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時間 #旅遊文學
問:有看過哪些寫得很棒的遊記文學嗎?
.
馬可波羅出版社有一大堆這類的好作品,有蠻多經典的
.
我自己現在想起來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大概就是保羅索魯的旅行上癮者,這個人一直都是旅行類的記者,所以去過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有很多經歷很特別,旅行中也會帶書所以寫旅行的同時也會帶到其他東西
.
另外壽岳章子有一套千年繁華是講京都的,也非常迷人,比較硬但是可以反覆回味,沒記錯是一套兩本還是三本,插圖很美,前些年還再版過一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漢字 / 羅馬字對照及諺語詳解:http://pnn.pts.org.tw/main/?p=31227 ※ 本單元由公共電視及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合作製作。歡迎大家 link 做非營利使用 台語OS 龍鳳谷參硫磺谷是北投溫泉的水源頭 Liông-hōng-kok tsham Liû-hông-...
遊記文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山水中的「印象派」|遊必有方|09 >
小熊笑著聽阿佳分享他這次旅行吃到的美食:「你真不愧是個吃貨。」
「吃,是旅行不可剝奪的樂趣!」阿佳假裝一本正經地回答∶「唯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負。」
「說到美景,你在泰山有沒有拍到什麼好照片?給我看看。」
「有是有,不過泰山的壯美,還是需要親身去到,才能體會啊!」
------------------------------------------------------------------
山水中的「印象派」
那古人遊玩山水就不用「看」了麼?當然不是,只不過他們所關注的和今人不盡相同,今人凡事、凡景追求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而古人眼光所到之處,無形之物甚至更有可觀。
作為遊記文學之巨擘,柳宗元在《袁家渴記》中記錄了他著眼於風之狂亂,天地一片混沌時,所收獲的美景:「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翁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穀;搖飆葳蕤,與時推移。」剛猛的大風沿著山側滾下,大木、花,溪流無不俯仰回旋,驚駭不定。即使無形的香氣和色彩也被沖擊得彌漫山野。柳宗元眼中狂跳不止的畫面,高低參差、紅綠點綴、隨風搖曳起伏。無形的風將本來界劃分明的聲、色、形、味攪作一團,給人紛亂神奇的感覺。而柳宗元正是在這幅迷離亂象中,獲得了全新的山水享受。
在徐霞客看來,霧中的景致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在《遊黃山日記》記述了登上天都峰時看到的霧:濃霧正半作半止,「第一陣至,則對面不見。眺蓮花諸峰,多在霧中。獨上天都,予至其前,則霧徙於後;予越其右,則霧出於左。其松猶有曲挺縱橫者;柏雖大於如臂,無不平貼石上、如苔蘚然。山高風巨,霧氣去來無定。下盼諸峰,時出為碧嶠,時沒為銀海」,此時再眺望山下,日光晶晶,靜與動、恒與變、顯與隱,這般緲緲茫茫不可捉摸,竟也有了靈性,整個天地因此變幻大觀。
而對於無形山水感受的極致,恐怕就是夜景了。一片漆黑之中,視線模糊不清,心靈的孔道卻越發通達明晰。
明代山水畫家李流芳夜遊虎丘的經歷就是一例。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山高僅三十多米,但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每逢中秋佳節,燈火通明,士女傾城而往,笙歌笑語,填山沸林,宛如白晝。不過,李流芳卻在《遊虎丘小記》中表達了 對此繁華景致的不屑一顧,認為這簡直就是使丘壑化為酒場,穢雜可恨。
李流芳回憶自己平生遊歷虎丘,只有兩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一次是秋夜坐在虎丘山頂的釣月磯上,天色昏暗,無人往來,只有佛塔的風鈴之聲與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再有一次就是和無際舍侄一起造訪虎丘。半夜之時,月亮出來了,不見人影,叔侄二人盤膝坐於石台之上,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便覺得悠然之心與周圍之清景同在了。當年虎丘夜景歷歷在目,李流芳不禁感歎:「老友徐聲遠作詩云雲:『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遊』,說的真對啊!」
夜色茫茫,萬物仿若都化入了此境,融為一體。山間的夜色沒有了萬物的流動,時間也仿佛停止了。在這靜謐無事裏,人也隨萬物化入了山水的永恒之中。這或許正是李流芳體會到的夜遊虎丘之樂吧。
古人對山水的感知,不拘於形,因而更加暢快淋漓,無所不能,無所不及。清人鄭日奎在《遊釣台記》中提到這種遊法:「足不及遊而目遊之」、「鼻遊之」、「舌遊之」、「神遊之」、「夢遊之」、「耳遊之」,何其快哉!而柳宗元在《鈷鉧潭西小丘記》中的一段話,或許可以為之做注:「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這一番「六根」齊動、行遊天下的境界,誠令人歎服。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遊記文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一個人 ◎ #李進文
寂靜,啊寂靜自陽臺長出枝枒
有一個人變成複葉眺望遠處……
窗外的花瓣和秋天在樹下跳繩
童年,剛剛路過
風把教堂的鐘聲敲得香氣四濺
你的名字如雨滴在異國的石板路
櫥窗會吃掉孤獨的鞋音嗎?
你會用髮巾把遠行的家綁緊嗎?
在回家和旅行的路上你撞見夢了嗎?
你答應要帶一張金髮碧眼的地圖回來
並且保證不被法國梧桐咬傷
入夜前,我們的故事坐在陽臺上
望著遠處一條長長的堤岸在走
海洋彷彿老到無力再摺另一艘船
--
◎作者簡介
李進文(1965年3月9日-),台灣高雄市人,台灣著名中生代詩人。曾任職編輯、記者、明日工作室副總經理,現任職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創世紀詩社主編,曾多次獲獎。詩風文柔敦厚,意象飽滿精準。(摘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陳奕辰
攝影來源:陳奕辰
--
◎小編小幽賞析
〈有一個人〉這首詩,寫出了一種異鄉情懷,然與大多數描繪異國風土的遊記文學不同,李進文把筆力放在處於異地的「人」身上,也就是著重處理感知的主體,而非被感知的客體。
本詩透過一些嗅覺、聽覺方面的描述,如「風把教堂的鐘聲敲得香氣四濺」、「櫥窗會吃掉孤獨的鞋音嗎」,使詩作讀起來更顯細膩,很能喚起任何一個讀者的出國記憶,那種「一出機場,光聞空氣就知道不一樣」的感覺。
另外一個亮點,大概就是詩中的我所遙想的對象了。這位對象面目不明,只能憑「髮巾」一物推想是個女性。「你會用髮巾把遠行的家綁緊嗎?」一語,好似委婉詢問「你會想起我嗎?」。末段,「入夜前,我們的故事坐在陽臺上」、「望著遠處一條長長的堤岸在走」、「海洋彷彿老到無力再摺另一艘船」等句,暗示讀者:詩裡的主人翁與「她」已認識很久了。往事如跑馬燈,順著遠行之人越渡的大海走過,看似平靜慵懶,實則思念悠長。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3/20160327.html
遊記文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漢字 / 羅馬字對照及諺語詳解:http://pnn.pts.org.tw/main/?p=31227
※ 本單元由公共電視及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合作製作。歡迎大家 link 做非營利使用
台語OS
龍鳳谷參硫磺谷是北投溫泉的水源頭
Liông-hōng-kok tsham Liû-hông-kok sī Pak-tâu un-tsuânn ê tsuí-guân-thâu,
舊名號做大磺喙
kū-miâ hó-tsò Tuā-hông-tshuì,
山谷規年濛煙散霧
suann-kok kui-nî bông-ian sàn-bū,
充滿神秘的色彩
tshiong-buán sîn-pì ê sik-tshái.
北投文化導覽達人 楊燁 (字幕翻做台語)
根據記載 上早來這个地方採硫磺的漢人冒險家
Kin-kì kì-tsài, siōng-tsá lâi tsit-ê sóo-tsāi tshái liû-hông ê Hàn-jîn mōo-hiám-ka,
就叫做郁永河
tō kiò-tsò Hiok Íng-hô.
台語OS
郁永河來這个所在採硫磺
Hiok Íng-hô lâi tsit-ê sóo-tsāi tshái liû-hông,
事後寫一本裨海遊記
sū-āu siá tsi̍t pún Pî-hái Iû-kì,
紀錄來台灣採硫磺的歷史佮經過
kì-lio̍k lâi Tâi-uân tshái liû-hông ê li̍k-sú kap king-kuè,
變成台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piàn-sîng Tâi-uân iû-kì bûn-ha̍k ê khai-tshòng-tsiá.
台語OS
咱綴北投達人楊燁的跤步
Lán tuè Pak-tâu ta̍t-jîn Iūnn Ia̍p ê kha-pōo,
探望北投歷史的過去參這馬
thàm-bōng Pak-tâu ê kuè-khì tsham tsit-má.
原本是畫家的楊燁
Guân-pún sī uē-ka ê Iûnn Ia̍p,
是按怎突然之間變成北投達人的文史工作者咧
sī-án-tsuánn tu̍t-jiân tsi-kan piàn-sîng Pak-tâu ta̍t-jîn ê bûn-sú kang-tsok-tsiá--leh?
北投文化導覽達人 楊燁(字幕翻做台語)
北投遮真濟外頭山來的人
Pak-tâu tsia tsin tsē guā-thâu-suann lâi ê lâng,
in一下來就無想欲走矣
in tsi̍t-ē lâi tō bô siūnn-beh tsáu--ah.
台語OS
楊燁並毋是北投在地人
Iûnn Ia̍p pīng m̄-sī Pak-tâu tsāi-tē-lâng,
之所以佮意北投
tsi-sóo-í kah-ì Pak-tâu,
因為北投人腹腸真闊
in-uī Pak-tâu-lâng pak-tn̂g tsin khuah,
就若親像北投嘛有真濟美麗的眷村仝款
tō ná-tshin-tshiūnn Pak-tâu mā ū tsin tsē bí-lē ê kuàn-tshun kāng-khuán,
在地人嘛熱情接納這陣1949年來到遮的移民
tsāi-tē-lâng mā jia̍t-tsîng tsiap-la̍p tsit tīn it-kiú-sù-kiú nî lâi kàu tsia ê î-bîn.
北投文化導覽達人 楊燁(字幕翻做台語)
其實台灣是一个a̋i-nóo-khooh 的所在
Kî-si̍t Tâi-uân sī tsi̍t ê a̋i-nóo-khooh ê sóo-tsāi.
你看遐的 a̋i-nóo-khooh
Lí khuànn hia-ê a̋i-nóo-khooh,
其實生做較媠著無
kî-si̍t senn-tsò khah suí tio̍h--bô,
因為透濫就是共好的基因共伊摻入來
in-uī thàu-lām tō-sī kā hó ê ki-in kā i tsham--ji̍p-lâi.
台語OS
佇楊燁地下室工作坊內底
Tī Iûnn Ia̍p tē-hā-sik kang-tsok-hong lāi-té,
這位北投達人充滿囡仔趣味懷舊的台灣古早味記憶
tsit uī Pak-tâu ta̍t-jîn tshiong-buán gín-á tshù-bī huâi-kū ê Tâi-uân kóo-tsá-bī kì-ik,
回憶過去
huê-ik kuè-khì,
楊燁投入文史工作這條路
Iûnn Ia̍p tâu-ji̍p bûn-sú kang-tsok tsit tiâu lōo,
一開始曾經被親友來苦勸甚至共伊笑
tsi̍t-khai-sí tsân-king pī tshin-iú lâi khóo-khǹg sīm-tsì kā i tshiò.
北投文化導覽達人 楊燁(字幕翻做台語)
我的插圖尪仔圖
Guá ê tshah-tôo ang-á-tôo,
和這馬這个文史工作
hām tsit-má tsit-ê bûn-sú kang-tsok,
攏是我上蓋投入
lóng sī guá siōng-kài tâu-ji̍p,
上佮意的工課
siōng kah-ì ê khang-khuè.
我畫這尪仔物嘛是攏囡仔愛看啦
Guá uē tse ang-á-mi̍h mā sī lóng gín-á ài khuànn--lah,
大人加減會看啦
tuā-lâng ke-kiám ē khuànn--lah.
鄉土的一寡故事
Hiong-thóo ê tsi̍t-kuá kòo-sū,
欲按怎共傳落去
beh án-tsuánn kā thn̂g--lo̍h-khì,
尪仔圖其實是一个真好的媒介
ang-á-tôo kî-si̍t sī tsi̍t ê tsin hó ê muî-kài.
台語OS
楊燁認為
Iûnn Ia̍p jīn-uî,
相傳參文字記載的歷史
siong-thuân tsham bûn-jī kì-tsài ê li̍k-sú,
有當時仔難免會失真甚至是斷章取義
ū-tang-sî-á lân-bián ē sit-tsin sīm-tsì sī tuān-tsiong tshú-gī,
影像參圖畫是真正會當保留每一段歷史
iánn-siōng tsham tôo-uē sī tsin-tsiànn ē-tàng pó-liû muí-tsi̍t tuānn li̍k-sú,
原汁原味的方式
guân-tsia̍p guân-bī ê hong-sik.
你如果想欲知影關於北投的故事
Lí jû-kó siūnn-beh tsai-iánn kuan-î Pak-tâu ê kòo-sū,
楊燁會共你講
Iûnn Ia̍p ē kā lí kóng.
用畫的
Īng uē--ê,
看了以後你就會知影
khuànn-liáu í-āu lí tō ē tsai-ián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p7e5xdMm-k/hqdefault.jpg)
遊記文學 在 10520鍾文音教授旅遊文學_第3R講一個人的旅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0520鍾文音教授旅遊 文學 】. 10520鍾文音教授旅遊 文學 _第3R講一個人的旅行、旅程是思想的促成者,所謂 文學 魅力之處在於自我探索. ... <看更多>
遊記文學 在 臺灣第一本遊記文學,是三百年前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 ... 的推薦與評價
郁永河於康熙36年(西元1697年) 來台採硫,事後寫了一本小書,記載他這次來台的所見所聞。郁永河因《裨海紀遊》這本書而名留歷史,被譽為是臺灣遊記文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