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職媽在家拚經濟 】 05 | 我賣的別人也在賣,為什麼客戶要跟我的團?
這題其實在講的就是「品牌差異化」,
當團購主,你有想過自己和別人有哪裡不一樣嗎?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迷茫,
當大家都在開團一樣的產品,
別人的粉絲數比我多,經營的時間比我長,
我該怎麼吸引團友下單?
該從哪裡開始著手比較好?
很多人都說,個人品牌就是「做自己」,
不管是透過文字、圖片、影片的方式,
自然呈現自己本來的樣貌,
大方向的確沒錯,但不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重點,
我想討論得更深入一點,除了真實展現自己之外,
我們還能做什麼來凸顯個人特色呢?
■ 只講產品很好是沒有用的
前兩天才在跟一個產業界朋友聊天,
說到他最近要推出的新產品,
是過去市場上沒有見過的,
我很幸運看過商品雛型打樣,
我很好奇從開發者兼老闆的口中,
會如何介紹新品的特別之處。
我很開心看到朋友打造了一個很棒的品牌,
產品正在加緊收尾階段,可望年底即將上市,
我記得朋友開頭講了三點,
「這是目前市面上沒有的」,
「我們這個有申請技術專利」,
「全部都是台灣原創」,
老實說,這三點確實聽起來很厲害,
不過,並沒有特別動人之處。
身為消費者,我更想知道,
這項新的技術開發,可以對我的生活產生什麼幫助?
有什麼創作動機讓他起心動念,設計出這麼棒的產品?
台灣原創那麼多,該品牌的設計理念核心又是什麼?
產品、價格本身固然很重要,可是都是死的,
只有背後的故事,能與人產生共鳴,
創造出的價值,才是吸引人的關鍵。
一個午餐的時間,聊著聊著,
我聽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還有開發過程的艱辛困難,
原來,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產品開發,
是爸爸為心愛兒女設計的親子產品,
聽他娓娓道來更多創意的發想,
讓我對這個新品牌上市充滿期待!
關於產品,我們有機會以後再慢慢介紹,
我想說的是,這段談話讓我有機會切換身分,
以消費者的角度去直入問題核心,
投出問題的瞬間,我自己也獲得答案了!
■ 以受眾的角度切入需求點
能讓消費者相信你能幫助他解決問題,
能為他帶來更好的生活,
是團購主必備的具體能力之一。
開團之前,對產品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基本功課,
說明產品規格、功能、價格,
廠商文宣、產品說明書都有介紹,
但是如何跟別的團購主做出區隔,
就是我們該有的本事!
你有想過或是研究過,你的受眾有什麼需求嗎?
你知道,他們期待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嗎?
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些準備,
可能是做個評比表、懶人包,
那就已經先贏了其他的競爭對手。
舉例我最近的一篇評比文是,
跟兒子一起挑選國小新生書包的過程心得,
為什麼我要特地挑選「護脊書包」,
我去認真了解過市場上所有的功能書包,
再親自帶兒子走訪門市試揹,
過程全部紀錄下來寫成一篇完整的懶人包,
收到很多媽媽的正面反饋,
替她們省了很多時間做功課,
連帶也帶動了書包團購的業績。
「將心比心」是我當團購主的信念,
學會換位思考,善於傾聽感受,
把每一件事都做得不讓自己後悔,
我相信用心對待受眾,他們都能感受得到。
■ 自信地持續行動
這招很多教自媒體經營的老師都說過,
「開啟行動」只是第一小步,
能持續往前,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學會「堅持」就是一種專業精神展現。
堅持固定頻率地發文,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在我過去佛系經營粉專時,發文只有三分鐘熱度,
常常想偷懶,還會為自己找藉口,
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梗,
也會擔心每天的生活廢文會有人看嗎,
但往往就是貼近自己真實樣貌的生活文,
點讚數、互動率都要比認真寫的開團文高。
後來,我自己摸索出來發現,
先不管發文的內容,總要有常態性的更新,
有新的內容,才能讓受眾有機會點開來觀看,
至於發文內容的「深度」、「廣度」,
根據不同的行業屬性,就需要各自用心揣摩了!
如果我們每天都進步1%,一年就會進步37倍,
千萬別低估了每天那一點點微小的進步,
我們和對手的差別,就顯現在這每天1%的進步上。
-
我是辛西亞,提供生活好物開箱心得,
與斜槓團購主養成計劃,
我每天都會在這裡分享全職媽媽日常、
揪團好康跟團購創業觀察,
歡迎跟我一起開心血拚,創造玩美生活,
或者私訊跟我交流媽媽日常唷!
#全職媽在家拚經濟
是我這一年踏入團購領域的真實感想,
也是一段全職媽媽的斜槓經歷,
我將會寫成30篇系列文,
帶你一探團購主不為人知的秘辛,
也希望我的成長故事能鼓勵到妳!
#今天正好收到滿滿一大箱凍洋
#看我自己也是每團必囤啊
#工商一下這周正在開團的法布甜檸檬塔
🛒 這裡下單唷:https://l99.to/8KeBH
同時也有3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有話好說 PTS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
道法自然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道法自然舉例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結論來說會犯法啊…
底下文有點長,我解釋一下
很多人在這邊好像都會覺得這可能是緊急避難行為或者正當防衛行為,所以不犯法。
實際上應該是:這犯法,#但有阻卻違法事由所以可能可以無罪。
舉例來說,法學課程上面很多老師喜歡說
鐵達尼號沈船事件對的傑克如果把蘿絲推下門板自己爬上去,導致自己獲救蘿絲死亡,請問傑克犯法嗎?
.
就行為上來說
假設傑克知道這樣會導致蘿絲死亡還這樣做
則傑克有殺人意圖、且執行其意圖後導致蘿絲死亡
已經達到殺人罪的要件
他有沒有犯法?有。
但問題是傑克的行為是為了自救
他是可以主張自己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命權採取緊急避難行為
所以不得已而採取侵害蘿絲生命權作為手段來拯救自己。
所以他有犯法,因為犯罪要件齊備
但是有顯而易見的阻卻違法事由而導致他的行為可能可以無罪化或者去除其違法性。
.
再舉個例子
九品芝麻官裡面的方唐鏡跳出來又跳進去
然後叫包龍星打他
挑釁後包龍星真的打他
那包龍星有沒有犯法?
假設包龍星真的想打他
於是在方唐鏡說出了:打我啊笨蛋 之後
包龍星打了方唐鏡,並造成方唐鏡黑眼圈
那包龍星有打人意圖且真的打方唐鏡並造成方唐鏡受傷,包龍星涉犯傷害罪的要件基本上都有成立
.
包龍星有犯法應該是確定的
那有沒有阻卻違法事由?有。
因為是方唐鏡自己要求包龍星打他的,如果法官採信這是方唐鏡同意並要求方唐鏡打他,
那就會形成阻卻違法事由而導致包龍星的行為去罪化。
.
我們用一個更生活的例子來舉例:刮痧
小明覺得身心疲憊請小華幫忙刮痧
然後掛到小明全身瘀青
小華有犯罪嗎?
實際上因為大家的覺得刮痧就是要把痧刮出來
所以小華的意圖很明顯是要讓小明有大量瘀青
而且小華有採取行動去執行刮痧並真的造成小明身上大量瘀青
這時候小明如果告小華傷害罪可以嗎?
告當然可以告
會成立嗎?
大概不會。
為什麼?因為很明顯,小明邀請並同意小華的行為。
當然阻卻違法事由要滿足需要很多前提
比如說手段的必要性、對他人的權利侵害最小性之類的
用傑克跟蘿絲那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傑克是凍死的
但如果當時傑克穿著水母衣,並無失溫風險
卻依然把蘿絲推下門板自己爬上去,導致蘿絲死亡
這樣傑克還會無罪嗎?….這就看法官心證
我的心證大概就會覺得傑克你他媽是故意殺人吧!
之類的。
.
大概是這樣。
所以你說你去打那個神經病會不會犯法?
我跟你說,絕對會。
因為你有意圖,有行為而且應該也會造成結果。
但你會不會因為因此獲罪?這比較難說。
如果你可以說服法官你的行為是為了避免他人受到侵害的必要行為,而你確實在當下採取了毫無爭議的最小權利侵害行為來達到目的
.
那我想你應該是可以無罪。
問題是,通常在緊急狀況發生的時候,一般人的行為都是反射動作,很難真的採取最小侵害行為
.
但事後去看,用的都是上帝視角
在事後論的時候都會覺得你可以採取其他方式達到相同目標
這就像你現在回去看2020年春節過後去開盤第一天大跌的股市一樣,事後論你會覺得那時候你何必停損,牙齒咬緊懶趴捏著在8300的時候全力做多就好。
但這都是事後論
在當下任誰都不會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
正當防衛也是一樣
你要打那個神經病來拯救受害者不是不行,但分寸很難拿捏。法官事後論用上帝視角去看,有可能會覺得你用金蛇纏絲手鎖死他,就可以拯救少女,為什麼你要用如來神掌從天而降讓那個神經病身負重傷再起不能?
你很難解釋在那電光火石的剎那,你只是想拯救無辜少女,體內內氣流轉的時候自然而然
就催動了如來神掌,你很難解釋你的身體動得比腦快,而法官有可能根本無法理解你既然懂得金蛇纏絲手為什麼不用。
又或者… 你用了金蛇纏絲手
卻又因為你一時腎上腺素爆發導致內力失控,出的力氣大了一點導致對方關節斷折。法官事後論也是有可能覺得你習武多年,怎麼會連一點分寸都拿捏不好,可以鎖死關節制住對方,為什麼要弄斷他的關節?
是的,問題其實就是在那個事後論,在那個上帝視角。,因為法官不在現場,而且通常很難體會現場那彈指之間就要做出通盤考量有多不可能。
然後偏偏法官還沒什麼人可以討論,最後就會導致很多人覺得那應該是正當防衛阻卻違法,但實際上法官覺得你可以做到更好。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即將要有國民法官這個制度的原因之一。
以上。』
Re: [問卦] 屏東攻擊人事件拿棒子打他救女生會犯法嗎 https://disp.cc/b/163-e8xj |問卦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438862516251398
道法自然舉例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有話線上講》街友優先打疫苗❓
.
台灣疫情逐漸趨緩之際,台北車站的街友爆發群聚感染,共有 8 人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 認為,街友防疫太難處理,乾脆優先接種 #疫苗,疫情指揮中心也同意讓街友專案造冊施打。北市社會局表示,預估約有 700 人符合資格。
.
街友優先施打引發一片討論聲浪,有些網友質疑「街友憑什麼先打疫苗?」,也有人指責街友不戴口罩又喜歡群聚,也不注重衛生措施,本身就是防疫破口。
.
但真的是這樣嗎?街友染疫都是不乖乖防疫的自作自受?疫情讓街友們遭遇哪些風險和衝擊?以街頭為家的他們,面臨 #三級警戒 的自主封城該如何生活?長期關注街友議題的 NGO #人生百味 共同創辦人 #巫彥德,為我們解答。
.
▎疫情壟罩下的街頭人生
對於網路上的批評聲浪,巫彥德認為並非大眾對街友的惡意,而是不理解街友在疫情下的處境,或僅憑著片面資訊做出的判斷。他舉例,像是街友不戴口罩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防疫物資,讓他們不得不節約使用。另外,也有些人其實有精神障礙,無法理解為何要戴口罩等規定的意義。
.
疫情爆發之後,街友的基本需求受到全方位的衝擊。街友們仰賴的發餐點和飲水機,都為了防疫被迫關閉。網咖停業、速食店和超商取消內用,使街友失去過夜的棲身之所,就連平時洗澡和如廁的公共場館也不復開放。巫彥德表示,公共空間其實是很多人維生的地方,關閉這些場所讓原本勉強過得去的人,只能向下墜落。
.
疫情影響了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街友受到的打擊比多數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舉牌和洗碗等打零工的機會消失,讓以此維生的街友陷入經濟來源斷絕的窘境。一般人回到家可以暫時脫下口罩喘息,但住在街上的街友們,卻連短暫脫下口罩都會怕被指責為防疫破口。
.
沒有手機的街友們,在餐廳取消內用後,也隨之喪失在店內看電視和報紙的機會,導致他們面對一日三變的疫情,有著巨大的資訊落差。多數人能收看疫情記者會,上網搜尋防疫資訊,但街友往往連三級警戒要延長都不知道。巫彥德指出目前防疫資訊的傳遞,很少考量到弱勢者,像是「居家隔離單是什麼?要從哪裡拿?」這種基本資訊,街友們都不容易取得。
.
▎外國怎麼做?
去年就爆發疫情的國家,更早認知街友的艱難處境,並採取措施降低他們的染疫風險。英國疫苗與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指出,街友有很高的比例健康狀況不佳,缺乏醫療服務,而且不容易追蹤接觸史,所以建議優先施打疫苗。衛生大臣 Matt Hancock 也同意,將街友排入第六類「處於潛在健康風險」的施打類別。
.
除了打疫苗,英國也補助旅館讓街友住宿,德國柏林則興建 450 個床位的庇護所,用來安置街友。丹麥更撥款 550 萬丹麥克朗(約 2472 萬台幣)給 NGO,為街友提供發餐和住宿等服務,並成立機動小組幫街友做病毒篩檢。
.
不僅其他國家,高雄市社會局在 5 月底就提供旅館的單人房讓街友居住,避免群聚感染。如何協助街友做好防疫措施,不只能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更是完善全民防疫體系,讓台灣盡早走出疫情的重要一環。
.
採訪、編輯|許純鳳、汪彥成
照片|多多益善,何宇軒攝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道法自然舉例 在 Guitar Jos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上周停播一次 大家有沒有很想我啊 ~~
有嗎有嗎有嗎 ??
說沒有的......現在轉頭給我出去 XD
哈哈 好啦 ~ 終於等到今晚的不藏私系列啦 ~ !!!
今天的主題 相當相當重要 !
對我來說 學習音樂 最好的方式
一直以來 都不是從教科書喔 ~
你們猜猜是什麼 ?
答案就是 : 從歌曲中來學習 !!
Learning Music , Music Learning
學習音樂 音樂學習
教科書怎麼來的 不就是...
先有音樂 才有教科書
順序是這樣 對吧 ??
可是...在我很長的教學過程中
我已經遇過太多學生 總是有相同的問題
舉例 :
老師 請問我和弦只會按基本的 要怎麼增加按法 ?
老師 請問即興演奏要怎麼練習 ?
老師 請問要怎麼Fill才會好聽 ?
老師 請問我都不會調Tone 要怎麼調 ?
老師 請問我樂理好爛 根本幼幼班等級
老師 請問要如何才能像你一樣帥 ?
最後一句絕對不是誤 那是事實 哈哈 !
好啦 ~
我要跟你們說 如果你腦中有以上的問題
甚至更多我沒有提到的
我認真說 很多時候 答案其實是 :
你練的歌曲數量 實在太少了 !!!
登愣 ! 蝦咪... 是真的嗎 ?
當然是真的 !!
你知道嗎 一首再怎麼簡單的歌曲
我們都可以從裡面學習到非常多的樂理知識
以及如何彈奏
學習的深度 & 強度
是有技巧的 更是一門學問
絕對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當你有了良好的學習觀念
甚至懂得去衍生練習方向的時候
那就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
學什麼東西 自然就都很快了 ~
所以如果你看我的直播&影片
一直很好奇我到底怎麼做到的
無論是彈奏 or 樂理知識
其實我要告訴你
因為我的學習觀念是正確的
我的學習方法是懂得衍生的
我的吸收知識是多方面的
所以同樣是五月天的擁抱
你以為只有4個和弦
對我來說可能是48個和弦
你以為就是C大調而已
對我來說其實我可以學到12個大調
還有更多諸如此類的
先點到為止
讓我開一扇窗 給你們一些指引的方向吧 ~
就從今晚的【 Learning Music 】不藏私開始吧 !!
今晚講解歌曲【Mercy Mercy Mercy】
原曲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4rXEKtC8iY
這首就是我們G8演唱會 大家一起Jam的這首啦 !!
那麼 剩下的 我們就在直播裡面聊吧 ~
大家有空先把原曲聽熟喔 ~
因為版權關係 晚上我不會放原曲音樂喔 !!
喜歡的話記得幫我分享出去吧 我會很感謝你的 !
謝謝大家 ~ Enjoy tonight !!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LpLJT7CrR6SawBFwy_Tww/join
=========
🎸贊助Josa🎸
Paypal ▶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josaguitar
歐付寶 ▶ https://p.opay.tw/LzPAz
謝謝你們 !
我會持續做出好內容給大家收看的 !
Follow me o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josaguitar/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MrJosaguitar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osaGTplayer/
#MercyMercyMercy
#GuitarLesson
#Josa
#堅持熱情
#吉他教學
#吉他直播
道法自然舉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