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生活][巴基斯坦][印度]
這麼近那麼遠:來自巴基斯坦的電話(二)
「對了,你們本屬同一地區(指英殖時代),那麼你們兩國語言是否一樣?」我問。「你也可以這樣說,我們語言很相似,巴基斯坦說烏爾都語,不少字詞甚至表達方式,都跟印度語很相似。其實我們都明白,這個局面是政治的事,而非我們百姓意願,但無奈我們也沒有辦法。你們香港,沒有巴基斯坦人嗎?」他問。
他說起烏爾都語,我才猛然記得,以前看政府工的網站招聘時,總會看見請烏爾都語的法庭傳譯,到此刻我才知道,原來針對的是巴基斯坦人。「其實香港有不少巴基斯坦人,」我說這句時,是有點心虛,雖然知道為數的確不少,但面對面打照時,我根本分不清楚,到底他是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孟加拉人還是緬甸人等等,「但我們沒有甚麼交集,因為他們有他們的圈子,香港人也不會無故跟他們有所接觸。」我說。
翌日上班途中,我反覆想起這段對話,突然靈光一閃,記起之前看過一齣印度電影,叫作《將她帶回家》,講述一個出身喀什米爾區的巴基斯坦啞巴女孩迷路,居然跑到印度去了。身為印度教徒的男主角,不知女孩身世,卻想幫她找回親人。後來從她的行為和生活習慣,例如吃肉及替巴基斯坦板球隊歡呼,才得知她是巴基斯坦人。因為兩國交惡,尋親及過境過程困難重重,當然,最後兩國人民合力幫忙,電影大團圓結局收場。
真沒想到,事隔多時,我才現在看懂這齣電影;而我在尋找關於電影資料時,更看到朋友提到對巴基斯坦人的杯葛,除了板球,到電影圈也有所波及。原來去年印度寶萊塢曾下了禁令,禁止聘用巴基斯坦演員,而巴基斯坦亦為了反擊,不再輸入寶萊塢電影。但現實逼迫下,巴基斯坦很快又解除了禁演,因為沒有競爭,巴基斯坦粗濫製作,甚至抄襲寶萊塢電影,人們轉投看盜版的寶萊塢電影,令巴基斯坦的娛樂事業雪上加霜。
我認識巴基斯坦這個國度,居然是靠這一兩通越洋電話,反而幾乎每天,在香港面對面看見形形色色的東南亞裔人,都沒有企圖了解過,這群默默建設香港的異鄉人,自以為跑到其他國度遊玩,就會多認識這個世界。明明近在咫尺,卻猶如不見,這怎麼不教我慚愧呢?
這麼近 那麼遠 國語 版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臺南文學季─追尋臺南文學之文學shoe閃】密室微光
文學可以快閃嗎?意象可以跳舞嗎?當文學結合舞蹈、劇團演繹文字,你將看見跨界的力量。
改編作家文學文本,結合舞蹈創作,快演出,並藉由對談,深入作品內涵。
日期:106.9.16(六)
時間:14:30-16:30
地點: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主講:顏艾琳X陳怡潓
簡介:
顏艾琳
顏艾琳,颱風名。台南下營人。來臺北受教育後,習得文學跟編輯技能。一個活得像魏晉時的嬉皮。玩過搖滾樂團、劇場、「薪火」詩刊、手創、公共藝術等。詩作已被改編成流行樂、現代舞劇、微電影、舞臺劇等多元媒介。已出版十五本書,作品並翻譯成多國語文。
陳怡潓
寫自己很難,至今為止,我的每一個文字,都確實的,只紀錄自己,卻還是覺得寫自己很難。明明想寫“這麼近”,但往往寫出“那麼遠”。
於是,到現在,我仍然以自己追著文字,再用文字追著自己。 還是很難!
http://culture.tainan.gov.tw/registration/index-1.php?m2=53&sid=635
http://culture.tainan.gov.tw/registration/index-1.php?m2=53&sid=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