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lmeYourStory 2 ⁍ 愛河・微笑的我們
(以下主角帶入Mr.J代號)
開始PO活動時,看到一個我覺得不會出現的人留言『選我選我』,內心笑了笑想著開玩笑的吧?回『私我私我』。接著開啟了我們的聊天室。
Mr.J「我很認真欸」
我「好,那你說說。照片拿來!」嗯?我有表現的很明顯覺得這個人是來鬧場的嗎?
Mr.J「一幅畫中的故事,太有感了!」
我「就當你是真的了」有點點感動。
Mr.J「年紀大了很容易多愁善感的。」
我「這句話才悲傷。」
Mr.J「有一種悲傷~🎵」
嗯?是有沒有要跟我說故事啊,來鬧的嗎。經過一陣子折騰。他終於開始了。
Mr.J「這是一個IronMan跟無尾熊分開,但IronMan還是期待無尾熊有天可以回來的故事。」
我「天阿!我要哭了!是你感情的故事嗎?洗耳恭聽」雖然他自己下了一個很長的”史樓梗“,但感覺很悲情。
Mr.J說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又開始想著到底要開始沒,笑鬧著說先給我照片啦,深深覺得他在鬧我。但他回我照片太多,他要想一下要挑哪一張!很認真說要給我120張照片(喂),很鬧!但下一秒他說「最近剛好他生日快到了,然後過幾天就是我們剛交往的那一天。」
Mr.J「她是大學時期一直想追的女生,同校不同系,我在學校餐廳主動搭訕的。當時她有男朋友了,直到畢業時他們分手了,然後過了一陣子有了新男朋友,但……不是我。是我的同班同學。所以我很難過就沒聯絡了。」
哇!這是一個miss再miss,一直錯過的故事嗎?
Mr.J「有一天她傳訊息給我,那時候我有在玩攝影,所以她想請我去幫他攝影,而結婚的對象是我同學。」
內心想著,也太狗血了,我是在看炮仔聲還什麼的嗎?
接著Mr.J「我當然拒絕了,說我無法,也不會去,但她跟我要了地址,把喜餅寄給我。」因為Mr.J不忍拒絕,最後還是收下喜餅,但也沒再聯絡了。
Mr.J「隔了幾年,隨著臉書的出現,幾年後的某一天,我收到了messenger,是她。」我感覺到Mr.J那種高興期待的感覺。他接著說「從各方的消息,她跟我同學分開了,也知道他們當時辦婚宴,但沒有登記。這時候畫過一道曙光,想說機會來了嗎?所以又再次聯絡了,但一直沒有見面,當時她在新竹,某一次聊天她說她離職了,現在在台中,原來是交了男朋友而且準備要結婚了……」
Mr.J「你應該可以感受到傷口癒合又被撕開那種悲傷的感覺吧!」
我這時候手上有橘子應該已經不知道捏爆幾個了!這個劇情也太曲折了吧,雖然跟我無關,但真心覺得太虐,太哀傷。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我問「你中間都沒有遇到喜歡的女生嗎?這個女生吸引你的原因是什麼?是一種遺憾嗎?」
Mr.J「中間有跟專科時期的女朋友復合在一起。但幾次聯絡上都是正好與女朋友分開。確實遺憾,當時在學校校園看到她,就像看到女神一樣,那種心動的感覺不知道要怎麼說。後來在校園見到幾次(當然中間有去調查這個女生哪一個班),之後在餐廳看到,同學起鬨就鼓起勇氣去搭訕了!之後會刻意去選修她們班的課去上,體育課也特地選她有在的項目去上。」
我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想說故事是到這裡結束了嗎?沒想到竟然沒結束!
Mr.J「之後在Facebook看到她懷孕生小孩的消息和照片,真的徹底死心不用有任何期待了。這次是真的吧,跟我同學那次不一樣,之後偶爾她會按我的Po文讚或是傳訊給我,但我都沒有理會。卻也狠不下心刪他好友,就在前年她傳訊息給我。(對了,她婚後跟著丈夫去大陸了)」
Mr.J「她這次跟我說她不會再回去大陸了,她想跟她丈夫離婚,受不了這段婚姻了,所以回台灣,跟我說有好玩的記得找她!」完全感覺到Mr.J的開心。
Mr.J「然後有次訊息我就說找時間出來吃飯吧,也很久沒見了。隔幾天她傳訊息先問我有女朋友嗎?我說沒有,她就問我可以陪她去畫廊看她同學的展覽嗎?我們就約出去了,2017年的9月4日14:00。」感覺Mr.J很小心記錄著他們的曾經,我感受到他很珍惜這份感情。
Mr.J「之後傳訊息越來越頻繁,也開始約出去看電影、走走爬山,。10月的時候她說要回高雄的家一陣子,因為她當時要離婚的事心情很繁雜,所以我11/4早上工作一忙完就直接開車到高雄。我不知道她家在哪,只記得她跟我說過的幼稚園,我就開到幼稚園拍照傳給她,她一開始還不相信,然後她走出來看到我的時候直接往我奔跑然後跳上來抱著我,之後我們去了西子灣聊天,回程我牽起她的手,她陪著我開車回桃園,然後再自己坐高鐵回高雄。就這樣我們在一起了……」
Mr.J「直到今年5月的時候因為我們頻繁的爭吵,她說她對我的感覺已經變了,所以她提出了分手!但我覺得只是溝通不夠,都是因為一些小事,很多時候都是太在乎才會爭執。每次都聊不出個結果。分手後想挽回,想找她出來聊聊但約不出來。她說怕見面感覺怪怪的,問了是否還有復合機會,她說不知道。」
我感受到滿滿的遺憾不捨得,我說不出什麼別難過,也說不出什麼你們還有機會這種話,也鼓勵不了復合。我真心的跟Mr.J說「你有想過要好好道別嗎?也許對你們來說都好。好好的祝福,讓當時的你們都結束。」
Mr.J「分手最後她說我們還能當朋友嗎?我問她我們不可能了嗎?她回不知道,問說為什麼不願意見面,如果不愛了,不想有交集都可以說,但她還是不願意出來見面聊聊。如果她已經覺得不可能了,直講讓我知道,我也不會期待了。如果她只是想逃離我們在一起的不開心,我,願意等。因為經過那麼多,好不容易可以在一起,真的很不捨。」
聊天對話,大概談到這。Mr.J做了一個回顧影片,說11/4要傳給那個她。
故事未完待續,但我想就在這結束。
–
除了遺憾、不捨,現在還多了疑惑。Mr.J現在躺在地上,醫生直接就說『你死亡了』,感覺Mr.J在內心呼喊著說『我還活著啊!我沒有死亡啊!』。醫生直接把他推到冷凍庫,也不火化甚至是埋葬他。是不是很雞歪?
其實無法評斷故事中男女生的想法,也無法評斷感情的價值!只知道,我自己也不喜歡不明不白,所以很能感同身受。看到苦苦掙扎的Mr.J,我沒有辦法救他,只有他能為自己做選擇,再繼續被冰凍,還是乾脆死亡重新來過!到底是誰的不乾脆呢?
如果是我,大概會跟對方說完我的想法,你不願意回覆,那我會說掰掰慢走不送。但這只是我!不是Mr.J,我不知道我能療癒什麼,不知道我能幫助些什麼。我能做的就是把你們畫起來,讓你們彼此停留在最美好的時刻,是我送給你的最好祝福吧。
剩下的故事就交由你好好完成。不管是好是壞,都希望你能重新拾起幸福🙂
–
照片中原本兩人合照的背景是在大學內,但Mr.J給我一串他們回憶的地點,我從中間挑選了愛河!找了張愛河的照片,做了合圖。最美好的回憶是兩人都微笑著!而為什麼是愛河,愛河聽起來就是充滿愛啊(自己覺得)!河流象徵著源源不絕,這是我送出的祝福~
🌟選在11/4發文,因為這是兩年前兩個人交往的第一天。
歡迎【tellmeyourstory】報名→https://reurl.cc/mdya2l
#tellmeyourstory
#謝謝曾經 #記得微笑
#祝福 #療癒 #愛情
這句神挽回梗圖 在 Le CoBe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了解才能幫助.
上年開始我無故濕疹發作,眼睛四週甚至出血,在中心工作中也可以流眼淚。在油麗中心嚇死主任。我不能睡覺一段日子,起來就哭。看了中西醫很久,好了又再復發。到現在眼睛好了點,到頸兩旁紅、腫、痛和脫皮。
也有睡不著的日子。我皮情況不嚴重也如此,所以好明白上次殺父母的女孩子。也明白Elle 為什麼走在洞中。人遇到難關,要學的太多也非常掙扎。從小到大我選擇勇敢站出來,卻也有疲弱的時候。
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和了解情緒問題,也請互相扶持和尊重。:)
29/10 香港大學通識教育 盧凱彤: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盧凱彤說,病發早期的徵兆,始於情緒大起大跌,暴飲暴食。
她舉起面前的水瓶,說自己忍不住吃東西,會吃下瓶內儲水一樣多的腰果、曲奇(圖一)。
每次她吃了太多東西,便會情緒低落,憎恨自己。接下來兩天都不吃東西,怒跑十公里後,終於忍不住肚餓,又再狂吃東西,扣喉不得,失望而哭。如是又再禁食兩天,又再失控暴食,自鄙自責,往復循環,長達兩年。
朋友俱以為她少吃,但底蘊其實是她已吃過太多,不敢在人前顯露,如是體重和情緒一樣起伏。事後回思,其實是病發的潛伏期,但當時以為只是怕肥。
情緒高漲時,她會處於亢奮狀態,瘋狂地追FB動態,網上購物,唱歌跳舞,曾試過一天買四萬蚊衫,而且因興奮地按掣,重買兩套衣服。接著隨即頹喪,身體如浸在蜜糖之中,躺在地板上,動也不動,由兩個鐘到兩日不等,於是失聯兩日,不見影蹤。情緒就像坐過山車,高峰低谷的差距難以想像,卻身不由已,情難自控。
而且情緒難以計量,還有更令她討厭的混合狀況。又失落又亢奮,似在夢遊。曾多次渾渾噩噩地半夜離家,漫無目的地亂逛,試過凌晨三點去到長沙灣熟食街市,甚至赤柱,到清晨落寞地還家。
有回演唱結束,她滿心以為,既而放假,自必開懷放鬆,心滿意足。但到頭來依然沒精打采,了無生氣,不知所從。她驚覺出事,決定找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判斷她患抑鬱,追索她的過去,尋找她不安的源頭;著她邊聽莫扎特,邊用左手畫畫。療程挖出她黑暗、極端的情緒,開始有失眠、狂躁傾向。情況愈趨嚴重,本是工作狂的她愈發意志消沉;而且開始打牆踢牆。
他向明哥(黃耀明)透露情況,明哥建議她看精神科。初時她很抗拒,覺得癲了才要看精神病,而且家人有精神病史,更令她諱疾忌醫。
明哥開解她:不過攞安眠藥瞓覺,多睇一個醫生冇壞。盧終於肯看醫生,但打定主意,一定不會吃藥。
患病期間她做了很多功課,看了好多躁鬱症的書。到後來她出現幻覺,便清楚自己並非見鬼。
事過境遷,她說時曾忍俊不禁。但強調親歷其境,是可怕的事。
當時她正喃喃自語,有男人在她面前出現,走到她身後。她本不以為意,但赫然回頭,卻空無一人。她肯定沒人存在,不禁潸然淚下。「好驚,有埋依飯添」,自知病重,已去到幻覺的地步。
甚至試過滿屋都是「人」,環境擠迫;也嘗與幻覺中人「共處」,對話。不過後者比安詳,她一直清楚對方是幻覺,攀談完畢,對方便會消失。
她順道向攝影師致歉,她必須定時定候告退,不能逾時。不是因為大牌,而是精神無法承受。病重時她甚至受不了聲浪,要戴耳塞。既沒法去演唱會,街上的車聲也能嚇得她躲進後巷,為此流淚。
她終於決定不看心理醫生,正式接受精神治療,如實交代病況,吃醫生開的藥。兩星期後便根絕幻視,至於幻聽則容俟一段時日,終亦克服。
她發覺自己好乖,只要自己坦白,願意接受治療,病就有藥醫。
她說不少病友,經歷病情反覆,不堪纏擾,放棄服藥。她強調此病不是一時就可斷尾,各人對藥物的反應都有不同。她一樣經過反覆嘗試,不斷向醫生報告,哪些藥令她手震頭痛,哪些藥過當有副作用。九個月後,她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藥和份量,有些病人甚或需一兩年。
服藥已一年半,她每天仍要吃六種藥。吃藥好灰好辛苦,她在中段也想過放棄,不時嚷著要減藥。但她畢竟和醫生合作,終使病情安定下來。「唔係食緊藥等於你未好番;只要你一日 stable,都代表你康復緊。」
好多精神病患的難關,就是抗拒食藥。她說:「我選擇食藥,因為我選擇要成為堅強的人。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病摧毀了我好多,但我搵方法控制到。回思自己失控的日子,點都好,而家一定好過以前。」
例如去年為「一點粉紅」義演,唱歌後她立即在後台痛哭;但在今年情緒已經平復。
「過去別說做歌手,普通人都冇能力做到。曾想過退出這行,甚至不能在社會自處。病情曾令我不停手震、抽筋、眨眼、失去社交能力。而家係大躍進。」
她說抑鬱最乞人憎之處,是病情蒙蔽病患的心。無論朋友如何規勸,她清楚是好建議,但身在抑鬱之中,無法聽得入耳,覺得世界沒有光,沒有明天。
她說身處抑鬱的人,都不會自愛,但依然愛人。為了愛她的人,是患者願意留下來的最後力量。他們的勸慰十九沒用,最重要是他們的存在和倍伴。「講嘢聽唔入耳,冇乜用,但我知道佢地係度。」捱過難關,星火就能聚成日光。
她說社會對精神病的認識依然封閉,常以此開玩笑,卻少認真看待。她希望新的意識能夠普及,精神病和情緒病,同傷風感冒都是自然現象,可以醫得好。患者不應擔憂、逞強、或自覺小事而抗拒就診。
她說公開病情後,不止歌迷,很多不認識她,不聽她唱歌的人,也寫信給她,透露自己有相似病歷,卻因害怕歧視,不敢看病;或不敢說出病情,得不到適當治療。
盧強調看病不等於就要吃藥。先走出第一步,才能夠確定病況,才能夠對症下藥。
2013年本是她事業成功之年,開演唱會,得到提名,她卻在這時候崩塌。她慶幸自己敢於面對,肯看醫生,否則她可能已經不在這裡。
***
講座中段,前商台節目絕情谷 DJ 谷祖琳亦加入討論。她的弟弟因思覺失調離世。
初見弟弟患病,她也不知所措過,病急亂求醫,求神問卜。但很快便明瞭沒用,應該專注於治療。
她說患者身在病中,篤信自己所見的幻覺,深以為苦。不要和患者爭拗,妄圖指正對方,不過惹怒患者,適得其反;也不宜空勸患者「多喝水,多散心,多做運動」,正視病因,幻覺不會因此消失。最重要是陪伴患者身旁,讓患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谷祖琳說經過切膚之痛,令她一家人反思人生,不必追求太多,就算事業成功,頂多換到大幾百尺的房。人生的煩惱就是因為太多選擇,不如簡化人生。工餘時候,她和朋友轉投精力,成立思覺基金,協助同路人。
至於盧凱彤,她說病前自己很好勝,追求完美,現在不用了。
但她笑說,儘管鬱躁症給了她難忘的經驗,使她的人生截然不同,但她絕不想套用陳腔濫調,說受過的苦有什麼意義。當記者問她願否再經歷一次--「梗係唔得啦!啋!就算我可以再捱一次,身邊人都不可以,太痛苦了。」
「但我希望分享經驗,能令其他人少受一次苦,或者令一個人早點求醫,那就值得。」
***
問答環節,有女士分享經歷,患者是她一生最在乎的人,已經離去。問當年如有機會,應該說什麼話才能挽回。說到後來,她哽咽失聲。
盧勸對方不要自責,作為過來人,她清楚抑鬱之際,患者自我封閉。沒有人能夠像電影橋段,說一句話能夠拯救對方,唯有一點一滴,涓滴成流,才見亮光。
關鍵就在最艱難一刻,想起自己所愛的人,就靠這一剎那,存乎一念之間。端賴家人朋友,平素全心支持,長伴左右。讓患者動妄念之際,仍能感受到愛。
女士的分享,激發兩位患者,都願意道出過往。另一位女士,正是病發尋死之際,想起座談的病友,求助而得救;另一位男士,雖因病遭家人鄙夷,卻得妻子不離不棄。病發自了之際,他想起全家福而回頭," not today "。
最後盧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初時她未向父母透露病情,唯有最信任的朋友知悉。患病時她自知開到荼蘼,動極便會披靡。所以她 high 的時候,會先去錄音室找人「墊底」,到失落之際便有人相陪。「讓患者知道,有需要時可以找你,讓他知道還有選擇。」
***
圖八,九:盧病患期間,百無聊賴時創作了無數作品,包括中英文的詩和畫。回顧自己作品,不時難為情地哈哈大笑。
她說自己從未學過畫畫,但患病時聽不了歌,聽從醫生勸喻,以畫畫排遣失眠,渲洩暴力和自殘傾向。當時下筆毫不猶豫,現在已不可復。
思覺基金:http://www.episo.org/
這句神挽回梗圖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留意自殺新聞,但不喜歡細看。
對於你的離去,想説兩句,但沒有氣力。
無意中看到蕭雲這篇舊稿,忍不住看完了。
謝謝小女孩對香港的貢獻,他日乘願再來,為香港的年輕人,繼續高歌。
你的消息,我是和張宇人的新聞夾雜而看的。
醜陋的世情,你帶來一股幽香。
佛教的本義是蓮花,在淤泥中成長,亭亭玉立,不染一塵。
你是香港的蓮花,請好好休息。
29/10 香港大學通識教育 盧凱彤: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盧凱彤說,病發早期的徵兆,始於情緒大起大跌,暴飲暴食。
她舉起面前的水瓶,說自己忍不住吃東西,會吃下瓶內儲水一樣多的腰果、曲奇(圖一)。
每次她吃了太多東西,便會情緒低落,憎恨自己。接下來兩天都不吃東西,怒跑十公里後,終於忍不住肚餓,又再狂吃東西,扣喉不得,失望而哭。如是又再禁食兩天,又再失控暴食,自鄙自責,往復循環,長達兩年。
朋友俱以為她少吃,但底蘊其實是她已吃過太多,不敢在人前顯露,如是體重和情緒一樣起伏。事後回思,其實是病發的潛伏期,但當時以為只是怕肥。
情緒高漲時,她會處於亢奮狀態,瘋狂地追FB動態,網上購物,唱歌跳舞,曾試過一天買四萬蚊衫,而且因興奮地按掣,重買兩套衣服。接著隨即頹喪,身體如浸在蜜糖之中,躺在地板上,動也不動,由兩個鐘到兩日不等,於是失聯兩日,不見影蹤。情緒就像坐過山車,高峰低谷的差距難以想像,卻身不由已,情難自控。
而且情緒難以計量,還有更令她討厭的混合狀況。又失落又亢奮,似在夢遊。曾多次渾渾噩噩地半夜離家,漫無目的地亂逛,試過凌晨三點去到長沙灣熟食街市,甚至赤柱,到清晨落寞地還家。
有回演唱結束,她滿心以為,既而放假,自必開懷放鬆,心滿意足。但到頭來依然沒精打采,了無生氣,不知所從。她驚覺出事,決定找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判斷她患抑鬱,追索她的過去,尋找她不安的源頭;著她邊聽莫扎特,邊用左手畫畫。療程挖出她黑暗、極端的情緒,開始有失眠、狂躁傾向。情況愈趨嚴重,本是工作狂的她愈發意志消沉;而且開始打牆踢牆。
他向明哥(黃耀明)透露情況,明哥建議她看精神科。初時她很抗拒,覺得癲了才要看精神病,而且家人有精神病史,更令她諱疾忌醫。
明哥開解她:不過攞安眠藥瞓覺,多睇一個醫生冇壞。盧終於肯看醫生,但打定主意,一定不會吃藥。
患病期間她做了很多功課,看了好多躁鬱症的書。到後來她出現幻覺,便清楚自己並非見鬼。
事過境遷,她說時曾忍俊不禁。但強調親歷其境,是可怕的事。
當時她正喃喃自語,有男人在她面前出現,走到她身後。她本不以為意,但赫然回頭,卻空無一人。她肯定沒人存在,不禁潸然淚下。「好驚,有埋依飯添」,自知病重,已去到幻覺的地步。
甚至試過滿屋都是「人」,環境擠迫;也嘗與幻覺中人「共處」,對話。不過後者比安詳,她一直清楚對方是幻覺,攀談完畢,對方便會消失。
她順道向攝影師致歉,她必須定時定候告退,不能逾時。不是因為大牌,而是精神無法承受。病重時她甚至受不了聲浪,要戴耳塞。既沒法去演唱會,街上的車聲也能嚇得她躲進後巷,為此流淚。
她終於決定不看心理醫生,正式接受精神治療,如實交代病況,吃醫生開的藥。兩星期後便根絕幻視,至於幻聽則容俟一段時日,終亦克服。
她發覺自己好乖,只要自己坦白,願意接受治療,病就有藥醫。
她說不少病友,經歷病情反覆,不堪纏擾,放棄服藥。她強調此病不是一時就可斷尾,各人對藥物的反應都有不同。她一樣經過反覆嘗試,不斷向醫生報告,哪些藥令她手震頭痛,哪些藥過當有副作用。九個月後,她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藥和份量,有些病人甚或需一兩年。
服藥已一年半,她每天仍要吃六種藥。吃藥好灰好辛苦,她在中段也想過放棄,不時嚷著要減藥。但她畢竟和醫生合作,終使病情安定下來。「唔係食緊藥等於你未好番;只要你一日 stable,都代表你康復緊。」
好多精神病患的難關,就是抗拒食藥。她說:「我選擇食藥,因為我選擇要成為堅強的人。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病摧毀了我好多,但我搵方法控制到。回思自己失控的日子,點都好,而家一定好過以前。」
例如去年為「一點粉紅」義演,唱歌後她立即在後台痛哭;但在今年情緒已經平復。
「過去別說做歌手,普通人都冇能力做到。曾想過退出這行,甚至不能在社會自處。病情曾令我不停手震、抽筋、眨眼、失去社交能力。而家係大躍進。」
她說抑鬱最乞人憎之處,是病情蒙蔽病患的心。無論朋友如何規勸,她清楚是好建議,但身在抑鬱之中,無法聽得入耳,覺得世界沒有光,沒有明天。
她說身處抑鬱的人,都不會自愛,但依然愛人。為了愛她的人,是患者願意留下來的最後力量。他們的勸慰十九沒用,最重要是他們的存在和倍伴。「講嘢聽唔入耳,冇乜用,但我知道佢地係度。」捱過難關,星火就能聚成日光。
她說社會對精神病的認識依然封閉,常以此開玩笑,卻少認真看待。她希望新的意識能夠普及,精神病和情緒病,同傷風感冒都是自然現象,可以醫得好。患者不應擔憂、逞強、或自覺小事而抗拒就診。
她說公開病情後,不止歌迷,很多不認識她,不聽她唱歌的人,也寫信給她,透露自己有相似病歷,卻因害怕歧視,不敢看病;或不敢說出病情,得不到適當治療。
盧強調看病不等於就要吃藥。先走出第一步,才能夠確定病況,才能夠對症下藥。
2013年本是她事業成功之年,開演唱會,得到提名,她卻在這時候崩塌。她慶幸自己敢於面對,肯看醫生,否則她可能已經不在這裡。
***
講座中段,前商台節目絕情谷 DJ 谷祖琳亦加入討論。她的弟弟因思覺失調離世。
初見弟弟患病,她也不知所措過,病急亂求醫,求神問卜。但很快便明瞭沒用,應該專注於治療。
她說患者身在病中,篤信自己所見的幻覺,深以為苦。不要和患者爭拗,妄圖指正對方,不過惹怒患者,適得其反;也不宜空勸患者「多喝水,多散心,多做運動」,正視病因,幻覺不會因此消失。最重要是陪伴患者身旁,讓患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谷祖琳說經過切膚之痛,令她一家人反思人生,不必追求太多,就算事業成功,頂多換到大幾百尺的房。人生的煩惱就是因為太多選擇,不如簡化人生。工餘時候,她和朋友轉投精力,成立思覺基金,協助同路人。
至於盧凱彤,她說病前自己很好勝,追求完美,現在不用了。
但她笑說,儘管鬱躁症給了她難忘的經驗,使她的人生截然不同,但她絕不想套用陳腔濫調,說受過的苦有什麼意義。當記者問她願否再經歷一次--「梗係唔得啦!啋!就算我可以再捱一次,身邊人都不可以,太痛苦了。」
「但我希望分享經驗,能令其他人少受一次苦,或者令一個人早點求醫,那就值得。」
***
問答環節,有女士分享經歷,患者是她一生最在乎的人,已經離去。問當年如有機會,應該說什麼話才能挽回。說到後來,她哽咽失聲。
盧勸對方不要自責,作為過來人,她清楚抑鬱之際,患者自我封閉。沒有人能夠像電影橋段,說一句話能夠拯救對方,唯有一點一滴,涓滴成流,才見亮光。
關鍵就在最艱難一刻,想起自己所愛的人,就靠這一剎那,存乎一念之間。端賴家人朋友,平素全心支持,長伴左右。讓患者動妄念之際,仍能感受到愛。
女士的分享,激發兩位患者,都願意道出過往。另一位女士,正是病發尋死之際,想起座談的病友,求助而得救;另一位男士,雖因病遭家人鄙夷,卻得妻子不離不棄。病發自了之際,他想起全家福而回頭," not today "。
最後盧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初時她未向父母透露病情,唯有最信任的朋友知悉。患病時她自知開到荼蘼,動極便會披靡。所以她 high 的時候,會先去錄音室找人「墊底」,到失落之際便有人相陪。「讓患者知道,有需要時可以找你,讓他知道還有選擇。」
***
圖八,九:盧病患期間,百無聊賴時創作了無數作品,包括中英文的詩和畫。回顧自己作品,不時難為情地哈哈大笑。
她說自己從未學過畫畫,但患病時聽不了歌,聽從醫生勸喻,以畫畫排遣失眠,渲洩暴力和自殘傾向。當時下筆毫不猶豫,現在已不可復。
思覺基金:http://www.epis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