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英法聯軍的火焰,由207噸銅澆鑄而成的「銅亭」】#精選書摘
頤和園遠借西山,中借玉泉山的玉峰塔,近借西邊的湖泊,使得頤和園在感覺上比實際大很多!前山裡還有幾組建築。
其中。最好看的是畫中游,最神奇的是由207噸銅澆鑄而成「銅亭」,其細部完全仿照木結構,令人叫絕,亭內還有一個重達兩噸的「供桌」:
#手繪中國建築漫遊史 #中國 #造園藝術 #頤和園 #圓明園 #銅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頤和園是清朝三山五園中保存狀況最好的一座,也是清朝,乃至中國帝制社會史上最後修建的一座超大型皇家園囿。此外,頤和園還是自漢武帝建章宮首創「一池三山」模式以來,最後一座、以及僅存的一座保留著這種模式的宮苑。此外,由於規劃於清朝的鼎盛時期,這段時期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因此頤和園/清漪園...
造園藝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頤和園是清朝三山五園中保存狀況最好的一座,也是清朝,乃至中國帝制社會史上最後修建的一座超大型皇家園囿。此外,頤和園還是自漢武帝建章宮首創「一池三山」模式以來,最後一座、以及僅存的一座保留著這種模式的宮苑。此外,由於規劃於清朝的鼎盛時期,這段時期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因此頤和園/清漪園積澱了深厚的中國園林文化傳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凡舉中國造園藝術中的山水規劃、借景、驀擬、對景等手段,都在頤和園中得到體現,其氣魄之壯麗甚至超過了平地起造的圓明園和山地構築的靜宜園,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登峰造極之作。1998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則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了籌備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的60大壽,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攔截西山、玉泉山、壽安山來水,並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水湖,以此三湖作為蓄水庫,保證宮廷園林用水,並為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漢武帝挖昆明池操練水軍的典故將西湖更名為昆明湖,將挖湖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瓮山,並將瓮山改名為萬壽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漪園建成,耗銀480餘萬兩。乾隆帝遊覽清漪園均為當日往返,從未在園中居住。清漪園內以中國古代神話中「海上三仙山」的構思,在昆明湖及西側的兩湖內建造三個小島:南湖島、團城島、藻鑒堂島,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萊、方丈、瀛洲。清漪園的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同時廣泛仿建江南園林及山水名勝,如鳳凰墩仿太湖、景明樓仿岳陽樓、望蟾閣仿黃鶴樓、後溪湖買賣街仿蘇州水街、西所買賣街仿揚州廿四橋等等。園內的主體建築為大報恩延壽寺,並有一條長達700多米尺的長廊,其建築與裝飾繪畫都相當精彩具有藝術價值以及眾多遊賞建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Pzj7dpTT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