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蒙神學與教牧講座Day1】敢言的傳道人
今天在講道的領域中,更容易看見自我表露。從前的牧者不敢在講壇上談到自己,認為這會妨礙神向聽眾說話;而今天流行的是擬人化,
神透過我們的經驗與我們說話,從上而下的模式漸漸為對話所取代。講員邀請會眾一同探索講道的主題,講道的權威來自於講員的真摯與坦誠。傳道人不再呼籲:「耶和華如此說」,反倒願意說:「這是我的見解,你覺得如何?」
講道若是傳講眾所皆知的事,例如:我們大言不慚的主觀性、失靈的民主、無盡的自我崇拜…等,那麼傳道人還需要勇氣嗎?
膽壯的人才能說:「我們原不是傳自己」(林後四5),才能勇於回應耶穌的囑咐「聽從你們的就是聽從我」(路十16)。卡爾巴特(Karl Barth)幫助當代傳道人發現,講道本質上是神學的努力、是神親自說話。
講道若退化為道德原則的勸誡、幸福生活的方針、左翼右翼的政評,則裨益幾微。巴特呼籲傳道人要見證神的聖言,雖然眾教會在背景與型態上各有不同,但每週的聚會,聽的都是同一本古書,信的都是獨一神的聖言,最後更妙的是,所有神的子民還願意說「感謝神」。
如果這些還不夠,像我這樣的人還會挺身而出,斗膽為神辯護,藉此幫助會眾重返人群之時,能擔任「基督的使者」。
這就是我透過講座所要探討的奇妙連鎖反應,從耶魯神學院畢業時,我納悶像自己這般不完美的人,要如何傳講這本看似編輯不夠嚴謹的聖經,就在此時,我讀到巴特的《哥廷根教理學》。
這本書的內容為傳道人登上講壇之際,舉步維艱的心得。我在這方面的事奉稍有經驗,不能說是舉步維艱,比較像是化身為聖經正典的震撼彈為神所點燃,射向祂的子民,惟有神知道我下個主日的落點。
是巴特讓我鼓起勇氣,使我一生能與神對話,聽他藉著耶穌基督毫無保留,毫不含糊的曉諭、命令我們這般怯懦之人,當傳揚上帝;命令傳道人鼓起勇氣傳講神的事。我如今藉著這一系列的講座,大膽挑戰同為傳道的各位,同樣喜樂地傳揚這一位大膽向我們說話的神。
多數傳道人以為隱晦、抽象、概論等,不利於精采的演講。巴特卻說:「若不敢傳講具體的、特定的、人格化的、道成肉身的神,就與無神論無異。」保羅說這是「神的福音」(羅一2-4)。
這段經文談到基督之所是,甚於基督之所為。保羅稱基督復活之後,是向人顯現,而不是被人目睹;基督的臨在是神的恩典,不是我們的發現;是神來找我們,不是我們在心中發現祂;是神向我們說出高過我們意念的聖言。藉著福音,神自己向人開口;藉著傳道,我們為祂作見證。
✨更多精彩內容,請留意下期華神院訊!
道生神學院聖樂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陣子在Patreon寫了一系列「後國安法的香港教會」文章,決定把最後一篇公開分享,彼此勉勵,一起帶着盼望面對未來。
---------------------------------------
〈不要苦難化自己〉
作者:陳韋安
寫了八篇有關後國安法香港教會的文章,這是最後一篇。
不過,嚴格來說,這一篇不算是完滿的總結。沒有具體答案,也沒有嶄新的建議。回顧這個系列,我說過,香港教會需要從迷失中重新振作——香港基督徒要思考如何在這時代跟隨耶穌、聆聽上主、重新上路。我也嘗試思考一些具體的新方向,建議香港教會從傳統固有模式,在網絡空間探索一條嶄新的路,教會在另一個空間建立網絡羣體。當然,這些想像都不太完整,也不可能完整。
說到底,此刻最重要的仍然是心態問題。香港教會需要回到一份基本的心態。我覺得,此時此刻香港教會的情況,與聖經初期教會的處境越來越接近。我們身處的社會狀況,也與初期教會面對的政治處境也越來越相似。昔日,幾十年前,對香港基督徒來説,「逼迫」大概就是「家人反對信主」、「公司要基督徒裝香」、「辦公室檯頭不準放十字架」之類。
如今,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現在真真正正地體會聖經所講的內容。「逼迫」、「患難」、「受苦」、「盼望」、「忍耐」等字的意思,我們都能夠切切實實地體會了——不再是一種屬靈的比喻,而是真實的生活處境。因此,面對後國安法年代,回歸基本,回到聖經教導,表面看來似乎是俗套、古老,卻其實充滿嶄新的亮光。二千年前聖經記載的「基本」教導(甚至是「基要」態度),對今日香港教會來說,似乎頓然又是真實、切身的提醒。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各書1:2)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4-6)
香港基督徒不用太過悲情——也切忌太過悲情。無錯,面臨黑暗逼迫的時期,教會隨時作好準備為主作苦難者(victim),也甘願與苦難者同行。但是,教會千萬不要「苦難化」(victimization)自己。「苦難」與「苦難化」是兩碼子的事。前者是教會背十架跟隨基督隨時會遭遇的事;後者卻是一種忿怒的政治意識形態。前者只是綻放福音信仰的時代背景,後者卻不知不覺取代福音信仰本身的力量。香港教會隨時面對苦難,卻不要太早把自己苦難化!
鑑於2019年的政治局面,也因着疫情緣故,全港神學院收生數字都下跌。不過,仍然有一班年青人進入神學院接受準備。有一次,我說笑問今年入學的神學生:「國安法來了,你還要當傳道人嗎?」「大批傳道人準備移民了,你卻進入工場事奉嗎?」他們都不以為然。不,他們未必有任何一個嶄新的時代觀點,也沒有看透將來的社會局勢——他們只是被上帝呼召而已。
上帝繼續呼召新一代傳道人,繼續有人在中學信主,繼續有人發現生命需要耶穌。因此,無論如何,或許有堂會倒閉,舊有的事工遭受阻難。但是,教會在地上的工作不會停止。「無論任何情況,我們總能夠找到一條通往上帝的道路。」昔日潘霍華被納粹政權囚禁時曾如此說。
同樣,香港教會必定能夠繼續走下去。阿們。
---------------------------------
更多文章請訂閲我的Patreon:
www.Patreon.com/user/John_Chan
道生神學院聖樂系 在 咖啡貓aka楊盈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傾聽音樂X《無盡的歌—教會音樂與敬拜的13堂課》台灣基督教會音樂事奉協會理事長陳淑芬專訪
天恩出版社
首播:20200630 am11:05-12:00
重播:20200701 am02:05-03:00
你聽聖詩嗎?你知道聖詩的發展嗎?本集傾聽音樂節目為大家迎來台灣基督教會音樂事奉協會理事長、台灣神學院陳淑芬教授,前來推薦一生竭力推廣聖詩、曾寫作十餘本關於聖詩與音樂服事書籍的尼.歐斯貝克 Kenneth W. Osbeck,所寫的「無盡的歌 ——教會音樂與敬拜的13堂課」(天恩出版),本書以簡潔扼要、系統化介紹聖詩的發展,每個章節後都安排小組活動,題目十分生活化,如「你想知道如果有很優美的彈奏或歌唱技巧、但卻生活卻沒什麼見証的人,他能否繼續參與音樂服事呢?」,請來聽聽陳淑芬老師的介紹!
《無盡的歌 ——教會音樂與敬拜的13堂課》書介
∮所有渴慕敬拜讚美神的人,都要讀!
你是專業的音樂敬拜服事者?
愛聽、愛唱詩歌的敬拜者?
想知道怎樣敬拜能蒙神悅納?
想了解聖詩與教會音樂有何不同?
想認識經典聖樂背後的創作故事嗎?
讓《無盡的歌》引導你
成為永恆之歌裡的喜樂音符 ♬
最老聖詩〈良善牧人〉是主後202年對青年說話的歌福音詩歌〈敬拜主〉是主後1977年的創作。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教會歷史中,青年與孩童愈來愈少唱「傳統聖詩」,問題出在哪裡?在耶穌基督恩典時代的教會歷史中,你可知為了「聖詩」、「教會音樂」發生過多少回合的論戰?對基督徒的成長豎立多少門檻?也激盪出多少生命力?從以色列之歌、早期教會的素歌、格雷果聖歌到二十世紀福音詩歌、搖滾詩歌,基督對教會的心意如何在各樣論戰、改革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