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侏羅紀世界2真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爛片,神父給兩顆星.
.
不知是否導演換人的關係,就像是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與其說是朱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比較像是一個披著恐龍皮的變態狂演出的恐怖電影.
.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失真」,當我看到另一隻被基因混和的恐龍,作為反派在籠子露出奸詐的微笑,這就一點也不是恐龍電影了,完全超脫現實的邏輯,如果是藉由基因中隱藏的天生生存策略,設定一種物種混合基因也會繼承另一個物種,這基本上,是在褻瀆上帝-就算生物先天在基因裡刻畫了什麼本能,主要也是經由後天學習而成,如同母狼訓練幼狼狩獵也需要拋受傷的獵物加以教育,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久了反而不知道怎麼哺育自己的孩子,本作的導演似乎把一切想得很簡單,好像去精子銀行挑了運動員的精子,生出來的小baby一歲就會打籃球一樣,這樣子簡化而且不切實際的思考.
.
人的微笑涉及了很複雜的肌肉動作,賦予微笑社會意義,也需要極其複雜的智能,還有後天環境,誠如人類嬰兒一出生又哭又笑一樣,要明白笑=喜悅的表達方式,不是憑空一隻混合基因恐龍可以辦得到的,應該沒有一隻恐龍會有這樣的需求,比較像這隻「帝王迅猛龍」混了人類的基因.
.
本作就像一個大雜燴,無論是承襲經典侏儸紀公園還是第一部侏羅紀世界,各種細微的表現都像是沒經過消化的模仿,例如迅猛龍用爪子敲擊地板的動作,反應在這隻人造恐龍上就像是劣質的抄襲,而「合成恐龍」的這個概念也被無限的放大,甚至濫用了,導致帝王迅猛龍一點也不符合科學,所有的東西都像是菜市場買菜一樣,我也可以在基因裡頭寫入了牠看到紅點就會去攻擊特定目標,然後我按手槍上的紅色按鈕,牠就會像被催眠一樣聽命行事,而這樣的不能自主又和牠過於自主的表現(假裝被麻痺然後引誘警衛上前把他吃掉)過於衝突,這讓這隻恐龍看起來根本就是個笑話.
.
而目標人類這麼多,這隻恐龍特別執著於一個小女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小女孩不斷逃跑最終是跑回床上,這是一個不合理,這恐龍跑到屋頂上嚎叫,然後特別用爪子開窗戶,潛入小女孩的房間,這又是另一個不合理,當恐龍開始脫小女孩的衣服時,完全就讓牠看起來只是一個純粹的變態.
.
從當中只看到導演的惡趣味,以及讓人不能理解,說是恐怖片也不像,比較像是搞笑片,b級的灑狗血爛片,我不確定這系列電影是不是毀在一個不成熟的導演手上,不過更讓我驚訝的是日本方面的理解怎麼會認為超越前作,因為劇情上把侏羅紀「公園」毀滅、進入侏羅紀「世界」世界,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合理懷疑,導演只是接受了一種指令,「結局應該要怎樣怎樣」,然後才開始想前面的劇情,只是為了有一個承先啟後的中介變相,把這個世界變成與恐龍並存的世界,好讓第三部開拍.
.
這也是為什麼小女孩本身的複製人設定,還有續續按下按鈕,解放恐龍,是如此出戲而且多餘,他們基本上已經完全和該系列的世界脫離了,只是成為一種工具,先有一種想法形成,然後讓後續的東西牽強的去滿足它.
.
本片的左膠感十分嚴重,從開頭說要去營救恐龍,結果被詐欺,救來的恐龍被拿去拍賣,變成恐龍拍賣會,這一切只為了強調人類有多麼自私,當反派人類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而推卸給男女主角時,用的理由也十分荒唐,「因為你們第一集核准了合成恐龍的研究,也用主題樂園利用恐龍來營利,還有男主角也用訓練恐龍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原來可以這樣提升恐龍的智慧,所以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沒資格說我」,而女主角只能薄弱的辯解「我又沒違法」,事實上,這完全是錯誤的歸因,開主題樂園和盜賣盜獵完全是兩碼子事,而合成基因的問題,是在於以生化武器和戰爭為目的進行合成,跟單純噱頭完全不一樣,第一部受雇的中國科學家就是利用了這點,他欺騙了他的雇主,然後研發了做為武器用途的恐龍,才「加料」了一堆有的沒的讓恐龍成為了怪物.
.
男女主角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開始營救恐龍,這挺左膠的,又因為不忍恐龍死於毒氣,而產生放出恐龍到人類世界的想法,這完全就是個左膠,在樂園事件裡,犧牲的不只是恐龍,還有人類,無辜的遊客被恐龍叼到天空上或踩死,而自己不斷逃跑,好不容易在脫離那個世界,現在為了救眼前的恐龍,而完全忽略了從前被恐龍捕食的恐懼,而要把人類世界整個變成恐龍世界,再一次重複慘劇,重溫一次被恐龍追殺的快感,完全是膠到不行.
.
幸好女主角冷靜下來,放棄了按鈕,但是小女孩按下去了,這讓她是個複製人的伏筆顯得十分刻意而且荒唐,原來,她存在就是為了這一刻,她說「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呀!」似乎把自己跟恐龍聯想在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事實上,完全就是理盲而且濫情.
.
看在自己放出去的恐龍再度肆虐這個世界,翼手龍再把人抓起來摔死,小女孩只是一臉懵懂的抱緊男主角,好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觀眾也傻了,只令人想罵「死囡仔脯,手有夠賤欸」.
.
然而,本片之所以給兩顆星,多給一顆,是因為他反應了一種預言性質,一個中國科學家為了製作生化武器,所以把基因序列嵌入另一段致命的基因,讓產出來的東西可以躲過熱感應器的偵測,甚至變色完全在環境中隱藏,然後洩漏出去成為全世界人類的災難.
.
而最諷刺的是,無論從第一步還是第二部,這位中國科學家腦袋裡好像永遠學不到教訓,滿腦子都只想研究生化武器,這使得觀眾好像不斷的再看一次錯誤的重蹈覆轍,而感到極其愚蠢,當令一個帝王迅猛龍又再度被研發而成,成為架上的商品,當一個歪國人被錢沖昏了頭,試圖拍賣時,中國科學家突然制止了他,那瞬間,人們以為他良心發現,結果不是,他說,「不能把原型拿去拍賣,因為對手也會學」,原來,人類都已經要大難臨頭了他還想著如何競爭,不能讓對手得利.
.
這種完全的利己主義,以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確很符合中國人的「我執」心態,白話來說,就是一種狼性,死都改不了,滿口謊言還說的頭頭是道,難怪第一部他會這麼為怪物進行辯解,「怪物是相對的.對金絲雀來說,貓就是怪物,我們只是習慣當貓.」
.
中國人喜歡當貓,然後做出怪物來,還能解釋成你們才是怪物,想要迫害弱勢,我才是正義,然後全人類火葬場,可真是非常嚴重的公正世界偏誤了.
.
正因為缺乏了這種基本的道德觀和實驗倫理,凡事經過中國科學家的手卻產生了質變,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上演了小孩開大車的戲碼,中國本身沒這技術,都是洋人們給他造一個p4實驗室,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發出來的,用洋人給的資金和技術,研發出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原本要用來救援生命,卻拿來販賣牟利為目的,不變的是代價由全體人類承擔.
.
也可以這麼說,某些洋鬼子也永遠學不了教訓,例如「中國促成世界進步不可缺少的力量」、「紅色供應鏈對世界有巨大貢獻」、「讓中國繁榮起來他們就會邁向民主」,這些包裝著左派思想實則利益薰心的愚昧洋屌思維模式,俗稱,用小頭思考.
.
電影的結局就是放出恐龍後,人類世界成為一個與恐龍並存的世界,翼手龍飛到高樓大廈上,環視著人類世界燈光明媚的夜景,then,巨大的滄龍出現在衝浪客腳下的巨浪之中.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些柯糞會一邊罵政府害死800條人命,一邊倡導「與病毒共存」了,完全就是災難片看多的關係.
.
當浮現了電影中世界末日的影響,這也無意間隔離了自己與現實當中的關係,在進行災難性幻想的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是安全的錯覺,如同電影院的觀眾欣賞了一部恐怖電影,出了電影院後得到一種僥倖的救贖感「我還安全著」,因此人們從不厭其煩地欣賞恐怖電影,反覆刺激,不過,在現實中期待恐怖情節的呈現,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可以治療恐懼,那又是另一回事.
.
他們可能看到了侏羅紀公園的浪漫,而忘記了被恐龍啃掉上半身的感覺是怎麼樣,他們忘了當中的脈絡,放出恐龍,恐龍咬你,你被啃掉,「恐龍咬你」這個環節失落了,當看到了結局滿布煙硝的失落的世界,而略去的血腥情節,天真的認為提早到結局就能結束痛楚,於是產生了「放出恐龍->就不會被啃掉」的思維結果.
.
現實往往比電影還離奇.
.
只不過放出的恐龍只有幾毫釐的大小,然後牠們的名字叫做武漢肺炎.
.
在這絕望的世界裡,至少我們還能期待的事是,第三部女主角的胸部依然豐滿,brother.
道德利己主義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要留意驕傲?它會如何毀掉你心目中更好的自己?】#精選書摘
大衛是歷來統治以色列國最偉大的君王之一。某天下午,他看見一名美麗的女子在洗澡,她的丈夫正是大衛這次派遣部隊中的一名將士。不過,大衛仍召見了她,使她懷孕。
大衛想盡辦法想遮掩這次不道德行為,但都失敗,最後害死了將士,並娶這名女子為妻。你知道這則可怕故事背後的成因嗎?就是驕傲:
#為時不晚 #驕傲 #自戀 #利己主義 #不安全感
道德利己主義 在 一抹墨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利己」或「利他」主義,
其實也沒有絕對的對錯,
只要你不干擾別人,
不做壞事,不違反道德良心,
都是可以的。
墨痕算是比較「利他」主義的,
因為...會覺得開心吧,
聽到別人稱讚「你是好人」也不錯。
嗯,關於「你是好人」這句話,
除了把妹時我都樂意聽到🤭。
全部乾話集:http://espro.cc/1/word
【閒聊】
昨天看到IG影片,有人分享家裡的笨狗各種干擾主人運動的舉動。
突然想到,
墨痕很多年前養的第一隻愛貓Juby,
只要08做伏地挺身,
一定會鑽到我的身體下方頂著😩。
怎樣,是怕我撐不住要幫忙扶膩?
你家的寵物會怎麼干擾你做運動😎,底下開放留言~
更多墨痕:http://espro.cc/1/ink
道德利己主義 在 香港人自覺維權運動- 『倫理利己主義』 與『效益主義』 淺說 的推薦與評價
『倫理利己主義』 與『效益主義』 淺說: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與『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均為『準則道德』理論(Theories in ... ... <看更多>
道德利己主義 在 【人生道德觀】拯救世界的方法個人主義利己主義| PHC 鹽值攻略 的推薦與評價
【人生 道德 觀】拯救世界的方法個人主義 利己主義 | PHC 鹽值攻略. 811 views · 8 months ago #phctalkshow #鹽值攻略 #訂閱點讚 ...more ... ... <看更多>
道德利己主義 在 [請益] 心理利己主義導出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有誤?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這個論證
或許是小弟資質駑鈍
翻了兩本倫理學都覺得講得不是很清楚
以下綜合兩本書關於這個論證的要旨
再加上一點自己的理解
最後附上我自己對這個論證的反駁
希望板上高手不吝賜教
一、定義
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
所有人類動機都是自我關懷的,人只會作那些對自己有利的行為。這是個「事實描述」。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
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應該追求自己的利益。此指涉「應然」問題。
二、論證
這個論證有兩個前提:
1.心理利己主義為真
2.「應該」蘊含「能」("ought" implies "can")
(2是個大多數人廣泛接受的命題,
因為道德原則不可能要求人們從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論證的結論為:
倫理利己主義為真。
論證過程如下:
我們可以把心理利己主義,也就是前提1的句子改寫為:
你不可能不自私。 ......(a)
我們可以把前提2『「應該」蘊含「能」』改寫為句式:
若「你應該做X」,則「你能夠做X」。 (因為「蘊含」就等同於如言)
這個句子邏輯上等同於
若「你不可能做X」,則「你不應該做X」。(by contraposition)
X帶入語句「不自私」
若「你不可能不自私」,則「你不應該不自私」。......(b)
結合(a)和(b)
得到結論:你不應該不自私。
此即倫理利己主義
三、反駁
論證之中提到「應該」蘊含「能」所改寫成的兩個句式:
<1>若「你應該做X」,則「你能夠做X」。
<2>若「你不可能做X」,則「你不應該做X」。
其實兩者並不邏輯等值!
原因在於「你應該做X」的否言,嚴格來說並不是「你不應該做X」,
而是「並非你應該做X」。
「並非你應該做X」在語意上並不等同於「你不應該做X」。
起碼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反例,例如道德上有許多無關對錯的行為(例如午餐吃什麼)
這一類的行為X既非「你應該做X」,也非「你不應該做X」。
因此,「並非你應該做X」和「你不應該做X」的語意絕不相等。
(不過「並非你能夠做X」和「你不可能做X」在語意上似乎相等?我好像找不到反例)
既然推論的這一步有誤,
整個論證自然崩塌。
附帶一提,
林火旺老師的<倫理學>則是從此論證兩個前提的爭議之處下手,
對論證本身倒是沒說什麼。
若我對這個論證的理解有問題,
還請各位高手指正 <(_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03.1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