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師父聖嚴法師,我已於2007年時皈依聖嚴法師,對於聖嚴師父的教誨不時在我心裡想起。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信女常請合十》
【聖嚴師父遺囑】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舖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輓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
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
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借手後人整理成書。
六、在我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
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法鼓山 創辦人 聖嚴 (1930-2009)
中華民國九十八(二○○九)年
感恩大家,可留言-南無阿彌陀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道場沒有經濟收入 在 One Destiny 樸門•修行•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拿鋤頭也要拿筆。。。。。
【活動回顧】
6月4日星期二,農家院子來了三十多位訪客變得好不熱閙,他們分別由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的李鴻圖老師,和法鼓山果祥法師自然農法班帶領的。
訪客們安坐在豬舍講堂,期待佩雲姐跟大家分享她的從農故事。佩雲姐謙虛地說自己當農夫的資歷還很年青,才不過短短九年,因此她只是分享個人經驗罷了。
佩雲姐從前是高薪的上班族,不過生命卻空洞,身心狀況不好,最後決定帶着負債進入夢昧以求的農業。當農夫的頭三年都沒有收入,還要養家活兒,因此佩雲姐當作是訓練自己能耐、體力的機會,她沒有任何疑慮,因為她相信土地,當農夫的第一年便立即找回從前工作遺失的快樂。
第一座果園
芒果園是佩雲姐第一個接手的果園,九年前的她從沒接觸過芒果種植,芒果園從前是慣行農法經營的,但她決定要轉用秀明自然農法經營。佩雲姐到處向人請教修枝技巧,但答案卻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為胡亂剪枝,第一年最終只收成了75顆芒果。她繼續慢慢摸索,發現剪枝技巧和枝葉比例是影響果樹健康的關鏈。佩雲姐不用任何防治資材,只做除草、覆蓋、修枝、套袋,接手果園第四年芒果開始盛產了,之後除了有一年因為氣候因數影響產量外,至今一直維持穩定產量。佩雲姐說每一年她也會剧樹,因此她的芒果樹數量越來越少,但芒果產量卻沒有減少,因為樹木生長空間增加,可以向高空和旁邊發展。
佩雲姐每年會除草兩至三次,秋天開始大約半年時間不會除草,因為天氣乾燥,雜草可以保水,幫忙保持土壤潮濕,到四五月才再開始除草,她不會一次把所有草割完,會分區塊逐次逐次除,因此生物可以移動,在她的世界裏沒有益蟲和害蟲,因為這個世界是共有的,維持生態平衡,雜草多樣性也非常重要。
外面的果農大多都用遮光袋套袋,因此芒果表皮會一致變黃,對消費者來說較好看吸引。佩雲姐則選擇透光袋,因此成熟的芒果仍會帶有青黃色的表皮。外面的客人很多都說不喜歡金煌芒果,因為慣行農法用農藥用肥料種植,另外就是芒果只有五六分熟就從樹上收下來,怪不得口味都不好了。佩雲姐的金煌芒果會一直留在樹上至八九分熟才收成,味道當然不一樣。自然農法相信作物的能力,靠植物根部吸收土壤中的原素,所以每一棵芒果的水份、Q度、香氣也是獨一無二的。
很多人吃芒果都有過敏反應,原因是芒果蒂頭位置含有過敏原。佩雲姐把芒果收成後會先做滴漆處理,讓芒果倒放一個晚上, 讓乳汁從蒂頭滴出,第二天再把芒果放入紙箱積熱催熟,幾天後再逐一挑選成熟的寄出,每一棵芒果都真的得來不易啊!
農家院子
佩雲姐希望有一個讓青年人學習自然農法的基地,於是三年前成立了農家院子。這個地方本來是一座舊豬舍, 佩雲姐覺得學習怎樣善待土地比單純農耕更重要,她開始思考要怎樣把這個豬舍改造成房子和教室, 只靠收集二手資材,減少廢棄物和土地負擔。
沒有任何經費或資助, 佩雲姐決定用自己的方法找建築師傅和舉辦工作坊, 傳承傳統閩南式建築,恢復農村樣子和文化。我們用竹子和泥土做結構, 盡量保留豬舍本來的牆壁,重新設計屋頂,透過採光減少電量使用,達到節能效果。不過,佩雲姐明白不可能做到100%零土地負擔,起碼地板還是要用水泥去防白蟻的。
這裏有小菜園和水稻田,透過輪作,長草和覆蓋,讓實習生感受食物得來不易的過程。透過共耕共食,共同生活,我們一起學習永續生活, 認識土地,成就自己。
微生聚落
我們正在港子頭社區開始一個名為「微生聚落」的計劃,暫時正在耕作一塊水稻田,實踐社區支持農業,由穀東認購稻米。我們希望能夠承租更多土地,把友善農耕慢慢推廣開去,種植水稻、雜糧、果樹,經濟造林,維持生態完整性,開始各種長中短期計劃,提高台灣木材自給率, 作為一個永續生活的示範地。
--------------------------------
聽畢佩雲姐的分享,訪客們一起享用一頓從農田到餐桌的午餐,還有芒果、荔枝、龍眼乾、綠豆湯當甜品。飯後大家一起導覽農家院子,了解佩雲姐怎樣管理菜園,用兩年時間把土壤由貧瘠變肥沃。本來行程還包括遊覽芒果園,可惜天公不造美,因此佩雲姐把行程改為果樹栽培課, 跟大家講解修枝的技巧。
「八風不動是心田, 農禪心即是道場」。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農夫,透過耕耘自己的心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土地的力量。因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每一塊土地都是相連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相連的。
芒果預購中
https://www.facebook.com/177404062388911/posts/2044238702372095/
圖/文:海燕
道場沒有經濟收入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天的夢想驛站》撰述委員呂怡青、攝影記者彭智宏
【中印衝突中的不丹系列採訪:不丹長期反戰 這根源於老祖宗重要智慧 幸福是面對實際生命的選擇 不是結果】
「這齣金剛舞(面具舞)的內容,是關於死後的「審判日」。在相對的世界中,在佛教的宇宙觀裡,我們有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等六道輪迴的概念。我們相信人在往生後會經歷一段旅程,期間會遇到各種眾生,受當下生起的念頭牽引,加上生前善行指引,被決定接下來要投生到那一道。這齣面具舞所表達的,基本上就是把生起的種種念頭予以擬人化。」聲音來源:Chasing Ravens導遊Tshering Dorji。
熱鬧的嘉年華,卻以嚴肅的死亡為命題。看似抽象的舞蹈,卻是種吉祥的加持、心靈的啟發,用意是提醒人們,既然每個生命無可避免會走到盡頭,誰先誰後都不一定,如何在有限光陰中好好活著,是最重要的功課。在不丹,這些儀式不斷被重複,古老的教誨,值此動盪的惡劫時代,猶如警鐘,格外醒世。
「當你看整個人類世界的發展和演化,兩件事情讓人深思。首先是一個西方科學的世界觀,其中整個世界在持續進化,從洞穴生活逐漸發展到現在高度科技的文明。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從佛家和印度教的宇宙觀來看,這個世界是倒退的,而且愈來愈糟。古時候的人善良正直,心理狀況相對穩定、平靜、沉著、具有同理心。但如今我們陷入愈來愈糟的時期,活在惡劫時代,人心腐化、衝突且充滿負面情緒。」Lopen基金會執行長Karma Phuntsho。
佛教自西元七世紀時,由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整個藏地遍植道場後開始落地生根。不丹歷史上的第一所寺院就出現於此時。國際組織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的民眾感到自在且滿足。不少解+讀認為,在外在物質條件不如先進經濟體的情況下,人們仍能維持內心的穩定知足,很大部分是得助於開放豁達的人生觀。
「在不丹,我們對快樂有很饒富意涵的說法,簡單翻譯就是,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快樂,那種重量是數百匹馬也無法承載的。」第一任內閣教育部長Thakur Powdyel。
Thakur Powdyel是第一任內閣的教育部長。在GNH的架構下,政府從國民教育紮根,開發人們快樂的潛力,鼓勵學生每天清晨上課前和傍晚下課後,從事數分鐘不等的冥思或打坐,培養專注和正念。隨著物質水準日益提升,人際關係漸趨複雜,近年來不丹社會也開始有了新的壓力,出現各種煩惱,過去從未聽聞的憂鬱症和自殺案例也在社群中傳出。
研究佛教教義和藏區文化的Dr. Phuntsho,是不丹第一個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他認為,大量科技產品的使用,已讓人類本具記憶能力迅速退化。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讓日常作息呈現碎片化,內心跟著散亂脆弱,連帶溝通也跟著出問題。
「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導致個人的不穩定,更容易覺得受傷害,只要出現一點分心之事,人就向誘惑投降,變得容易情緒失控,只要一發現無法達到期望,就輕易感到挫折。」Lopen基金會執行長Karma Phuntsho。
儘管如此,在不丹境內走動,隨處碰到的民眾,多半展現容忍謙讓和少慾知足的特質,不太會打斷別人談話,也很少出現易怒或過份激動的情緒,而且隨時保持著幽默輕鬆。就算不是全國人民,至少我們的導遊Tshering和司機Namgay就是如此。
(你在吃什麼?)
(檳榔,檳榔啦!)
檳榔是這裡的國民口香糖,不論男女都喜歡來上一顆。在海拔四千公尺的Chalayla上陪伴拍攝工作的進行,是冗長且無聊的過程。Tsehring索性頑皮地仿效起古代瑜珈士的苦行,在大石頭上禪修了起來。事實上,他和有志夥伴,在二月成立了這家名為Chasing Ravens(追逐渡鴉)的旅行社,除了分享不丹故事,背後還有個為社群創造幸福快樂的願景。
「Chasing Ravens目前幫助六個不丹的非政府組織,並且還和他們簽署合作備忘錄(MOU)。Chasing Ravens(追逐渡鴉)本身也是一個社會企業。我們的目標是把年收入的百分之六十,用來支持社會上需要幫助的組織,除了經費資助,也希望向每個來不丹旅遊的觀光客推廣介紹這些組織的活動。」Chasing Ravens導遊Tshering Dorji。
這個經營模式在不丹觀光業是項創舉。Tshering說,透過向弱勢者採購物資,或雇用缺乏發揮舞台的年輕人為旅遊合作夥伴,既從事社會扶持,又幫旅人累積佈施功德,利己利他的善業,還可為自己帶來千金難買的踏實感。
「快樂是一種心智狀態,一個人的心智狀態和心智處境,最終決定了他是否快樂。你可以擁有所有奢華的物質,過著豐餘的生活,但如果心緒是處在紊亂、不平靜,無法獲得滿足的狀態,就沒有辦法獲得想要的快樂。」Lopen基金會執行長Karma Phuntsho。
在和煦的晨曦下,首都廷布的國家紀念碑一如往常,湧入了大批繞塔民眾。
「(你們都在這裡繞塔,你們都快樂嗎?)對啊,我們都很快樂。」繞塔民眾。
這位九十六歲的老婦人生過十個小孩,只有一半存活。她的眾多兄弟姊妹中,也只剩她隻身一人。今天聽到有人的女兒過世,大家試著湊點錢表示慰問。
「如果我們不快樂,我們不會來這裡,我們來這裡不只是為了這一世,也為了下一世。(你死之後,那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呢?)不只為我自己,也為所有六道眾生啊,所有繞塔功德利益都要迴向給它們。」繞塔民眾。
「我今天發的願是,直到死之前,就讓我好好活著吧。(大笑)我佛慈悲啊,所有往生的人,讓我的祈禱能利益他們吧,如果我這樣發願,它們都會有機會成佛吧。」繞塔民眾。
快樂究竟是什麼?不丹的選擇,許多庶民的表現,在充滿不確定的年代,為旅途告一段落的我們,提供了值得深思的答案。
道場沒有經濟收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常常會跟朋友分享,有時候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對或錯,而是適當與否,尤其在我最近讀到的一些哲學理念,得到了一些呼應。
我最近讀到關於印度教的哲學,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它把人生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學習者、學徒」,它把它說成「人生的早晨」。
在這個時候呢,我們可能要遵守師父的告誡,我們要聆聽教誨、聽從批評、按規定行事。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理解,我們要學習怎樣去適應這個環境、適應這個社會,求得一些生存的基本能力。
然而到了第二個階段,可能人已經長大成人了,這時候處於「生命的正中午」。可能要面對的是「工作、結婚、生子」,所以自然的要去負擔起家庭的責任,也要盡力的去管理自己的財富,並且服從社會的約束。
而且呢隨著你事業的發展,可能你也要把這個「約束」加諸於他人,你可能身為一個管理職,在這個階段裡面,你可能要帶上一些面具,去扮演這個面具所代表的「社會角色」跟「家庭角色」。
然而在第三個階段呢,就是「人生的下午時分」,這個時候因為你有第二階段的累積跟成就,於是呢,你可以不那麼在乎這些,所謂的社會責任跟義務,家庭職責,和經濟上面的顧慮,成為一個在印度教面所說的「隱士」。
他們用一個比方叫做「前往森林」,所謂的「前往森林」呢,就是你關注的焦點,慢慢的從「向外看」,追求一些社會跟財富的一個肯定,而轉向成「向內看」。
可能你可以透過靜坐冥想,去探索、去學著認識,我們每個人內在那些可能沒有改變的本質,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等待自己靈魂真正的覺醒,而這個覺醒對個人的意義是永恆的。
它超越所有的面具、職務、身份認同,還有所謂的自我故事,這是人生的第三階段,而到了最後,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我們慢慢的從「隱士」變成是一個「朝聖者」。
隱士的概念喔,就是離群索居嘛!可是「朝聖者」反而是再一次的回到世俗裡面,再一次的回到真實人生裡面。然而這個時候,他回到的真實人生,並不是像第二階段一樣,他去追求很多的功名利祿、身份認同,帶上很多的面具,而是用一個真正的自己投入真實的世界。
在印度教的哲學裡面,叫做「巡遊」的階段,這個時候生命的狀態是一個真正的自在,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可是你可以不屬於這個世界,你既不是離群索居,也不是被這些世俗的身份認同所捆綁,這是一個真正的自由自在。
當我很快的跟你分享,印度教哲理當中的四個階段,那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回想過去自己的人生哦,我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當我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我發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自己已經要進入第三階段。
但事實上,我在第二階段的任務並沒有真正的完成,什麼意思呢?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我,離開了業務的工作,離開了不錯的身份認同跟收入,那個時候我想追求我自己,我想要追求自己真的想做、真的愛做的事。
可是事實上呢,某個角度你可以說,我有意識的離開過去的掌聲,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我也要很誠實的說,其實我離開了一個「我不想去」的地方,但是不等於我真的去了一個「我想去」的地方。
所以那個時候的我還不到30歲,其實在那個狀況底下,我應該好好的、踏實的面對人生的第二階段,就是好好的成家立業、立業成家,好好的再重新建構起世俗的生命認同,好好的去負擔起我的社會責任。
但是那個時候,仗著自己好像在先前有賺到一點錢,有一點小小存款,於是呢,我很想要、很急切的去過第三階段,就是那個「隱士」的生活。是的,我可以過的很隱士,你可以說我的運氣很好,可是那個時候的我,在還不到30歲的時候,我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快樂。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很清楚知道,我跳過了第二階段我應該做的事,我跳過了我在世俗裡面應該要負擔起的責任。你可以說它一點都不靈性,它是充滿著賺錢,它充滿著你要爭取世俗的功名利祿。
然而事實上,沒有一個步驟是可以被跳過的,當我沒有圓滿我的第二階段,我以為我可以進入第三階段,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我並沒有真正的得到心靈的安靜,我也沒有真正的觸碰到一些本質的東西,反而我充滿著挫折感。
我在過著可能不用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的時候,我充滿著焦慮,一直到我面對了自己的問題,我完成了專業的訓練,我讓自己真正的在生命面前彎腰低頭,好好的創業,好好的進行啟點文化的經營。
就在這幾年的時間,啟點文化慢慢的有一定的品牌認識,我忠誠的去面對我第二階段的任務。然而很奇妙的一件事,當我沒有為自己的第三階段,什麼時候要進入設時間表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心安靜下來了。
我發現我看待很多,不管在經營、不管在市場競爭、不管在未來挑戰的很多事情,我可以平常心,彷彿就是一種在工作裡面修行,在工作裡面覺察自己的一個節奏。
就像一般人所說的吧,生命就是最好的道場。我在這個道場裡面,我做的是世俗的事,不知不覺我卻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內心,我前往了自己的秘密森林,那至於這個階段,會多久我也不知道。
或許在過去的經驗,讓我學到了一件事,沒有一個階段是可以跳過的。我們越想要超車,我們就越有可能卡在原本的地方。所以呢,我常常會說,我左手忙著世俗的功名利祿,但是我的右手不斷的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覺察我到底是誰?我想往哪裡去?
或許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我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個「朝聖者」,我不會為這件事情設下時間表,我只會告訴我自己,今天我在哪一個階段,我就把哪一個階段的事情做好、做滿。
希望有緣分聽到這一段分享給你,永遠別忘了一件事,不管眼前的任務跟挑戰,你多麼的不喜歡、你多麼的抗拒,你永遠要問自己的是「我應不應該去面對這件事」,而不是「我喜歡不喜歡」或「想不想要」的問題。
過去,我花了很多力氣逃避世俗任務,但是事實上不僅逃避不了,還讓自己無比的挫折,我以為我在追求內心的安靜,但是我的心永遠安靜不下來,可是當我好好的迎向我在那個生命階段裡,我就應該要面對的挑戰的時候,生命卻推著我,讓我在世俗裡面得到圓滿,而在內心當中又得到無比的寧靜。
我也不知道成為一個「朝聖者」會是什麼模樣,因為我認為自己還沒到那裡,那麼既然還沒有到,何不關注此刻當下呢?回到你身上,你覺得現在的自己,「應該」活在哪個階段?而你又「真正的」活在哪裡呢?
「思考」與「覺察」永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唯有思考覺察才能夠幫助你圓滿自己,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都有相關的連結。
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自己,探索生命,那麼我會很鼓勵你把握9月11號開課的『CIA通達力』的學習機會,它會讓你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力量,期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道場沒有經濟收入 在 【 懇請贊助道場開銷承佛悲願,永續利生智業】 - buddhism 的推薦與評價
便等於減少了70%的捐款收入. 】 【這對精舍的財源壓力非常非常的大!! 使得經濟負擔萬分沉重!! 】 【懇請大家大力幫忙捐助罕見24小時免費助念的道場!! 】 ... ... <看更多>
道場沒有經濟收入 在 [分享] 我對山頭主義的體會- 看板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相信這個詞版上的朋友們一定聽過
我把我的體會PO在版上跟大家做個分享以及討論
--
因為末學在大學期間不管那一方面都遇到不少障礙
就好比如學命理的人講的”運勢不佳”
我們都知道人一出生都有障礙,這是不可避免的
業障現前時,絕對不能坐視不管,要積極面對和處理
有鑑於此,便想說去寺院為自己設立冤親債主牌位
我的想法是,今天我在求學上會遇到障礙
一定是我們多生累劫來因為無明愚癡而障礙到他人的學習
因此想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
但礙於學生沒有收入,功德金便成了一個問題
透過YAHOO奇摩知識得知地藏禪寺有辦法會,有提供這樣的功德項目
而且沒限制信眾的功德金捐贈數目,適合沒有經濟能力的人
於是便挑了一天專程從埔里騎車到台中地藏禪寺詢問並辦理
而我媽知道我去地藏禪寺辦這件事,反而斥責我
而且從我媽講話的口氣中似乎她不太喜歡地皎法師
(當下的反應就像是聽到附佛外道一般)
並反應出明明我們皈依的道場就有這樣的服務,為什麼要去地藏禪寺
其實末學會這樣的考量是因為我們皈依的道場設立一年期牌位必須要捐贈4000元功德金
才能辦理
而我又不想因為我個人問題造成經濟上的困擾才去地藏禪寺辦短期的
只不過我母親當下的反應讓我很難過
更體會到原來信眾之間會存在門戶之見
會認為哪一個是”我的道場”,哪一個是我的”師父”
縱使末學曾經和認識的法師討論過,做法上並無不如法之處
只是在我心中我很難忘記我母親那當下的反應
更有趣的是我母親以前曾幫過一些居士或是親朋好友處理這類的事
而我的事情竟然只有我自己去搞定,反而不是我母親幫助我
她的反應帶來的不僅是難過,不僅是喪失信心
對於接觸佛教時間不算短的我更帶來了另一個省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7.16.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