媽媽,相當的點睛動人。覺得方念萱
在推薦序的這段話為本書下了很好的註解:
在不知道何謂「徹底」而仍樂在觀察的路上,婉琦看外勞看移工看眾人,從而認識自己,
這就是她知己知彼的紀錄。
想來這樣藉由向外探再回看自我的過程與我閱讀的經驗也很貼合呢。總之,很真誠深刻的
作品,是今年到目前讀到最喜歡的一本書,強力推薦給大家!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96.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87500589.A.D5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