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會傷人》
最近寫論文中斷時,就來看我心研所同學推薦的「以家人之名」,正在陸續播出,真好看!
劇情是兩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加上一個前後被父母拋棄的男孩,以兄妹三人的身份在開麵館的海潮爸爸照顧下成長,穿插愛情、親情線⋯⋯笑中帶淚,十分讚!
不過劇情有伏筆的,我也才看1/3。其實我很擔心那個只會大吵大鬧的離家媽媽陳婷,遲早會從新加坡回來...為此,曾被她拋棄的男主,常常做惡夢....雖然還沒演到,我也不由得擔心起來....
最近唸到關於父母的心理學研究,值得說一下...「為何家會傷人」。
先說一般華人社會談到父母,大部分都會感到溫暖和依戀,但為人父母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六十分的父母,其實就是剛剛好的父母。」
我現在要講的不是一般的父母。我要講的是像陳婷這種,她提醒了我們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就是,社會上也有所謂「壞父母」的存在。這類父母讓小孩從小就充滿恐懼、自卑、罪惡感....如果沒有機會克服,負面情緒會跟到成年,甚至複製到下一代。我想,這也是這部劇的背景~
心理學家蘇珊·福爾德描述:很多時候,壞父母的做法就像在子女心裡埋了一顆有毒的種子,她把這些不負責任的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
但還是要插播一下,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是我們的後盾和幸福的源頭,在「以家人之名」的情況,雖然男主角們原生的父母給予了不一樣的傷害,所幸他們....(這也是本劇想要告訴大家的吧~耐心看下去⋯⋯)
回到心理學家蘇珊,她把「壞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這裡「有毒」絕不是說做父母的偶爾做得不好,而是他們有慣常的壞行為模式。
她把「壞模式」分類如下:
第一種,幼稚型的父母
身為父母,有撫養、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情感需求,提供安全保護等責任。而幼稚型的父母不然,他們會反過來要求孩子照顧他。孩子需要什麼無關緊要,他眼裡只有他自己過得怎麼樣?是不是自己得到滿足?(像是陳婷)。
第二種,操控型的父母
他們潛意識希望孩子永遠都不能獨立地生活。這種父母會盡力讓孩子覺得無力,他們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剝奪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在操控型的父母面前,孩子的想法跟他們自己的想法比起來,根本就是完全不重要。像是劇中「齊明月」的媽媽,就是代表類型。齊明月的媽媽主宰明月的一切,包括穿什麼衣服?念什麼書?點什麼菜?做什麼工作...
操控型的父母致力於「挫敗打擊子女的所有決定」。劇中齊明月品學兼優,面容美麗,但是對自己沒有自信...
第三種,言語虐待型的父母
絕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父母是孩子整個世界,於是,孩子的自我評價是不是積極正向?多是取決於父母的對他的評價是好是壞。有種壞父母,喜歡用言語來虐待孩子。
我要解釋一下,這裏指的,不是爸媽偶爾發火時說的難聽話,而是「經常、慣常」以言語侮辱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自我價值...,如果研究其原因,通常是父母覺得孩子達不到他的要求所以感到挫敗生氣,這時,就以言語發洩情緒,最常見是遷怒⋯⋯對子女造成的殺傷力很大!
最後,是身體虐待型的父母
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有過打孩子的念頭,只是是否控制的住。這裡指的「身體虐待型的父母」並不是前面說的,被孩子惹火而沒忍住的情形;這裡指的是「父母主動找碴、暴力相向」。暴力型父母經常「隨便找個藉口」就對孩子拳腳相加。這個情形最近社會新聞非常多,孩子變成父母以肢體暴力發洩情緒的替罪羔羊。
心理學家也指出,這些有毒的父母,面對外界可能給予的指責,也是有保護自己的策略的;
例如,策略一是「矢口否認」;
二,是推諉指責,把責任推到孩子頭上,指責「是孩子逼他們這麼做的」!
好可怕....
那,「陳婷」會回來嗎?到時候,已經長大的凌霄,該如何應對?而齊明月又會怎樣認識到自己的好?認識自己的價值呢?
這些即將而來,命運的轉捩點,把觀眾的一顆心揪在那裡!我想,這些引起你的共鳴的劇情,主角們要如何反轉,邁向幸福,也是厲害的編劇想要交給大家的價值吧⋯⋯
我目前還不是一位編劇,但我之後也要來寫,如何翻轉~~人的命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