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例子】
在感恩節前的那個星期五,湯姆在下班時得知自己被裁員了,他簡直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
湯姆就這樣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
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
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
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
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如俗諺所說:「我在生活中經歷過一些可怕的事,但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嚇自己。」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部分定義。
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儘管相關的書,我們在版面上分享了不少,這本書依然展現新意。尤其摘文中的理論,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行覺察,對我們的生活大大有助益。
祝願您,能練習思考的彈性,那能帶來力量與更多可能性!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只希望在有限的日子裡,能看到一點光!」 - 從國小就開刀的睿子,第一次開刀就排斥、第二次開刀把眼睛縫起來,卻因為意外爆開,導致再次就醫,也因為擔心眨眼過度導致摩擦,引發後續的併發症,最後才緊急進行角膜移植第三次。 - 這樣的生活,我們可能很難想像,但確實在社會的某一個角落正在發生中,也因為身為家人...
「過度自責」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如何安慰過度自責(憂鬱)的人? - 閒聊板|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輕度抑鬱,中度焦慮症患者的自白- 過度自責,自尊心低落的人,其實我 ... 的評價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花精自然尚青】 你有這9種過度自責的姿態嗎?小心別成為『錯錯先生 ... 的評價
- 關於過度自責 在 過度自省或致抑鬱| PTT新聞 的評價
過度自責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很容易會用某種固定的模式去看事情,包括生活、自己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雖然生活中的許多情況都不是我們有能力去改變的,但「永遠」都可以改變自己看待它們的方式。
相同的一件事發生在兩個人身上,這兩個人的看法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一個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另一個人則可能會覺得自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反倒會將這件事當作是讓自己變更好的契機。
我們多半會忘了自我對事情的預料,往往會與實際情況的發展有很大的落差。也就是說,一個看起來會很糟的情況,最後可能會變成一件很棒的事。以下這個例子,就道盡了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上,會對處事態度造成多大的影響力。
感恩節前的周五,湯姆下班時被裁員了,他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湯姆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然而,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
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過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一部分定義。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
📖 本文摘自心理師想跟你說九月推薦好書《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作者蓋兒.蓋茲勒行醫逾三十年,為哈佛醫學院的兼職助理教授,運用神經科學、正念練習和情緒智商等領域觀念,幫助許多人走過倦怠感。
閱讀好書這邊走:https://reurl.cc/WXX0Nx
過度自責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常說:「這都是我的錯」或「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會真的成為怎樣的人。—
逆境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只有一個:不當地歸咎自己。你若開始以失敗者自居,便會真的成為失敗者。如何避免過度自責的壞情緒?↘↘↘
別總是不當地歸咎自己,但必須勇於認錯。你可以對自己這麼說:「我的能力不僅於此,下次我會表現得更好。」或「我沒考慮到這個因素,以後我就知道該注意這件事了。」
看文章 https://bookzone.pros.is/3kcrzf
➤在工作中得到成功、財富與幸福
《#樂在工作(暢銷新版)》https://bookzone.pros.is/3kuf3p
➤延伸閱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https://bookzone.pros.is/3m8e7m
#天下文化
過度自責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只希望在有限的日子裡,能看到一點光!」
-
從國小就開刀的睿子,第一次開刀就排斥、第二次開刀把眼睛縫起來,卻因為意外爆開,導致再次就醫,也因為擔心眨眼過度導致摩擦,引發後續的併發症,最後才緊急進行角膜移植第三次。
-
這樣的生活,我們可能很難想像,但確實在社會的某一個角落正在發生中,也因為身為家人,更擔心如果有一天自己提早離開了,家人的生活如何繼續?所以P歪選擇教睿子做餅乾,在網路上販賣。
-
謝謝P歪跟我們分享了這麼多故事,也把家人可愛的日常在網路上分享,雖然看似平凡的日常,卻給了我們很多很多的力量:)
-
#家庭訪談 #P歪日常 #視障生的辛苦生活
-
【家庭訪談】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繼母、繼子」相處細節害羞曝光!feat.趙小僑、《無聲》劉子銓
https://youtu.be/S66ll5PxQDk
【家庭訪談】單親的小孩會變壞?隔代教養「母愛在哪裡?」feat.這群人董仔
https://youtu.be/Zb4bb5NCICE
【關關’s talk】媽媽得了乳癌!「當最後一個母親節在過⋯⋯」feat.阿蹦陳允澤
https://youtu.be/We2zuKK1r3Q
【家庭訪談】我的弟弟是視障!2歲就開刀「只想看到一點光」feat.P歪日常
https://youtu.be/qCvh4ubEpH0
【職業訪談】小孩被檢測出自閉症!接受「早療課程」媽媽很自責?feat.丘曄
https://youtu.be/aIOWW_RC-g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過度自責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從自責到自卑,竟然讓千千屢次在夢中驚坐起
感謝千千的信任,罕見地談了很多心情及原生家庭
如果你也正困在家庭或伴侶帶來的自責/自卑影響
看完後請像心疼千千一樣心疼自己,更要建立自評系統
因為你真的很棒,你也要讓自己知道你很棒
.
🔬〖#千千 談 #自卑〗片段節錄
其實我很害怕沒有前進這件事情
所以,又加上因為太容易過度自卑
我就會很怕別人看到我不優秀的那一面
所以我就會一直想辦法努力前進
.
📣理民公告📣 #理性情緒話系列 會放在 #理科太太原頻道
看完現在這隻 記得要到新頻道看
#認識自己的情緒 https://youtu.be/YqQ8do67pHI
#白癡公主 #千千 #丹妮婊姐 #木星 #董仔 #魚乾 #黃大謙 #安啾咪 #聖結石 #聖嫂 #鄭家純 #葉揚 #彼得 #蕾拉 的情緒話期待放送中
.
🧬記得訂閱新頻道 #理太PLUS
情緒的科學 ❤️💙💔 https://bit.ly/3gqmZRO
🧫原頻道進行中
#理科太太 https://youtu.be/WtnUNm4xfS8
🔬理家的私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liketaitai/
過度自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作者簡介: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作者粉絲頁:吳娟瑜老師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過度自責 在 輕度抑鬱,中度焦慮症患者的自白- 過度自責,自尊心低落的人,其實我 ...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有種「隱藏版」自戀,叫過度自責| VidaOrange. 《VO》導讀:職場上很常出現一種人,任何績效不好、失誤等等失敗他們都會往身上攬,總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 <看更多>
過度自責 在 如何安慰過度自責(憂鬱)的人? - 閒聊板|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自責 ,是一種反省的狀態,它固然能讓人改進,變得更好。但是當自責加劇到讓人「自我厭惡」的時候,這反倒是件不好的事情了。這邊想要給大家一些方法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