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買車選擇分期付款,後來資金周轉有些問題,遲延了分期款(付不出錢),債權人竟然就派吊車來把車吊走,這樣合理嗎?
原則上,這種行為明顯違法,因為要實現債權應該依照當事人自願履行,下一步是訴訟,再下一步才會是執行,除非符合法定的留置權、其他抵償規定,基本上債權人是不可以私力救濟來取得貨款的(不能暴力討債)。
最近遇上這類案子,直到當事人把契約拿出來,才發現事有蹊蹺。
當事人根本不是「分期付款買賣」,而是「附條件買賣」。
在一般的分期付款,是我一手交貨,你把錢慢慢給我。這種情況下,貨交了就是你的,你錢沒給,頂多是多付利息或違約金(或解除契約也有可能)。
📌但這個案件的情況,是我「把東西先借你用」,直到錢付完了,「東西才變成你的」。這種情況,類似所謂的【融資租賃】。
這類契約雖然裡面會寫「購買」、「買賣價額」、「分期付款」,但不要被這些字眼騙了,其中會有如「甲方仍保有所有權」、「乙方依約履行各項責任與付清價款後始取得…所有權」這種條款。實際上,你在付清所有錢以前,只有使用權,而不能任意處置車輛!
也就是說,車子雖然交給你了,但它還不是你的。依照約定,如果你遲延付款,或是沒有好好使用車子,賣方有權主張一次清償債務(取消分期優惠)或是直接取回買賣標的物(車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誤以為自己買到車,實際上竟然只有使用權,當事人嘔的要死,不小心沒付錢,還要承擔車子被拖走的風險。
一般買賣不會用這種形式,但金額較大的交易,就要小心了,你究竟是買賣還是暫時取得使用權?
由於契約自由,如果這種契約的利率仍屬合理,一般來說法院並沒有介入空間,你只得依照約定行事。
但是,假如在買賣當時的情況,業務、廠商並沒有與您解釋清楚該契約,而讓你誤信(甚至欺騙你)是一般買賣,你有可能依照民法88、92條主張錯誤或詐欺的意思表示撤銷,來主張解約;更進一步的話,再討論損害賠償或和解。
近來不少產品都選擇以這種交易方式行銷,主打分期與低金額,相較於向銀行貸款分期有不同的優惠。提醒各位吉友,碰上有利的交易不要口水流滿地,確實看好自己即將簽的是什麼約、有什麼條款,不要買到之後才後悔!
違約金法定利率 在 尤美女立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cW6ynn127A&feature=youtu.be
上個會期我們就已經開過「一時揹債 一世還債」記者會,批評銀行巧立名目收手續費、保管費、違約金…,加上本來就高額的利率,債務人常常發現自己怎麼還債都越還越多,在記者會中我們說明了這些卡債的案例,並且主張利息應該調降,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民法修正案。
今天在司法委員會,就是針對民法所規定法定利率的法律修正案進行審議。金管會銀行局的副局長告訴我目前因為信用卡所形成的呆帳約有10%,每三個月打消之後銀行還是會繼續跟借款的人協商,請他們還錢。但副局長卻答不出來,企業的借款呆帳有多少?銀行追殺平民小百姓的同時,卻任由大老闆把借款變泡沫嗎?
拿著現金卡的定型化契約,我是真的很好奇,跟銀行10000元,除了要還18%的利息之外,遲延利息高達20%,還要交400元的「帳務管理費」,目前的帳務系統都是電子化系統,到底要花多少功夫管理?這就是我們所提到,巧立名目實質提高利息,過去甚至出現加上這些名目之後之後甚至有年利率高達82%的案例。
利率到底該如何規定,當然央行會有金融上的考量,但我還是認為無論如何要調降這個可能壓垮所有人的法定利率上限!
違約金法定利率 在 期六個月以內者,按原借款利率之 的推薦與評價
3.有鑑於這樣計算違約金,消費者實際繳付非本金的部分,根本就超過當時法定利率最高20%的限制,因此金管會在102年11月18日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公告「消費性無擔保貸款定型 ... ... <看更多>